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丹 王小众 +3 位作者 陈治新 黄月红 于皆平 陶其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8-511,共4页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X蛋白是一个广义反式作用因子,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其功能同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有关,故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并鉴定HBVX蛋白结合蛋白。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 背景与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X蛋白是一个广义反式作用因子,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其功能同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有关,故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并鉴定HBVX蛋白结合蛋白。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扩增HBVX基因序列,酵母双杂合体系3构建饵质粒pAS2-1-X,进行序列测定后转化入酵母菌AH109,以Westernblot法验证X-BD融合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正确表达。pAS2-1-X及正常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细胞,通过选择性培养、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筛选阳性菌落,分离实验及交合实验排除假阳性,扩增阳性克隆的目的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检索其同源序列。结果:成功构建了pAS2-1-X饵质粒,Westernblot证实转化的酵母细胞能正确表达X-BD融合蛋白,pAS2-1-X及正常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细胞后,选择性培养共长出97个菌落,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分离实验及交合实验后筛选出1个阳性克隆,其cDNA插入片段与Fis基因高度同源。结论:通过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出一个在酵母细胞内能与X蛋白结合的Fis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合体系 筛选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结蛋白
下载PDF
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乙型肝炎病毒前S_1相关蛋白的研究
2
作者 李丹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89-289,共1页
目的 利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乙型肝炎病毒前 S1 (pre S1 )蛋白相关蛋白 ,以利于探讨前 S1 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入胞机制。 方法 以 HBV DNA阳性血清为模板通过PCR法扩增含 Eco R 与 Pst 酶切位点的 pre S1 基因序列 ,p AS2 - 1载体... 目的 利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乙型肝炎病毒前 S1 (pre S1 )蛋白相关蛋白 ,以利于探讨前 S1 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入胞机制。 方法 以 HBV DNA阳性血清为模板通过PCR法扩增含 Eco R 与 Pst 酶切位点的 pre S1 基因序列 ,p AS2 - 1载体及 pre S1 基因 PCR产物经双酶切并连接 ,转化到大肠杆菌 JM10 5 ,对重组质粒 p AS2 - 1- pre S1 进行序列测定。乙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入酵母菌 AH 10 9,以Western Blot法证实重组质粒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将p AS2 - 1- pre S1 及正常成人肝细胞 c DNA文库共转化酵母细胞 ,通过选择性培养、L ac Z活性测定筛选阳性菌落 ,分离实验及交合实验排除假阳性 ,PCR扩增阳性克隆的目的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提交 NCBI的 BL AST应用程序 ,在Gene Bank 数据库查询其同源序列。 结果 重组质粒p AS2 - 1- pre S1 经序列测定含有完整的 pre S1 基因片段 ,Western Blot证实转化的酵母细胞能正确表达完整的pre S1 - BD蛋白 ,p AS2 - 1- pre S1 及正常成人肝细胞 c DNA文库共转化酵母细胞后 ,在 5× 10 6 转化子中 ,经选择性培养共长出 97个菌落 ,17个为 L ac Z阳性菌落 ,分离实验及交合试验筛选出 1个阳性菌落 ,PCR扩增产物经 Gen Bank数据库查询与人类初期多肽相关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酵母双杂合体系 前S1相关蛋白 基因文库 克隆
下载PDF
酵母双杂合体系验证与丙型肝炎病毒E2蛋白相作用的蛋白
3
作者 梁庆华 谢尧 +1 位作者 蒋栋 陶其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78-880,共3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E2蛋白 酵母双杂合体系验证
原文传递
杂合新闻体系中媒介公共性的重构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菡菡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22,共3页
杂合新闻体系的成型,一方面给传统新闻媒介带来了公共性流失的危机,另一方面为传统新闻媒介带来了重构公共性的有利条件。新闻媒介需要站在“共识结构”这一更高的维度上重构公共性,需要通过重塑杂合新闻体系行动者网络的方式来贡献于... 杂合新闻体系的成型,一方面给传统新闻媒介带来了公共性流失的危机,另一方面为传统新闻媒介带来了重构公共性的有利条件。新闻媒介需要站在“共识结构”这一更高的维度上重构公共性,需要通过重塑杂合新闻体系行动者网络的方式来贡献于共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体系 新闻媒介 公共性重构 共识结构
