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瘤技术方法的建立和融合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潘赛贻 黄健康 +1 位作者 周洁娴 吴建民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通过制备抗华支睾吸虫单克隆抗体,建立和稳定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方法,并对影响融合效果的融合条件进行了观察。聚乙二醇浓度、新生牛血清质量、更换HAT培养基的时间等因素对融合效果有影响。筛选了5株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 通过制备抗华支睾吸虫单克隆抗体,建立和稳定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方法,并对影响融合效果的融合条件进行了观察。聚乙二醇浓度、新生牛血清质量、更换HAT培养基的时间等因素对融合效果有影响。筛选了5株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华支睾吸虫 免疫诊断
下载PDF
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BsMAb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锋 王宇 +1 位作者 王弘 肖治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51-256,共6页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i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BsMAb)是指具有两个不同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杂交-杂交瘤技术因其简便易行、制备周期短,在制备Bs MAb方面有较大优势。基于杂交-杂交瘤技术能制备出可以特异性识...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i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BsMAb)是指具有两个不同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单克隆抗体分子。杂交-杂交瘤技术因其简便易行、制备周期短,在制备Bs MAb方面有较大优势。基于杂交-杂交瘤技术能制备出可以特异性识别两种或者两类小分子药物的Bs MAb,在食品安全多残留免疫分析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Bs MAb的进展,探讨了基于该技术的Bs MAb生成机制,讨论分析了杂交-杂交瘤及Bs MAb筛选制备的关键技术要点,并归纳了Bs MAb在检测食品中小分子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旨在为食品安全多残留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杂交瘤技术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多残留 免疫分析
下载PDF
在使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纯化单克隆抗体中应用BALB/c小鼠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晓蔚 曾艳 徐军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制备 纯化 单克隆抗体 BALB/C 小鼠
下载PDF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琳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共3页
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和临床诊断等领域。本文综述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实验动物和瘤细胞株的选择、免疫原和佐剂的使用,以及杂交瘤细胞的制备、筛选、克隆、培养和抗体的收集等方面的技术探索成果,旨... 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和临床诊断等领域。本文综述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实验动物和瘤细胞株的选择、免疫原和佐剂的使用,以及杂交瘤细胞的制备、筛选、克隆、培养和抗体的收集等方面的技术探索成果,旨在提供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包虫病的杂交瘤技术
5
作者 杨文天 吴茜 曹和洵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2-53,共2页
目前,包虫病的临床诊断还是依赖于传统的影像诊断和血清学诊断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化疗相辅佐的措施,这些方法在包虫病的流行控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造影诊断的局限性和化疗效果的不明确,包虫病的血清学... 目前,包虫病的临床诊断还是依赖于传统的影像诊断和血清学诊断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化疗相辅佐的措施,这些方法在包虫病的流行控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造影诊断的局限性和化疗效果的不明确,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和免疫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因重组和杂交瘤技术引起生物医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给包虫病的根本防治带来了希望。国內外学者试图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方面获得突破来解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难题。本文就杂交瘤技术与包虫病免疫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杂交瘤技术 免疫诊断
下载PDF
杂交瘤技术对核医学发展的影响
6
作者 叶维新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81-386,共6页
本文就杂交瘤技术对核医学中的放射免疫分析、放射免疫显象及放射免疫治疗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放射免疫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杂交瘤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建发 彭辂 高洪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1年第6期33-35,共3页
杂交瘤技术原理和操作过程包含了其许多优点 ,特异性强、方便、敏感和快速。与其它试验技术联用后 ,它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态地把形态变化与功能联系起来并对病原定性、定位及定量。 30年来它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也为病理学的... 杂交瘤技术原理和操作过程包含了其许多优点 ,特异性强、方便、敏感和快速。与其它试验技术联用后 ,它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态地把形态变化与功能联系起来并对病原定性、定位及定量。 30年来它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也为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病理学 动物疾病
下载PDF
应用人—鼠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绿脓杆菌人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叶丹霓 阎蓉华 +2 位作者 李胜富 彭海荣 徐欣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4-26,共3页
作者用绿脓杆菌多价菌苗免疫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癌细胞融合,一次成功。细胞融合率为74%,抗体阳性率为19.7%。经3次克隆化后共获得2株能稳定地分泌抗绿脓杆菌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_3和F_3。核型分析可见人与小... 作者用绿脓杆菌多价菌苗免疫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癌细胞融合,一次成功。细胞融合率为74%,抗体阳性率为19.7%。经3次克隆化后共获得2株能稳定地分泌抗绿脓杆菌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_3和F_3。核型分析可见人与小鼠的染色体共存。亚类检定均属人IgG,免疫印迹实验证明它们可识别绿脓杆菌抗原分子量为43kd和36kd的特异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绿脓杆菌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计算机在杂交瘤技术上的应用
9
作者 陈培军 史良如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1期87-92,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DBASEⅢ语言设计的、在IBM XT计算机上实现的两个处理系统,即测定处理系统(TDS)和冻存处理系统(FDS)。在杂交瘤工作中,使单抗测定结果的记录和细胞系冷冻保存的信息实现了计算机化。文中还对TDS和FDS的特点和计算机在...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DBASEⅢ语言设计的、在IBM XT计算机上实现的两个处理系统,即测定处理系统(TDS)和冻存处理系统(FDS)。在杂交瘤工作中,使单抗测定结果的记录和细胞系冷冻保存的信息实现了计算机化。文中还对TDS和FDS的特点和计算机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杂交瘤技术 冻存处理系统 测定处理系统
下载PDF
