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棚草莓连作障碍机理控制试验及根部病原菌鉴定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美悦 赵科刚 +3 位作者 于艳梅 张华 李铜 常辉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65-68,共4页
以连作草莓及新茬地草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处理草莓生长发育状况、根部病害发生及防治效果开展研究,并对连作草莓根部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不同处理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草莓全生育期,连作对... 以连作草莓及新茬地草莓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处理草莓生长发育状况、根部病害发生及防治效果开展研究,并对连作草莓根部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不同处理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草莓全生育期,连作对草莓植株的株叶数和茎粗都没有明显的影响,对草莓植株高度、根系和地上部鲜重指标等生长指标影响显著。随着草莓生长,病指明显增大,各处理间差异明显,但氯化苦处理均可消除连作对草莓生长的影响。通过对草莓病根鉴定,得出其致病病原菌的主要种类是尖孢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连作障碍 控制机理 根部病原菌
下载PDF
降雨诱发滑坡的NPR锚索控制机理及临滑预警
2
作者 陶志刚 史广诚 +1 位作者 杨晓杰 何满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3-583,共11页
为研究降雨滑坡的控制及临滑预警技术,以熊家山滑坡为原型,通过分析边坡变形的时空特征,设计了相似模型试验.以普通预应力锚索(简称PR锚索)和NPR锚索为加固材料,运用高速摄像机、孔压、土压和锚索力传感器,分析了降雨诱发的滑坡规律和... 为研究降雨滑坡的控制及临滑预警技术,以熊家山滑坡为原型,通过分析边坡变形的时空特征,设计了相似模型试验.以普通预应力锚索(简称PR锚索)和NPR锚索为加固材料,运用高速摄像机、孔压、土压和锚索力传感器,分析了降雨诱发的滑坡规律和锚索控制机理,并结合现场试验探究了滑坡牛顿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突降与边坡局部滑塌近似同步;NPR锚索力突降,边坡内部产生局部变形;PR锚索因无法承受大变形被拉断失效,而NPR锚索凭借恒阻大变形特性产生高应力吸能控制功能,促使边坡达到二次平衡状态;NPR锚索在滑坡前表现出明显的“先突增,后突降”的变形-临滑动力学规律;现场试验揭示了滑坡全过程牛顿力演变规律,提前7.5 h发出临滑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降雨 NPR锚索 控制机理 监测预警
下载PDF
高位巨厚砾岩对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降控制机理
3
作者 曹东京 刘国磊 +3 位作者 梁文昭 郝喜庆 田利华 薛建军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为研究工作面开采后高位巨厚砾岩层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机理,以高庄煤矿西十一采区典型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地表沉降实测等方法开展研究;基于微震事件分布分析了高位巨厚砾岩层工作面覆岩结构特征,高位巨厚砾岩层受采动... 为研究工作面开采后高位巨厚砾岩层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机理,以高庄煤矿西十一采区典型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地表沉降实测等方法开展研究;基于微震事件分布分析了高位巨厚砾岩层工作面覆岩结构特征,高位巨厚砾岩层受采动影响较小,破坏程度较低;通过建立巨厚砾岩层Euler-Bernoulli固支裂缝梁力学模型,推导了裂缝影响下挠曲变形方程,阐明了巨厚砾岩层对地表沉降控制机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覆岩垂直位移在巨厚砾岩层底部发生突变,巨厚砾岩层底部易产生离层空间,离层空间经历了“月牙”形、“盘”形形态演化,巨厚砾岩层影响下的模型地表沉降量明显较小。地表沉降实测结果显示:高位巨厚砾岩区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降量明显更小,高位巨厚砾岩对地表沉降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巨厚砾岩层 地表沉降 Euler-Bernoulli固支裂缝梁 控制机理 覆岩结构
下载PDF
社会燃烧论视域下马拉松赛事风险形成机理与控制
4
作者 焦瑞胜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随着全球范围内马拉松运动的兴起,马拉松赛事的安全风险引发社会关注。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维度分析马拉松赛事的风险来源,并从社会燃烧角度对马拉松赛事中易引发赛事风险的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进行分析,针对性地从“分解燃... 随着全球范围内马拉松运动的兴起,马拉松赛事的安全风险引发社会关注。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维度分析马拉松赛事的风险来源,并从社会燃烧角度对马拉松赛事中易引发赛事风险的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进行分析,针对性地从“分解燃烧物质”“减少助燃剂”和“剪断导火索”三方面提出马拉松赛事风险控制的建议:关注参赛者身体素质、增强公众参与热情、打造利益平衡机制、控制参赛人员规模、约束新闻媒体负面报道、合理化商业运作和提高全程监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燃烧论 马拉松赛事 风险形成 机理控制
下载PDF
陆相页岩层系岩性组合模式及其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
5
作者 何鑫 陈世加 +6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牟蜚声 陆奕帆 代林锋 付晓燕 韩玫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5-1337,共13页
