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纸袋对小麦杂交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1
作者 孙正娟 刘建军 +7 位作者 曹新有 李豪圣 刘爱峰 程敦公 王灿国 宫文萍 韩冉 刘成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3-35,共3页
为解决小麦杂交穗籽粒瘪小问题,将66个小麦杂交组合剪颖后分别套牛皮纸袋和白色硫酸纸袋,比较两种纸袋对杂交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两种纸袋的杂交穗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套牛皮纸袋的杂交穗种子千粒重极显著高于套白色硫... 为解决小麦杂交穗籽粒瘪小问题,将66个小麦杂交组合剪颖后分别套牛皮纸袋和白色硫酸纸袋,比较两种纸袋对杂交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两种纸袋的杂交穗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套牛皮纸袋的杂交穗种子千粒重极显著高于套白色硫酸纸袋,66个组合平均提高33.00%。说明用牛皮纸袋替代传统的硫酸纸袋,可显著提高小麦杂交穗种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纸袋 杂交穗 粒数 千粒重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与籽粒充实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马均 周开达 +3 位作者 马文波 汪旭东 明东风 严志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6-579,共4页
对重穗型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重穗型组合的大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及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汕优 6 3。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总库容负荷量均与汕优 6 3相当。重... 对重穗型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重穗型组合的大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及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汕优 6 3。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总库容负荷量均与汕优 6 3相当。重穗型组合杂交稻不仅库容大 ,而且籽粒充实率、充实程度良好 ,结实率正常。发达的维管束是重穗的前提。选育重穗型杂交稻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节间 维管束 籽粒充实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水稻制种亲本不同行比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雨然 李小林 +4 位作者 郑瑞伦 邓安凤 朱建军 杨斌 刀忠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通过在云南省两个主要制种基地开展亲本行比与制种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以不育系D62A、G2480A、Ⅱ-32A为母本的一类重穗型组合制种,其父母本行比在景谷点以2(父):16(母)、水富点以行比2(父):14(母),产量最高。应... 通过在云南省两个主要制种基地开展亲本行比与制种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以不育系D62A、G2480A、Ⅱ-32A为母本的一类重穗型组合制种,其父母本行比在景谷点以2(父):16(母)、水富点以行比2(父):14(母),产量最高。应用这一研究结果,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大面积平均制种产量可达231~260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亲本行比 产量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稻D优527的栽培生理特点及调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马均 黎汉云 +3 位作者 李仕贵 田彦华 马文波 高克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对重穗型杂交稻 D优 5 2 7与中等穗型的杂交稻组合汕优 6 3和 R5 2 7的栽培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重穗型杂交稻 D优 5 2 7秆硬抗倒、穗大粒多、库容量大 ,单穗重大 ,产量高 ,且具很高的增产潜力。其茎鞘物质在齐穗后向穗部的转运量大、... 对重穗型杂交稻 D优 5 2 7与中等穗型的杂交稻组合汕优 6 3和 R5 2 7的栽培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重穗型杂交稻 D优 5 2 7秆硬抗倒、穗大粒多、库容量大 ,单穗重大 ,产量高 ,且具很高的增产潜力。其茎鞘物质在齐穗后向穗部的转运量大、转运率和转换率高 ,但后期光合生产量相对较低 ,从而导致库虽大但由于源的相对不足而使库的充实度偏低。因此 ,增强后期光合生产力以增加源的供应是提高其籽粒充实度 ,进一步提高其产量的关键。 D优 5 2 7已具备高质量群体结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D优527 栽培生理特点 调控对策
下载PDF
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和辽优5218的抗倒伏能力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忠旭 隋国民 +5 位作者 华泽田 李全英 郝宪彬 朱宝成 姚继攀 苏玉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141-145,共5页
文章对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在随机区组三次重复、较高肥力条件下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的理想茎秆物理形状:地上部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很... 文章对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在随机区组三次重复、较高肥力条件下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偏高秆、偏大穗杂交粳稻屉优418、辽优5218组合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的理想茎秆物理形状:地上部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很短,地上部第二伸长节间长度也较短,基部茎秆截面椭圆长轴、短轴长和面积大,壁厚宽和茎壁截面积大,植株表现出抗倒伏能力强;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通过减少第一和第二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杂交粳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秆偏大杂交粳稻 抗倒伏能力 茎秆物理性状
