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三倍体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分析
1
作者 张亮华 贾橙钰 +3 位作者 许文雅 徐文婧 郑国栋 邹曙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er alburnus♂)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er alburnus♂)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或“经济性状”。为了解鲂鲌三倍体的生长情况与形态特征,本研究运用静水压技术对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受精卵进行三倍体化诱导,获得了诱导成功的鲂鲌三倍体群体(hybrid-3n)与未诱导成功的鲂鲌二倍体群体(hybrid-2n),并构建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2个自交群体,通过生长对比实验比较分析了4个群体鱼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在210 d生长周期内,鲂鲌三倍体绝对增重率[(0.88±0.11)g/d]比二倍体提高8.64%,较MA提高20.55%,较CA提高120.00%。可数性状上,鲂鲌三倍体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1.05和36.07,都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可量性状上,鲂鲌三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36.73,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鲂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57.57,略偏向于父本翘嘴鲌。聚类分析显示,鲂鲌三倍体首先和二倍体聚在一起归为一类,然后再与母本团头鲂聚为一支,最后再与父本翘嘴鲌聚在一起。判别分析显示,对鲂鲌三倍体的判别准确率为90%,对4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95%。主成分分析共得到累计贡献率达75.10%的4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综合分析表明,鲂鲌三倍体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具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鲂鲌三倍体与二倍体体型均介于双亲之间,都略偏向于母本,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研究结果对鲂鲌杂交后代种群鉴定、倍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三倍体 生长速度 形态特征 多元统计
下载PDF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O-C)基因定位、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刚 刘士力 +4 位作者 李贤露 吕卓云 毛丽盈 唐超然 郑荣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8-1145,共8页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是大型淡水鱼类鳊鲌亚科(Abramidinae)中最大的一种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饲料转化率及抗病性研究相对较少,相关基因信息缺乏。本研究以翘嘴红鲌为对象,利用RACE技术克隆翘嘴红鲌果糖-1,6-...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是大型淡水鱼类鳊鲌亚科(Abramidinae)中最大的一种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饲料转化率及抗病性研究相对较少,相关基因信息缺乏。本研究以翘嘴红鲌为对象,利用RACE技术克隆翘嘴红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O-C)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945bp,其中ORF区975bp,编码32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933bp,3′非编码区37bp。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ALDO-C在不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发现ALDO-C基因在翘嘴红鲌的肾、肝、肌肉、性腺中均有表达,且在肾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同时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观察分析翘嘴红鲌的肾组织显微结构和ALDO-C基因的表达定位,结果表明,ALDO-C在鱼类肾单位和集合管结构、调节肾组织水平衡及抗病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以考虑将翘嘴红鲌醛缩酶C基因作为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相关的候选基因,用于翘嘴红鲌鱼的分子辅助育种,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 ALDO-C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短期微流水处理对池塘养殖杂交鲌“先锋1号”肌肉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喻亚丽 李清 +7 位作者 张浪 孙艳红 鲁晓蓉 魏辉杰 陈见 李佩 高银爱 王贵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6,共12页
