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照、温度对黑鲷(♀)×真鲷(♂)杂交子代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海林 张志勇 +5 位作者 张志伟 许津 陈淑吟 贾超峰 祝斐 孟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5,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对黑鲷(Acantho pagrusschlegelii)(♀)×真鲷(Pagrosomus major)(♂)杂交F1代受精卵孵化效果及仔鱼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比较不同温度(16、18、20、22、24、26℃)下杂交鲷受精卵的孵化...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对黑鲷(Acantho pagrusschlegelii)(♀)×真鲷(Pagrosomus major)(♂)杂交F1代受精卵孵化效果及仔鱼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比较不同温度(16、18、20、22、24、26℃)下杂交鲷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10、100、300、800、1500、4 000、10 000 lx)受精卵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200、1 000、2 00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lx)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2条件下,受精卵最高孵化率(34.00%)和最低畸形率(16.65%)的孵化温度为20℃;在16~26℃范围内,温度与孵化时间呈负相关,与7日龄仔鱼存活率也呈负相关。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孵化率为65.88%~71.88%;但大于800lx的光照会令畸形率上升(大于15.21%);另外,5000~10000lx的光照强度更适宜仔鱼生存,7日龄仔鱼存活率达到38%~40.75%。黑鲷(♀)×真鲷(♂)杂交子代最佳孵化温度为20℃,最适光照强度为5 000~10 000 l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acantho pagrusschlegelii)(♀)×(Pagrosomus major)(♂) 受精卵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平鲷♀与真鲷♂的杂交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江世贵 李加儿 +2 位作者 区又君 钟创光 喻达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3-38,共6页
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p H对平鲷 Rhabdosargus sarba(Forskal)♀和真鲷 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精子活力的影响 ,确立了人工授精与孵化的条件参数。平鲷♀与真鲷♂杂交的受精率达 95 %以上 ,胚胎发育与其亲本的... 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p H对平鲷 Rhabdosargus sarba(Forskal)♀和真鲷 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精子活力的影响 ,确立了人工授精与孵化的条件参数。平鲷♀与真鲷♂杂交的受精率达 95 %以上 ,胚胎发育与其亲本的相似。经过超低温保存的真鲷精子的激活率、活力与鲜精的接近 ,其杂交的受精率也可达 95 %以上。实验获得了杂交仔鱼 ,但杂交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精子活力 超低温保存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杂交笛鲷人工繁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国华 尹绍武 +3 位作者 雷从改 廖经球 林海城 刘扬溪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红鳍侑鲷(♀,40尾)×千年笛鲷(♂,45尾)杂交,得到受精卵2.2kg,浮卵率为78.57%,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0.51%,共得到健康仔鱼349.2万尾;千年笛鲷(♀,30尾)×红鳍笛鲷(♂,28尾)的杂交,不成功。在水温27.5~33... 红鳍侑鲷(♀,40尾)×千年笛鲷(♂,45尾)杂交,得到受精卵2.2kg,浮卵率为78.57%,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0.51%,共得到健康仔鱼349.2万尾;千年笛鲷(♀,30尾)×红鳍笛鲷(♂,28尾)的杂交,不成功。在水温27.5~33.5℃、盐度27.5~32.5、pH7.6~8.3、溶解氧4~6mg/L条件下,杂交笛鲷仔鱼经过32d的培育,用3个育苗池塘(面积共0.933hm^2)培育出平均全长36.8mm的幼鱼44.4万尾,单位面积培育鱼种47.57万尾/hm^2,育苗成活率为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 千年笛 亲鱼培育 池塘育苗 杂交
下载PDF
黑鲷与灰鳍鲷杂交育种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元烧 李丙林 +1 位作者 崔雪森 曹文清 《海洋渔业》 CSCD 2001年第2期69-70,共2页
黑鲷属于鲷科鲷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灰鳍鲷同属于鲷科鲷属,在我国仅分布于南海。黑鲷与灰鳍鲷杂交属于种间杂交。本研究利用冬季繁殖的黑鲷种群与灰鳍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 黑鲷属于鲷科鲷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灰鳍鲷同属于鲷科鲷属,在我国仅分布于南海。黑鲷与灰鳍鲷杂交属于种间杂交。本研究利用冬季繁殖的黑鲷种群与灰鳍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灰鳍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83%,反交组合为86%,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91%,反交为89%。该研究证明海水鱼种间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鳍 杂交育种 杂交组合
