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PI)的功能及其在抗病育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戴超辉 董文华 +2 位作者 吴嘉韵 包文斌 吴圣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36-2741,共6页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和中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活性,以及增强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功能。近年来,BPI的生物...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和中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活性,以及增强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功能。近年来,BPI的生物学功能受到广泛关注,被称为机体内的"超级抗生素",BPI基因被很多学者作为抗病候选基因进行探索。作者综述了猪BPI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猪抗性的关系等,阐述了BPI基因在猪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为下一步猪BPI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其在抗病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 抗病育种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水平变化及其与肠黏膜通透性的相关性
2
作者 谢娇娇 何燕芳 +2 位作者 马燕花 郭才 郑兰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情肝硬化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肠黏膜通透性(IP)相关指标[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水平变化,分析血清HMGB1水平与IP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以明确血清HMGB1水平与患者IP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 目的观察不同病情肝硬化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肠黏膜通透性(IP)相关指标[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水平变化,分析血清HMGB1水平与IP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以明确血清HMGB1水平与患者IP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63例,根据Child-Pugh评分分为3组,CP-A级组16例、CP-B级组32例、CP-C级组15例,同期收集体检健康者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HMGB1、ET、DAO、D-lac。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HMGB1与IP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及血清HMGB1、IP相关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CP-A级、CP-B级、CP-C级组血清HMGB1、ET、DAO、D-la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P-C级组血清HMGB1、D-lac、ET水平高于CP-A级组,CP-B级组血清HMGB1、ET水平高于CP-A级组(P均<0.05)。肝硬化患者血清HMGB1与IP相关指标ET、DAO、D-la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1、0.854、0.623,P均<0.05);血清HMGB1、ET、DAO、D-lac水平均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6、0.272、0.301、0.382,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IP增加,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改变更明显;血清HMGB1水平与患者IP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肠黏膜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内毒素 肝硬化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对脓毒症患者血管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朱秀琪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protein,HBP)与脓毒症患者血管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400例感染患者,根据是否诊断为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n=190)和非脓毒症...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protein,HBP)与脓毒症患者血管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400例感染患者,根据是否诊断为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n=190)和非脓毒症组(n=210)。比较两组患者的HBP、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差值(HCT-ALB)及液体超负荷百分比。采用Pearson法分析HBP与HCT-ALB、液体超负荷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的HBP、HCT-ALB及液体超负荷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后24h血清HBP水平与HCT-ALB及液体超负荷百分比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与细菌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高水平HB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血管 液体超负荷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通过膜突蛋白介导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
4
作者 袁双双 余琴 +4 位作者 邓鑫 游婧璨 李永杰 陈妮 王立群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内皮细胞培养于Transwell培养皿,给予Ang-2(200 ng/mL)刺激0、12、24和48 h后检测内皮细胞通透性变化;内皮细胞接种到6孔板,Ang-2刺激0、15、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内皮细胞培养于Transwell培养皿,给予Ang-2(200 ng/mL)刺激0、12、24和48 h后检测内皮细胞通透性变化;内皮细胞接种到6孔板,Ang-2刺激0、15、30和60 min后检测膜突蛋白(Moesin)的磷酸化;使用moesin siRNA特异性敲低moesin后,给予Ang-2刺激,检测内皮细胞通透性的改变,并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内皮细胞F-actin以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变化。结果Ang-2(200 ng/mL)刺激内皮细胞0、12、24和48 h后,细胞通透性以时间依赖的方式逐渐增高;Ang-2显著增加内皮细胞moesin磷酸化,而使用Ang-2受体Tie-2的中和抗体Anti-Tie-2处理细胞后,显著抑制了Ang-2介导的moesin磷酸化;Moesin的特异性敲除显著抑制了Ang-2介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F-actin应力纤维的形成以及VE-cadherin的破坏。结论Ang-2通过moesin介导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膜突蛋白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增强CT下不同浓度的造影剂对血管壁通透性的影响