下载PDF
杂合化新闻:理念演进与全球实践 被引量:9
5
作者 史安斌 朱泓宇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6,共5页
新闻从专业系统走向杂合化生产,在杂合化媒介系统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延展性和不确定性。本文以美西方为代表的“全球北方”国家新闻业的历史进程为主要参照,兼顾“全球南方”的本土化创新探索,厘清杂合化新闻演进的历史脉络、概念要义... 新闻从专业系统走向杂合化生产,在杂合化媒介系统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延展性和不确定性。本文以美西方为代表的“全球北方”国家新闻业的历史进程为主要参照,兼顾“全球南方”的本土化创新探索,厘清杂合化新闻演进的历史脉络、概念要义及其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实践应用。以“信息娱乐”为主要特征的新闻场域与其他场域的联结,成为杂合化新闻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其核心特征具体表现为延伸与赋能、协作与策展、融合与杂糅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新闻 化媒介体系 信息娱乐 新闻策展 初创媒体
下载PDF
耐磨涂料
6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03年第3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耐磨涂料 高温耐磨陶瓷涂层 磨损性能 耐划伤 有机硅 纳米杂合体系 微米杂合体系
下载PDF
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的发展
7
作者 沈艳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Z期378-379,共2页
对目前极具应用前景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应用及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相应的决策,以便为促进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信用风险 神经网络 专家系统 杂合体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结合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丹 王小众 +1 位作者 林纳 陈丰霖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HBV前S1结合蛋白,进一步探讨前S1蛋白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PCR扩增HBV前S1基因序列,根据酵母双杂合体系构建饵质粒pAS2-1-preS1,并测定序列;饵质粒转化入酵母菌AH109,Western印迹法证实前S1-BD融合...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合体系筛选HBV前S1结合蛋白,进一步探讨前S1蛋白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PCR扩增HBV前S1基因序列,根据酵母双杂合体系构建饵质粒pAS2-1-preS1,并测定序列;饵质粒转化入酵母菌AH109,Western印迹法证实前S1-BD融合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正确表达。pAS2—1-preS1及正常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细胞,通过选择性培养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筛选阳性菌落,分离实验排除假阳性克隆,扩增阳性克隆的目的基因并测定序列,查询其同源序列,行交合实验进一步证实目的蛋白同前S1蛋白在酵母细胞中能否特异性结合。结果成功构建pAS2-1-preS1饵质粒,Western印迹法证实转化饵质粒的酵母细胞能正确表达前S1-BD融合蛋白,pAS2—1-preS1及正常成人肝细胞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细胞后,选择性培养出101个菌落,经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及分离实验后筛选出1个阳性克隆,其cDNA插入片段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激酶1(MEK1)基因高度同源。交合实验证实MEK1同前S1蛋白在酵母细胞中可特异性结合。结论酵母双杂合体系证实MEK1可能是一个前S1结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前S1蛋白 酵母双杂合体系
原文传递
c-Mpl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结合域确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立敏 冯丽冰 +3 位作者 黄莉 周伟国 万敏 李昌本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它的生物学效应由其受体c Mpl介导.为了确定SGK,14 3 3,Siva,Tom1,Cop9 S3和c MplBP等6种蛋白在c Mpl上的结合区域,构建c Mpl膜内部分系列缺失片段及点突变,用酵母...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它的生物学效应由其受体c Mpl介导.为了确定SGK,14 3 3,Siva,Tom1,Cop9 S3和c MplBP等6种蛋白在c Mpl上的结合区域,构建c Mpl膜内部分系列缺失片段及点突变,用酵母双杂合的方法检测这些片段与上述6种蛋白的结合情况,发现Box1是c Mpl与这6种蛋白结合的主要区域.Box1两侧的序列及C端区域对c Mpl与这6种蛋白的结合也有帮助.将c Mpl膜内部分的第531位Ser(位于Box1内)突变为Ala和Val后,c Mpl与SGK,14 3 3,Tom1和Cop9 S3的结合能力明显下降,提示Ser531可能对c Mpl与这4种蛋白的结合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相关蛋白 定点突变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 C-MPL 功能域 酵母双杂合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