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人灵长类的杀婴行为及其适应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鹏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杀婴现象普遍存在于非人灵长类种类中,本文通过综述目前已知的21种非人灵长类的69例杀婴行为记录,探讨了非人灵长类杀婴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大多数雄性杀婴行为符合雄性繁殖策略假说,既满足以下3个条件:(1)杀婴雄性与受害婴仔没有父子关... 杀婴现象普遍存在于非人灵长类种类中,本文通过综述目前已知的21种非人灵长类的69例杀婴行为记录,探讨了非人灵长类杀婴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大多数雄性杀婴行为符合雄性繁殖策略假说,既满足以下3个条件:(1)杀婴雄性与受害婴仔没有父子关系;(2)失去婴猴的母亲会提前进入发情状态;(3)受害雌性随后可能与杀婴雄性交配。不过有些个别的杀婴现象与雄性繁殖利益无关,文中进一步介绍了误伤假说、减少未来竞争者假说、肉食假说和病态行为假说。杀婴无疑会对受害母亲造成巨大的损失。雌性防范杀婴的策略包括直接抵抗、回避接触雄性、积极发情、依靠保护雄性和改变繁殖群组成等多种方式。但是雄性杀婴现象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出现该行为的根本原因是雌性防范雄性杀婴的难度较大,而雄性实施杀婴行为的风险较低、利益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婴 非人灵长类 雄性繁殖策略 杀婴行为的防范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