下载PDF
红鳍笛鲷(♀)与千年笛鲷(♂)杂交F1代及其亲本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尹绍武 廖经球 +2 位作者 邓勤 陈国华 刘万川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1-174,共4页
采用胸腔活体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研究红鳍笛鲷(♀)与千年笛鲷(♂)杂交F1代及其亲本的核型。结果表明,杂交F1代及其亲本(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的核型相同,均为2 n=48 t,NF... 采用胸腔活体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研究红鳍笛鲷(♀)与千年笛鲷(♂)杂交F1代及其亲本的核型。结果表明,杂交F1代及其亲本(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的核型相同,均为2 n=48 t,NF=48,符合遗传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 千年笛 杂交F1代 核型
下载PDF
鲷科鱼类属间远缘杂交的发育和生长 被引量:24
6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周宏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科鱼类 属间杂交 发育 生长
下载PDF
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颜付云 徐善良 +3 位作者 谷江稳 陈宣雄 吕慧明 贾超艳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6-502,共7页
杂交鲷是以真鲷为母本,黑鲷为父本的杂交F1代品种,为了比较杂交鲷与黑鲷的代谢特征,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13、18、23、28、33℃(32℃)5个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结果表明:13~28℃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 杂交鲷是以真鲷为母本,黑鲷为父本的杂交F1代品种,为了比较杂交鲷与黑鲷的代谢特征,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13、18、23、28、33℃(32℃)5个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及排泄率.结果表明:13~28℃温度下,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8℃时杂交鲷和黑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分别为14.22±0.95、0.39±0.02 J/(g.h)和17.47±0.14、0.43±0.02 J/(.gh),分别是其13℃时的5.69、4.05倍和4.01、3.73倍;且各温度下黑鲷的代谢率始终高于杂交鲷,前者是后者的1.23~1.73倍;杂交鲷和黑鲷幼鱼分别在32℃和33℃时代谢率比28℃下跌了22.23%和3.83%,证明该温度已分别超出了这2种幼鱼的最高适温;杂交鲷和黑鲷幼鱼28℃时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分别为1.94、1.40 mg/dm3,低于真鲷21℃时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2.30 mg/dm3);O∶N原子比值结果显示,28℃时蛋白质供能比最低,生长积累速度最快,是2种幼鱼的最适温度.综合分析认为,杂交鲷幼鱼具有代谢率显著低于亲本的优点,也继承了父本耐低温的特点,但同时失去了亲本耐高温、耐低氧的特点,并出现了应激反应大等不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杂交 代谢率 排泄率 水温 窒息点
下载PDF
国内鲷科鱼类远缘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涛 吕国敏 +4 位作者 黄小林 李加儿 刘付永忠 蔡云川 黄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34-137,共4页
远缘杂交与多倍体诱导技术在鱼类育种领域中运用广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综述了国内鲷科鱼类远缘杂交与多倍体诱导研究的发展历程,预测了鲷科鱼类远缘杂交可能有产生多倍体的潜力,具有很好的研究与潜在应用价值。通过分析鲷科鱼类的... 远缘杂交与多倍体诱导技术在鱼类育种领域中运用广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综述了国内鲷科鱼类远缘杂交与多倍体诱导研究的发展历程,预测了鲷科鱼类远缘杂交可能有产生多倍体的潜力,具有很好的研究与潜在应用价值。通过分析鲷科鱼类的遗传特性与养殖现状,对鲷科鱼类远缘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的前景进行评述。同时,总结了鲷科鱼类杂交与多倍体育种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雌核发育在鲷科鱼类育种中的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鱼类 远缘杂交 多倍体诱导 雌核发育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杂交鲷及黑鲷的体成分、血清生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瑞健 仇玉燕 +6 位作者 杨志强 倪可雯 徐大凤 于雯雯 刘艳丽 肖李霞 陈淑吟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11期24-31,共8页
