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杂交染色的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金茹 李东培 +2 位作者 林庶茹 夏淑杰 才丽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62-162,共1页
关键词 原位杂交染色 分子生物学 原位杂交技术 组织切片
下载PDF
皮肤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中蓝色DAB显色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宝山 陈晓黎 +2 位作者 强雷 赵世平 张磐谏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4期439-439,共1页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广泛应用医学科学实验之中 ,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多数是经过 DAB显色后用苏木素复染 ,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 ,细胞核呈蓝色。但在皮肤组织及富有黑色素细胞的病变中 ,其阳性表达的棕黄色颗粒与黑色素颗粒及某些棕...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广泛应用医学科学实验之中 ,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多数是经过 DAB显色后用苏木素复染 ,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 ,细胞核呈蓝色。但在皮肤组织及富有黑色素细胞的病变中 ,其阳性表达的棕黄色颗粒与黑色素颗粒及某些棕褐色或棕黄色的外源性和内源性色素 ,在光镜下均可呈棕黄色颗粒与免疫组化的阳性颗粒色泽相似 ,难于区别 ,往往给实验结果的判断造成较大困难。因此 ,我们在免疫组化过程中采用蓝色 DAB显色剂显色 ,阳性表达呈紫蓝色与色素棕黄色颗粒区别对比明显 ,效果满意 ,可广泛应用于皮肤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染色 蓝色DAB显色 皮肤组织
下载PDF
原位杂交染色法检测SMAD4mRNA、P73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文毅 张国梁 +4 位作者 陈澍周 樊勇 施公胜 黄华 陈玉泉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SMAD4mRNA、P73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表达 ,研究它们在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相互关系、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石蜡包块切片组织原位杂交染色法检测 4 2例肝外胆管癌中SMAD4mRNA、P73mRNA的表... 目的 通过检测SMAD4mRNA、P73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表达 ,研究它们在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相互关系、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石蜡包块切片组织原位杂交染色法检测 4 2例肝外胆管癌中SMAD4mRNA、P73mRNA的表达 ,并以同期 2 0例慢性胆管炎作对照。结果 ①SMAD4mRNA阳性表达率为 6 1.90 % (2 6 /42 ) ,显著低于其相应良性对照组 (为 10 0 % ) ;P73mRNA表达率为 5 4 .76 % (2 3/42 ) ,显著高于相应良性对照组 (为 0 % )。②SMAD4mRNA、P73mRNA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显著相关 (P <0 .0 5 ) ;SMAD4mRNA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是否发生周围神经、血管、淋巴管浸润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5 )。③SMAD4mRNA、P73mRNA的表达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SMAD4mRNA、P73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反映了肝外胆管癌生物学特性 ,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 ,并为探索肝外胆管癌早期诊断和干预性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染色 肝外胆管癌 SMAD4MRNA P73mRNA
下载PDF
原位杂交染色法检测PTENmRNA,P73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张国梁 陈澍周 +4 位作者 樊勇 章文毅 陈玉泉 施公胜 黄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PTENmRNA,P73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联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石蜡包块切片组织原位杂交染色法检测42例肝外胆管癌中PTENmRNA,P73mRNA的表达,并以同期20例慢性胆管炎作对照。结果PTENmRNA...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PTENmRNA,P73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联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石蜡包块切片组织原位杂交染色法检测42例肝外胆管癌中PTENmRNA,P73mRNA的表达,并以同期20例慢性胆管炎作对照。结果PTENmRNA阳性表达率为57.1%(24/42),显著低于良性对照组(为100%);P73mRNA表达率为54.8%(23/42),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为0)。经统计学分析PTENmRNA,P73mRNA的表达都分别与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显著相关(P<0.05);PTENmRNA的表达还与肝外胆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尚不能认为PTENmRNA,P73mRNA在肝外胆管癌的表达两者有相关关系。结论PTEN,P73基因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TENmRNA,P73mRNA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染色 肝外胆管癌 PTENMRNA P73mILNA
