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杂交F_1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于欢欢 李炎璐 +3 位作者 陈超 贾瑞锦 孔祥迪 翟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用控温仪设定温度组,观察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3℃、15℃、17℃、19℃、21℃、23℃、25℃、27℃、29℃、31℃)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实验12 h后的好卵率、12 h后的... 用控温仪设定温度组,观察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3℃、15℃、17℃、19℃、21℃、23℃、25℃、27℃、29℃、31℃)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实验12 h后的好卵率、12 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进行了记录;仔鱼孵化出膜后,对其进行了耐饥饿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胚胎发育周期与温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7–25℃,温度低于17℃时,孵化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畸形率反之;温度为13℃时,不能孵化出仔鱼;温度高于25℃时,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畸形率反之;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温度为17–21℃时,SAI值较高,分别为32.14±2.83、32.30±1.29、22.98±1.42,其他温度条件下SAI值均低于这3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F1 温度 胚胎发育 孵化率 畸形率 SAI
下载PDF
棕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杂交子代与亲本表型比较及遗传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同 方明宇 +4 位作者 杨扬 宋乐玲 蔡春有 蒙子宁 刘晓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453,共10页
以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为母本、清水石斑鱼(E.polyphekadion)为父本,开展了杂交育种试验,成功获得杂交子一代。由于棕点石斑鱼与清水石斑鱼外型相似,其杂交子代也与亲本难以区分,为探究双亲本与杂交子代表型差异和遗... 以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为母本、清水石斑鱼(E.polyphekadion)为父本,开展了杂交育种试验,成功获得杂交子一代。由于棕点石斑鱼与清水石斑鱼外型相似,其杂交子代也与亲本难以区分,为探究双亲本与杂交子代表型差异和遗传差异,研究利用外部形态数据及外型框架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使用微卫星标记对双亲本及杂交子代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在外部形态结构的探究中,杂交子代可量性状及外形框架更偏向于母本棕点石斑鱼。在遗传特征的分析中,采用ddRAD-seq技术在棕点石斑鱼上获得6266个微卫星标记,筛选出7对可以在双亲本及杂交子代中稳定扩增且遗传多样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其中,6对引物可以在部分群体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以区分3个群体。通过分析,7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在杂交子代群体中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891,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76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17,三者均高于双亲本,表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方面有一定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棕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及两者杂交子代的鉴别提供方法,并为杂交石斑鱼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表型 微卫星标记 棕点石斑鱼 清水石斑鱼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3
作者 王奎渊 黄建盛 +3 位作者 李豫 温震威 马骞 陈刚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89.55±0.75)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按照对照组(CG)饲喂基础饲料,...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89.55±0.75)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按照对照组(CG)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EG)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按照0.8%(EGⅠ)、1.2%(EGⅡ)、1.6%(EGⅢ)、2.0%(EGⅣ)的比例添加亿菌优(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含量比2∶1)进行养殖.养殖8周后,分析各组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显示:(1)EG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与CG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生化指标中,EGⅡ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EGⅢ组总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含量及甘油三酯含量,EGⅣ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G组(P<0.05);(3)杂交石斑鱼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中添加乳杆菌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EGⅢ组肠道淀粉酶含量最高(P<0.05),其他消化酶活性在EG组与C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EGⅢ组杂交石斑鱼肠道菌群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及Simpson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饲料中复合添加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对于杂交石斑鱼血清中部分与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等均有显著影响,可丰富和优化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乳杆菌 生长性能 消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血细胞的类型及发生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晖 陈刚 邓崇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8,共10页
