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裂中维持译之本杂合中趋向译之核——从《自译:杂合文化中的原创性经纪》谈自译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6,112,共5页
本文结合《自译:杂合文化中的原创性经纪》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以杂合文化中的"原创性"这一关涉自译自身的逻辑存在为接口,探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文化的杂合性对自译所造成的张力影响。本文认为,自译有着两大趋势或特征:(1)在忠... 本文结合《自译:杂合文化中的原创性经纪》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以杂合文化中的"原创性"这一关涉自译自身的逻辑存在为接口,探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文化的杂合性对自译所造成的张力影响。本文认为,自译有着两大趋势或特征:(1)在忠实性断裂的基础上维持"译"的本质;(2)在杂合文化大潮中逐渐走出译学范畴的边缘化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译 杂合文化 忠实性 原创性经纪 全球化
下载PDF
从文本旅行到文化杂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读者的译介路径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沐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如何通过翻译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的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读者需要解决的症结性问题。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阈下,异质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的"第三空间"内协商、交流并融合出新,从而生成"非此非彼"又"亦此亦彼... 如何通过翻译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的传播,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读者需要解决的症结性问题。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阈下,异质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的"第三空间"内协商、交流并融合出新,从而生成"非此非彼"又"亦此亦彼"的新生事物,异质文化间的差势因而得以消解。"第三空间"理论为中国文学的外译提供了一种更为适用的"杂合"的文化观与方法论,我们应从翻译策略、译介心态、译者群体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译出文学 文化身份 "第三空间" 文化
下载PDF
文化冲突与文化杂合:《我的名字叫红》中的情节结构隐喻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卫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中不仅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情节结构,也运用了社会现实小说的情节结构,通过此种结构模式及借以"细密画"这一独特的象征物,他写出了两种绘画风格、传统与个人才能乃至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杂合,并以融... :帕慕克在《我的名字叫红》中不仅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情节结构,也运用了社会现实小说的情节结构,通过此种结构模式及借以"细密画"这一独特的象征物,他写出了两种绘画风格、传统与个人才能乃至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杂合,并以融合东方和西方的小说技法实践了他所倡导的文化杂合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文化冲突 文化 情节结构
下载PDF
文化杂合与失衡背景下的翻译 被引量:4
4
作者 余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文化杂合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文化失衡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失衡会加剧文化的杂合,对弱势文化(包括价值观)造成冲击,同时文化杂合又有助于改变文化失衡的现状。面对文化杂合与文化失衡,译界应该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态度,利用杂合的... 文化杂合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文化失衡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失衡会加剧文化的杂合,对弱势文化(包括价值观)造成冲击,同时文化杂合又有助于改变文化失衡的现状。面对文化杂合与文化失衡,译界应该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态度,利用杂合的积极面,共同探讨可行性措施。在翻译策略上,面向强势文化的读者的异化翻译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正确地把握杂合的尺度是译者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文化失衡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模因论下的文化进化与杂合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和林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17-120,共4页
以模因论为基础,以婚纱的流行为例,从跨文化的视角探讨模因是文化进化的重要单位和模因对婚纱文化进化的影响,指出跨文化交际中要重视模因对文化的影响,采取"文化自觉"的态度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为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以模因论为基础,以婚纱的流行为例,从跨文化的视角探讨模因是文化进化的重要单位和模因对婚纱文化进化的影响,指出跨文化交际中要重视模因对文化的影响,采取"文化自觉"的态度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为丰富人类文化宝库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 婚纱 文化进化 文化
下载PDF
翻译:面对文化杂合与文化失衡 被引量:6
6