为探讨投喂频率对黑鲷(♀)×真鲷(♂)杂交F_(2)(杂交鲷)及黑鲷幼鱼的差异影响,设置4种投喂频率组(1~4次/d,简称1 T—4 T),养殖40 d后,分别测定、比较了2种幼鱼的体成分、血清生化及基因表达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从... 为探讨投喂频率对黑鲷(♀)×真鲷(♂)杂交F_(2)(杂交鲷)及黑鲷幼鱼的差异影响,设置4种投喂频率组(1~4次/d,简称1 T—4 T),养殖40 d后,分别测定、比较了2种幼鱼的体成分、血清生化及基因表达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从1 T升高至4 T,2种鱼的粗脂肪、总胆固醇(TC)及黑鲷的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 T组显著高于4 T组(P<0.05);投喂频率对粗蛋白、灰分及血清皮质醇(COR)、溶菌酶(LZM)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频率从1 T升至3 T时,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u/Zn sod(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lpl(lipoprteinlipase)基因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2 T组显著高于1 T组和3 T组(P<0.05);投喂频率从3 T升高至4 T时,ghr、igf1、lpl、Cu/Zn sod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杂交鲷在4 T组的TC、TG含量及2 T组的igf1、lpl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黑鲷(P<0.05)。指出,杂交鲷及黑鲷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频率对粗脂肪、水分及血清TG、TC等指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杂交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投饵率对黑鲷及其杂交子二代幼鱼影响差异
10
作者 孙瑞健 仇玉燕 +6 位作者 杨志强 徐大凤 肖李霞 秦亚丽 倪可雯 周堂建 陈淑吟 《渔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为探讨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二代(杂交鲷)与黑鲷幼鱼适宜的投饵率,实验设计了2.5%、4.0%、5.5%及7.0%等4个投饵率,并比较了两种实验鱼在不同投饵率下的生长性能、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及消化... 为探讨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二代(杂交鲷)与黑鲷幼鱼适宜的投饵率,实验设计了2.5%、4.0%、5.5%及7.0%等4个投饵率,并比较了两种实验鱼在不同投饵率下的生长性能、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及消化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表现。结果显示:随着投饵率升高,杂交鲷及黑鲷的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基因)表达量均先升高后降低,且4.0%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表达量先降低后升高,4.0%组显著低于2.5%组(P<0.05),但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P>0.05);当投饵率升至4.0%时,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继续提高投饵率至7.0%,肝体指数、成活率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投饵率对两种幼鱼的体质量变异系数(CV)及饵料系数(FCR)等无显著影响(P>0.05);当投饵率为4.0%和5.5%时,杂交鲷的FBW、WGR、SGR、胃蛋白酶活性及igf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黑鲷(P<0.05)。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鲷及黑鲷的幼鱼适宜投饵率为4.0%,且杂交鲷的生长性能及消化能力均优于黑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饵率 杂交 影响差异
下载PDF
杂交鲷与黑鲷投喂频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仇玉燕 张志勇 +6 位作者 陈淑吟 倪可雯 贾超峰 孟乾 祝斐 张志伟 汤晓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7,共9页
比较了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二代(杂交鲷或杂交F_(2))与黑鲷幼鱼在不同投喂频率下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表现,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选用杂交F;及黑鲷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投... 比较了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二代(杂交鲷或杂交F_(2))与黑鲷幼鱼在不同投喂频率下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表现,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依据。选用杂交F;及黑鲷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投喂频率组(1T:1次·d^(-1)、2T:2次·d^(-1)、3T:3次·d^(-1)、4T:4次·d^(-1)),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从1T升至2T,杂交F_(2)与黑鲷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成活率(SR)显著升高(P<0.05),胃蛋白酶、脂肪酶(LPS)、α-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投喂频率超过2T时,杂交F_(2)和黑鲷各实验组的WGR、SGR、SR及消化酶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抗氧化酶活力3T与2T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4T(P<0.05)。相同的投喂频率下,2T组杂交F_(2)的WGR、SGR、胃蛋白酶、LPS均显著高于黑鲷(P<0.05),4T组杂交F_(2)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均显著高于黑鲷(P<0.05)。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_(2)及黑鲷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T,且杂交F_(2)在所有组别中的生长性能表现均优于黑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美洲虎鲷鱼(♀)和彩鲷鱼(♂)杂交子一代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12