为查明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血细胞形态分类及血细胞发生特点,文章通过血液和组织涂(印)片、细胞染色和显微观察,研究了体重263.18±12.31g的杂交石斑鱼外周血液白细胞的分类组成... 为查明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血细胞形态分类及血细胞发生特点,文章通过血液和组织涂(印)片、细胞染色和显微观察,研究了体重263.18±12.31g的杂交石斑鱼外周血液白细胞的分类组成,以及头肾、脾脏、体肾和肝脏等4种组织中各类血细胞的发生情况,并将结果与其母本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石斑鱼外周血液白细胞由淋巴细胞[(55.46±12.38)%]、血栓细胞[(21.11±5.38)%]、嗜中性粒细胞[(19.44±12.02)%]、单核细胞[(1.66±2.13)%]和嗜酸性粒细胞[(2.33±1.91)%]组成;4种组织印迹片中,头肾中未成熟的细胞总数比例最高[(16.12±0.30)%]],体肾次之[(7.90±0.35)%],脾脏[(2.56±0.21)%]和肝脏[(0.97±0.18)%]未成熟细胞比例较低;由此推断杂交石斑鱼主要造血组织是头肾,其次是体肾。在杂交石斑鱼4种组织中均观察到浆细胞,在头肾、体肾和脾脏印迹片中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体肾印迹片中观察到巨大原单核细胞。杂交石斑鱼与其母本相比,外周血液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比例接近(+2.16%),血栓细胞较少(-14.58%),嗜中性粒细胞(+9.10%)、嗜酸性粒细胞(+2.18%)和单核细胞(+1.38%)较多;主要造血组织都是头肾,但淋巴细胞的主要发生组织不同(分别是体肾和头肾),次要造血组织也不同(分别是体肾和脾脏);此外杂交石斑鱼各组织中未成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母本,显示出活跃的造血活动。本研究结果能为杂交石斑鱼的血液生理学、病理学研究及石斑鱼杂交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血细胞 类型 组织 发生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 ♀)与云纹石斑鱼( E.moara ♂)杂交子一代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晓玉 吴水清 +3 位作者 陈仕玺 孙超 蔡雅博 郑乐云 《渔业研究》 2021年第3期231-238,共8页
以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为母本、云纹石斑鱼(E.moara)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一代,俗称红云石斑鱼(红云斑)。本文通过活体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溶液,采用头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 以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为母本、云纹石斑鱼(E.moara)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一代,俗称红云石斑鱼(红云斑)。本文通过活体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溶液,采用头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红云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红云石斑鱼染色体数目为48(即2n=48),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各1对,2对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20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其染色体臂数(NF)为56,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8=2m+2sm+4st+40t,NF=56。本研究为红云石斑鱼的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变异,以及杂交后代种质鉴定、性状选育和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云纹石斑鱼 杂交子一代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短期饥饿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atus♀×E.polyphekadion♂)幼鱼消化酶活性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邓文鑫 张健东 +5 位作者 黄建盛 王忠良 潘传豪 施钢 汤保贵 陈刚 《河北渔业》 2021年第2期6-11,17,共7页
为了解短期饥饿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atus♀×E.polyphhekadion♂)幼鱼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杂交石斑鱼幼鱼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 d、5 d、10 d、15 d),分别为S0组、S1组、S2组和S3组,并以S0组为对照... 为了解短期饥饿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atus♀×E.polyphhekadion♂)幼鱼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杂交石斑鱼幼鱼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 d、5 d、10 d、15 d),分别为S0组、S1组、S2组和S3组,并以S0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各种消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血清碳水化合物、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在饥饿前期显著降低(P<0.05),随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AST、ALT、ALP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分析表明,在短期饥饿过程中,杂交石斑鱼幼鱼早期主要消耗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物质,后期主要以蛋白质代谢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短期饥饿并没有对杂交石斑鱼造成不可逆转的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atus♀×E.polyphhekadion♂) 饥饿 消化酶活性 血清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水飞蓟素对杂交石斑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肝脏代谢组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刚 欧光海 +7 位作者 温震威 黄鉴鹏 马骞 张健东 谢瑞涛 李豫 蒋鑫涛 黄建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51,共11页