5
作者 艾南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不同浓度造影剂对血管壁通透性的影响,并提出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策略。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不同浓度造影剂对血管壁通透性的影响,并提出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策略。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增强CT造影剂浓度将其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观察三组患者血管壁通透性相关因子水平及造影剂外渗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验证造影剂浓度与血管壁通透性相关因子及造影剂外渗的相关性,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验证造影剂浓度对血管壁通透性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组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显著低于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中浓度组ET-1、TM、vWF水平均低于高浓度组(P<0.05);三组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造影剂浓度与ET-1、TM、vWF水平及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影剂浓度对ET-1、TM、vWF水平均产生正向影响(P<0.05)。结论:增强CT扫描患者血管壁通透性与造影剂浓度关系密切,临床应针对采用不同造影剂浓度的增强CT扫描患者予以相应预防护理措施,以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造影剂 血管壁 浓度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中耳黏膜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祝威 汪欣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对分泌性中耳炎 (OME)大鼠中耳黏膜 TNF- α和 IL- 6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中耳腔注射脂多糖 (L ipopolysaccharide,L PS)制备 OME模型 ,动物分为 L PS实验组和 BPI治疗组... 目的 :探讨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对分泌性中耳炎 (OME)大鼠中耳黏膜 TNF- α和 IL- 6 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中耳腔注射脂多糖 (L ipopolysaccharide,L PS)制备 OME模型 ,动物分为 L PS实验组和 BPI治疗组。利用 EL ISA和 RT- PCR方法检测中耳黏膜组织 TNF- α和 IL- 6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L PS实验组和 BPI治疗组在第 1、 2天均有 IL- 6的表达 ,但 L PS组表达量高于 BPI组 (P<0 .0 5 )。在第 7天后两组均无表达 ;而 TNF- α的表达贯穿于两组实验的始终 ,但 L PS组表达量高于 BPI组 (P<0 .0 5 )。结论 :IL- 6和 TNF- α在中耳炎病变的形成中起作用 ;BPI通过抑制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 ,减轻炎症刺激 ;BPI是一个潜在的治疗 OME的有效药物 ,可能预防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增强蛋白 内毒素类/副作用 中耳炎 伴渗出液/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分析 白细胞介素6/分析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大肠杆菌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蒋建新 田昆仑 +3 位作者 刁有芳 陈惠孙 朱佩芳 王正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6-239,共4页
本文观察了BPI对大肠杆菌脓毒症小鼠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显示,BPI治疗组动物72小时存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注菌后0.5、1h,BPI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P<0.01);注菌后1.5h,BPI组... 本文观察了BPI对大肠杆菌脓毒症小鼠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显示,BPI治疗组动物72小时存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注菌后0.5、1h,BPI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P<0.01);注菌后1.5h,BPI组血清TNF_α峰值也明显低于NS对照组(P<0.01);但两组间血液细菌计数在注菌后 0.5、1.5和3h均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BPI对大肠杆菌脓毒症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这可能与其拮抗细菌内毒素,抑制TNF_α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大肠杆菌素 杀菌 增强 蛋白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N端cDNA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马越云 马文煜 +2 位作者 于文彬 刘家云 苏明权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0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 克隆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 N端 c DNA,构建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 ,分别在大肠杆菌和 CHO细胞中表达 BPI蛋白 .方法 提取正常人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 (PMN)总 RNA,经套式 RT- PCR法扩增出 BPI N端 c DNA片段 ,将其克隆入 p GEM-... 目的 克隆杀菌 /通透性增强蛋白 (BPI) N端 c DNA,构建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 ,分别在大肠杆菌和 CHO细胞中表达 BPI蛋白 .方法 提取正常人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 (PMN)总 RNA,经套式 RT- PCR法扩增出 BPI N端 c DNA片段 ,将其克隆入 p GEM- T easy载体中并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 .然后亚克隆入 p GEX- 4T- 1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 ,进行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用 Western blot法鉴定 .同时将该基因片断克隆入 pc DNA3质粒 ,通过脂质体转染 CHO细胞 ,免疫荧光法鉴定 BPI的表达 .结果 获得 BPI N端长度为 72 6 bp的基因片断 .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断中有 4个点突变 ,但均不在活性中心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 5 1× 10 3的GST- BPI融合蛋白 ,Western blot反应中在 5 1× 10 3处有显色区带 .G418筛选出的阳性 CHO细胞在免疫荧光反应中产生荧光反应 .结论 我们成功的在大肠杆菌和 CHO细胞中表达了 BPI2 5蛋白 ,为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增强蛋白 克隆 基因表达 N端 CDNA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失血性休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建新 陈惠孙 +3 位作者 田昆仑 刁有芳 朱佩芳 王正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49,共3页
