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DNA分子标记鉴定瓦氏黄颡鱼、长吻鮠及其杂交种
1
作者 巩高瑞 廖倩 +3 位作者 孙瑞东 王忠卫 姜俊 梅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7,共11页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的杂交后代与其父母本形态学特征相似,在生产中容易产生混淆,而DNA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物种,常被用于物种鉴定。基于目前已有的瓦氏黄颡鱼、长吻鮠的基因组数据,实验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瓦氏黄颡鱼与长... 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的杂交后代与其父母本形态学特征相似,在生产中容易产生混淆,而DNA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物种,常被用于物种鉴定。基于目前已有的瓦氏黄颡鱼、长吻鮠的基因组数据,实验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鮠在演化关系上较为接近,估算出二者分化时间为370万年前。同时,通过染色体序列共线性分析,发现二者均具有26对染色体,且染色体一一对应,并未发现染色体间的融合重组现象,仅存在染色体内部的重排。基于以上结果,实验发现2种鱼在patj基因序列上存在一段391 bp的INDEL。根据该差异片段,设计出了引物PVLL。该引物在瓦氏黄颡鱼中仅扩增出339 bp的条带,在长吻鮠中仅扩增出730 bp的条带,而在其杂交种中可以同时扩增出339与730 bp这2种大小的条带。根据扩增条带的差别可以准确区分三者,此研究结果不受性别影响,并且在不同群体中也验证了引物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比较基因组学可用于准确鉴别瓦氏黄颡鱼、长吻鮠及其杂交种,从而提高杂交育种生产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 长吻鮠 杂交育种 比较基因组学 分子标记 物种鉴定
下载PDF
EM菌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越冬期间养殖池水质、生长特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张雷鸣 刘炜 +5 位作者 周国勤 茆健强 代雅凡 裴雪莹 石晓兰 谢冰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239-247,共9页
为探究EM菌对越冬期间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养殖池水质、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泼洒、拌料两种方式,使用EM菌饲养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体质量(10.35±1.23)g,体长(8.5±0.4)cm],进行了42 d的饲养对比试... 为探究EM菌对越冬期间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养殖池水质、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泼洒、拌料两种方式,使用EM菌饲养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体质量(10.35±1.23)g,体长(8.5±0.4)cm],进行了42 d的饲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养殖期间采用泼洒方式使用EM菌,该组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高于拌料使用EM菌组和对照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始终低于拌料使用EM菌组和对照组;拌料使用EM菌组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要高于另外两组,且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低于另外两组;两个使用EM菌试验组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拌料组尤为显著。试验结果表明,使用EM菌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越冬期间养殖池的水质,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增强其越冬后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优1号” 越冬 免疫 生长 酶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黄颡鱼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士琦 郭慧 +4 位作者 张倩 王果 杜春莹 薛洋 李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为研究宰杀后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过程的品质变化和保鲜时间,测定了不同环境温度冰藏黄颡鱼肌肉的质构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TBA)、高铁肌红蛋白(MetMb)、挥发性盐基氮(TVB-N)、营养成分(水分、粗... 为研究宰杀后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过程的品质变化和保鲜时间,测定了不同环境温度冰藏黄颡鱼肌肉的质构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TBA)、高铁肌红蛋白(MetMb)、挥发性盐基氮(TVB-N)、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黄颡鱼肌肉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5、27、33℃温度下冰藏黄颡鱼肌肉各质构指标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各温度组TBA、TVB-N和MetMb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三组的TVB-N和MetMb含量在12 h冰藏期间均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15℃组TVB-N含量始终处于一级鲜度标准。各温度组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随冰藏时间延长而有所下降。微生物组分析表明在冰藏期间,三个温度组的黄颡鱼肌肉均未产生有害病原菌微生物。研究表明,宰杀后的黄颡鱼33℃时冰藏保鲜时长为4 h,27℃时冰藏保鲜时长为6 h,15℃时冰藏保鲜时长可达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冰藏 温度 肌肉品质 营养成分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饲料添加牡丹籽壳对黄颡鱼肝脏组织学、抗氧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4