作者 毛健萍 林芳 陈友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以美洲虎鲷鱼(Herosmanaguense)作为母本,彩鲷鱼(Cichiasoma trimaculatum)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杂交子一代,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对美洲虎鲷鱼和彩鲷鱼杂交子一代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 以美洲虎鲷鱼(Herosmanaguense)作为母本,彩鲷鱼(Cichiasoma trimaculatum)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杂交子一代,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对美洲虎鲷鱼和彩鲷鱼杂交子一代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美洲虎鲷鱼(♀)和彩鲷鱼(♂)杂交子一代的卵巢发育程序可以分为6个时期.在1~3月龄,卵巢处于第期;4~5月龄时,卵巢发育到第期;6~8月龄时发育到第期;9~11月龄时发育到第期;12月龄时达到性成熟第期,卵核位置发生偏移;没有及时繁殖的子一代过冬时卵巢退化,进入第时期,卵巢组织也回复到第期的组织学结构.研究表明该杂交鱼是可育的,为多批产卵类型,在1个生殖周期内,产卵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虎 杂交 卵巢发育组织学 产卵类型
下载PDF
巴西鲷与杂交鲶混养技术
13
作者 石远清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巴西 杂交 混养技术 池塘条件 苗种放养 日常管理
下载PDF
巴西鲷杂交鲶混养技术
14
作者 石远清 《科学养鱼》 2003年第8期19-19,共1页
一、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巴西鲷及杂交鲶对池塘养殖条件要求不高,本次试验塘为4亩,水深平均达1.5米,池底淤泥12厘米,pH值7.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无污染。 (二)苗种放养 1.清塘肥水 本试验塘于4月20日清塘消毒。
关键词 巴西 杂交 混养技术 池塘条件 苗种放养 饵料投喂 日常管理
下载PDF
用杂交、选育的方法改良鲷鱼品种
15
作者 张勇 《广西水产科技》 1994年第1期48-49,共2页
鲷鱼人工杂交育种开始于1964年4月,那时是采用天然亲鱼的卵进行人工受精。鲷鱼不同种间并不容易进行人工杂交,那时人工培育真鲷种苗技术也未被开发。1955年9月,把在明石市沿岸捕获的天然稚鱼,运送到和歌山县白滨的近畿大学养殖场养... 鲷鱼人工杂交育种开始于1964年4月,那时是采用天然亲鱼的卵进行人工受精。鲷鱼不同种间并不容易进行人工杂交,那时人工培育真鲷种苗技术也未被开发。1955年9月,把在明石市沿岸捕获的天然稚鱼,运送到和歌山县白滨的近畿大学养殖场养殖。9年后初次采卵,一部分采用养成的黑鲷精液进行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杂交 选育 品种 采卵 人工培育 鱼品 技术 种苗
全文增补中
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子一代杂种优势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尹绍武 廖经球 +1 位作者 陈国华 张本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1-275,共5页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及其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子一代(F1)3个群体进行扩增,对3个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Shannon信息指数及群体间遗传距离进行了遗传检...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及其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子一代(F1)3个群体进行扩增,对3个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Shannon信息指数及群体间遗传距离进行了遗传检测,共检测到2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座位2.4167个等位基因。红鳍笛鲷、F1、千年笛鲷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484、0.5008、0.4097;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9787、2.5074、2.1334;杂合度分别为0.6548、1.0000、0.738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6207、0.9240、0.6957。红鳍笛鲷(♀)-F1、F1-千年笛鲷(♂)、红鳍笛鲷(♀)-千年笛鲷(♂)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116、0.2346、0.7813。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Shannon信息指数均显示F1代有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 千年笛 杂交子一代 杂种优势 微卫星
下载PDF