分别在失血和复苏开始即刻iv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PI)1.5和3.5mgkg-1,观察BPI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转归的影响.结果显示,BPI治疗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功能,提高休克动物存活率(BPI组81%v... 分别在失血和复苏开始即刻iv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PI)1.5和3.5mgkg-1,观察BPI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转归的影响.结果显示,BPI治疗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功能,提高休克动物存活率(BPI组81%vs休克对照组44%,P<0.05),BPI组大鼠复苏后与休克前的血浆内毒素(0.20±0.04vs0.24±0.05kUL-1)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较休克前明显升高,但均显著低于休克对照组.提示BP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BPI拮抗休克时内源性内毒素活性,抑制细胞因子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休克 杀菌 增强蛋白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水通道蛋白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海亮 周才杰 +2 位作者 赵九洲 曾宪海 李娟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水通道蛋白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毒素制备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 目的观察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水通道蛋白和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内毒素制备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组(6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给药后各组大鼠中耳积液中水通道蛋白AQP1、AQP4及黏蛋白MUC5B、MUC5A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中耳黏膜中AQP1、AQP4及MUC5B、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AQP1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QP4、MUC5B、MUC5AC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BPI治疗后,AQP1的表达升高,而AQP4、MUC5B、MUC5AC的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 AQP1、AQP4及MUC5B、MUC5AC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变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BPI通过提高AQP1,抑制AQP4及MUC5B、MUC5AC的表达和分泌,从而减轻分泌性中耳炎的积液分泌;BPI是一个潜在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可能有效预防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伴渗出液 模型 动物 大鼠 水孔蛋白 蛋白 杀菌-增强蛋白
下载PDF
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功能性N端片段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和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晶琴 李慎涛 +5 位作者 温铭杰 吕喆 孙宝清 许子华 孔庆利 安云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8-742,共5页
目的:建立BPI23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方法,使之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BPI23蛋白。方法:构建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经半乳糖诱导使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的... 目的:建立BPI23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方法,使之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BPI23蛋白。方法:构建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经半乳糖诱导使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PI23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情况;采用鲎基质显色法,检测BPI23中和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酶切和DNA测序鉴定证实,pYD1-BPI600重组质粒含有人BPI600基因片段。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BPI23在pYD1-BPI600重组质粒转化的酵母细胞表面得到展示;在诱导后第24小时展示BPI23的酵母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39%。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的BPI23具有中和内毒素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YD1-BPI600酵母表达载体,转化后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了功能性目的蛋白,为BPI23突变体库的建立和功能优化BPI23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增强蛋白 酵母表面展示 内毒素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大鼠中耳上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祝威 汪欣 +1 位作者 崔香艳 杜宝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6期383-385,共3页
