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看儒家生命价值观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58,共4页
儒家把闻道、行道作为人生价值的指导原则,“朝闻道,夕死可矣。”儒家的人生价值理想是“显身扬名”,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来超越死亡。儒家尊重生命,但不认为肉体生命具有至上性。当维持生命和道义留存相冲突时,儒家的最终... 儒家把闻道、行道作为人生价值的指导原则,“朝闻道,夕死可矣。”儒家的人生价值理想是“显身扬名”,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来超越死亡。儒家尊重生命,但不认为肉体生命具有至上性。当维持生命和道义留存相冲突时,儒家的最终选择就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是道德理想主义的生命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儒家生命价值观 三不朽
下载PDF
从杀身成仁到舍生取义——孔孟生死观发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屈永刚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0-25,共6页
孔子并不关注死后的世界,而是将生命的重心放在现实世界。他强调个体应珍惜自然生命,但亦主张在必要的时刻"杀身成仁"。不过"仁"的核心本质是爱人,"推己及人"的爱人思路并不能对现实中某些仁人志士为坚... 孔子并不关注死后的世界,而是将生命的重心放在现实世界。他强调个体应珍惜自然生命,但亦主张在必要的时刻"杀身成仁"。不过"仁"的核心本质是爱人,"推己及人"的爱人思路并不能对现实中某些仁人志士为坚持理想而付出生命的行为进行囊括和解释。孟子在继承孔子生死观的基础上,一方面将"义"作为"仁"的补充凸显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性善论对"义"存乎于心进行了存有论证明,为个体"行义"奠定了道德自觉的基础。孟子对"义"的凸显,强调了人可以为了某种正义的价值取向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实现"生不为苟得"、"患有所不避"的舍生取义之境界,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 生死观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下载PDF
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试论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家生死伦理观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兵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4,共8页
当生命与道德原则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传统儒家倾向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家生死伦理观的批判性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伦理”是为了完成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具有更高层次的爱国主... 当生命与道德原则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传统儒家倾向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家生死伦理观的批判性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伦理”是为了完成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具有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伦理”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道德,是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牺牲;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伦理”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革命信仰而牺牲,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英勇斗争 生死伦理
下载PDF
从“杀身成仁”说重探孔子“许人以仁”的智慧 被引量:2
4
作者 龙涌霖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7-135,共9页
《论语》“杀身成仁”说常被后世用来表明气节,然而在孔子那里,它还具有道德评价的逻辑,是推进理解孔子如何许人以仁的重要线索。“杀身成仁”说中的评价逻辑并非是无条件的杀身即可称仁,而是当君子终身推行礼义之道,且在义命不可得兼... 《论语》“杀身成仁”说常被后世用来表明气节,然而在孔子那里,它还具有道德评价的逻辑,是推进理解孔子如何许人以仁的重要线索。“杀身成仁”说中的评价逻辑并非是无条件的杀身即可称仁,而是当君子终身推行礼义之道,且在义命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能舍身守道,方可称仁。这是因为孔子仁学的核心是一项通过正己以正人的行动方式复兴周礼以博施济众的远大志向,故仁道至难,需“守死善道”“死而后已”。因此,能否博施济众(以事功或名声)、能否终身行道(乃至舍身守道),是孔子许仁的两条相对独立的依据。但两者的性质并非普适性法则,而是面向历史人物、门人弟子的富含深意的灵活解释。而说到底,许仁是一种活化历史、关照当下、激励未来的孔门施教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许人以仁 仁学 杀身成仁 井有仁
下载PDF
孔子死亡观新议 被引量:2
5
作者 苏俊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1,共6页
死亡如幽灵一样徘徊在人类身边,引起了古今中外众多哲人的思考。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死亡观内容极其丰富。在孔子看来,死亡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死亡可悲并且可恶。当生命与仁德发生矛盾时人们要选择杀身成仁。在鬼神观上,他怀疑鬼... 死亡如幽灵一样徘徊在人类身边,引起了古今中外众多哲人的思考。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死亡观内容极其丰富。在孔子看来,死亡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死亡可悲并且可恶。当生命与仁德发生矛盾时人们要选择杀身成仁。在鬼神观上,他怀疑鬼神有知觉。他重视丧葬祭祀等死亡仪式,主张进行丧葬祭祀时要依礼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死亡观 杀身成仁 鬼神
下载PDF
孔子仁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于淑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孔子的仁学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仁者爱人是仁的根本,克己复礼为仁是实现仁的具体举措,孝悌为仁之本讲的是仁的情感基础,杀身以成仁则是孔子仁学社会伦理责任的具体体现。孔子仁学思想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孔子的仁学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仁者爱人是仁的根本,克己复礼为仁是实现仁的具体举措,孝悌为仁之本讲的是仁的情感基础,杀身以成仁则是孔子仁学社会伦理责任的具体体现。孔子仁学思想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学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孝悌 杀身成仁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中的中国传统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沈航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5-60,共6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多关注西方因素对中国的影响,而往往对中国传统因素在辛亥革命中起到的作用重视不足。事实上无论是辛亥革命的准备阶段、发生阶段与后辛亥时期,诸如"杀身成仁"、"和为贵"、"正统... 长期以来,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多关注西方因素对中国的影响,而往往对中国传统因素在辛亥革命中起到的作用重视不足。事实上无论是辛亥革命的准备阶段、发生阶段与后辛亥时期,诸如"杀身成仁"、"和为贵"、"正统观"等中国传统因素对辛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论文试将辛亥革命融入中华文明史中,以中国传统因素的视角来解读辛亥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杀身成仁 和为贵 正统观