以池塘养殖杂交鲌“先锋1号”为对象,采用短期微流水处理,研究处理时间(0、4、8和12d)对杂交鲌“先锋1号”色度、肌纤维直径、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杂交鲌“先锋1号”品质的... 以池塘养殖杂交鲌“先锋1号”为对象,采用短期微流水处理,研究处理时间(0、4、8和12d)对杂交鲌“先锋1号”色度、肌纤维直径、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杂交鲌“先锋1号”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条件下,8 d和12 d皮的黄度值(b^(*))显著升高,各实验组肌肉的红度值(a^(*))显著降低(P<0.05,下同)。处理8 d时,肌纤维密度、肌肉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显著提升,分别较对照组提升了70.96%、92.04%、198.99%和35.71%。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灰分在处理过程中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杂交鲌“先锋1号”在处理4d时的鲜味氨基酸总量(DAA)显著高于8d和12d;氨基酸总量(TA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变化不显著,各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7.33%、74.91%、76.56%和76.75%。第8天时,肌肉中顺-15-二十四碳一烯酸(C24:1)、花生三烯酸(C20:3n6)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分别为6.85、41.05和53.84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α-亚麻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s)总量分别为48.05、1336.43和524.43 mg/100 g显著高于4 d和12 d。研究表明,短期微流水处理8 d时,在保证肌肉营养品质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其体色和肌肉颜色,增加肌肉口感,为池塘养殖淡水产品品质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先锋1号” 微流水处理 质构特性 肌肉品质
下载PDF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后代的遗传特征及生长差异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国栋 张倩倩 +3 位作者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2-409,共8页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分析显示,杂种A型个体从其父母本中各获得了一套遗传物质,证实其为二倍体杂交种,鲂鲌杂种B型的带型则与母本完全一致,为雌核发育后代。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分析显示,鲂鲌中间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表现出明显的超亲生长优势。本研究为鲂鲌杂交新品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鲂鲌杂交自发产生雌核发育后代便于团头鲂纯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浦江1号’ 翘嘴 属间杂交 雌核发育 生长优势
下载PDF
翘嘴鲌(♀)和黑尾近红鲌(♂)杂交F_1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胡文彪 李清 +1 位作者 杨瑞斌 王贵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以丹江口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池养第4代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得到受精卵并能正常发育获得杂交鲌子一代个体。对杂交鲌胚胎及胚后发育过程及各个发育时期... 以丹江口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池养第4代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得到受精卵并能正常发育获得杂交鲌子一代个体。对杂交鲌胚胎及胚后发育过程及各个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受精卵近圆形,淡黄色,直径0.86~0.95mm,受精后1h40min,吸水膨胀,卵径可达1.0~1.3mm;发育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出膜阶段,并进一步分为29个发育分期;水温在24~25℃范围内,受精40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26h大部分仔鱼发育完毕,刚出膜的仔鱼全长为4.50~5.05mm,发育总积温为647.7℃.h;胚后发育过程分为仔鱼和稚鱼2个阶段:仔鱼阶段为从出膜至腹鳍形成阶段,历时288h,稚鱼阶段为从腹鳍形成至鳞片长齐的阶段,历时240h。刚出膜的仔鱼无游泳能力,鱼体透明,出膜后104h仔鱼能平游,且仔鱼口裂明显,具备摄食能力并开始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近红 翘嘴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仔稚鱼发育
下载PDF
发酵饲料对杂交鲂鲌“皖江1号”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永杰 甘小顺 +3 位作者 徐双贵 陈红莲 张静 鲍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6期110-112,118,共4页
[目的]为发酵饲料在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积累资料。[方法]研究发酵饲料对杂交鲂鲌“皖江1号”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指标及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发酵饲料能提高杂交鲂鲌的生长性能,优化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提高消化酶活性... [目的]为发酵饲料在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积累资料。[方法]研究发酵饲料对杂交鲂鲌“皖江1号”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指标及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发酵饲料能提高杂交鲂鲌的生长性能,优化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提高消化酶活性,从而使饵料的利用率得到提升。此外,生物发酵饲料能提高杂交鲂鲌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能力。[结论]发酵饲料是一种新型、安全的优质配合饲料,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免疫酶 消化酶 氨基酸 水质
下载PDF
鱼类杂交育种及其在鲌属鱼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曹义虎 张桂芳 +2 位作者 陈文静 付辉云 贺刚 《江西水产科技》 2016年第1期41-42,共2页