【目的】探究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幼鱼血清生化指标、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肝脏代谢组的影响,为水飞蓟素在杂交石斑鱼饲料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探究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幼鱼血清生化指标、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肝脏代谢组的影响,为水飞蓟素在杂交石斑鱼饲料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4.06±0.15)g杂交石斑鱼幼鱼,分别投喂添加0、0.2、0.4和0.6 g/kg的水飞蓟素4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SL0、S1、S2和S3)56 d,测定石斑鱼的血清生化指标和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对肝脏进行代谢组分析。【结果】1)与对照(SL0组)相比,S1和S2组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下降,S3组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显著下降,S2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2)与SL0组相比,S1、S2和S3组肝脏中hmgcr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以及pparγ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S2组肝脏中ppar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3)与SL0组相比,S1和S2组肌肉中pparγ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4)与SL0组相比,在S3组肝脏代谢组中筛选出1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共有15种差异代谢物下调,3种差异代谢物上调;谷胱甘肽代谢和鞘脂信号通路两条代谢通路被显著富集,5-羟脯氨酸、腺苷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等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结论】饲料中添加0.6 g/kg的水飞蓟素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调节代谢物的含量发挥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降低杂交石斑鱼幼鱼的血脂水平,改善肝脏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杂交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 清水石斑鱼 血清生化指标 脂代谢相关基因 代谢组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letrozole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性逆转的作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广丽 刘晓春 林浩然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3-479,共7页
在繁殖季节,采用腹部埋植方式,用非类固醇型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AI)letrozole以5mg/kg体重的剂量处理2龄雌性赤点石斑鱼(每4周埋植1次,共埋植2次),检查埋植后性腺组织结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以及脑和性腺芳香化酶活性的... 在繁殖季节,采用腹部埋植方式,用非类固醇型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AI)letrozole以5mg/kg体重的剂量处理2龄雌性赤点石斑鱼(每4周埋植1次,共埋植2次),检查埋植后性腺组织结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以及脑和性腺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一次埋植AI即可有效诱导雌性赤点石斑鱼发生不同程度的性逆转;性腺成熟指数明显下降;性腺中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出现大量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性逆转雄鱼的精巢在组织结构上与正常雄鱼精巢没有明显差异,部分鱼成为功能性雄鱼。第一次埋植AI后4周轻微挤压腹部有14.3%的鱼可排精,精子活力与正常雄鱼相同。第二次埋植后明显提高性逆转效果,排精率在第6、8周分别达到35.3%和48.4%。此外,埋植AI后性腺芳香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但脑部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不明显;血清11-酮基睾酮(11-ketotestosterone,11-KT)浓度显著增加,雌二醇(estradiol-17β,E2)水平显著降低,而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AI主要通过抑制内源性E2的产生并提高11-KT水平,从而诱导赤点石斑鱼由雌性转变为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 芳香化酶抑制剂 性逆转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对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蒋鑫涛 陈有铭 +5 位作者 黄鉴鹏 欧光海 温震威 李豫 马骞 陈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91,共11页
【目的】探究饲料中添加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 【目的】探究饲料中添加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复合益生菌粉按照0%、0.01%、0.10%和1.00%的质量比例分别添加到杂交石斑鱼的基础饲料中,投喂22 d后测定其生长指标、肠道抗氧化酶活性,HE染色切片观察肠道组织形态与结构,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组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组MDA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0.10%组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添加组的后肠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后肠绒毛宽度与黏膜层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均随着复合益生菌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菌群丰富度(ACE和Chao1)有所增加,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菌群多样性(Simpson和Shannon)显著增加(P<0.05);添加组鱼肠道菌群中严格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和Turicibacter的种类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5);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颤螺菌目(Oscillospirales)、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Muribaculaceae中的种类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功能预测分析中,添加组鱼的碳代谢、不同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相比对照组普遍显著上调(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该种复合益生菌可改善杂交石斑鱼肠道组织形态及消化吸收功能,强化肠道的抗氧化能力,提高益生菌的相对丰度,加强了肠道菌群对碳源的有效利用,改善肠道免疫平衡,对杂交石斑鱼的肠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复合益生菌 生长性能 抗氧化 肠道组织形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及珍珠龙胆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林娜 田永胜 +8 位作者 李振通 刘阳 陈帅 黎琳琳 段鹏飞 王心怡 马文辉 李文升 翟介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119,共9页