下载PDF
孔子死亡观分析
8
作者 张丰君 《管子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61-63,共3页
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孔子首先用蔑视的态度表达对死亡的超越,这其中包含着一种强烈的主体精神;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杀身成仁"和"慎终追远"的思想,前者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它用"崇高的死"来实现对死... 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孔子首先用蔑视的态度表达对死亡的超越,这其中包含着一种强烈的主体精神;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杀身成仁"和"慎终追远"的思想,前者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它用"崇高的死"来实现对死亡的超越,赋予生命一种永恒的价值;后者则更易于消解普通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使他们在血脉延续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对国人心灵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死亡观 杀身成仁 “慎终追远”
下载PDF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笺疏
9
作者 潘玉坤 吴建伟 《孔子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22-25,共4页
孔子语"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比较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志士仁人在生命与实现人生价值发生冲突时的选择是)宁肯杀身成仁,决不求生害仁。通过对古书"有……不/无……"组合所表意义的抉发,联系"宁……不/... 孔子语"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比较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志士仁人在生命与实现人生价值发生冲突时的选择是)宁肯杀身成仁,决不求生害仁。通过对古书"有……不/无……"组合所表意义的抉发,联系"宁……不/无……"组合用例,参稽汉唐旧籍"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的异序材料,可知句中的"有"、"无"并非通常认为的表示存在意义,而是表示取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杀身成仁 取舍句
原文传递
抗战牺牲将领及家人的誓言与诗文
10
作者 南铁英 《工会信息》 2024年第14期38-40,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与穷凶极恶的日寇,进行了无数次殊死的搏杀。众多抗日将领为民族的自由解放事业牺牲。他们的忠勇壮烈之举,将永远激励后人。许多抗日将领,在生前赋诗、撰言,以表抗敌卫国、杀身成仁之志;抗日阵亡将领的家人,亦赋...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与穷凶极恶的日寇,进行了无数次殊死的搏杀。众多抗日将领为民族的自由解放事业牺牲。他们的忠勇壮烈之举,将永远激励后人。许多抗日将领,在生前赋诗、撰言,以表抗敌卫国、杀身成仁之志;抗日阵亡将领的家人,亦赋诗、撰文以怀念之情。这些文字,读起来十分感人,足以激扬后人的爱国情怀。本文摘选其中数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将领 解放事业 爱国情怀 杀身成仁 抗战 赋诗 家人
原文传递
方孝孺的生平和他的谱牒学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仓修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112,共8页
方孝孺是明初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程朱复出""读书种子""有明之学祖""当世文章第一人",得到宋濂、黄宗羲、胡适等人的高度评价。然而学界长期以来将方孝孺杀身成仁的行为定位为&qu... 方孝孺是明初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程朱复出""读书种子""有明之学祖""当世文章第一人",得到宋濂、黄宗羲、胡适等人的高度评价。然而学界长期以来将方孝孺杀身成仁的行为定位为"愚忠",缺乏对其历史地位、学术思想的充分肯定与深入研究。方孝孺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谱牒学家,在论述谱牒编修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功能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孝孺 杀身成仁 黄宗羲 谱牒理论
原文传递
铮铮铁骨话沈鹏——以翁同龢收藏《致太世叔函》为线索
12
作者 孔祥吉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共7页
本文以翁同龢家藏《致太世叔函》为线索,厘清了该函作者沈鹏由常熟到京城在翰林院苦读细节,以及翰林院诸生的构成及苦读状况;并阐述沈鹏成为编修后仗义执言,不顾生死的壮举。在慈禧等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后,他大胆上书,为光绪皇帝鸣不... 本文以翁同龢家藏《致太世叔函》为线索,厘清了该函作者沈鹏由常熟到京城在翰林院苦读细节,以及翰林院诸生的构成及苦读状况;并阐述沈鹏成为编修后仗义执言,不顾生死的壮举。在慈禧等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后,他大胆上书,为光绪皇帝鸣不平,要求朝廷改弦更张,严厉惩处军机首辅荣禄、军机大臣刚毅以及太监李莲英等"三凶",因而遭到清廷及两江总督鹿传霖等人的残酷迫害,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最后,由于外人干涉,清廷虽然被迫提前释放沈鹏,但由于他长期饱受折磨,出狱不久便与世长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院 杀身成仁 沈鹏 翁同鯨 荣禄
原文传递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13
作者 刘树伟 《走向世界》 2020年第43期54-59,共6页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烟台福山人王懿荣以甲骨文的发现者、著名的金石学家、伟大的爱国者而为世人所知。王懿荣投井殉国后,清政府赠其"文敏"谥号,是以后人皆尊称其为"王文敏公"。时人为王懿荣临危受命、杀...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烟台福山人王懿荣以甲骨文的发现者、著名的金石学家、伟大的爱国者而为世人所知。王懿荣投井殉国后,清政府赠其"文敏"谥号,是以后人皆尊称其为"王文敏公"。时人为王懿荣临危受命、杀身成仁的忠烈气节所感慨,而众多笔记杂记中有关他的轶闻韵事,则为今人了解这位历史名人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懿荣 甲骨文 历史名人 金石学家 烟台福山 杀身成仁 清政府
原文传递
从曾国藩的小本子想起
14
作者 金凡晴 《求贤》 2022年第4期25-25,共1页
据说曾国藩有一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很多人名,以及名字所对应的那个人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曾国藩把这个小本子揣在身上许多年,祁门大营危在旦夕时,曾国藩做足了杀身成仁的准备,扔掉了所有东西,唯独留下这个小本子。你一定特... 据说曾国藩有一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很多人名,以及名字所对应的那个人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曾国藩把这个小本子揣在身上许多年,祁门大营危在旦夕时,曾国藩做足了杀身成仁的准备,扔掉了所有东西,唯独留下这个小本子。你一定特别好奇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本子,曾国藩的日记和书信中都曾提到过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杀身成仁 优点缺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