作者 刘鹿忆 王湛昌 +3 位作者 朱文欢 何弯弯 艾桃山 张立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牡丹籽壳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饲喂商品饲料的黄颡鱼为空白对照组,以饲喂含有1%和5%牡丹籽油的再制商品饲料的黄颡鱼为阳性对照组,以饲喂含有1%和5%牡丹籽壳的再制商品...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牡丹籽壳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饲喂商品饲料的黄颡鱼为空白对照组,以饲喂含有1%和5%牡丹籽油的再制商品饲料的黄颡鱼为阳性对照组,以饲喂含有1%和5%牡丹籽壳的再制商品饲料的黄颡鱼为试验组,养殖时间21 d。测定黄颡鱼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及补体C3含量,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黄颡鱼肝脏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1%牡丹籽壳显著提高黄颡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01)和补体C3(P<0.05)含量,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01),指示肝脏氧化损伤程度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01),黄颡鱼肝脏形态结构完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牡丹籽壳提高黄颡鱼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效果在5%剂量添加组更加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0%(P<0.001)、245%(P<0.001)和176%(P<0.001),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分别提高了36%(P<0.001)和33%(P<0.01)。与牡丹籽油相比,饲料添加牡丹籽壳能达到与其相同的保健效果。饲料添加牡丹籽壳能有效提高黄颡鱼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适宜添加量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壳 牡丹籽油 饲料添加剂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下载PDF
大豆皂甙对杂交黄颡鱼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岳松 李鸿 +4 位作者 矣林圆 刘婧文 沈志刚 杨慧君 袁勇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6-1395,共10页
为探究大豆皂甙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Pelteobagrus vachelli♂)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在鱼粉、虾粉及玉米浓缩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0%、0.40%、0.80%、1.60%和4.00%的大豆皂甙,配制成... 为探究大豆皂甙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Pelteobagrus vachelli♂)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在鱼粉、虾粉及玉米浓缩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0%、0.40%、0.80%、1.60%和4.00%的大豆皂甙,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初始质量为(1.0±0.17)g的杂交黄颡鱼,分别记为D0、D0.2、D0.4、D0.8、D1.6和D4.0等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60d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指标、体组成、血清免疫、抗氧化酶活性和肠道炎症因子表达量等变化。结果显示:(1)与D0组相比,添加大豆皂甙的处理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性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性升高(P<0.05)。试验鱼体蛋白含量和肌肉脂肪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体脂含量和肌肉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2)随着饲料皂甙水平的提高,血清T-AOC持续降低,AKP、NO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CP活性先降低后升高。(3)D0.8、D1.6和D4.0组试验鱼肝脏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0和D4.0组试验鱼肝脏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脏T-AOC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肝脏MDA含量随皂甙水平升高逐渐降低,添加皂甙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D0组(P<0.05);肝脏T-SOD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4)随着日粮皂甙水平的不断提高,远端肠道TGF-β和IL-10 mRNA表达不断下调,IL-1β、IL-8、IL-15和TNF-αmRNA表达先上调后下调。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大豆皂甙对杂交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当大豆皂甙水平超过0.40%后,杂交黄颡鱼生长和免疫均受到抑制,出现了典型的肠炎现象。因此在黄颡鱼商业养殖中选择饲料需要控制皂甙含量不超过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皂甙 生长 免疫 肠道健康 杂交
下载PDF
北方寒冷地区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6
作者 赵爽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509-511,共3页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北方寒冷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文章介绍了北方寒冷地区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措施,包括池塘条件及准备、种质选择、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北方寒冷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文章介绍了北方寒冷地区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措施,包括池塘条件及准备、种质选择、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捕捞等关键技术环节,供养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寒冷地区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池塘养殖
