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汤显祖是杂剧家吗——对1995年高招一道语文题的商榷
1
作者 王占敏 《语文知识》 1996年第8期62-63,共2页
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有这样一道试题: 9.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 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有这样一道试题: 9.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杂剧家 明代戏曲 牡丹亭 高等学校招生 代表作 剧作 海明威 塞万提斯 传奇
下载PDF
石盏君宝非杂剧家石君宝申证 被引量:1
2
作者 范春义 《中华戏曲》 CSSCI 2010年第2期264-270,共7页
作家的籍贯对其创作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考察作家的籍贯对于作品解读具有重要意义。在封建社会中,戏曲地位较低,记录戏曲家活动的资料非常匮乏。每有新的相关材料发现,往往会引起极大关注。
关键词 石君宝 录鬼簿 杂剧家 戏曲 女真人 籍贯 王恽 孙楷第 作品解读
原文传递
元杂剧作家丛考(一)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沁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6-10,42,共6页
杨显之杨显之是元代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的“莫逆交”,曹本《录鬼簿》记载:“杨显之,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较之。”《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仅作“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天一阁本有增补:“大都人,关汉卿莫逆交,... 杨显之杨显之是元代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的“莫逆交”,曹本《录鬼簿》记载:“杨显之,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较之。”《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仅作“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天一阁本有增补:“大都人,关汉卿莫逆交,凡有文辞,与公较之,号‘杨补丁’是也。”从这极简略的传记中可知,关、杨两大杂剧家都是大都人,关汉卿在剧本创作中经常征求显之意见,杨氏亦颇精于此道,从而获得了“杨补丁”的雅号。杨氏作剧八种,今存《酷寒亭》、《潇湘雨》。作为代表作的《潇湘雨》,写一个丈夫背亲弃旧,妻子被遗弃、虐待而终于复合的故事。剧中,先是父女失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录鬼簿 杨氏 天一阁 杂剧家 杂剧 马致远 元代 贾仲明 顺时
下载PDF
放逐与自赎——元杂剧作家的出世情怀及半游离化心态初探
4
作者 刘中玉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中国历史一脉 ,文人世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古代社会 ,文人既是政治的依附者 ,又是文化的担承者。也许正是这种复合身份注定了其波折多舛的命运。本文关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元代。这一阶段 ,汉族知识阶层在相当程度... 中国历史一脉 ,文人世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古代社会 ,文人既是政治的依附者 ,又是文化的担承者。也许正是这种复合身份注定了其波折多舛的命运。本文关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元代。这一阶段 ,汉族知识阶层在相当程度上处于受冷落的地位 ,但他们却能在扭曲的社会环境下借助市井文学的创作 ,展现出顽强的生存状态。本文着重考察杂剧创作者在这一时期所呈现的精神风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杂剧家 放逐 自赎
下载PDF
元杂剧的形成与演员作家的艺术实践
5
作者 季国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57-62,共6页
中国戏曲艺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在元代出现了第一个黄金时代。探讨这一奇迹般出现的艺术现象,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元杂剧(北曲杂剧)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能够形成和兴盛?事实上,杂剧的形成既渊源有自,也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并... 中国戏曲艺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在元代出现了第一个黄金时代。探讨这一奇迹般出现的艺术现象,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元杂剧(北曲杂剧)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能够形成和兴盛?事实上,杂剧的形成既渊源有自,也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并终于在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杂剧艺术家的创造实践中完成。本文旨在分析早期杂剧艺术家对杂剧的创造性发展,揭示他们在杂剧形成史上的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 杂剧家 关汉卿 杂剧艺术 北曲 元代 创造性发展 演员 形成 创造实践