为明确陆相页岩层系原油岩性组合模式类型及其对原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物性测试、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和储层... 为明确陆相页岩层系原油岩性组合模式类型及其对原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物性测试、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和储层叠置关系与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不同区块油藏解剖,探讨不同岩性组合模式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将长7段岩性组合模式划分为8种类型(A型—H型)。其中,A型—C型为重力流型,以长7段发育厚层重力流砂体和黑色页岩与暗色泥岩为主要特征,A型、C型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B型在全盆地均有分布。D型—G型为三角洲前缘型,以发育三角洲前缘砂和暗色泥岩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H型为页岩型,长7_(3)至长7_(1)均为泥页岩,中间夹薄层泥页岩。重力流型(A型—C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明显好于三角洲前缘型(D型—G型)烃源岩,是重力流沉积地区原油富集程度高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区的主要原因。B型、G型和H型储层物性最差,导致同一沉积地区、不同区块原油富集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岩性组合模式岩性变化控制不同亚段和不同区块原油富集程度,A型岩性组合原油富集程度最高,长7_(1)和长7_(2)均有规模性油藏被发现;G型岩性组合原油富集程度最低,长7_(1)至长7_(3)油藏零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模式 富集控制机理 页岩层系原油 延长组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坚硬顶板强矿压动力灾害超前区域控制技术研究
6
作者 郑凯歌 王林涛 王永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5,共10页
厚层坚硬顶板条件下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采场矿压显现强烈,极易引发冲击地压、矿震等灾害。为掌握坚硬顶板大采高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破断演化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揭示了坚硬顶板岩层呈现大“悬臂梁”形式垮落及... 厚层坚硬顶板条件下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采场矿压显现强烈,极易引发冲击地压、矿震等灾害。为掌握坚硬顶板大采高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破断演化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揭示了坚硬顶板岩层呈现大“悬臂梁”形式垮落及破断冲击能致灾机理,并提出了坚硬顶板分段压裂超前弱化解危技术。研究表明:低位坚硬岩层在覆岩运移过程中常以“悬臂梁”结构出现,该结构不易垮落,进而导致能量积聚,引发矿压动力灾害。而在水力压裂超前弱化技术治理后,顶板垮落步距显著减小,平均降幅54%,来压强度降幅21.67%,且有效改变了低位坚硬顶板破碎程度,扩大了工作面垮落带范围,增加了采空区矸石充填程度,达到了顶板结构改造及动力灾害有效控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强矿压 致灾机理 分段水力压裂 控制机理
下载PDF
地质构造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及其机理
7
作者 杨学龙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8期137-139,共3页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构造,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不同。为探究野川煤矿3#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以及不同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治理的效果,分析了野川煤矿地质构造类型及数量,并利用地质钻孔对不同地质构...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构造,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不同。为探究野川煤矿3#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以及不同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治理的效果,分析了野川煤矿地质构造类型及数量,并利用地质钻孔对不同地质构造附近、不同埋深的煤层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为煤层埋深,且随着埋深的增加,瓦斯含量有增多的趋势;地质构造对局部区域煤层瓦斯赋存有影响,向斜轴部和背斜轴部易形成天然气富集区,瓦斯量高于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川煤矿 控制机理 瓦斯含量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植物篱对土壤养分流失的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朱远达 蔡强国 +1 位作者 张光远 胡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5-351,共7页
植物篱是一种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保土蓄水的水土保持措施,但其控制土壤养分流失相关机理的研究甚少。2001年在长江上游支流吒溪河的二级支流王家桥小流域设立的6个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植物篱试验小区中进行地形测量及采样分... 植物篱是一种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保土蓄水的水土保持措施,但其控制土壤养分流失相关机理的研究甚少。2001年在长江上游支流吒溪河的二级支流王家桥小流域设立的6个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植物篱试验小区中进行地形测量及采样分析,拟通过局部地形变化、土壤颗粒和养分在小区内的空间分布变化来分析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土壤养分流失的控制机理。坡型测量结果表明,植物篱带前出现泥沙堆积,说明植物篱能有效阻止侵蚀泥沙的向下搬运;机械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影响下的土壤颗粒粒径在空间上出现分布差异,侵蚀剧烈的局部>0.2mm土壤颗粒明显富集,而植物篱对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的流失均有控制效果,但对粒径较大的颗粒的流失控制效果更明显;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分析结果则表明,植物篱对土壤养分流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 养分流失 控制机理
下载PDF
高煤阶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与控制机理 被引量:30