下载PDF
全自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机染色失败解决方案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萍 金晓婷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7年第3期233-234,共2页
该文分析总结了Leica Bond Max全自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机染色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常见人员操作失误与机器自身故障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全自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 染色失败
下载PDF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
作者 朱培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13,共9页
染色体杂交技术(CHT)是作者发明的一种无性杂交技术.运用该技术,在特定条件下,供体植株的染色体片段和受体植物的染色体发生整合.经CHT形成的具有杂交染色体的杂合子(Zygote),经过反复的有丝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类型植物.新型植物简称Z1,... 染色体杂交技术(CHT)是作者发明的一种无性杂交技术.运用该技术,在特定条件下,供体植株的染色体片段和受体植物的染色体发生整合.经CHT形成的具有杂交染色体的杂合子(Zygote),经过反复的有丝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类型植物.新型植物简称Z1,供体和受体植物则分别被命名为Zd和Zr.获得Z1植株是该技术的关键.通常,与Zr相比Z1的表型将发生明显地改变.文中图示了大量植物通过该技术发生了表型的改变.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的本质是基因杂交.首次提出杂交基因的概念.杂合子包含来自于供体植物的基因以及供体植物和受体植物无性杂交形成的融合基因.F1代植物是从Z1的有性自交(或杂交)而来,简称ZF1.许多性状在ZF1、ZF2代发生剧烈分离.文中也详细解释了性状分离和稳定的原因.总之,无性的染色体杂交技术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将成为改善多基因调控的性状和创制植物新品种的最有效的育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染色 杂交基因 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 染色杂交植物表达的性状
下载PDF
液态阳性对照在EB病毒编码小RNA原位杂交染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丁伟 王波 徐黎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4,共2页
EB病毒编码小RNA( EBER)原位杂交在病理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最让医师担心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假阴性,在无阳性对照的情况下无法判别染色是否成功,极易引起误诊,导致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由于现有的阳... EB病毒编码小RNA( EBER)原位杂交在病理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最让医师担心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假阴性,在无阳性对照的情况下无法判别染色是否成功,极易引起误诊,导致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由于现有的阳性对照方法费时、费力、步骤繁琐,在很多实验室都没有很好的普及应用。近年来,我们找到了一种简单、快捷、方便、容易制备的液态阳性对照方法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通过反复实验,我们在EBER原位杂交实验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染色 EB病毒编码 阳性对照 小RNA 应用 质量控制 液态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原文传递
赖草基因组重复序列组成及染色体分布特性
8
作者 陈洁 李媛 +2 位作者 杨莹 刘博 窦全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3-1282,共10页
【目的】赖草属植物是麦类作物遗传改良和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作为异源多倍体植物,其基因组来源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比较赖草、大赖草及新麦草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分布,探索赖草属物种基因组来源以及种间基因组多样性的形成特性。【方... 【目的】赖草属植物是麦类作物遗传改良和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作为异源多倍体植物,其基因组来源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比较赖草、大赖草及新麦草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分布,探索赖草属物种基因组来源以及种间基因组多样性的形成特性。【方法】通过构建赖草属物种赖草的Cot-1 DNA文库获得大量重复序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重复序列对赖草以及近缘物种大赖草和祖先供体物种新麦草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涂染。【结果】(1)根据序列及基因组分布特性,赖草Cot-1 DNA可归为串联重复序列、散布重复序列、散布加串联混合重复序列以及未能鉴定类型,4种类型占比分别为32.4%、45.7%、12.4%和9.5%。(2)串联重复序列TaiI-family、Lt1-6、pTa-535和pSc250在不同物种及同一物种不同材料间信号数量存在较大变异,分别为7~20,1~14,17~26,0~24个。(3)10个反转座子序列在所有物种染色体的分布呈现3种方式:在所有染色体上杂交信号集中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间质区;在所有染色体的所有区域都有分布;在大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与第1种相同,但是部分染色体端部也有分布。2个LTR/Copia序列仅在赖草染色体上有分布,其他序列在不同物种以及不同材料间均有分布,但在信号强度以及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方式存在多态性。【结论】赖草属物种中的一些重复序列具有快速进化的特性,支持赖草属物种多倍化过程,并存在散在重复序列向整个核基因组的快速同质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属 重复序列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多倍化