对中国鲌鱼杂交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鲌属鱼类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特征及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和进展。
关键词 属鱼类 杂交育种 遗传学
下载PDF
杂交鲌F1苗种繁殖与饲养效益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永杰 甘小顺 +1 位作者 张汉勤 陈红莲 《养殖与饲料》 2016年第10期15-19,共5页
长江水系翘嘴红鲌(♀)和团头鲂(♂)浦江1号生产杂交鲌F1,二者杂交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83.71%和62.52%。对杂交鲌F1及其父母本的可量可数性状分析比较,杂交鲌F1表现为中间型,有偏母本现象。对比养殖试验显示杂交鲌F1... 长江水系翘嘴红鲌(♀)和团头鲂(♂)浦江1号生产杂交鲌F1,二者杂交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83.71%和62.52%。对杂交鲌F1及其父母本的可量可数性状分析比较,杂交鲌F1表现为中间型,有偏母本现象。对比养殖试验显示杂交鲌F1饲料转化效率高,饵料系数比翘嘴红鲌低16%;杂交鲌F1鱼种单产达到718.50 kg/666.67 m^2,单位利润达到0.36万元/666.67 m^2;而长江水系翘嘴红鲌鱼种单产为520.50 kg/666.67 m^2,单位利润0.23万元/666.67 m^2。杂交鲌F1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生产性能显著优于其母本长江水系翘嘴红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间杂交 相容性 杂交F1 形态特征 养殖效益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杂交鲌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永杰 甘小顺 +1 位作者 张起仿 张汉勤 《养殖与饲料》 2017年第5期8-11,共4页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黄芪多糖,探讨黄芪多糖对杂交鲌的免疫调节作用。用添加不同含量黄芪多糖的饲料,连续投喂杂交鲌30 d,测定试验鱼的增重、血清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的活性、谷丙转氨酶的活性、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白细胞吞噬活性。进行...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黄芪多糖,探讨黄芪多糖对杂交鲌的免疫调节作用。用添加不同含量黄芪多糖的饲料,连续投喂杂交鲌30 d,测定试验鱼的增重、血清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的活性、谷丙转氨酶的活性、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白细胞吞噬活性。进行攻毒嗜水气单胞菌活菌的复感染试验,测定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添加黄芪多糖的饲料投喂杂交鲌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稍快;试验组鱼体的溶菌酶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比对照组鱼体均有所提高;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鱼体的肝功能有所改善;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强。说明黄芪多糖对杂交鲌免疫机能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杂交 非特异性 免疫增强剂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杂交鲌“先锋1号”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贵英 喻亚丽 +8 位作者 何力 毛涛 董立学 李佩 陈见 孙艳红 魏辉杰 李明光 李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80,共9页
为探明杂交鲌“先锋1号”与其母本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和父本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营养品质差异,对三种鲌肌肉营养品质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杂交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父本,粗脂肪... 为探明杂交鲌“先锋1号”与其母本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和父本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营养品质差异,对三种鲌肌肉营养品质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杂交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父本,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父本,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母本。杂交鲌肌肉的胱氨酸(Cys)含量显著高于母本,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父本。杂交鲌肌肉中十五碳烷酸(C15∶0)、α-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黑尾近红鲌。杂交鲌肌肉硬度显著高于母本,肌肉弹性显著低于父本;铁含量与父本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母本。结果表明,杂交鲌“先锋1号”肌肉营养成分兼具双亲的优良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是一种优质的营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先锋1号” 翘嘴(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黑尾近红(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营养成分 肌肉品质
下载PDF