为确定母本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和杂交珍珠龙胆的肌肉营养成分并比较其差异,实验采用常规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及珍珠龙胆肌肉中的水分、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和10种矿物元素的组... 为确定母本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和杂交珍珠龙胆的肌肉营养成分并比较其差异,实验采用常规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及珍珠龙胆肌肉中的水分、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和10种矿物元素的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3种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0%、20.2%和16.8%;3种石斑鱼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10%、18.53%、16.01%),(7.52%、7.70%、6.32%),(88.20、84.80、88.30)和(6.92%、7.13%、6.10%);3种石斑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0%、4.2%和2.4%,其中珍珠龙胆DHA+EPA的含量为24.02%,杂交“金虎斑”DHA+EPA的含量为23.56%,棕点石斑鱼DHA+EPA的含量为22.76%;5种常量元素Na、K、Ca、Mg、P和5种微量元素Fe、Mn、Cu、Zn、Se均有检出。研究表明,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及珍珠龙胆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矿物元素,是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其中杂交“金虎斑”在一些营养指标中明显高于母本棕点石斑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点石斑鱼 杂交“金虎斑” 珍珠龙胆 肌肉 营养成分 评价
下载PDF
复合蛋白源对杂交石斑鱼生长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伟兴 迟淑艳 +4 位作者 杨烜懿 车明晓 陆梓晔 王嘉 谭北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6-266,共11页
该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ethanotroph bacteria meal,MBM)与棉籽蛋白(cottonseed meal,CSM)在降低鱼粉(fish meal,FM)的饲料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 该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ethanotroph bacteria meal,MBM)与棉籽蛋白(cottonseed meal,CSM)在降低鱼粉(fish meal,FM)的饲料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FM为40%)为FM组,降低FM至30%,添加复合蛋白源(MBM为4%,CSM为12%)为MC组,投喂初质量为(28.85±0.04)g的石斑鱼56 d。结果显示,两组石斑鱼生长性能、存活、饲料利用和体形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MC组肌肉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显著升高(P<0.05),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血脂含量和转氨酶以及肝脏丙二醛显著降低(P<0.05),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绒毛长度显著升高(P<0.05),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升高,菌群功能在代谢相关通路的富集度升高,环境信息处理相关通路的富集度降低。综上所述,MBM和CSM复合蛋白源能提高肝脏和肠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发育和菌群结构。研究结果为MBM和CSM复合替代石斑鱼饲料鱼粉的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蛋白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 棉籽蛋白 杂交石斑鱼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两种重要经济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功能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杜倩平 谢广婷 +3 位作者 钟仲轩 张明清 吴锦辉 舒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4,共12页
为揭示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 为揭示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和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物群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斜带石斑鱼中以变形菌门、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为主。(2)在属水平,虎龙杂交斑和斜带石斑鱼肠道中均含有高丰度的弧菌属(Vibrio)。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丙酸菌属(Propionigenium)是斜带石斑鱼肠道中的标志微生物,而虎龙杂交斑肠道中的标志微生物为棒状杆菌属1(Corynebacterium 1)、变形杆菌属(Prote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类香菌属(Myroides)。(3)网络分析显示,变形菌门在两种石斑鱼肠道中均占主导地位。(4)功能预测表明,虎龙杂交斑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抗坏血酸与糖醛酸代谢、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和胰岛素信号通路显著高于斜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在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和链霉素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双酚降解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的相关途径中显著富集。研究结果有望加深对石斑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选择合适的石斑鱼养殖品种,提高石斑鱼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肠道微生物 物种特异性 代谢功能