下载PDF
新麦草基因组重复序列组成及在赖草属物种染色体上的分布
9
作者 杨莹 李媛 +2 位作者 陈洁 刘博 窦全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4-640,共7页
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被认为是赖草属植物的一个重要祖先物种。对新麦草中高度重复序列Cot-1 DNA文库克隆测序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新麦草Cot-1 DNA文库中的序列可以分为6种类型:反转座子、转座子、卫星DNA、抗病相关LZ-NBS-LRR... 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被认为是赖草属植物的一个重要祖先物种。对新麦草中高度重复序列Cot-1 DNA文库克隆测序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新麦草Cot-1 DNA文库中的序列可以分为6种类型:反转座子、转座子、卫星DNA、抗病相关LZ-NBS-LRR、未能鉴定类型、反转座子LTR和LTR/Copia类型序列组合型,占比分别为49.5%、1.0%、28.7%、5.9%、13.9%和1.0%。进一步利用2种卫星DNA序列和5个反转座子序列为探针,对新麦草、赖草(Leymus secalinus)和2个大赖草(L. racemosus)材料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卫星DNA序列TaiI-family和pSc250-family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端部,TaiI-family杂交信号数量分别为20、16、7和18,而卫星DNA序列pSc250-family在新麦草、赖草中的杂交信号数量分别为17和24,在2个大赖草材料均没有信号检出。反转座子序列在3个物种染色体上基本呈散布分布方式,而且在赖草属物种染色体分布呈现同质化倾向,其中克隆序列pPj-44和pPj-28在新麦草和赖草属物种间信号分布差异显著,分别提示在异源多倍化过程中存在序列扩张和收缩,克隆序列pPj-77仅在1个大赖草材料10个染色体杂交信号强度区别于其余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新麦草重复序列在赖草多倍体形成过程发生了快速进化并可能存在同质化扩散,同时赖草属不同物种基因组间重复序列组成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 赖草 重复序列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多倍化
下载PDF
玉米(ZeamaysL.)cdc2和prh1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南 宋运淳 +1 位作者 毕学知 丁毅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1-277,共7页
首次报道了玉米两个低拷贝基因cdc2和prh1生物素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供试探针为这两个基因的cDNA克隆cdc2ZmA和ZmPP1,其长度分别为1.3kb和1.7kb。结果表明,cdc2ZmA的信号分布在第4... 首次报道了玉米两个低拷贝基因cdc2和prh1生物素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供试探针为这两个基因的cDNA克隆cdc2ZmA和ZmPP1,其长度分别为1.3kb和1.7kb。结果表明,cdc2ZmA的信号分布在第4、8和9染色体长臂,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57.87±2.68、28.42±1.45和88.16±3.28,检出率为10.07%.3.13%和8.33%。prh1ZmPP1的信号分布在第4、6和8染色体长臂,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53.62±1.17.60.77±2.90和17.10±1.61,检出率为12.07%.5.17%和6.47%。对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以及基因cdc2和prh1的物理位置与功能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dc2基因 prh1基因 染色体原位杂交 定位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与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春丽 郭文武 邓秀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4,共6页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近年发展较快,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实践。在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方面,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也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可用于倍性变异的来源检测,非对称杂种的非对称程度确认,融合双亲的基因组互作、染色体行为分析,...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近年发展较快,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实践。在植物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方面,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也日益显示出其优势,可用于倍性变异的来源检测,非对称杂种的非对称程度确认,融合双亲的基因组互作、染色体行为分析,以及融合双亲染色体在体细胞杂种有性过程中的传递等。还探讨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柑桔远缘体细胞杂种遗传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植物 体细胞杂种 遗传鉴定