杂交鲌(翘嘴鲌♀×黑尾近红鲌♂)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吉哲慧 李清 +7 位作者 蒋明 孙艳红 陆星 陈见 李佩 魏辉杰 李明光 王贵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 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5)g杂交鲌的外部形态特征、消化道、各部分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杂交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呈z字型盘旋,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胰腺组织在肝脏中成弥散性分布。(2)杂交鲌肠道系数为0.94±0.09,口咽腔长/头长比值为0.21±0.05,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3)杂交鲌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者的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相互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依次减小,其中食道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最长,分别为(522.59±34.06)μm和(3489.5±114.38)μm;后肠最短分别为(163.94±4.76)μm和(1937.37±64.32)μm。(4)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内呈不均匀分布,食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肠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食道中多为Ⅰ型粘液细胞,前肠内多为Ⅱ型粘液细胞。(5)杂交鲌食道及整个肠道均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其中前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生物学性状 消化系统 组织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三角鲂(♀)×翘嘴鲌(♂)杂交F1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洪洪 郑国栋 +3 位作者 吴成宾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72-1581,共10页
为探讨三角鲂、翘嘴鲌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性能与形态差异,本研究开展了广东东江三角鲂(MT)与长江水系翘嘴鲌(CA)远缘杂交实验,获得了三角鲂♀×翘嘴鲌♂新型鲂鲌杂交F1优良组合。以团头鲂(MA)♀×翘嘴鲌♂杂交F1、三角鲂、翘嘴... 为探讨三角鲂、翘嘴鲌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性能与形态差异,本研究开展了广东东江三角鲂(MT)与长江水系翘嘴鲌(CA)远缘杂交实验,获得了三角鲂♀×翘嘴鲌♂新型鲂鲌杂交F1优良组合。以团头鲂(MA)♀×翘嘴鲌♂杂交F1、三角鲂、翘嘴鲌、团头鲂自交子代4个群体为对照,比较分析了MT♀×CA♂杂交F1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1)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在1龄时,MT♀×CA♂、MA♀×CA♂表现出显著的超父本CA杂种优势;2龄时,MT♀×CA♂、MA♀×CA♂表现出显著的超双亲生长优势;3龄时,MT♀×CA♂不仅具显著的超双亲生长优势,且体质量也显著高于MA♀×CA♂。(2)MT♀×CA♂的可数和可量性状多数表现为中间型。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显示,MT♀×CA♂臀鳍等多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平均杂种指数为65.00,接近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CA。可量性状表明MT♀×CA♂有7个性状分别与父母本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杂种指数为51.61,接近理想的中间值。(3)聚类分析显示鲂鲌杂种MT♀×CA♂和MA♀×CA♂聚为一支,MT和MA聚为一支,然后这两支汇聚后与CA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达56.02%的3个主成分,反映了鱼体高、躯干、头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异;通过构建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判别准确率为87.1%~100.0%。研究表明,三角鲂(♀)×翘嘴鲌(♂)F1杂种表现出生长快、形态优等优良性状,有望进一步培育成为优良鲂鲌杂交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团头鲂 翘嘴 属间杂交 生长差异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寒冷地区杂交鲌“先锋1号”池塘苗种养殖浅析
13
作者 刘铁钢 祖岫杰 +4 位作者 杨炳 刘艳辉 尹文金 李玲 毛瑞鑫 《科学养鱼》 2023年第4期26-27,共2页
杂交鲌“先锋1号”是采用混合选择、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等育种技术手段,通过长江丹江口翘嘴红鲌(♀)与长江上游黑尾鲌(♂)杂交研发的1个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2013年成为国家主推品种,具有生长快、体形好、营养价值... 杂交鲌“先锋1号”是采用混合选择、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等育种技术手段,通过长江丹江口翘嘴红鲌(♀)与长江上游黑尾鲌(♂)杂交研发的1个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2013年成为国家主推品种,具有生长快、体形好、营养价值高、性情温驯、易活鱼上市、易垂钓等优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温驯 混合选择 新品种审定 翘嘴红 主推品种 远缘杂交 育种技术 活鱼
下载PDF
三角鲂(♀)×翘嘴红鲌(♂)杂交F_1代池塘多品种混养试验
14
作者 马恒甲 谢楠 +4 位作者 黄辉 储忝江 戴瑜来 戴杨鑫 冯晓宇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期35-35,共1页
杂交鲂是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以三角鲂为母本、翘嘴红鲌为父本杂交的F1代,是一种较大型的经济鱼类,与亲本相比,其在生长性能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且肌肉营养组成较好,为进一步提高杂交鲂的养殖技术,本研究进行了杂交鲂、三角... 杂交鲂是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以三角鲂为母本、翘嘴红鲌为父本杂交的F1代,是一种较大型的经济鱼类,与亲本相比,其在生长性能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且肌肉营养组成较好,为进一步提高杂交鲂的养殖技术,本研究进行了杂交鲂、三角鲂、青鱼、鲢鳙鱼等多品种池塘混养试验,并对其养殖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F1代 混养试验 翘嘴红 三角鲂 多品种 池塘 农业科学研究院 养殖效果
