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奇”抗体将癌细胞变为杀伤性免疫细胞使其自相残杀
1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24-24,共1页
近日,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将白血病细胞变成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新方法。这一重大发现将促进白血病以及其他癌症治疗新方法的开发。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些抗体还存在一些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些... 近日,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将白血病细胞变成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新方法。这一重大发现将促进白血病以及其他癌症治疗新方法的开发。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些抗体还存在一些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些抗体能够引起未成熟骨髓细胞变成一些完全不同的细胞类型,比如神经细胞。?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其中的原因仍不清楚,但这一发现让他们对于能否将癌变骨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变为非癌变细胞产生了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性免疫细胞 自相残杀 抗体 细胞 白血病细胞 研究人员 骨髓细胞 癌变细胞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免疫微环境的分析
2
作者 郑晓彬 林丽平 +3 位作者 陈强 郑雄伟 力超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采集自福建省肿瘤医院30例HCC癌组织、癌周组织(距肿瘤边缘<2cm)、非癌肝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石蜡标本中CD...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采集自福建省肿瘤医院30例HCC癌组织、癌周组织(距肿瘤边缘<2cm)、非癌肝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石蜡标本中CD3、CD4、CD8、FoxP3、CD20、CD56、CD68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CC患者CD3+、CD4+、FoxP3+细胞数在癌周组织中最高,癌组织中其次,非癌肝组织中最低(P<0.05);CD8+、CD56+、CD68+细胞数在癌周组织中最高,非癌肝组织其次,癌组织中最低(P<0.05);CD20+细胞数在肝癌组织、癌周组织、非癌肝组织中无明显差异(P>0.05)。肝癌组织中CD3+、CD4+、CD8+、CD56+、CD68+细胞主要分布于癌巢中的间质区,FoxP3+细胞呈散在分布。结论:肝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杀伤性免疫细胞减少,抑制性免疫细胞增加,从而导致局部免疫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微环境 杀伤性免疫细胞 抑制性免疫细胞
下载PDF
肿瘤源性外泌体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3
作者 宋斐 宋昊 +2 位作者 李玉梅 牟亚魁 宋西成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头颈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源性外泌体可通过直接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或与质膜发生质膜融合参与免疫细胞调控,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的调控中发挥作用。肿瘤源性外泌体不仅可以抑制杀伤性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还可以负... 头颈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源性外泌体可通过直接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或与质膜发生质膜融合参与免疫细胞调控,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的调控中发挥作用。肿瘤源性外泌体不仅可以抑制杀伤性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还可以负向调节免疫抑制性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以此调控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远处转移。论文综述肿瘤源性外泌体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微环境中调控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通过研究肿瘤源性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为实现外泌体递药、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状细胞 肿瘤源性外泌体 杀伤性免疫细胞 免疫抑制性细胞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MDX-214的Ⅰ/Ⅱ期试验开始
4
作者 李燕燕 《国外药讯》 2004年第3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Medarex公司 MDX-21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杀伤性免疫细胞 抗肿瘤药
下载PDF
KIR基因在广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人群中的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峭 陈秋宇 +6 位作者 王敏 黄珂 许茹 熊华平 黄杰庭 付涌水 戎霞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杀伤性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群中基因多态性分布,为研究KIR在HC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广州血液中心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采集的HCV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中,计算机随机... 目的探讨杀伤性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群中基因多态性分布,为研究KIR在HC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广州血液中心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采集的HCV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中,计算机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170份无血缘关系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的寡核苷酸扩增(PCR-SSO)技术检测KIR基因表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结果KIR2DL4、3DL2、3DL3、3DPI存在于所有样本,其基因频率为1.00。KIR2DL1、2DP1、2DL3、2DS4、3DLl频率较高,分别为0.923,0.923,0.923,0.684,0.770;KIR2DL2、2DL5、2DSl、2DS2、2DS3、2DS5、3DSl基因频率较低,分别为0.129,0.244,0.214,0.119,0.116,0.139,0.218。共发现30种KIR基因型,其中1型最为常见,频率为0.459。另外,还发现3种新的基因型。与报道的中国健康人KIR基因相比,KIR2DS3的频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33,P=0.030)。结论广东地区HCV感染献血人群具有其独特的KIR基因表达频率、单倍型和基因型频率分布。KIR2DS3基因可能参与了HCV的感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性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肝炎抗体 丙型 献血者 基因型 基因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