目的研究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protein,BPI)中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作用,从而抑制LPS导致的中耳上皮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将10只正常Wistar大鼠的中耳上皮细胞放置于24孔多聚赖氨酸... 目的研究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protein,BPI)中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作用,从而抑制LPS导致的中耳上皮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将10只正常Wistar大鼠的中耳上皮细胞放置于24孔多聚赖氨酸培养板中培养7天后,分为3组:①未治疗组:在没有LPS和BPI的培养板中继续培养;②LPS组:将1ng/mlLPS加入培养板中培养;③BPI治疗组:在1ng/mlLPS加入培养板培养7天后再加入1μg/mlBPI继续培养。生长4周后,应用光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未治疗组比较,LPS组在1周后表现为细胞肿胀、变大、数量增多;2周时细胞明显增大伴有细胞破裂现象,部分细胞死亡,同时纤毛细胞减少,分泌细胞增多;4周时细胞破裂增多,细胞死亡加剧。而BPI治疗组2周时肿胀的细胞数目及细胞破裂现象远不及LPS组2周时严重,4周后表现为细胞形态正常,仅少量细胞增大,偶有细胞破裂现象出现,同时纤毛细胞增多,分泌细胞减少。结论BPI能够有效中和LPS,抑制因LPS导致的功能紊乱,恢复中耳黏膜的正常形态,减少分泌性中耳炎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治疗组 上皮细胞 中耳 正常 肿胀 并发症 纤毛 蛋白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损伤黏膜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宁 汪欣 祝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5-1019,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对分泌性中耳炎(OME)损伤黏膜的修复作用,阐明OME的发病机理。方法:Wistar大鼠(40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耳)、BPI对照组(4耳)、咽鼓管阻塞(ETO)组(8耳)、内毒素(LPS)注射组(8耳)、ETO+LPS组(8耳)及E... 目的:探讨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对分泌性中耳炎(OME)损伤黏膜的修复作用,阐明OME的发病机理。方法:Wistar大鼠(40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耳)、BPI对照组(4耳)、咽鼓管阻塞(ETO)组(8耳)、内毒素(LPS)注射组(8耳)、ETO+LPS组(8耳)及ETO+LPS+BPI组(8耳),通过咽鼓管阻塞和中耳腔注射LPS制备OME动物模型,在动物模型制备后第1、2和4周分别处死动物,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中耳黏膜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BPI对照组大鼠的中耳黏膜保持正常形态,在咽鼓管的鼓室口处可见较多的假复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这些上皮细胞含有较多的纤毛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构成大鼠中耳粘液纤毛输送系统;上鼓室处的黏膜由单层、扁平鳞状上皮细胞和少量微绒毛构成,细胞界限清楚,呈多边形,纤毛细胞数量较咽鼓管鼓室口处明显减少。LPS注射组、ETO组、ETO+LPS组大鼠中耳黏膜明显增厚,在咽鼓管鼓室口可见纤毛细胞减少、杯状细胞增多,同时在上鼓室上皮层观察到数量较多的假复层立方上皮细胞。而ETO+LPS+BPI组大鼠为近似正常的中耳黏膜,上鼓室处的黏膜为单层鳞状上皮细胞和少量微绒毛。结论:LPS和ETO通过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削弱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功能,导致OME的发生和迁延。BPI与LPS有特异的亲和作用,抑制LPS导致的炎症反应,恢复有效的黏液纤毛输送系统,而对正常黏膜没有损伤,是一种潜在的治疗和预防慢性中耳炎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增强蛋白 内毒素 中耳炎 伴渗出液 咽鼓管阻塞
下载PDF
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活性片段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14
作者 刘家云 龙铟 +4 位作者 马越云 丁振若 于文彬 苏明权 郝晓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获得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N端活性片段蛋白,为BPI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提取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总RNA进行逆转录反应,经套式PCR扩增出BPIN端基因片段,... 目的获得人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N端活性片段蛋白,为BPI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提取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总RNA进行逆转录反应,经套式PCR扩增出BPIN端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UC19载体中并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然后亚克隆入质粒pcDNA3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BPI;重组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CHO细胞并筛选阳性克隆,免疫荧光法鉴定重组BPI的表达和免疫学活性。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含有包括信号肽在内的BPI活性片段编码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序列相比,有6个核苷酸差异。转染筛选的阳性CHO细胞克隆表达产物能够被抗BPI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结论BPI活性片段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真核表达成功,为BPI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通增强蛋白 逆转录PCR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5
作者 田静 邓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2,共5页
目的:探究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的20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地衣芽... 目的:探究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的20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活动度分级、肠道黏膜通透性指标[内毒素(ETX)、二胺氧化酶(DAO)]、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及16SrDNA拷贝数、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0%,高于对照组的77.00%(P<0.05);两组活动度分级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ETX、DA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ETX、DA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及16SrDNA拷贝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及16SrDNA拷贝数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血清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0%,与对照组的13.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用于UC辅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疾病活动度,且有利于改善肠道黏膜通透性、调整肠道菌群、调节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 肠黏膜 肠道菌群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分泌性中耳炎黏液分泌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赵海亮 严丽英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使用在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蛋白分泌中的产生作用。方法使用内毒素制备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组三组,使用ELLSA方法对各组的大鼠用药之后的中耳积液... 