下载PDF
黑麦草与配合饲料对鲂鲌杂交种生长、消化及鱼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欣 郑国栋 +2 位作者 苏晓磊 陈杰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9-777,共9页
为比较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在摄食黑麦草与配合饲料后生长、消化性能、鱼肉品质的差异,挑选鲂鲌杂交种幼鱼分别用黑麦草和配合饲料投喂30 d后,分析其生长、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消化道结构及鱼肉品质等。试验结果... 为比较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在摄食黑麦草与配合饲料后生长、消化性能、鱼肉品质的差异,挑选鲂鲌杂交种幼鱼分别用黑麦草和配合饲料投喂30 d后,分析其生长、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消化道结构及鱼肉品质等。试验结果显示:(1)黑麦草组鱼的生长指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但肠体指数、比肠长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2)黑麦草组鱼肉的水分含量较高,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均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并且黑麦草组的肌纤维面积也小于配合饲料组。(3)黑麦草组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相比配合饲料组低,但淀粉酶活性较高;配合饲料组鱼的肝胰腺脂肪堆积、肠道褶皱杯状细胞增多。(4)电子舌分析显示,主成分分析图中两者的二维截距大小为黑麦草组>配合饲料组。(5)核苷酸分析表明,黑麦草组的5′-腺苷一磷酸(甜)、5′-肌苷一磷酸(鲜)含量均高于配合饲料组,而次黄嘌呤(苦)含量相对较少。综上,黑麦草和配合饲料对鲂鲌杂交种生长消化及鱼肉滋味影响较大,摄食高蛋白配合饲料的鱼体生长更快,而摄食黑麦草的鱼肌肉滋味更佳,肠道内消化酶活性会根据摄食饵料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配合饲料 杂交 消化酶 鱼肉品质
下载PDF
杂交鲌“先锋1号”幼鱼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凡 文华 +6 位作者 李清 陈见 王贵英 李佩 孙艳红 陆星 杨长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2-5061,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杂交鲌"先锋1号"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以鱼粉、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6种蛋白质水平(25.63%、30.28%、35.13%、40.26%、4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杂交鲌"先锋1号"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以鱼粉、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6种蛋白质水平(25.63%、30.28%、35.13%、40.26%、45.42%和50.53%)的等脂等能试验饲料。将平均体重为(5.42±0.16) g的杂交鲌"先锋1号"幼鱼63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5尾,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显著上升(P<0.05),在饲料蛋白质水平达到35.13%后趋于稳定;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40.26%组最低,且显著低于前3组(P<0.05);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在50.53%组最低,且显著低于前4组(P<0.05)。2)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幼鱼全鱼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P<0.05)。40.26%、45.42%和50.53%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25.63%组(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50.53%组最低,显著低于前5组(P<0.05)。3)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40.26%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 45.42%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除了40.26%组之外的其余4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先上升后稳定,45.42%和50.53%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4)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试验鱼肠道和肝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到杂交鲌"先锋1号"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分别为36.43%和3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先锋1号" 蛋白质 生长 需求量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酶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翘嘴红鲌和青梢红鲌杂交后代同工酶电泳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青华 唐虹 姜淑梅 《水产科学》 CAS 1984年第1期35-36,共2页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于1957年建成,属丘陵型水库。