下载PDF
明代著名杂剧家王衡
6
作者 凌鼎年 《苏州杂志》 2003年第6期69-70,共2页
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至明代,杂剧已不如元代兴盛,但仍佳作不断。在明后期的杂剧作家中,王衡是极为重要的一家。他创作了《郁轮袍》、《没奈何》、《真傀儡》、《再生缘》、《裴湛和合》等五部。除《裴湛和合》未传下来... 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至明代,杂剧已不如元代兴盛,但仍佳作不断。在明后期的杂剧作家中,王衡是极为重要的一家。他创作了《郁轮袍》、《没奈何》、《真傀儡》、《再生缘》、《裴湛和合》等五部。除《裴湛和合》未传下来,其余四部杂剧都搬上了舞台,并流传了下来。王衡,字辰玉,号缑山,别署蘅芜室主人。出生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明代 杂剧家 杂剧 明后期 四十年 明万历 十七年 杂剧 再生
原文传递
元废科举非杂剧发达原因论
7
作者 任志初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4-102,共9页
最早提出元杂剧发达缘于废科举说者,是清末民初的王国维。他在《宋元戏曲考》中说:“至蒙古灭金而科举之废垂八十年,为自有科目来未有之事。故文章之士,非刀笔吏无以进身,则杂剧家之多为掾吏,固自不足怪也。……余则谓元初之废科目。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废科举 杂剧家 杂剧 王国维 宋元戏曲 蒙古 原因论 知识分子 元初
下载PDF
清人杂剧管窥
8
作者 赵兴勤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82-88,共7页
杂剧,是繁盛于元代的一种戏剧文学样式,它以清新的思想内容、强烈的战斗精神,博得了当时人们的广泛欢迎。发展到明代,则渐失其本来面目。内容上,则以“弘宣教化”为主,或采掇旧闻逸事,抒发文人的闲情逸致。文词趋于典丽,脱离了舞台实际... 杂剧,是繁盛于元代的一种戏剧文学样式,它以清新的思想内容、强烈的战斗精神,博得了当时人们的广泛欢迎。发展到明代,则渐失其本来面目。内容上,则以“弘宣教化”为主,或采掇旧闻逸事,抒发文人的闲情逸致。文词趋于典丽,脱离了舞台实际。形式短小(或演变为一折),情节过于简单,不大适于演出。至清代,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一些剧作家则利用杂剧而借题发挥,抒写胸臆,离开舞台实际更远。然而,杂剧在清代并不算冷落,产生了许多作品。据有关目录所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家 思想内容 作品 战斗精神 清代 清人 作者 剧作 戏剧 明代
下载PDF
安徽曲家考略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景深 《安徽史学》 1958年第4期1-15,共15页
1 元杂剧家孟汉卿谈到安徽曲家只好从元代说起.宋代虽也有戏文,现存的只是断简残篇,作者多不可考,而元代杂剧家又只有一个毫县的孟汉卿,孟汉卿又只写过一本《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是一本公案剧,与孙仲章的《河南府张鼎勘头巾》结构与说... 1 元杂剧家孟汉卿谈到安徽曲家只好从元代说起.宋代虽也有戏文,现存的只是断简残篇,作者多不可考,而元代杂剧家又只有一个毫县的孟汉卿,孟汉卿又只写过一本《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是一本公案剧,与孙仲章的《河南府张鼎勘头巾》结构与说白多相同.现在根据《元人杂剧序说》,把"魔合罗"的情节写在下面:"河南府的绒线商李得昌,到南昌去经商,回来走进河南府,忽然遇着大雨,他停在城外的一座古庙里避雨,当时竟得了急病.恰巧有个卖魔合罗的,名叫高山,也到这里避雨,得昌因此便托他把卧病古庙的情形告诉住在家里的妻刘玉娘.这样一来得昌的从弟生药商李文铎,就先拿着毒药走到城外给得昌吃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魔合罗 著录 杂剧 杂剧家 艺文志 通志 集部 十三年
下载PDF
两个罗贯中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9-182,共4页
有两个罗贯中,一个是小说家罗贯中(约1280-约1360),山东东平人;一个是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约1397),山西太原人。他俩不仅籍贯不同,而且年龄差别很大,小说家罗贯中比杂剧家罗贯中大约年长四十几岁。《水浒》应为罗贯中、施耐庵合著。
关键词 小说罗贯中 杂剧家罗贯中
下载PDF
乔吉新探
11
作者 姚奠中 姚力芸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5,共5页
元代杂剧,旧称四大家——关白马郑(按年代另排),有的研究者则扩为六大家——关王白马郑乔。乔即乔吉。他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散曲方面,也是一位著名的大家,与张小山(可久)齐名。乔吉的生平事迹,和许多杂剧家一样,资料很少,... 元代杂剧,旧称四大家——关白马郑(按年代另排),有的研究者则扩为六大家——关王白马郑乔。乔即乔吉。他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散曲方面,也是一位著名的大家,与张小山(可久)齐名。乔吉的生平事迹,和许多杂剧家一样,资料很少,所可依据的只有钟嗣成的《录鬼簿》。但由于《录鬼簿》的版本不同,因而对他的记载,颇有详略分歧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吉 录鬼簿 杂剧 四十年 四大 生平事迹 研究者 杂剧家 元代杂剧 钟嗣成