目的观察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使用在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蛋白分泌中的产生作用。方法使用内毒素制备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组三组,使用ELLSA方法对各组的大鼠用药之后的中耳积液中水通道的蛋白与黏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统计,通过HE染色体对三组当中的中耳黏膜病理性程度变化进行观察,分别使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等方法对三组的大鼠中耳黏膜之中的中水通道蛋白、黏蛋白以及三叶因子表达式做统计。结果模型组的AQP1蛋白与m RNA表达量相比正常对照组明显耕地,经过BPI治疗后,AQP1表达程度得到显著上升,而AQP4、MUC5B、MUC5AC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 AQP1、AQP4、MUC5B、MUC5AC等在分泌性中耳炎病变程度中作用明显,BPI能够切实提升AQP1,对控制AQP4和MUC5B、MUC5AC的分泌表达有突出作用,显示BPI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伴渗出液 杀菌-增强蛋白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模拟肽小鼠体内拮抗内毒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郑江 袁建成 +3 位作者 周红 周立新 刘晓禄 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观察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模拟肽对内毒素(LPS)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一个LD50的LPS(20mg·kg-1)静脉注射攻击小鼠,分别于LPS攻击后20s内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BPI... 目的:观察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模拟肽对内毒素(LPS)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一个LD50的LPS(20mg·kg-1)静脉注射攻击小鼠,分别于LPS攻击后20s内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BPI模拟肽;于LPS攻击前及攻击后不同时间内分别静脉注射5mg·kg-1和10mg·kg-1的BPI模拟肽,以观察BPI模拟肽对LPS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BPI模拟肽对LPS攻击小鼠死亡保护作用的时效关系及BPI模拟肽对LPS攻击小鼠死亡的预防作用。结果:BPI模拟肽对LPS所致小鼠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及预防作用,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结论:BPI模拟肽,不仅保留了BPI特异性中和LPS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 内毒素血症 多肽 BPI
下载PDF
湿热环境对内毒素诱导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智兵 彭胜权 +2 位作者 林培政 钟嘉熙 沈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40-42,共3页
为了阐明湿热环境对机体抗病力的影响机理 ,本实验以兔为实验对象 ,观察了湿热环境对体内一种重要的杀菌抗内毒素物质———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发现湿热环境能使兔在内毒素刺激下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mRNA表达... 为了阐明湿热环境对机体抗病力的影响机理 ,本实验以兔为实验对象 ,观察了湿热环境对体内一种重要的杀菌抗内毒素物质———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发现湿热环境能使兔在内毒素刺激下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mRNA表达减少 ,这可能是湿热致病和湿热证缠绵难愈的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内毒素 杀菌 增加蛋白 mRNA
下载PDF
刺参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N末端结构域重组蛋白的制备及功能分析
19
作者 车钟杰 邵铱娜 +1 位作者 李成华 张卫卫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6年第3期34-38,共5页
通过克隆刺参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N末端的cDNA序列并进行原核表达,获得了N端活性片段体外重组蛋白,分析其抑菌谱.结果表明:刺参BPI蛋白N末端cDNA全长642 bp,编码214个氨基酸;体外表... 通过克隆刺参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N末端的cDNA序列并进行原核表达,获得了N端活性片段体外重组蛋白,分析其抑菌谱.结果表明:刺参BPI蛋白N末端cDNA全长642 bp,编码214个氨基酸;体外表达获得了分子量为30 kDa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对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和藤黄微球菌均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其中对副溶血弧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杀菌增强蛋白 原核表达 抑菌活
下载PDF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片段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宇麒 张天托 +2 位作者 胡波 李林 黄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构建编码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N端片段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方法:采用RT PCR技术,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总RNA中扩增BPI蛋白N端片段cDNA编码区基因,DNA序列分析鉴定;将测序证实的BPI蛋白N端片段编... 目的:构建编码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N端片段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方法:采用RT PCR技术,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总RNA中扩增BPI蛋白N端片段cDNA编码区基因,DNA序列分析鉴定;将测序证实的BPI蛋白N端片段编码区基因PCR产物直接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BAD/Thio TOPO中,再次测序鉴定;通过在大肠杆菌中以L 阿拉伯糖进行诱导表达,然后以SDS PAGE、Westernblot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分析。重组蛋白经初步纯化处理后,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RT PCR扩增出一个835bp的DNA片段,DNA测序表明为所需目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分析表明,BPI蛋白N端片段正确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AD/Thio TOPO中,SDS PAGE和Westerblot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BPI蛋白N端片段。对该蛋白进行初步活性测定显示其可与BPI单克隆抗体结合并具有杀灭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BPI蛋白N端片段编码区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作用 增加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粒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