下载PDF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文奎 戴思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0-104,共5页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ISH)在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文中介绍了 3种基于不同探针类型的ISH技术 ,以及该项技术在植物供体基因组的识别、不同供体基因组之间关系和物种形成过程中供体基因组的变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ISH)在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文中介绍了 3种基于不同探针类型的ISH技术 ,以及该项技术在植物供体基因组的识别、不同供体基因组之间关系和物种形成过程中供体基因组的变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文章还指出了ISH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它存在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 植物 亲缘关系 供体基因组
下载PDF
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及C-带鉴定小麦中的簇毛麦染色体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懋群 邓光兵 +4 位作者 M.Cerbah 马欣荣 陈静 O.Panaud S.Yakovlev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1-304,共4页
通过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对抗白粉病、高蛋白质含量“小麦×簇毛麦”杂种后代端体附加系进行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以鉴定附加染色体来源.结果表明,附加端体染色体为簇毛麦染色体,染色体C-带分析结果显示,该端体可能为簇毛麦... 通过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对抗白粉病、高蛋白质含量“小麦×簇毛麦”杂种后代端体附加系进行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以鉴定附加染色体来源.结果表明,附加端体染色体为簇毛麦染色体,染色体C-带分析结果显示,该端体可能为簇毛麦6Vs或7Vs染色体.该端体染色体携有抗白粉病和高蛋白质基因,利用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可对这些优良基因进行分离、克隆并加以利用.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还发现,通过“小麦-簇毛麦”易位系6Vs/7AL易位染色体转移操作,已将易位染色体转移到推广小麦品种“川育12”中.此外,还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内为相邻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染色 染色体原位杂交 C-带
下载PDF
玉米(Zea mays L.)中凋亡相关基因c-myc同源序列的检出及其染色体原位杂交定位 被引量:2
14
作者 宁顺斌 宋运淳 +2 位作者 王玲 杨征 刘立华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33-37,共5页
原癌基因c-myc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组织中的一个高度保守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决定着多种动物细胞的凋亡。我们首次以人c-myc的基因组DNA为探针,用生物素标记的原位杂交和酶联级联放大检测系统在玉米中检出了c-myc基因的同源序列,并对其进... 原癌基因c-myc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组织中的一个高度保守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决定着多种动物细胞的凋亡。我们首次以人c-myc的基因组DNA为探针,用生物素标记的原位杂交和酶联级联放大检测系统在玉米中检出了c-myc基因的同源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染色体物理定位。在第5染色体长臂近末端、第4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及第1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处检测到杂交信号,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96.21±4.46、24.11±0.47和10.02±1.04,本结果为寻找和研究植物细胞凋亡基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凋亡基因 C-MYC基因 染色体原位杂交
下载PDF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建立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淑芳 高志英 +3 位作者 卢彦平 付玉荣 马莹 李亚里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应用于快速产前诊断21、18、13、X和Y染色体数目异常。方法常规穿刺取羊水或脐带血样本,经低渗、固定、制片、老化等操作过程,直接利用21、18、13、X、Y染色体的特异性探针杂交,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建立并优化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应用于快速产前诊断21、18、13、X和Y染色体数目异常。方法常规穿刺取羊水或脐带血样本,经低渗、固定、制片、老化等操作过程,直接利用21、18、13、X、Y染色体的特异性探针杂交,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杂交信号,判断羊水或脐带血细胞中21、18、13、X和Y染色体的数目。结果 90%以上的细胞显示相应的荧光信号视为正常男性或女性。136例羊水或脐血,检出21三体5例,18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47,XYY)1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均在72小时给出报告。结论利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进行产前诊断,可快速提供准确的结果,具有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 产前诊断 染色体病
下载PDF