下载PDF
中高秆弯曲穗型杂交粳稻抗倒伏能力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忠旭 隋国民 +6 位作者 华泽田 李全英 陈温福 郝宪彬 朱宝成 姚继攀 张丽颖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8,共4页
对中高秆弯曲穗型杂交粳稻组合辽优5218、屉优418、辽优2005、辽优2006、辽优2016在较高肥力条件下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中高秆弯曲穗型杂交粳稻组合具有抗倒伏能力较强的理想茎秆物理性状:地上部第1,2伸长节间长度短... 对中高秆弯曲穗型杂交粳稻组合辽优5218、屉优418、辽优2005、辽优2006、辽优2016在较高肥力条件下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中高秆弯曲穗型杂交粳稻组合具有抗倒伏能力较强的理想茎秆物理性状:地上部第1,2伸长节间长度短,穗颈节间和稻穗较长,基部茎秆截面椭圆长轴、短轴较长,面积较大,茎壁较厚,茎壁截面积大,植株表现抗倒伏能力强;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通过减少第1,2伸长节间长度,增强茎秆基部物理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节间长度等,可以提高中高秆弯曲穗型杂交粳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秆弯曲杂交粳稻 抗倒伏能力 茎秆物理性状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强势和弱势颖花内源IAA、ABA和GA水平的动态状况(英文) 被引量:41
7
作者 靳德明 王维金 +2 位作者 蓝盛银 徐珍秀 杨书化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研究了重穗型杂交水稻培矮 6 4s/E3 2的灌浆过程和强、弱势颖花中内源IAA、ABA和GA1 +GA3水平的动态状况。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内源激素水平高低依次为 :IAA >GA1 +GA3>ABA。IAA和ABA水平在强势颖花中较高而GA1 +GA3水平在弱势颖... 研究了重穗型杂交水稻培矮 6 4s/E3 2的灌浆过程和强、弱势颖花中内源IAA、ABA和GA1 +GA3水平的动态状况。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内源激素水平高低依次为 :IAA >GA1 +GA3>ABA。IAA和ABA水平在强势颖花中较高而GA1 +GA3水平在弱势颖花中较高。 3种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谷粒增重速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 ,两个最高的相关系数值分别存在于单位鲜重样本的IAA含量(ng/gFW ) 与籽粒鲜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2 1 8 )和单个籽粒IAA含量 (ng/grain)与籽粒干重的增重速率之间 (r =0 .8485 )。推测启动和维持籽粒灌浆过程可能需要较高的IAA水平 ;ABA可能具有促进籽粒中同化物的累积和种子成熟的作用 ;G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籽粒灌浆过程 强势颖花 内源IAA ABA GA水平 内源激素 强势颖花
下载PDF
麦秸还田与氮肥互作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董明辉 顾俊荣 +2 位作者 陈培峰 韩立宇 乔中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437-4449,共13页
【目的】探讨麦秸还田和施氮量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设置麦秸还田(T0:麦秸不还田;T1:麦秸全量还田)和施氮量(N1:施纯氮225 kg·hm-2;N2:施纯氮300 kg·h... 【目的】探讨麦秸还田和施氮量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设置麦秸还田(T0:麦秸不还田;T1:麦秸全量还田)和施氮量(N1:施纯氮225 kg·hm-2;N2:施纯氮300 kg·hm-2;N3:施纯氮375 kg·hm-2)二因素试验,裂区设计,秸秆处理为主区,研究稻穗不同部位枝梗与颖花形成规律。【结果】麦秸还田提高大穗型杂交粳稻籽粒产量,但不显著;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表现为N2>N3>N1。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与颖花形成特性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异。麦秸还田与施氮量对枝梗与颖花形成有显著影响,与T0相比,T1处理显著降低了总枝梗与颖花分化数,但同时显著减少了退化数,且退化数的降幅大于分化数,导致现存数比T0显著增加;麦秸还田对一次枝梗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形成。3种氮肥水平下,N2处理的总枝梗数、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最高,而退化数率最低,且对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麦秸还田与施氮量存在互作效应,T0N2处理下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数最高,但T1N2处理下的枝梗和颖花的退化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现存数最高;麦秸还田和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上部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中、下部枝梗与颖花形成,特别是下部二次颖花的分化与退化对总颖花数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枝梗及颖花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现存数与产量及每穗总粒数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枝梗与颖花的分化数和现存数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与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穗型杂交粳稻稻穗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规律有差异;麦秸还田和施氮量对枝梗和颖花形成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因稻穗部位不同而异,中下部和二次枝梗受影响较大;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存在互作效应,麦秸全量还田和适宜的氮肥水平有利于枝梗和颖花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麦秸还田 施氮量 枝梗与颖花的形成 部位差异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施氮技术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陶诗顺 向珣朝 张清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的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在单位面积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 ,适当增大本田中后期的施氮比重可较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抽穗后水稻植株的含氮量、剑叶的光合速率和维持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 ,缓...