大鼠杂交瘤技术及抗HIV、HBsAg大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家椿 M.Bodeus G.Burtonboy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目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三个主要体系:小鼠、大鼠和人杂交瘤体系中,大鼠系统具有某些特有的优点。本文以制备抗艾滋病毒和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大鼠单克隆抗体为例,较详细的介绍了大鼠杂交瘤的特点及大鼠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大鼠
下载PDF
双抗原特异性抗体──杂交瘤技术新的生长点
11
作者 王益民 王骥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6-8,共3页
双抗原特异性抗体──杂交瘤技术新的生长点王益民(安徽省生物研究所,合肥230031)王骥飞(合肥市红十字中心血站,230001)杂交瘤技术自1975年问世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当时就有人称它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项革命性的突... 双抗原特异性抗体──杂交瘤技术新的生长点王益民(安徽省生物研究所,合肥230031)王骥飞(合肥市红十字中心血站,230001)杂交瘤技术自1975年问世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当时就有人称它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项革命性的突破,并预测了其广阔前景。现在,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原 特异性抗体 杂交瘤技术
下载PDF
杂交瘤技术中的体外免疫法
12
作者 郭志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42-242,共1页
杂交瘤技术中的免疫方法有许多不同的免疫程序。常规的免疫方法即体内免疫法(immunisation in vivo),对于那些免疫原性强、来源充分的抗原是适用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或能引起动物机体发生免疫抑制的抗原则不适用了。另外常规免疫方法几... 杂交瘤技术中的免疫方法有许多不同的免疫程序。常规的免疫方法即体内免疫法(immunisation in vivo),对于那些免疫原性强、来源充分的抗原是适用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或能引起动物机体发生免疫抑制的抗原则不适用了。另外常规免疫方法几乎不可能使人或大动物的McAb生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体外免疫法
下载PDF
杂交瘤技术的新进展
13
作者 王正祥 《生命科学》 CSCD 1989年第3期21-26,共6页
引言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Ab)的纯生产及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通过对抗体分子的同源群体的研究,现在我们对抗体的结构和遗传学方面的认识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在应用方面,MA... 引言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Ab)的纯生产及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通过对抗体分子的同源群体的研究,现在我们对抗体的结构和遗传学方面的认识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在应用方面,MAb替代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基础的各种方法中的常规血清已成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抗体分子 Kohler 抗原抗体 无血清培养基 抗原决定簇 脾细胞 免疫应答 特异性
下载PDF
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专利问题
14
作者 谢建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专利问题 争议
下载PDF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娟 《新疆畜牧业》 2014年第4期26-27,共2页
本文从杂交瘤技术原理、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及应用现状3个方面,介绍了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研究现状,为实验室工作者研究疾病诊断方法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专利问题
16
作者 谢建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生物技术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专利 专利权人 发明 专利申请 新颖性 创造性
下载PDF
大鼠杂交瘤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的研究
17
作者 孙素莲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1期83-86,共4页
作者成功地引建了大鼠杂交瘤技术体系.以此技术获得分泌大鼠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株,并制备了HRP-大鼠抗HRP(PAP)复合物,在细胞及组织切片上染色效果良好.背景清晰,为促进这一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有... 作者成功地引建了大鼠杂交瘤技术体系.以此技术获得分泌大鼠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株,并制备了HRP-大鼠抗HRP(PAP)复合物,在细胞及组织切片上染色效果良好.背景清晰,为促进这一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杂交瘤技术 抗辣根过氧化物酶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全国“杂交瘤技术学习班”结束
18
作者 徐礼周 《畜牧与兽医》 1984年第4期181-181,共1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军区280医院举办全国“杂交瘤技术学习班”已于1984年1月23日圆满结束。学习班共7天,邀请讲课单位有: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上海第二医学院新华医院。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军区 内蒙
下载PDF
用p[Tj(a-)]外周血淋巴细胞建立抗-PP1P^(k)杂交瘤细胞株
19
作者 郭忠慧 朱自严 +2 位作者 向东 赵俸涌 杨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建立分泌抗-PP1P^(k)(又称抗-Tj^(a))的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ymphoblastoid cell line,LCL)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方法无菌条件下常规方法制备p[Tj(a-)]血型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E... 目的建立分泌抗-PP1P^(k)(又称抗-Tj^(a))的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ymphoblastoid cell line,LCL)和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方法无菌条件下常规方法制备p[Tj(a-)]血型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转化单个核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形成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克隆。用菠萝酶处理的正常AB型和O型红细胞以及p[Tj(a-)]红细胞筛选培养上清,通过显微吸引分离技术获得分泌特异性抗-PP1P^(k)的LCL,与SHM-D33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异源杂交瘤细胞经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胸腺嘧啶(T)-脱氧胞嘧啶核苷(D)-毒毛旋花苷(O)即HOTD培养基选择性培养、抗体筛选以及有限稀释亚克隆,建立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结果从O型p[Tj(a-)]献血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EBV转化细胞培养上清中,初筛得到与正常红细胞全部凝集,与p[Tj(a-)]红细胞不凝集的单个淋巴母细胞样克隆5E1-E5,初步鉴定培养上清具有抗-PP1P^(k)特异性。随后利用杂交瘤技术,将5E1-E5细胞与SHM-D33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建立了持续稳定分泌IgM抗-PP1P^(k)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结论本研究通过EBV转化和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分泌抗-PP1P^(k)的人单克隆细胞株,这项工作使大规模筛选稀有p[Tj(a-)]血型成为可能,对我国稀有血型库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j(a-)] 抗-PP1P^(k) 抗-Tj^(a) 杂交瘤技术 人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杂交瘤技术的进展(文献综述)
20
作者 丁皓 宋后燕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0-184,共5页
自从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制及应用迅猛发展。McAb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体内诊断、理论性研究以及纯化和鉴定抗原等方面,临床应用尚有一定困难。近年来杂交瘤技术又有进展。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免疫方法 培养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