下载PDF
两株功能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对黄颡鱼鱼苗生长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7
作者 瞿彬 叶若松 +2 位作者 宋雪琳 徐文昌 张赫 《河北渔业》 2024年第7期1-8,13,共9页
为深入了解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业的潜在益处,从鱼池底泥中分离得到两株微生物,分别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BS-1和德尔布乳酸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LL-1,将这两株益生菌添加到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鱼苗的饲... 为深入了解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业的潜在益处,从鱼池底泥中分离得到两株微生物,分别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BS-1和德尔布乳酸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LL-1,将这两株益生菌添加到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鱼苗的饲料中,进行为期28 d的养殖试验,评估其对黄颡鱼生长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及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添加益生菌的对照组(CK),添加BS-1d的BS组黄颡鱼鱼苗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都有显著提升(P<0.05),饲料系数有显著优化(P<0.05);添加LL-1的LL组黄颡鱼鱼苗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都有极显著提升(P<0.01),饲料系数则有显著优化(P<0.05)。此外,两种益生菌对黄颡鱼鱼苗的肌肉营养成分有一定影响,BS组和LL组黄颡鱼的肌肉水分、灰分含量相较于CK组黄颡鱼的肌肉水分、灰分含量差别不大,但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BS组与CK组相比,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而LL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 德尔布乳酸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肌肉 营养成分 生长指标
下载PDF
饲料中小球藻添加量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雷鸣 刘炜 +4 位作者 茆健强 裴雪莹 代雅凡 谢冰 周国勤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开展了饲料中小球藻添加量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试验。共设置5组,分别为1个对照组(G0)和4个处理组(G1—G4)。其小球藻的添加量分别为0.00%(G0),2.50%(G1),5.00%(G2),7.50%(G3)和10.00%(G4)。于养殖的第28和5... 开展了饲料中小球藻添加量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试验。共设置5组,分别为1个对照组(G0)和4个处理组(G1—G4)。其小球藻的添加量分别为0.00%(G0),2.50%(G1),5.00%(G2),7.50%(G3)和10.00%(G4)。于养殖的第28和56天,测定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鱼体生长指标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小球藻含量的增加,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体质量增加率呈上升趋势,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饵料系数呈下降趋势,肝体指数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抗氧化能力方面,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可以显著提高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肝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降低鱼体内丙二醛含量。指出,饲料中添加小球藻不仅可以促进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生长,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杂交 生长指标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马尾藻多糖对杂交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冯鹏霏 潘传燕 +6 位作者 马华威 陈秀荔 杨琼 陈子桂 冯勇翔 唐东姣 李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85-4494,共10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马尾藻多糖对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5.02±0.05)g杂交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0.20%、0.40%、0.60%和0.80...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马尾藻多糖对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5.02±0.05)g杂交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0.20%、0.40%、0.60%和0.80%的马尾藻多糖,喂养杂交黄颡鱼60 d后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1)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40%~0.60%时,与对照组相比,杂交黄颡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杂交黄颡鱼血清总蛋白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0.60%马尾藻多糖组最高,且在马尾藻多糖添加量为0.60%及以上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40%~0.80%时,杂交黄颡鱼胃和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且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0.60%马尾藻多糖组最高;4)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40%~0.80%时杂交黄颡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以0.60%马尾藻多糖组最高。综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和消化酶活性,建议杂交黄颡鱼[(5.02±0.05)g]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多糖 杂交 生长性能 消化酶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精液添加精氨酸和亮氨酸对杂交黄颡鱼受精和孵化的影响