作者 余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杂合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而文化失衡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失衡会 加剧文化的杂合,对弱势文化造成(包括价值观的)冲击,同时文化杂合又有助于改变文化失衡的现状。面对 文化杂合与文化失衡,译界应该避免狭隘的民...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杂合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而文化失衡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失衡会 加剧文化的杂合,对弱势文化造成(包括价值观的)冲击,同时文化杂合又有助于改变文化失衡的现状。面对 文化杂合与文化失衡,译界应该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态度,利用杂合的积极面,共同探讨可行性措施。在翻译 策略上,面向强势文化读者的异化翻译具有积极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意把握杂合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文化失衡 策略
下载PDF
文化杂合:文学翻译的第三条道路——兼评林语堂译《浮生六记》 被引量:2
7
作者 蓝红军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一般认为,文学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可分为两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前者即“异化”,后者即“归化”。异化论与归化论似乎不可调和,而实际上,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异化,也不会有绝对的归化。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 一般认为,文学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可分为两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前者即“异化”,后者即“归化”。异化论与归化论似乎不可调和,而实际上,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异化,也不会有绝对的归化。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中文化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异质文化在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时的兼容与杂合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实例,说明了除异化与归化之外,文化杂合也是文学翻译中处理文化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异化 归化 文化
下载PDF
翻译策略之于汉外文化杂合:鲁迅的求索和现实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碧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5期142-145,共4页
杂合是文化和译文的重要特性。适度"杂合"的译文往往是对目的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的优化。历史上,汉外文化交融,鲁迅为着利用杂合的译文改造传统文化,即求"异域文法、文术新宗入华土"以重构新文化,苦苦求索后,摈弃... 杂合是文化和译文的重要特性。适度"杂合"的译文往往是对目的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的优化。历史上,汉外文化交融,鲁迅为着利用杂合的译文改造传统文化,即求"异域文法、文术新宗入华土"以重构新文化,苦苦求索后,摈弃了早期的归化翻译策略,几十年如一日地执着坚持异化主张。现时代,在汉语文化与他文化的对话交流中,我们也应坚持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传达原汁的汉语文化,让汉语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听到我们的真声,以克服汉语文化的"失语症",使汉语文化在对话交流中通过努力从边缘走向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译文 鲁迅 归化 异化 汉语文化
下载PDF
文化“杂合”现象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雪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100-102,共3页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翻译中,常常会出现两种语言文化的“杂合”现象。把握杂合度,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改变文化“杂合”中的失衡现象。
关键词 翻译 文化交流 文化 文化失衡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文化杂合理论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启示
10
作者 王佳娣 李红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33-134,共2页
国内外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呈现失语现象。文化杂合是两种文化相互接触、碰撞、融合的结果,为解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衡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实现平等的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师应该树立开放的多元文化观,... 国内外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呈现失语现象。文化杂合是两种文化相互接触、碰撞、融合的结果,为解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衡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实现平等的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师应该树立开放的多元文化观,注重教材内容的文化杂合,提高自己的文化杂合素质,建构文化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交际 外语教学 策略
下载PDF
文化杂合、爱情与多余的主人公——奥尔罕·帕慕克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11
作者 张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50-154,共5页
帕慕克是一位文化杂合的作家。帕慕克笔下的爱情故事是一种媚俗的叙事。帕慕克小说的主人公是无足轻重的、边缘的。这些帕慕克研究中的定论与空白,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帕慕克提供了一条通道:帕慕克在追求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到底发现了什么... 帕慕克是一位文化杂合的作家。帕慕克笔下的爱情故事是一种媚俗的叙事。帕慕克小说的主人公是无足轻重的、边缘的。这些帕慕克研究中的定论与空白,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帕慕克提供了一条通道:帕慕克在追求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到底发现了什么?什么是"文明冲突与交织的新象征"?这是国内外学界至今仍未回答的一个问题。其实,答案就在我们对帕慕克之爱情叙事与主人公的误读和批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慕克 文化 爱情叙事 苏非 新象征