9
作者 孟艳军 汤达祯 +3 位作者 李治平 许浩 陶树 李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1,共6页
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是煤层气开发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无因次产量分析方法,基于沁南地区15口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数据,采用无因次产气率指标,将排采阶段定量划分为排水阶段、不稳定产气阶段、稳定产气阶段和衰减阶段;引用物... 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是煤层气开发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无因次产量分析方法,基于沁南地区15口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数据,采用无因次产气率指标,将排采阶段定量划分为排水阶段、不稳定产气阶段、稳定产气阶段和衰减阶段;引用物质平衡方法,利用生产数据,计算并分析了各井不同排采阶段渗透率变化值。从渗透率变化趋势、主导机制、体系能量、相态构成和产能动态5个方面,阐释了高煤阶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煤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与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煤阶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煤层渗透率呈现降低—恢复—升高的特征;有效应力效应和基质收缩效应直接控制了煤层渗透率的变化特征;吸附与解吸特征从根本上控制了基质收缩效应的作用时间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采阶段 动态变化 渗透率 煤层气 高煤阶 控制机理
下载PDF
辽河盆地沙河街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孔隙演化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薛莲花 史基安 晋慧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碳酸盐胶结作用是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砂岩中最常见的胶结作用之一,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变化大、分布范围广。本文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氧碳同位素等方法,对研究区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发育状况、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 碳酸盐胶结作用是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砂岩中最常见的胶结作用之一,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变化大、分布范围广。本文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氧碳同位素等方法,对研究区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发育状况、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CO2改变了砂岩的成岩地球化学环境,既为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创造了条件,又为其沉淀提供了物质来源,从而对砂岩储层孔隙的发育、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碳酸盐 胶结作用 孔隙演化 控制机理
下载PDF
悬臂式掘进机仿形截割控制机理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建刚 毛君 +1 位作者 李惟慷 陈洪月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1-624,共4页
为了解决悬臂式掘进机截割中超挖和欠挖问题,采用空间机构运动学和系统仿真的方法,建立了仿形截割的数学模型,确立了悬臂偏移最大角度和油缸伸长量的关系,提出了使用数字液压缸来实现按照所给巷道运动时各个油缸伸长量的自动掘进控制机... 为了解决悬臂式掘进机截割中超挖和欠挖问题,采用空间机构运动学和系统仿真的方法,建立了仿形截割的数学模型,确立了悬臂偏移最大角度和油缸伸长量的关系,提出了使用数字液压缸来实现按照所给巷道运动时各个油缸伸长量的自动掘进控制机理,采用MATLAB仿真验证了截割头运动。研究表明,仿真结果曲线符合实际工况。研究结论科学地分析了掘进机仿形截割过程,为复杂环境下掘进机器人自动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仿形截割 控制机理 外包络面
下载PDF
沁水盆地典型煤矿区煤的流速敏感性实验及控制机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孟召平 侯安琪 +2 位作者 张鹏 郝海金 武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49-2656,共8页
采用沁水盆地3个典型煤矿中、高煤阶煤样,开展了实验室煤样流速敏感性实验,分析了不同流速条件下煤样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煤储层渗透性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和模型,揭示了中、高煤阶煤储层流速敏感性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样渗透... 采用沁水盆地3个典型煤矿中、高煤阶煤样,开展了实验室煤样流速敏感性实验,分析了不同流速条件下煤样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煤储层渗透性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和模型,揭示了中、高煤阶煤储层流速敏感性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样渗透率随流速发生变化,且存在一个临界流速。在临界流速之前随着注入流量(或流速)的增加煤样渗透率增加,当流速超过临界流速后,煤样的渗透率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加反而减少。煤储层流速敏感性主要受控于煤储层物性和煤中速敏矿物。随着煤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流体流量的增高,煤储层速敏损害率按对数函数关系增高。实验煤样黏土矿物占矿物质含量为66.63%~99.89%,主要以高岭石、伊利石为主,存在潜在的速敏伤害,速敏实验结果表明,本区实验煤样存在不同程度的速敏损害,煤样速敏损害程度由弱至中等偏强,临界流速低。随着煤中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煤储层速敏损害率也增高。在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寺河煤矿和西山煤矿煤层气井排采降速应为赵庄煤矿的6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储层 流速敏感性 控制机理