10
作者 周全 王家琪 +7 位作者 于贵杰 吴建开 王德忠 熊阳 郭稳杰 张茂森 唐琴 梅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5-1594,共10页
为提高杂交黄颡鱼[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瓦氏黄颡鱼Tachysurus vachelli(♂)]的繁殖效率,文章首先对精子保存液中L-精氨酸(L-Arg)和L-亮氨酸(L-Leu)两种功能性氨基酸的添加进行了研究,以找出最适添加浓度。实验以受精... 为提高杂交黄颡鱼[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瓦氏黄颡鱼Tachysurus vachelli(♂)]的繁殖效率,文章首先对精子保存液中L-精氨酸(L-Arg)和L-亮氨酸(L-Leu)两种功能性氨基酸的添加进行了研究,以找出最适添加浓度。实验以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为评判指标。结果显示,受精率随着L-精氨酸浓度的等倍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0.50 mmol/L的浓度组最高,而对孵化率和畸形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L-亮氨酸浓度增加,受精率和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畸形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0.80 mmol/L浓度组的受精率、孵化率最高,畸形率最低,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两种氨基酸同时添加,当L-精氨酸浓度为0.4 mmol/L,L-亮氨酸浓度为1.0 mmol/L时,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对精子活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0.4 mmol/L精氨酸与1.0 mmol/L亮氨酸的单独和同时添加均能显著促进精子活力(P<0.05)。最后,研究开发了一种更适合黄颡鱼人工繁殖的改良型孵化桶,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传统孵化桶(P<0.05),分别提高了12.13%和20.76%。畸形率显著低于传统孵化桶(P<0.05),降低了6.42%。研究建立了较高效而便捷的杂交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将有助于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和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L-亮氨酸 受精 孵化 瓦氏 杂交
下载PDF
杂交黄颡鱼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远亮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3期233-234,共2页
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Pelteobagrus Vachelli♂)是科研人员利用黄颡鱼作母本、瓦氏黄颡鱼作父本杂交获得的新品种,也是受欢迎的水产养殖品种。文章介绍了养殖杂交黄颡鱼的池塘条件、鱼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 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Pelteobagrus Vachelli♂)是科研人员利用黄颡鱼作母本、瓦氏黄颡鱼作父本杂交获得的新品种,也是受欢迎的水产养殖品种。文章介绍了养殖杂交黄颡鱼的池塘条件、鱼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捕捞等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要点,供养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pelteobagrus fulvidraco♀×pelteobagrus Vachelli♂) 池塘 养殖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杂交黄颡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东姣 冯鹏霏 +10 位作者 黄亮华 何金钊 秦秀东 马华威 陈子桂 李恩军 易祖晓 陈少翠 秦荣娟 徐佳智 潘传燕 《渔业研究》 2023年第3期280-286,共7页
为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制备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0%、35%、40%、45%和50%的5种试验饲料并用其喂养(1.00±0.05)g杂交黄颡鱼,投喂试验时间为60 d,以确定杂... 为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制备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0%、35%、40%、45%和50%的5种试验饲料并用其喂养(1.00±0.05)g杂交黄颡鱼,投喂试验时间为60 d,以确定杂交黄颡鱼饲料蛋白质的最适添加水平。结果表明:(1)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45%时,杂交黄颡鱼生长性能最佳,杂交黄颡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2)饲料蛋白质水平40%组的杂交黄颡鱼的胃和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45%组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P<0.05);各组胃蛋白酶活性均高于肠道,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饲料蛋白质水平≥40%时高于胃。(3)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45%组的杂交黄颡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40%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上所述,(1.00±0.05)g杂交黄颡鱼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添加水平为4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蛋白质水平 生长性能 消化酶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浙北地区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P.fulvidraco ♂)一年两茬池塘养殖模式试验