下载PDF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卵子的短期保存
13
作者 魏千皓 叶智锋 +3 位作者 王崇伟 林浩然 李水生 张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67,共6页
在水产养殖中,建立体外保存卵子的方法对于人工授精和种苗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鱼类,其受精卵价格昂贵。本研究探讨了保存条件(保存介质、温度和pH)与添加剂(鞍带石斑鱼血清... 在水产养殖中,建立体外保存卵子的方法对于人工授精和种苗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鱼类,其受精卵价格昂贵。本研究探讨了保存条件(保存介质、温度和pH)与添加剂(鞍带石斑鱼血清、维生素预混料)对于鞍带石斑鱼卵子短期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22℃时,卵子在L-15培养基(pH=8.1)中保存2 h,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66.4%和47.9%。在此基础上,添加鞍带石斑鱼血清和维生素预混料可以有效地延长保存时间,卵子能维持较高的活力。在体外保存8 h后,卵子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仍可达到64.4%和44.8%。本研究通过优化改良,建立了一种适合于鞍带石斑鱼卵子体外短期保存的体系,有助于鞍带石斑鱼的育种工作和孵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卵子保存 保存条件 血清 维生素
下载PDF
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柳 黄潇庆 +2 位作者 陈菁苗 卢艳 黄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核糖体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雌性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雄性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获得在生长、肉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子代——杉虎杂交斑... 核糖体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雌性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雄性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获得在生长、肉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子代——杉虎杂交斑。对杉虎杂交斑及其亲本5S rRNA基因编码区前1 000 bp、编码区以及非转录区的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整体甲基化水平(0.418)高于棕点石斑鱼(0.379)和清水石斑鱼(0.037),但与母本棕点石斑鱼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父本清水石斑鱼存在显著性差异。对5S rRNA基因编码区和非转录区的甲基化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在棕点石斑鱼与杉虎杂交斑中所有甲基化位点是一致的,但在清水石斑鱼中均未发现这些位点,表明杉虎杂交斑的5S rRNA基因甲基化模式与母本棕点石斑鱼一致。结果阐明了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为石斑鱼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杂交 5S rRNA基因 DNA甲基化
下载PDF
青红杂交斑与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15
作者 杨宇晴 刘苏 +5 位作者 张海发 罗裕燕 黄培卫 吴锦辉 黄锦雄 石和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81-85,共5页
通过对青红杂交斑及其亲本赤点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品质评价,旨在为其种质营养学鉴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结果显示:青红杂交斑与赤点石斑鱼的肌肉质构指标比较相近。青红杂交斑、赤点石斑鱼和斜... 通过对青红杂交斑及其亲本赤点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品质评价,旨在为其种质营养学鉴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结果显示:青红杂交斑与赤点石斑鱼的肌肉质构指标比较相近。青红杂交斑、赤点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44%、19.49%和20.34%,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适宜;青红赤交斑、赤点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79%、2.95%和1.07%,脂肪酸种类丰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比例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3种石斑鱼肌肉中矿物质元素种类丰富,其中青红杂交斑的磷、钾、钙含量均高于其父母本,铁和钠含量介于父母本之间,锌和硒含量均低于父母本。由此可见,青红杂交斑的矿物质种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适宜,部分营养指标高于其父本或母本,显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是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该研究结果为青红杂交斑的种质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其推广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红杂交 赤点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质构特性 肌肉营养成分
下载PDF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 fuscoguttatus♀)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嗅觉电生理反应
16
作者 徐文丹 王骥腾 +1 位作者 韩涛 严小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5-683,共9页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是我国重要的石斑鱼养殖品种,为研究其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不同嗅觉反应,筛选出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具有高效刺激性的单体氨基酸,通过嗅上皮水下嗅电位法(electro-olfactogram...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是我国重要的石斑鱼养殖品种,为研究其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不同嗅觉反应,筛选出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具有高效刺激性的单体氨基酸,通过嗅上皮水下嗅电位法(electro-olfactogram,EOG)得出了虎龙杂交斑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嗅觉反应差异和对5种氨基酸的嗅觉反应阈值,并讨论了氨基酸分子结构与嗅觉刺激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酸的种类和浓度均对虎龙杂交斑嗅觉刺激反应有影响,虎龙杂交斑对含5~6个碳原子、无支链的中性脂肪族含硫氨基酸反应强烈,一个例外是对含3个碳原子的半胱氨酸有较强反应。10^(-6)mol/L的蛋氨酸刺激液对虎龙杂交斑嗅觉的刺激性最强,10^(-2)mol/L脯氨酸刺激液对虎龙杂交斑嗅觉的刺激性最弱。虎龙杂交斑嗅觉反应幅值(y)随5种氨基酸刺激液浓度对数值(x)的增大而呈指数升高趋势,在试验中虎龙杂交斑嗅觉反应幅值没有随5种氨基酸刺激液浓度对数值的增大而达到平台期。从反应阈值中反应幅值与氨基酸刺激液浓度的关系方程式可得出反应阈值浓度为10;~10;mol/L。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虎龙杂交斑诱食剂和饲料配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 诱食剂 氨基酸 电生理学 嗅觉 嗅上皮水下嗅电位法