青梢红鲌(Erythrocutter dabryi)和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是在建库初期,随长江鲢鳙鱼苗放养而混入水库的。目前,二者已形成了优势群体。1980年,我们分析了这两种鱼的...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于1957年建成,属丘陵型水库。青梢红鲌(Erythrocutter dabryi)和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是在建库初期,随长江鲢鳙鱼苗放养而混入水库的。目前,二者已形成了优势群体。1980年,我们分析了这两种鱼的形态学特征,发现了一部分变异个体,其体型和下颌骨厚度介于二者之间,有青梢红鲌和翘嘴红鲌杂交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 电泳鉴定 杂交后代 鲢鳙鱼 种鱼 同工酶 丘陵 下颌骨 初期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低氧对鲂鲌杂交种F_(3)鳃结构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松林 林欣 +1 位作者 郑国栋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1,共8页
向常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9±0.23)mg/L]水中充入氮气或空气对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F_(3)进行低氧[溶解氧质量浓度(1.04±0.12)mg/L]及复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6±0.20)mg/L]处理,取常氧、低氧12 h、低氧24 ... 向常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9±0.23)mg/L]水中充入氮气或空气对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F_(3)进行低氧[溶解氧质量浓度(1.04±0.12)mg/L]及复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6±0.20)mg/L]处理,取常氧、低氧12 h、低氧24 h、低氧72 h及复氧24 h的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抗氧化酶活性测定、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探究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对低氧的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低氧处理72 h后,鲂鲌杂交种F_(3)的鳃组织层间细胞团宽度和鳃小片长度分别为(42.42±4.76)μm、(109.09±8.96)μm,鳃组织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常氧显著增加;低氧胁迫显著降低了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黏液细胞的密度,鳃组织分泌黏液减少;低氧胁迫下,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在处理72 h时最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处理24 h时活性最大;低氧胁迫显著改变了鳃组织中caspase-3、Bcl-2的mRNA表达水平,但趋势各有不同,在低氧处理72 h组,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最大而Bcl-2的mRNA表达量最小;复氧处理24 h,鳃组织的各项生理生化水平指标及结构形态均有所恢复。综上,低氧环境会显著影响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的形态结构、黏液分泌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但并未完全破坏其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种F_(3) 低氧胁迫 鳃重塑 抗氧化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杂交鲌“先锋1号”染色体组型分析和DNA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鑫 马浩 +6 位作者 祝东梅 孙宁 李清 王贵英 陈见 孙艳红 李佩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给体质量22~88 g的杂交鲌“先锋1号”[翘嘴红鲌(♀)×黑尾近红鲌(♂)杂交子一代(F1)]幼鱼胸鳍基部注射6μg/g的植物血球凝集素,12~14 h后再注射8μg/g秋水仙素,2 h后尾静脉采血,经常规空气干燥、Giemsa染色、显微拍照及Photoshop C... 给体质量22~88 g的杂交鲌“先锋1号”[翘嘴红鲌(♀)×黑尾近红鲌(♂)杂交子一代(F1)]幼鱼胸鳍基部注射6μg/g的植物血球凝集素,12~14 h后再注射8μg/g秋水仙素,2 h后尾静脉采血,经常规空气干燥、Giemsa染色、显微拍照及Photoshop CS 6软件分析等步骤研究“先锋1号”F1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等;用公鸡血细胞DNA绝对含量(2.50 pg/2C)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先锋1号”F1血细胞DNA含量,以丰富其细胞遗传学特征。试验结果显示,杂交鲌“先锋1号”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94,未发现次缢痕和随体,也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型性染色体;杂交鲌“先锋1号”的DNA含量为(3.16±0.04)pg/2C。杂交鲌“先锋1号”的染色体数目与父母本相同,核型与父本黑尾近红鲌更接近,DNA含量与父母本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先锋1号” 染色体 核型 DNA含量
下载PDF
杂交鲌F1代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甘小顺 江海龙 +1 位作者 张汉勤 王永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8期277-277,282,共2页
总结了杂交鲌F1代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与消毒、放养模式、投喂技术、生态调控、病害防控、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杂交鲌的生态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杂交F1代 生态养殖 生态调控 病害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