13
作者 李华 孟宪菊 +2 位作者 黄卫 黄良港 洪子剑 《渔业研究》 2018年第6期496-500,共5页
为了探索浙北地区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P. fulvidraco ♂)一年两茬池塘养殖模式的可行性,采用水花苗种一年一茬和大规格苗种一年两茬的养殖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放养较大规格苗种,一年两茬养殖杂交黄... 为了探索浙北地区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P. fulvidraco ♂)一年两茬池塘养殖模式的可行性,采用水花苗种一年一茬和大规格苗种一年两茬的养殖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放养较大规格苗种,一年两茬养殖杂交黄颡鱼不仅能提高苗种成活率、出鱼规格,也能缩短养殖周期,还能获得更高的商品价格,以此获取更高的单位效益,进而加快资金回笼,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年两茬养殖杂交黄颡鱼是一种值得在浙北地区推广的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一年两茬 浙北地区
下载PDF
鄱阳湖野生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杂交繁殖试验
14
作者 巫曦雅 易霈霈 +4 位作者 龚海波 石梦龙 傅雪军 黄滨 余智杰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1期10-12,共3页
利用鄱阳湖黄颡鱼母本91kg,瓦氏黄颡鱼父本3尾开展杂交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实验,获得受精卵360万粒,产卵黄苗200万尾,受精率达60.6%,孵化率达94.6%。
关键词 杂交 瓦氏 人工催产 繁殖
下载PDF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王卫民 严安生 +3 位作者 张志国 查金苗 柏世军 吴建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共3页
连续三年对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杂交与黄颡鱼自交相比 ,卵的受精率要高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异 。
关键词 瓦氏 杂交 受精率 孵化率 出苗率
下载PDF
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双亲及其杂交子代核型和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佳佳 张国松 +3 位作者 张宏叶 王丹 朱文旭 尹绍武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母本、瓦氏黄颡鱼(P.vachelli)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黄颡鱼子代。对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20sm+4st+4t,NF=100;瓦氏...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母本、瓦氏黄颡鱼(P.vachelli)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黄颡鱼子代。对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20sm+4st+4t,NF=100;瓦氏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16sm+12st,NF=10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52,24m+20sm+6st+2t,NF=102。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子代为真正的杂交种。对杂交黄颡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与双亲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黄颡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90%,粗蛋白为18.40%,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3.70%和1.10%,且粗蛋白含量高于黄颡鱼(15.37%)和瓦氏黄颡鱼(17.15%)。杂交黄颡鱼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为16.16%,必需氨基酸为6.9%,鲜味氨基酸为6.14%,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2.18。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依次为杂交黄颡鱼(42.70%)>黄颡鱼(41.37%)>瓦氏黄颡鱼(39.4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依次为杂交黄颡鱼(0.72)>黄颡鱼(0.71)>瓦氏黄颡鱼(0.65),表明杂交黄颡鱼属于优质的营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 杂交子代 核型分析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杂交与自交子代生长性能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明华 蔡永祥 +5 位作者 陈校辉 秦钦 陈友明 钟立强 边文冀 张明生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以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为亲本,建立了杂交(正交)乌♀×瓦♂、(反交)乌♂×瓦♀及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自交4个试验组合,鱼苗在水泥池培育51d,放入土池网箱养殖,在412、710d分别测定了相应的生长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51、... 以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为亲本,建立了杂交(正交)乌♀×瓦♂、(反交)乌♂×瓦♀及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自交4个试验组合,鱼苗在水泥池培育51d,放入土池网箱养殖,在412、710d分别测定了相应的生长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51、412、710d3个生长阶段比较,正交组合(乌♀×瓦♂)全长、体质量均大于反交(乌♂×瓦♀)和自交组合。整个试验期间4个群体质量绝对增加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特定生长率则下降。质量增加率以正交组最高,412、710d时,杂交组高于自交组,正交组与自交组差异显著(P<0.05),反交组与瓦氏黄颡鱼自交组差异不显著(P>0.05)。(2)3个生长阶段子代群体肥满度,以瓦氏黄颡鱼自交组最大。(3)杂交组在3个生长阶段均有超亲优势,分别相差1.005倍、1.472倍、1.818倍。(4)证明乌苏里拟鲿与瓦氏黄颡鱼属间杂交及育苗生产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瓦氏 生长参数 杂交 子代
