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杂交晚粳稻产量优势分析及育种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添资 刁立平 +6 位作者 景德道 盛生兰 胡春明 张继本 钱华飞 龚红兵 周义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3945-3946,共2页
通过江苏省杂交晚粳与常规晚粳4轮(年)区域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穗粒结构和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杂交晚粳稻相对于常规晚粳稻,每穗实粒数、株高和生育期都有竞争优势,千粒重和结实率不存在差异,但有效穗明显低于常规晚粳。相关... 通过江苏省杂交晚粳与常规晚粳4轮(年)区域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穗粒结构和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杂交晚粳稻相对于常规晚粳稻,每穗实粒数、株高和生育期都有竞争优势,千粒重和结实率不存在差异,但有效穗明显低于常规晚粳。相关分析表明,杂交晚粳产量与分蘖率、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数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产量优势 育种策略
下载PDF
长江流域杂交晚粳恢复系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勤 曹黎明 +3 位作者 徐峰 顾永平 倪林娟 程灿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回顾了长江流域杂交粳稻恢复系选育的历史,提出了目前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重点介绍了长江流域广泛应用的R161、申恢1号、申恢254的选育与利用过程。
关键词 杂交晚粳 恢复系 杂种优势 适应性
下载PDF
杂交晚粳常优1号机插超高产栽培的产量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姚月明 王海候 +1 位作者 宋浩 郁寅良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采用中(小)苗机插丰产栽培试验(三年多点联片成方),根据189块大田的试验资料,按Ⅰ~Ⅵ不同产量水平对其超高产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产量构成因素以每穗粒数影响最大,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为每穗... 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采用中(小)苗机插丰产栽培试验(三年多点联片成方),根据189块大田的试验资料,按Ⅰ~Ⅵ不同产量水平对其超高产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产量构成因素以每穗粒数影响最大,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为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2)库容大小与产量的关系紧密,达极显著水平,表现为库容越大,产量越高;(3)源强流畅在于合理调控群体生长的叶面积指数,并保证有70%以上的高效叶面积占比和较高的粒叶比,以保证生物产量和抽穗后的物质生产能力。由此提出:大穗是实现超高产的主攻方向,扩大库容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前提,源强流畅是实现超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常优1号 机插 高产栽培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江苏省杂交晚粳与迟熟中粳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娟 黄胜东 李余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5-17,共3页
通过对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和迟熟中粳3年区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迟熟中粳相比,杂交晚粳组合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优势明显,但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具... 通过对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和迟熟中粳3年区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迟熟中粳相比,杂交晚粳组合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优势明显,但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具有一定的粒型优势,最后对江苏省杂交晚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迟熟中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下载PDF
杂交晚粳甬优8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建华 林一波 +2 位作者 马荣荣 王晓燕 周正明 《中国稻米》 2006年第6期23-24,共2页
本文总结了杂交晚粳新组合甬优8号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组合生产利用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杂交晚粳 甬优8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杂交晚粳的增产优势和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唐英正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2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杂交晚粳 增产优势 高产栽培 常规 插秧密度 实粒数 齐穗 秧苗移栽 抗倒伏能力 秧苗素质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交晚粳新组合苏优22的高产制种技术
7
作者 陆建康 罗德祥 涂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5,共2页
介绍高产优质杂交晚粳新组合苏优22的亲本武运粳7号A和R16189的特征特性;提出了合理安排苏优22父母本的播差期、确定合适的株行比、科学的肥水管理、适时调节生育进程、应用辅助授粉等一系列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晚粳 苏优22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杂交晚粳苏优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8
作者 包月红 郜思宁 +2 位作者 申奎 刘良峰 申强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66,共1页
苏优22系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A×R1618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好为一体的有突破性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交晚粳 三系杂交 特性 特征 股份有限公司 武运7号 综合抗性 新品种
下载PDF
杂交晚粳86优8号制种技术初探
9
作者 谷福林 苏自强 +2 位作者 成建飞 谢健康 李仁青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晚粳 86优8号 制种 杂交水稻
下载PDF
杂交晚粳稻“八优52”特征特性及相关配套技术
10
作者 应武 戈长水 +8 位作者 王道泽 陈文岳 俞祥群 宋亮 孔万根 管耀祖 杜如伟 葛常青 孙军华 《杭州农业科技》 2006年第1期26-28,共3页
八优52是杭州市农科院农作物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晚粳新组合,2005年9月29日通过杭州市农作物品种审查小组现场考察审查,一致同意推荐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简要介绍它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栽培... 八优52是杭州市农科院农作物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晚粳新组合,2005年9月29日通过杭州市农作物品种审查小组现场考察审查,一致同意推荐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简要介绍它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优52 杂交晚粳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三系杂交晚粳新组合常优3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初报
11
作者 端木银熙 孙菊英 +3 位作者 苏月红 王雪刚 季向东 华建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0S期96-97,共2页
根据三系杂交晚粳新组合常优3号的生育特性,在适宜区域进行示范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为探索一套常优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便为示范推广种植提供良种良法,进行了本项试验。
关键词 杂交晚粳 常优3号 高产栽培技术 推广种植
下载PDF
杂交晚粳通优粳1号高产制种技术
12
作者 周根友 杨红燕 +1 位作者 夏华 陈启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9期30-30,32,共2页
阐述了通优粳1号的亲本特征特性,如通优粳1号父母本生育期相差4~6 d,播始历期相差3~5 d,父本植株较母本高6~8 cm,花时较母本早30~60 min;介绍了其高产制种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适时移栽、肥水管理、合理调控父母本花期、人工授粉、... 阐述了通优粳1号的亲本特征特性,如通优粳1号父母本生育期相差4~6 d,播始历期相差3~5 d,父本植株较母本高6~8 cm,花时较母本早30~60 min;介绍了其高产制种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适时移栽、肥水管理、合理调控父母本花期、人工授粉、去杂保纯、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通优1号 亲本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交晚粳苏优2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3