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的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在单位面积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 ,适当增大本田中后期的施氮比重可较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抽穗后水稻植株的含氮量、剑叶的光合速率和维持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 ,缓解重穗型杂交稻的库、源矛盾 ,促进穗部物质积累和提高结实率 ,从而保证在适应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实现多粒大穗 ,较好地发挥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抛秧栽培 施肥技术 氮肥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稻冈优527的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均 黎汉云 +2 位作者 李仕贵 田彦华 高克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9-33,共5页
对重穗型杂交稻冈优 5 2 7的一些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冈优5 2 7穗大粒多 ,输导组织发达 ,籽粒充实良好 ,后期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快而多。生产上在注重前期田管的同时 ,必须加强后期肥水管理 ,以防早衰 ;源... 对重穗型杂交稻冈优 5 2 7的一些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冈优5 2 7穗大粒多 ,输导组织发达 ,籽粒充实良好 ,后期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快而多。生产上在注重前期田管的同时 ,必须加强后期肥水管理 ,以防早衰 ;源、流、库较为协调。高产栽培的关键是提高有效穗数 ,高产栽培 (产量 >10 5t/hm2 )的综合农艺措施为 :培育多蘖壮秧 ,本田栽植密度 2 2 5万穴 /h 左右 ,施N 187 5~ 2 4 0 0kg/h ,施P2 O575kg/h ,施K2 O 170~ 2 2 0kg/h ,氮、钾肥的穗肥比例应达 30 %~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生理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冈优527 水稻
下载PDF
大穗型杂交水稻穗部性状及其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叶新福 蒋家焕 +1 位作者 卢礼斌 何琴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6期120-122,139,共4页
通过对几个大穗型杂优组合的穗部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比例高的大穗型组合易形成高产。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次枝梗着粒的千粒重高于二次枝梗着粒的千粒重,一次枝梗着粒的结实率高于二次枝梗着粒的结实率;并且其库源... 通过对几个大穗型杂优组合的穗部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比例高的大穗型组合易形成高产。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次枝梗着粒的千粒重高于二次枝梗着粒的千粒重,一次枝梗着粒的结实率高于二次枝梗着粒的结实率;并且其库源关系协调,粒/叶、实粒/叶、实粒重/叶均较高。提出以选育穗长较长、一次枝梗发达、着粒密度较稀的大穗组合来实现高产的育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部性状 一次枝梗 千粒重 结实率 库源关系
下载PDF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1
12
作者 马均 周开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木质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 63,从而促进了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 本文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木质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 63,从而促进了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籽粒数的大量增加 ,这是其大穗的生物学基础 ;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及韧皮部的籽粒充实物的日流量的负荷量均低于汕优 63,因而不仅其穗大 ,而且籽粒充实良好 ,单穗重提高 ,克服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穗大而流不畅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这一主要生理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重杂交 维管束 韧皮部 负荷量 木质部 籽粒充实度
下载PDF
施氮对大穗型两系杂交水稻弱势粒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洪 李之林 +3 位作者 徐振江 王维 任永浩 肖立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55-1759,共5页
以2个大穗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培杂67和培杂88为材料,研究3种不同施氮水平(LN.90 kg/hm2,MN.180 kg/hm2,HN.270 kg/hm2)对大穗型两系杂交水稻弱势粒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施氮相比,过量施氮提高了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促进... 以2个大穗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培杂67和培杂88为材料,研究3种不同施氮水平(LN.90 kg/hm2,MN.180 kg/hm2,HN.270 kg/hm2)对大穗型两系杂交水稻弱势粒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施氮相比,过量施氮提高了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促进了可溶性蛋白质的生成,但降低了弱势粒中蔗糖的含量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减少了淀粉积累量,最终降低了弱势粒粒重;施氮量过少则降低了弱势粒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弱势粒中的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量减少,弱势粒的充实度降低;施氮量对强势粒充实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型两系杂交水稻 弱势粒 碳氮代谢