下载PDF
“元代”的马致远绝不可能“生活于十一世纪后半期至十二世纪初”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夫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7年第4期59-59,共1页
徐中玉、钱谷融先生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公共课”的《大学语文》(全国组编本),在介绍[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时,写道:
关键词 马致远 十二世纪 《大学语文》 后半期 杂剧家 徐中玉 元曲四大 散曲 杂剧创作 关汉卿
下载PDF
王国维与雨果的戏剧史研究之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文放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0-28,共9页
王国维与雨果的戏剧史研究之比较姚文放一王国维的戏剧美学主要在于他的中国戏剧史研究,他自1908年起历时五、六年写成《曲录》、《戏曲考原》、《录鬼簿校注》、《优语录》、《唐宋大曲考》、《录曲余谈》、《古剧脚色考》、《宋... 王国维与雨果的戏剧史研究之比较姚文放一王国维的戏剧美学主要在于他的中国戏剧史研究,他自1908年起历时五、六年写成《曲录》、《戏曲考原》、《录鬼簿校注》、《优语录》、《唐宋大曲考》、《录曲余谈》、《古剧脚色考》、《宋元戏曲考》等著作,对于中国戏曲的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中国戏剧史 抒情诗 杂剧 戏剧形态 史诗 杂剧家 宋元戏曲 莎士比亚 《录鬼簿》
下载PDF
明人臧晋叔整理编选《元曲选》工作中的得失初探
14
作者 顾学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73-77,共5页
《元曲选》是元人所撰写的杂剧(其中有少数不是元代作品,详下),是自明末流传至今的一部影响较大的元杂剧总集。大部分元人杂剧之得以保存下来并广为流传,臧晋叔整理、编选、刻印这部总集,功绩是很大的。当然,伴随成绩而来的也有不容讳... 《元曲选》是元人所撰写的杂剧(其中有少数不是元代作品,详下),是自明末流传至今的一部影响较大的元杂剧总集。大部分元人杂剧之得以保存下来并广为流传,臧晋叔整理、编选、刻印这部总集,功绩是很大的。当然,伴随成绩而来的也有不容讳言的某些缺点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 编选者 杂剧家 作品 元刊本 无名氏 赵氏孤儿 明万历 整理 元代杂剧
下载PDF
浅析中国歌剧不同时期显著特征
15
作者 梁羽婷 《北方音乐》 2015年第8期96-,共1页
对比于西方的歌剧,中国歌剧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向前。
关键词 四大元杂剧家 汤显祖 五四运动 黎锦辉 白毛女 洪湖赤卫队
下载PDF
元杂剧三家考实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世硕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3,共9页
已往稽考元曲家行状,多以同名索人,验之以文献记录。笔者做《录鬼簿》笺释,发觉曲家作品文本亦应作为考证的隐形史料。本文用之,考实曲家杨显之即为大都名士杨春卿;锺嗣成著录之曲家孙仲璋实为弘州女真人李仲璋;王实甫即为王结之父王德信。
关键词 杂剧 杨显之 李仲璋 王实甫
原文传递
“元曲四大家”杂剧“子”尾词特点浅析
17
作者 李琛 《汉字文化》 2018年第5期45-46,共2页
元杂剧是以普通百姓为受众的元代新兴艺术,其语料丰富,口语化程度很高,是研究元朝语言的独特资料。"子"是现代汉语中典型名词词尾之一,通过对"子"尾在元杂剧中构词能力的变化和表现的分析,可以为探索可以为探索元代... 元杂剧是以普通百姓为受众的元代新兴艺术,其语料丰富,口语化程度很高,是研究元朝语言的独特资料。"子"是现代汉语中典型名词词尾之一,通过对"子"尾在元杂剧中构词能力的变化和表现的分析,可以为探索可以为探索元代"子"尾词使用特点和历时演变趋势做出一些尝试。本文选取了元杂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36种全本杂剧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和统计了杂剧作品中出现的所有"子"尾词,并从构词、语音音节等角度出发对"子"尾词进行分类和归纳,并分析了其使用上所具有的特点,进而探讨当时词语使用上的"双音节化"趋势等特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四大杂剧 “子”尾词 特点
原文传递
论元代杂剧类型化人物的美学意义
18
作者 王广超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24,共3页
元代杂剧中的人物,多为类型化人物,这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而过去我们在分析元代杂剧人物形象时,部分学者不愿切入这一实质问题,习惯于用西方典型理论来削足适履,得出牵强附会的结论。其实,我们说元代杂剧人物是类型化人物,并没有贬低... 元代杂剧中的人物,多为类型化人物,这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而过去我们在分析元代杂剧人物形象时,部分学者不愿切入这一实质问题,习惯于用西方典型理论来削足适履,得出牵强附会的结论。其实,我们说元代杂剧人物是类型化人物,并没有贬低元代杂剧艺术性的意思,只是指出其中存在的客观现实。元代杂剧人物类型化塑造方法,正是当时中国戏曲文学在那一发展阶段规律性的反映,代表了那一时代叙事文学最高艺术成就,体现了古典美学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杂剧 类型人物 杂剧家 人物形象 类型化人物 美学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