作者 陆建康 罗德祥 杨荣晋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5期114-114,50,共2页
苏优22(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号:CNA20040295.1)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A为母本.以恢复系R1618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杂交晚粳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5014).同年9... 苏优22(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号:CNA20040295.1)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A为母本.以恢复系R1618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杂交晚粳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5014).同年9月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该组合综合抗性性优良,具有熟期早、丰产稳产性好、抗性好、抗倒性强、米质极优、适口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品 杂交晚粳 高产优质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栽培 特性 特征 植物新品种权
下载PDF
杂交晚粳甬优8号直播栽培技术
14
作者 李产祥 贾世燕 《种子科技》 2009年第4期43-43,共1页
由宁波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杂交晚粳新品种甬优8号是密穗型母本与长穗型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原名E24。该品种全生育期150天左右,属早熟晚粳稻;抗病、耐寒。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抗倒能力和穗期耐高温较强,并且较... 由宁波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杂交晚粳新品种甬优8号是密穗型母本与长穗型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原名E24。该品种全生育期150天左右,属早熟晚粳稻;抗病、耐寒。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抗倒能力和穗期耐高温较强,并且较耐条纹叶枯病;米质优,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该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单晚),2007年通过湖北省审定(连晚),2008年通过浙江省引种认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2008年我区引种120kg,采用精量直播技术,亩播种量控制在0.7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直播栽培技术 早熟 抗白叶枯病 条纹叶枯病 新品种 杂交一代 全生育期
下载PDF
杂交晚粳新组合“常优00-8”高产制种技术
15
作者 盛金元 端木银熙 戴俊江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5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晚粳 新组合 武运七号 长江中下游 南方稻区 生产试验 抗逆性强 太湖稻区
下载PDF
优质中熟杂交晚粳嘉乐优2号特性及栽培技术
16
作者 杨志根 沈永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4S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杂交晚粳 栽培技术 特性 中熟 优质 技术成果鉴定 常规 品种审定 引种试验 配套技术
下载PDF
杂交晚粳免耕直播栽培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钱士明 沈铭 +4 位作者 陈叶平 李瑾 张晓伟 陈海林 冯金祥 《中国稻米》 2007年第2期44-45,共2页
杂交晚粳作免耕直播栽培,播种期从5月25日到6月9日,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播种量从18.75 kg/hm2到11.25 kg/hm2,播种量越低,产量越高。从本试验看,杂交晚粳嘉乐优2号在嘉兴南湖作免耕直播栽培,以5月25日播种、11.25 kg/hm2播种量时产量最高... 杂交晚粳作免耕直播栽培,播种期从5月25日到6月9日,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播种量从18.75 kg/hm2到11.25 kg/hm2,播种量越低,产量越高。从本试验看,杂交晚粳嘉乐优2号在嘉兴南湖作免耕直播栽培,以5月25日播种、11.25 kg/hm2播种量时产量最高,说明杂交晚粳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早播、稀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分蘖强和穗型大等优势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免耕直播 播种期 播种量
下载PDF
早熟杂交晚粳“申优8号”的选育和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黎明 顾永平 +2 位作者 倪林娟 程灿 袁勤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9-90,共2页
申优8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宄所自主选育的三系早熟杂交晚粳稻组合,以不育系申4A与恢复系R8号配组育成。2003~2005年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熟期早、优质、粒重、大穗、高产,区试产量608.6kg/66... 申优8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宄所自主选育的三系早熟杂交晚粳稻组合,以不育系申4A与恢复系R8号配组育成。2003~2005年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熟期早、优质、粒重、大穗、高产,区试产量608.6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5.3%,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产量489.2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11%,增产极显著。2006年1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申优8号 选育 早熟 优质
下载PDF
双季稻北缘地区发展两系杂交晚粳的优势及可行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汤俭民 荣汉华 +5 位作者 赵洪清 杨子江 黄明政 唐发明 彭彩清 鲁福清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33,共2页
我区属于典型的双季稻北缘地区,位于30°45′N~31°15′N、113°45′E~114°12′E,常年日平均气温16.1℃,稳定通过10℃的始日为4月5日,≥10℃活动积温为4850℃,稳定通过2... 我区属于典型的双季稻北缘地区,位于30°45′N~31°15′N、113°45′E~114°12′E,常年日平均气温16.1℃,稳定通过10℃的始日为4月5日,≥10℃活动积温为4850℃,稳定通过20℃的终日为9月20日,无霜期249d,常年双季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感市 杂交晚粳 优势 可行性
下载PDF
播种期对杂交晚粳甬优538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燕 陈海林 +1 位作者 范文俊 李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4期29-30,43,共3页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甬优538在浙北嘉兴的最适播种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秀水134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甬优538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与其齐穂期、全生育期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甬优538在浙北嘉兴的最适播种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秀水134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甬优538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与其齐穂期、全生育期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短0.31、0.71 d;与其株高、总叶数呈弱负相关,每迟播1 d,株高下降0.34 cm、总叶数减0.02叶;与其有效穂数、穂总粒、结实率均呈弱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减少0.043万/hm^2、0.92粒、0.11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03 g;与其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产量最高点播种期为5月23日,过此期随播期延迟产量下降。[结论]甬优538高产稳产,播种期弹性大,单产≥13 000 kg/hm^2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15日~6月6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甬优 538 播种期 性状 产量 YONGYOU 538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