红笛鲷头肾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新中 吴灶和 +1 位作者 简纪常 鲁义善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9-391,共13页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头肾消减cDNA文库,筛选红笛鲷免疫相关基因的EST。以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灭活疫苗体内诱导红笛鲷为实验组,以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的红笛鲷为驱动组,通过SSH技术构建红笛...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头肾消减cDNA文库,筛选红笛鲷免疫相关基因的EST。以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灭活疫苗体内诱导红笛鲷为实验组,以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的红笛鲷为驱动组,通过SSH技术构建红笛鲷头肾消减cDNA文库。利用PCR技术和斑点杂交对文库进行筛选,从2424个含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中筛选了680个克隆在上海生工进行了序列测定。使用BLASTx和BLASTn工具对获得的ESTs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根据相似性序列的名称通过GO法对ESTs进行注释。结果获得了30个与红笛鲷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EST,如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MHCI和MHCⅡ)、免疫球蛋白基因(IgH和IgL)、热休克蛋白基因(HSP10、HSP70和HSP90)等。本研究构建了哈氏弧菌灭活疫苗免疫后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并获得一批与红笛鲷免疫防御相关的ESTs,旨在为探讨红笛鲷分子免疫防御机制、筛选参与免疫防御调控相关的功能基因,揭示红笛鲷免疫抗病机制、提高机体抗病力、实现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笛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CDNA文库 免疫基因
下载PDF
RAPD对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子一代杂种优势预测的分析
18
作者 尹绍武 廖经球 +1 位作者 陈国华 张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99,共6页
应用RAPD技术对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和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子一代3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并对杂交子代F1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190条清晰稳定... 应用RAPD技术对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和红鳍笛鲷(♀)×千年笛鲷(♂)子一代3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并对杂交子代F1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190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其中有176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2.6%。红鳍笛鲷、F1、千年笛鲷3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1 9,0.726 3,0.916 8;Nei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74 5,0.264 0,0.118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56 4,0.384 5,0.171 2。红鳍笛鲷(♀)-F1,F1-千年笛鲷(♂),红鳍笛鲷(♀)-千年笛鲷(♂)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97 2,0.317 0,0.854 1。从相似性指数、Nei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显示F1代有杂种优势,并找到了种间特异性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 千年笛 杂交 杂种优势 RAPD
下载PDF
杂交观赏鱼血鹦鹉的繁育与养殖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施振宁 《科学养鱼》 2016年第10期79-80,共2页
血鹦鹉是目前流行的淡水热带观赏鱼类重要品种之一,是由两种慈鲷杂交而成,其父本是红魔鬼(Cichlasoma citrinellum Gtinther),母本是紫红火口(Cichlasoma synspilum Hubbs)。
关键词 热带观赏鱼类 血鹦鹉 养殖技术 杂交 繁育 父本 母本
下载PDF
彩虹鲷亲鱼选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袁丁 马志宏 +2 位作者 胡红霞 马龙 徐绍刚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2,共2页
彩虹鲷是红罗非鱼是罗非鱼属内种间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一个综合性状十分优良的养殖品种.我国大陆养殖的红罗非鱼来源基本有两种,一种来源于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另一种来源于以色列.来源于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红罗非鱼大部分为粉红色,在我... 彩虹鲷是红罗非鱼是罗非鱼属内种间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一个综合性状十分优良的养殖品种.我国大陆养殖的红罗非鱼来源基本有两种,一种来源于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另一种来源于以色列.来源于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红罗非鱼大部分为粉红色,在我国养殖较普遍.据有关资料介绍,它是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变异种与尼罗罗非鱼杂交后,经多年的定向选育而成,其父母本颜色相同;来源于以色列的红罗非鱼体色为橙红色,在我国养殖较少,与前者不同,它是红罗非鱼(♀)与白罗非鱼(♂)的杂交子一代.而作为亲本的红白两种罗非鱼来源较为复杂,是由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黄边黑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等四种罗非鱼的变异种,相互间进行杂交,经过二十余年选育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 选育技术 红罗非鱼 亲鱼 尼罗罗非鱼 养殖品种 综合性状 种间杂交 莫桑比克 定向选育 东南亚 以色列 粉红色 台湾省 变异种 父母本 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