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中专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及杀螨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锦华 陈秀春 +1 位作者 周世昌 黄东军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了解在校大中专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状况 ,观察杀螨霜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透明胶纸粘贴法观察蠕形螨感染率和感染度。对蠕形螨感染阳性者 ,用杀螨霜局部治疗。结果  330名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为39 1% ,杀螨霜局部治疗的阴转率为 83... 目的 了解在校大中专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状况 ,观察杀螨霜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透明胶纸粘贴法观察蠕形螨感染率和感染度。对蠕形螨感染阳性者 ,用杀螨霜局部治疗。结果  330名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为39 1% ,杀螨霜局部治疗的阴转率为 83%。结论 在校大中专学生为蠕形螨感染的高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感染 疗效观察 蠕形螨 学生 治疗
下载PDF
杀螨霜治疗蠕形螨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2
作者 农子军 覃都娥 +1 位作者 莫刚 蒋莉萍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8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杀螨霜体外杀螨效果、治疗蠕形螨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确诊面部为蠕形螨病患者296例,随机分为三个组(杀螨霜组、2%甲硝唑软膏组和空白基质组),于每晚将药物涂于面部患处,连续用药3周,临床观察杀螨霜和2%甲硝唑软膏对蠕形... 目的观察杀螨霜体外杀螨效果、治疗蠕形螨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确诊面部为蠕形螨病患者296例,随机分为三个组(杀螨霜组、2%甲硝唑软膏组和空白基质组),于每晚将药物涂于面部患处,连续用药3周,临床观察杀螨霜和2%甲硝唑软膏对蠕形螨病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体外用药3小时后,杀螨霜组螨虫全部死亡;2%甲硝唑软膏组杀螨率为44.71%及空白基质组杀螨率为8.2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3.70,"P<0.01")。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7%,治愈率为68.24%,面部皮损消退率为96.00%,且杀螨霜的疗效优于2%甲硝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3.69,"P<0.01")。结论杀螨霜治疗蠕形螨病有效且疗效稳定、安全、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病 疗效
下载PDF
口服小剂量杀虫霜猝死1例报告
3
作者 严爱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第1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虫剂 小剂量 猝死 中毒 口服 农村基层医院 临床工作 医务工作者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最佳秋季刈割时期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武瑞鑫 孙洪仁 +3 位作者 孙雅源 李品红 谢勇 刘爱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118,共6页
研究了秋季刈割时期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当茬产草量、牧草含水量、茎叶比、越冬前再生高度、越冬率和越冬后头茬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当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而杀... 研究了秋季刈割时期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当茬产草量、牧草含水量、茎叶比、越冬前再生高度、越冬率和越冬后头茬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当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而杀霜后呈降低趋势;初霜前含水量处于恒定状态,初霜后逐渐降低,杀霜后大幅度下降(P〈0.05);杀霜后茎叶比升高明显(P〈0.05);杀霜前随着刈割时期延后越冬前再生高度逐渐降低,杀霜后不再变化;增加1次秋季刈割及秋季不同时期刈割对北京平原区中苜1号紫花苜蓿越冬率没有显著影响;杀霜前随着秋季刈割时期延后越冬后头茬产草量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秋季刈割最早处理组的越冬后头茬产草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杀霜前刈割处理组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初步结论为:北京平原区可以进行紫花苜蓿秋季刈割;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秋季刈割的最敏感时期大致为与前次刈割间隔〈8周、≥5℃有效积温〈720℃,与杀霜日间隔〉3周,≥5℃有效积温〉90℃;北京平原区紫花苜蓿秋季刈割的最佳时期大致为与前次刈割间隔8-11周、≥5℃有效积温760-800℃,与杀霜日间隔0-3周,≥5℃有效积温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区 紫花苜蓿 秋季刈割 秋季敏感期 产草量 越冬率 杀霜
下载PDF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急性毒物中毒74例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楼宏青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17期1867-1868,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灌流 抢救 重度急性毒物中毒 肝素 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