植物杂交概念的拓展——四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培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在植物染色体杂交中,一个受体细胞的染色体和外源的染色体在胞内发生染色体杂交,使得分化中的受体细胞具有杂交染色体,从而发育出杂交植物.这和植物有性杂交中精子和卵子两个细胞结合不同,也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中两个脱壁体细胞融合也不同... 在植物染色体杂交中,一个受体细胞的染色体和外源的染色体在胞内发生染色体杂交,使得分化中的受体细胞具有杂交染色体,从而发育出杂交植物.这和植物有性杂交中精子和卵子两个细胞结合不同,也和植物体细胞杂交中两个脱壁体细胞融合也不同,因此植物染色体杂交拓展了植物杂交的概念,即从两个相异细胞的融合杂交到一个细胞内两种不同染色体的融合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色杂交:杂交染色 杂交基因 植物杂交概念的拓展
下载PDF
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小麦中的簇毛麦染色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懋群 邓光兵 +4 位作者 M.Cerbah 马欣荣 陈静 O.Panaud S.Yakovlev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1-131,共1页
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小麦中的簇毛麦染色体余懋群1邓光兵1M.Cerbah2马欣荣1陈静1O.Panaud2S.Yakovlev2(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2.UniversitePari... 染色体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小麦中的簇毛麦染色体余懋群1邓光兵1M.Cerbah2马欣荣1陈静1O.Panaud2S.Yakovlev2(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2.UniversiteParisSud,Laborato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染色 染色体组 荧光原 染色体原位杂交 小麦 染色体显微操作 易位系 附加系 中国科学院 端体
下载PDF
758例遗传咨询病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附2例染色体原位杂交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符生苗 符惠群 +2 位作者 肖翰 宋星宇 陈家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1年第4期25-27,共3页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坚持科研为临床服务的方向。自1985年5月至1990年5月从遗传咨询病人中选择758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检出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者66例,占8.7%(不包括Dp+或Gp+病例),其中发现3种5例世界首报及...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坚持科研为临床服务的方向。自1985年5月至1990年5月从遗传咨询病人中选择758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检出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者66例,占8.7%(不包括Dp+或Gp+病例),其中发现3种5例世界首报及4种7例国内首报异常染色体核型,并已经中国遗传医学中心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细胞遗传学国家培训中心的专家鉴定通过。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研究 遗传咨询 染色体原位杂交 异常染色体核型 医学细胞遗传学 临床服务 等臂染色 高分辨染色 湖南医科大学 遗传医学
下载PDF
~3H标记DNA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19
作者 经承学 苏瑞琼 +1 位作者 林善修 李树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82-183,共2页
近年来,由于重组DNA技术在医学科学上的应用,使遗传病的诊断从表型水平、蛋白质水平及染色体水平跨入核酸水平,从而形成了基因诊断的新领域。染色体原位杂交是一种简便、直接、精确的染色体基因定位方法。我们用~3H标记人Y染色体特异性... 近年来,由于重组DNA技术在医学科学上的应用,使遗传病的诊断从表型水平、蛋白质水平及染色体水平跨入核酸水平,从而形成了基因诊断的新领域。染色体原位杂交是一种简便、直接、精确的染色体基因定位方法。我们用~3H标记人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PY3·4)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原位杂交 DNA 染色体基因 基因诊断 特异性 缺口平移 放射自显影技术 中期分裂 盖玻片 重复序列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性染色体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慧兰 李建勇 +4 位作者 朱康儿 李扬秋 薛永权 刘晓力 过宇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 探讨性染色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 )技术在异性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活标志、微小残留病灶 (MRD)监测的价值。方法 用间期FISH检测 10例白血病、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异性间移植后不同时期性染色体荧光杂交信号 ,确定... 目的 探讨性染色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 )技术在异性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活标志、微小残留病灶 (MRD)监测的价值。方法 用间期FISH检测 10例白血病、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异性间移植后不同时期性染色体荧光杂交信号 ,确定供体源的植入克隆或患者的残存克隆。结果  12例患者在移植后 2 2~ 3 5天 ,细胞遗传学及双色间期FISH分析均获植入证据。在移植后不同时间 ,当染色体分析 10 0 %XX或 10 0 %XY结果 ,同步的bcr/ablmRNA基因持续阴性时 ,FISH可显示不同比例的供者源性染色体。结论 双色FISH应用于异性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活标志、MRD监测 ,操作简易快速 ,是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检查很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活标志 微小残留病灶 染色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