下载PDF
大刚度高强度二次支护巷道控制机理与应用 被引量:40
13
作者 李大伟 侯朝炯 柏建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2-1078,共7页
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多种支护方式的对比试验,建立了大刚度高强度二次支护巷道黏弹、黏塑性力学模型;进行了软岩巷道一次锚网喷支护、二次大刚度高强度支护围岩稳定控制的理论计算、分析与应用。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二次支护前后围... 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多种支护方式的对比试验,建立了大刚度高强度二次支护巷道黏弹、黏塑性力学模型;进行了软岩巷道一次锚网喷支护、二次大刚度高强度支护围岩稳定控制的理论计算、分析与应用。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二次支护前后围岩体应力状态的转化结果,得出了二次支护最大工作阻力值的黏弹、黏塑性理论解析解;并确定了第二次大刚度高强度支护的合理参数,选择了安全可靠的支护方法,实现了巷道的长期稳定。二次支护巷道围岩稳定控制的机理为:一次支护让压围岩体受力达到较低变形速率下的力学平衡,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作用;二次大刚度高强度支护避免围岩体处于高应力状态下及再次应变软化与蠕变劣化导致的承载力降低、状态恶化,减少巷道岩体偏应力,促进围岩应力向长期强度和巷道稳定的流变停止状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支护巷道 大刚度高强度支护 力学模型 控制机理
下载PDF
滇池流域荒台地植被恢复工程控制面源污染生态机理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震洪 吴学灿 李英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2,共6页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研究了滇池流域荒台地植被恢复工程对水土及氮磷面源污染物控制效应,用枝叶吸附水量和土壤入渗特征指标评价了恢复的植被树冠截留和径流控制能力,分析了植物枝叶形态特征差异与树冠截留,人工植被恢复与径流调控的关...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研究了滇池流域荒台地植被恢复工程对水土及氮磷面源污染物控制效应,用枝叶吸附水量和土壤入渗特征指标评价了恢复的植被树冠截留和径流控制能力,分析了植物枝叶形态特征差异与树冠截留,人工植被恢复与径流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圣诞树、旱冬瓜和香根草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及氮磷流失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树冠截留能力强、土壤水库容量大的人工植被系统将导致地表径流、土壤侵蚀、氮磷流失显著减少.叶子小、无角质化、表面粗糙、有表皮毛、含水量低、生物量高,枝表面呈中等粗糙、不分泌脂类物质的植物,具有较高的鲜重吸附水率,能增加人工植被树冠截留.整地过程、植物根系生长和林隙灌草丛的自然恢复改善了荒台地土壤入渗性能,减少了地表径流,最终减轻了面源污染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荒台地 人工植被 面源污染物控制机理
下载PDF
碳基材料氧化烧蚀的双平台理论和反应控制机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国义军 代光月 +3 位作者 桂业伟 童福林 邱波 刘骁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5-760,共6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所到达的表面温度和压力范围,就碳基材料在氧化速率控制区、过渡区、扩散控制区的烧蚀特性开展了深入研究。发现CO2在烧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不能忽略的。无因次质量烧蚀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该存在两个平台,且都...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所到达的表面温度和压力范围,就碳基材料在氧化速率控制区、过渡区、扩散控制区的烧蚀特性开展了深入研究。发现CO2在烧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不能忽略的。无因次质量烧蚀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该存在两个平台,且都属于扩散控制区,而不是此前普遍认为的只有一个平台。从理论上阐明了双平台产生的机理,发现第一平台是由于生成CO2将氧消耗完产生的,另一个平台是生成CO引起的。文献中所谓的"快反应"和"慢反应"之说反映问题是不全面的,它们只是我们给出的新模型的两种极端情况,用一个统一的模型就可以将它们连接起来,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从所谓的"快反应"经过第一平台自动过渡到"慢反应"。双平台理论澄清了此前的一些争议,并且得到了试验证实,为准确预估烧蚀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材料 氧化 反应控制机理 烧蚀模型
下载PDF
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信号控制机理及实施框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岩 过秀成 +2 位作者 杨洁 刘迎 何赏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4期28-34,共7页
为改善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的交通控制效果,优化了交通控制目标和结构,制定了信号配时方案优化的实施框架.在分析溢流、滞留排队和阻挡等拥堵诱因的基础上,根据优化过饱和状态交通控制的需求,选取关键路径上通过车辆数最大和平均排队最... 为改善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的交通控制效果,优化了交通控制目标和结构,制定了信号配时方案优化的实施框架.在分析溢流、滞留排队和阻挡等拥堵诱因的基础上,根据优化过饱和状态交通控制的需求,选取关键路径上通过车辆数最大和平均排队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在单点交叉口层和交叉口群层间增加关键路径层,优化交通控制结构.结合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交通控制特性,提出信号配时方案优化的实施框架及分层优化措施.南京市广州路交叉口群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按信号配时优化框架建立的配时算法,可显著增大交叉口群内关键路径的通过车辆数,降低平均排队长度,改善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交通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信号控制机理 实施框架 交通仿真 交叉口群 过饱和状态