下载PDF
弯曲穗型杂交粳稻高产生理基础及配套栽培技术
14
作者 李全英 张忠旭 +4 位作者 姚继攀 李如海 张丽颖 张雪 梁传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3-765,770,共4页
对弯曲穗型杂交粳稻的高产生理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弯曲穗型杂交粳稻具有生物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光合叶面积大、叶片功能期长、抗逆性强(抗倒性强、抗病性强、耐瘠薄性强、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针对上述特点提出弯曲穗... 对弯曲穗型杂交粳稻的高产生理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弯曲穗型杂交粳稻具有生物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光合叶面积大、叶片功能期长、抗逆性强(抗倒性强、抗病性强、耐瘠薄性强、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针对上述特点提出弯曲穗型杂交粳稻栽培配套技术为适期早播早插,培育壮秧;建立理想的群体结构;合理运筹肥料;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杂交粳稻 高产生理基础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增产优势及形成特征
15
作者 张强 张洪程 +8 位作者 常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赵乐天 徐宗进 汪洪洋 张立智 《中国稻米》 2014年第2期11-15,共5页
为探明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在淮北地区的增产优势及其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在苏中地区表现较好的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2640、甬优2638和甬优1640为试验材料,并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新稻18和宁粳4号作为对照,在高产... 为探明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在淮北地区的增产优势及其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在苏中地区表现较好的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2640、甬优2638和甬优1640为试验材料,并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新稻18和宁粳4号作为对照,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杂交粳稻的产量显著高于中穗型超级常规粳稻品种,因为其每穗粒数较多能形成群体足够总粒数,且结实率较高。中穗型超级稻虽群体穗数较多,但因每穗粒数不够多,造成总粒数明显少于大穗型杂交粳稻,故影响到产量的提高。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形成的鲜明特点是成穗率高,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显著大于中穗型常规粳稻。两年试验结果显示,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总颖花数。在淮北地区小麦茬田小苗机插采用大穗型杂交粳稻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增产幅度在7.68%-1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淮北稻区 杂交粳稻 增产优势 小苗机插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稻组合汕优2101
16
作者 王乃元 梁康迳 +2 位作者 章清杞 黄荣华 杨仁崔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2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杂交 杂交组合 汕优 2101 特性 品种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稻组合的主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陶开战 叶杰林 叶林鹏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2 0 0 0— 2 0 0 2年对重穗型杂交稻组合 3a的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 ,重穗型杂交稻组合具有穗大粒多、库大源相对不足、籽粒灌浆期长等特性 ,同时发现生育后期叶片光合效率高与衰老缓慢有关 ,提出了前期攻培育壮秧和后期抓好肥水管理、防... 2 0 0 0— 2 0 0 2年对重穗型杂交稻组合 3a的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 ,重穗型杂交稻组合具有穗大粒多、库大源相对不足、籽粒灌浆期长等特性 ,同时发现生育后期叶片光合效率高与衰老缓慢有关 ,提出了前期攻培育壮秧和后期抓好肥水管理、防止早衰等相应的超高产 (≥ 10t hm2 )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生理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重穗型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冈优527和D优527
18
作者 王平荣 《四川农业科技》 2001年第2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型超高产杂交组合 冈优527 D优527 特征特性 产量 米质 抗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优质重穗型杂交稻新组合——川香优2号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开战 白朴 +1 位作者 赖世膺 应良仕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82,共2页
本文报道川香优 2号的特征特性和在温州市种植的产量表现 ,并提出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关键词 优质重杂交 川香优2号品种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水稻——‘双低’杂交油菜”轮作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开美 马铮 +3 位作者 郭祯 梁成强 张杰 杨应清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1,共2页
信阳稻区采取“重穗型杂交水稻—‘双低’杂交油菜”栽培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且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养蜂业、加工业。总结了该轮作方式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双低”杂交油菜 轮作 栽培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