下载PDF
丁香酚对细点石斑鱼麻醉效果及肝脏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黄琼叶 张建明 +1 位作者 朱友芳 许秋龙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0期24-29,共6页
为提高细点石斑鱼(Epinephelus cyanopodus)在运输、分苗和增殖放流标记中的成活率,明确麻醉运输的浓度,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27.84±6.91)g的细点石斑鱼的麻醉效果,以及丁香酚质量浓度分别为5 mg/L和9 mg/L时对鱼... 为提高细点石斑鱼(Epinephelus cyanopodus)在运输、分苗和增殖放流标记中的成活率,明确麻醉运输的浓度,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27.84±6.91)g的细点石斑鱼的麻醉效果,以及丁香酚质量浓度分别为5 mg/L和9 mg/L时对鱼体肝脏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9.5±0.3)℃条件下,当丁香酚浓度为5 mg/L和10 mg/L时,细点石斑鱼最终麻醉状态分别为深度镇静期和轻度麻醉期,并在4 min内恢复正常。在麻醉与复苏试验中,5 mg/L组细点石斑鱼肝脏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9 mg/L组麻醉6 h肝脏SOD、CAT、ALT和AST显著低于对照组,经12 h清水复苏后酶活性恢复至正常,证明其影响是可逆的。因此,可选质量浓度为5 mg/L的丁香酚用于12 h的麻醉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点石斑鱼(epinephelus cyanopodus) 丁香酚 麻醉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云龙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试验
18
作者 王金哲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0期66-67,共2页
云龙石斑鱼是以鞍带石斑鱼为杂交父本、云纹石斑鱼为杂交母本,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培育成功的具有生长快、体形大、适温范围广和肉质细腻、鲜美等特点的杂交石斑鱼新品种。云龙石斑鱼体呈长椭... 云龙石斑鱼是以鞍带石斑鱼为杂交父本、云纹石斑鱼为杂交母本,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培育成功的具有生长快、体形大、适温范围广和肉质细腻、鲜美等特点的杂交石斑鱼新品种。云龙石斑鱼体呈长椭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水产研究所 海水网箱养殖 适温范围 云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杂交石斑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杂交母本
下载PDF
虎龙杂交斑良种培育及养殖技术(上)
19
作者 张海发 杨宇晴 +4 位作者 吴锦辉 刘苏 黄培卫 甘松永 黄锦雄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期13-14,共2页
虎龙杂交斑是采用传统选育方式获得、具备多种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其母本为棕点石斑鱼,父本为鞍带石斑鱼,父母本均为经2代群体选育后的石斑鱼良种。该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快,14月龄平均体重增长较棕点石斑鱼快114.52%,较鞍带石斑鱼... 虎龙杂交斑是采用传统选育方式获得、具备多种优良性状的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其母本为棕点石斑鱼,父本为鞍带石斑鱼,父母本均为经2代群体选育后的石斑鱼良种。该杂交品种生长速度快,14月龄平均体重增长较棕点石斑鱼快114.52%,较鞍带石斑鱼慢22.05%,养殖时间可缩短50%以上,养殖风险显著降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虎龙杂交斑的育苗成活率最高可达19.75%,显著高于鞍带石斑鱼平均育苗成活率(1.5%),略高于棕点石斑鱼(17.2%),已于2017年被审定为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04-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成活率 良种培育 棕点石斑鱼 养殖风险 杂交子一代 平均体重 优良性状 杂交品种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5 位作者 陈超 翟介明 吴雷明 马文辉 宋振鑫 孙芳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1-832,共12页
以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母本,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系统观察了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对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 以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母本,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系统观察了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对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各阶段进行观察,在水温21~22.5℃、盐度29、pH 8~8.1的海水中,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35 h 20min完成。根据在卵黄囊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消退过程、鳞片生长、体表色素变化的不同,观察比较了胚后发育的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形态特征。鱼苗培育至58 d后完成了稚鱼至幼鱼的变态:初孵仔鱼4 d以前为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4 d后开口摄食,为外源性营养;(42±2)d基本完成变态进入稚鱼阶段,(58±4)d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同时,用同一母本(云纹石斑鱼)同批卵与同种雄鱼采集的精子授精后获得的受精卵作为对照组,进行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与杂交子一代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杂交子一代在仔稚幼鱼阶段生长速度快于云纹石斑鱼,与七带石斑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形态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