下载PDF
大跨度桥梁中央开槽颤振控制效果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杨詠昕 葛耀君 项海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4-80,共7页
采用理论分析结合风洞试验的方法,对中央开槽这种已经在大跨度桥梁设计和建设中逐步得到应用的颤振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进行研究。选取5种不同气动外形的基本断面,采取2种开槽宽度分别对其进行中央开槽处理。对全部5个系列15... 采用理论分析结合风洞试验的方法,对中央开槽这种已经在大跨度桥梁设计和建设中逐步得到应用的颤振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进行研究。选取5种不同气动外形的基本断面,采取2种开槽宽度分别对其进行中央开槽处理。对全部5个系列15种断面开展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并应用二维三自由度耦合颤振分析方法,对各断面开槽前后颤振性能、颤振驱动机理和颤振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开槽并不总是能提高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能,其控制效果同基本断面的气动外形以及开槽宽度密切相关,当槽宽不恰当时中央开槽的控制效果会严重削弱,而对气动外形比较钝化的断面采用中央开槽后其颤振性能反而会恶化。对控制机理的理论分析表明,这种控制效果差异的原因在于各断面气动阻尼的形成和随风速发展规律存在明显差别,而颤振形态特别是竖向自由度的参与程度也影响到中央开槽的颤振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开槽 颤振控制 控制机理 颤振机理 颤振形态 大跨度桥梁
下载PDF
广安气田气水分布控制机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兰朝利 田冷 +3 位作者 王建国 代金友 张洪 杨明慧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共7页
广安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六段和须四段为低孔低渗储层,发育构造气藏、构造-岩性气藏和岩性气藏.气井产水普遍,气水分布复杂.根据地质、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研究了广安气田须六、须四段气水分布,探讨了控制气水分布的成因机理.垂向... 广安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六段和须四段为低孔低渗储层,发育构造气藏、构造-岩性气藏和岩性气藏.气井产水普遍,气水分布复杂.根据地质、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研究了广安气田须六、须四段气水分布,探讨了控制气水分布的成因机理.垂向上,广安气田气水分异服从重力分异规律,纯气区多发育在构造顶部或相对的构造高部位,而富水区多发育在相对的构造低部位.空间上,气水分布受断层、储层物性、构造隆起幅度和地层倾角控制.储层物性越好,构造隆起幅度越高,地层倾角越大,则气水分异越彻底,而逆断层封堵气水运移,导致气水分布复杂化.不同的气水分异控制因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富水区,包括背斜翼部低部位型、鼻沟型、断层封闭型和成岩封闭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分布 控制机理 富水区 须家河组 广安气田
下载PDF
中央稳定板颤振控制效果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杨詠昕 葛耀君 项海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以针对颤振机理研究而建立的二维三自由度耦合颤振分析方法为理论工具,结合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薄平板断面中央稳定板气动控制措施的颤振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基本断面和四种不同高度稳定板断面的颤振性能、颤振驱动机... 以针对颤振机理研究而建立的二维三自由度耦合颤振分析方法为理论工具,结合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薄平板断面中央稳定板气动控制措施的颤振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基本断面和四种不同高度稳定板断面的颤振性能、颤振驱动机理和颤振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当稳定板高度恰当时,中央稳定板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改善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能.其控制机理是增加竖向自由度参与程度,改变耦合气动阻尼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抑制系统扭转运动的发散,使得颤振形态转化为竖弯形式.但是当稳定板高度超过临界值后,由于系统竖弯运动稳定性的降低,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能反而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稳定板 颤振控制 控制机理 颤振驱动机理 颤振形态 大跨度桥梁
下载PDF
人体上肢协调控制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其面临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义勇 王人成 +1 位作者 贾晓红 金德闻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38-741,共4页
上肢是人体最灵活、最为复杂的运动执行元件 ,研究上肢的协调控制机理对仿人机器人和智能假肢的运动规划、实时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 10多年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本文重点论述人体上肢的结构特征、冗余协调理论、运动协调控制... 上肢是人体最灵活、最为复杂的运动执行元件 ,研究上肢的协调控制机理对仿人机器人和智能假肢的运动规划、实时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 10多年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本文重点论述人体上肢的结构特征、冗余协调理论、运动协调控制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其在仿人机器人、智能假肢、运动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上肢 协调控制机理 研究进展 运动规划 实时控制 假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