下载PDF
黄颡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燕平 覃川杰 +4 位作者 吕云云 龚全 王均 颉江 文正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4,共12页
为研究14个不同养殖群体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采用8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14个群体的209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8~10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在5.160... 为研究14个不同养殖群体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采用8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14个群体的209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8~10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在5.160~6.882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33~0.717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358~0.749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594~0.681之间,均大于0.5。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69%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3.93%来自群体内个体间,92.38%来自所有个体间,变异来源主要来自个体间,其中RB群体和WH群体的遗传分化最大(F_(st)=0.116),ZL群体和XB群体的遗传分化最小(F_(st)=-0.009)。基于遗传距离构建了UPGMA系统树,发现14个群体共分为5个聚类支,HJ、YZ、YH、YB 4个群体聚为一支,HQ和LG单独各自聚为一支,LZ和RB 2个群体聚为一支,DB、ZJ、WH、XH、XB和ZL 6个群体聚为一支。基于贝叶斯的Structure聚类分析同样支持14个黄颡鱼群体可分为5个聚类支,与聚类树的结果吻合。14个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高度多态水平,遗传分化处于低等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养殖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形态及性腺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伟华 丹成 +2 位作者 郭稳杰 樊启学 梅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1-1238,共8页
选取相同养殖条件的10月、22月和34月龄的黄颡鱼和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颡鱼P.fulvidraco♀×瓦氏黄颡鱼P.vachelli♂)“黄优1号”进行形态及性腺发育的比较研究。通过形体指标测量发现“黄优1号”生长性能显著优于黄颡鱼;在22月和3... 选取相同养殖条件的10月、22月和34月龄的黄颡鱼和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颡鱼P.fulvidraco♀×瓦氏黄颡鱼P.vachelli♂)“黄优1号”进行形态及性腺发育的比较研究。通过形体指标测量发现“黄优1号”生长性能显著优于黄颡鱼;在22月和34月龄黄颡鱼中,雄性的体重是雌性的2倍左右,雄性生长速度显著高于雌性;而在“黄优1号”中,两性生长异形现象被显著减弱。基于性腺解剖形态分析发现雌性“黄优1号”卵巢完全退化,呈细线状结构且没有卵子产生,故“黄优1号”雌鱼完全不育;雄性“黄优1号”精巢组织呈现透明状和退化状态。精巢组织切片HE染色分析发现10月龄“黄优1号”的精小囊为空腔状几乎没有精子产生,22月和34月龄“黄优1号”的精小囊内出现极少量精子。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分析发现,相比于黄颡鱼,“黄优1号”精巢中精子量非常少,有效活力低下;经过繁殖能力测试,22月龄“黄优1号”雄鱼不具备繁殖能力。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在生长性能提高上显现了杂交优势,具有推动黄颡鱼产业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 杂交 性腺发育 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
下载PDF
杂交鲿(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秦钦 梁丹妮 +3 位作者 王明华 陈校辉 刘文斌 蔡永祥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6,共6页
采用LRH-A2+HCG+DOM混合催产剂对乌苏里拟鲿及瓦氏黄颡鱼进行催产.采取半干法受精的方式进行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自交及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组合的人工授精,孵化水温为24℃~27℃,在解剖镜下进行胚胎发育观察,描述胚胎... 采用LRH-A2+HCG+DOM混合催产剂对乌苏里拟鲿及瓦氏黄颡鱼进行催产.采取半干法受精的方式进行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自交及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组合的人工授精,孵化水温为24℃~27℃,在解剖镜下进行胚胎发育观察,描述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获得了23个时期的胚胎发育照片;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自交受精卵分别经过50 h 9 min、46 h 50 min孵化出膜;杂交鲿受精后28 min胚盘形成,受精后1 h进入卵裂期,4 h 23 min进入囊胚期,11 h 3 min进入原肠胚阶段,受精后16 h 56 min胚孔封闭,当受精38h 53 min后心脏开始出现搏动,受精后49 h 37 min仔鱼开始孵出.杂交鲿F1的胚胎发育时间介于两亲本之间,杂交苗全长偏向母本乌苏里拟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瓦氏 杂交F1 胚胎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