下载PDF
《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的多重叙事与文化杂合
12
作者 张晓雯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
朱诺·迪亚斯是美国多米尼加裔代表作家,美国西语裔文学的领军人物,他在小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中,形象地勾勒出一批身处异乡、在两种文化间艰难寻求身份平等的多米尼加裔群体。文化杂合是小说的显著特征,正文与... 朱诺·迪亚斯是美国多米尼加裔代表作家,美国西语裔文学的领军人物,他在小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中,形象地勾勒出一批身处异乡、在两种文化间艰难寻求身份平等的多米尼加裔群体。文化杂合是小说的显著特征,正文与脚注的互文使之成为叙事文学中的异类,真实还原了特鲁希略统治下独裁者与反对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官方正史和流亡者个体记忆之间的高度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诺·迪亚斯 多重叙事 文化 《奥斯卡》
下载PDF
帕慕克“文化杂合观”探析
13
作者 高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2-77,共6页
帕慕克的创作一直秉持着“文化杂合”的观点,他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为身份尴尬的土耳其寻找一条民族文化的出路,但是现实境遇的残酷,又迫使着他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文化冲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帕慕克“文化杂合”的突... 帕慕克的创作一直秉持着“文化杂合”的观点,他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为身份尴尬的土耳其寻找一条民族文化的出路,但是现实境遇的残酷,又迫使着他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文化冲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帕慕克“文化杂合”的突围之路很难说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对于土耳其来说,一路向西的欧盟之路行不通,转身朝东的“一带一路”倡议未尝不是死棋盘活的更好选择,这也许是纠缠帕慕克多年的“文化杂合”观的正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慕克 文化冲突 文化
下载PDF
论西学中译的文化杂合及非文化殖民性
14
作者 王富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9-103,共5页
通过明清以来的西学中译史,论证了西学中译的文化杂合及非文化殖民性,为防止后殖民翻译外延内涵无限扩大化提供了佐证。西学中译的主流不是后殖民翻译所能涵盖的,而是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 通过明清以来的西学中译史,论证了西学中译的文化杂合及非文化殖民性,为防止后殖民翻译外延内涵无限扩大化提供了佐证。西学中译的主流不是后殖民翻译所能涵盖的,而是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但来自西方的学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相和社会面貌,而且中国思想也在西方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中译 文化 文化殖民性
下载PDF
从英汉两种语言谈文化杂合对翻译的影响
15
作者 万明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5-116,共2页
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语言文化的"杂合"现象,处于"杂合"状态的语言文化汇合了两种语言文化的特征,经过吸收与融合后,适度的杂合会对原有语言产生优化甚至达到超越。
关键词 文化 归化 异化 优化
下载PDF
论典籍翻译中的文化杂合与译者的自我建构——以《孙子兵法》英译的经验分析为例
16
作者 黄海翔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年第4期165-171,227,共7页
译者作决定的过程也就是译者主体自我建构之过程。译者自我建构倾向与译文杂合紧密相关。译者英译中华典籍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从依赖型自我建构占优势的高语境交际风格转换为独立自我建构占优势的低语境交际风格?这就不可避免... 译者作决定的过程也就是译者主体自我建构之过程。译者自我建构倾向与译文杂合紧密相关。译者英译中华典籍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从依赖型自我建构占优势的高语境交际风格转换为独立自我建构占优势的低语境交际风格?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译者文化心理的转换。本文从文化逻辑入手,对文化心理的转换所呈现出的文化杂合与译者自我建构倾向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自我建构 文化心理 文化逻辑
下载PDF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看外宣翻译中的文化杂合现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娣 刘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115-116,共2页
在现代信息社会,外宣翻译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调解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冲突,翻译中遵循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指导,适度进行文化杂合既能促进文化的交融,也有助于弱势文化的优化和对强势文化的抵抗。
关键词 后殖民翻译理论 外宣翻译 文化
下载PDF
译本文化杂合的理论依据——从《三国演义》罗译本获得的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淑梅 《邢台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9-81,共3页
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翻译与文化杂合密切相关。《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与文化的浓缩,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罗慕士在其英译本中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这种东西合璧的杂合译本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受译入语读者、翻译目的... 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翻译与文化杂合密切相关。《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与文化的浓缩,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罗慕士在其英译本中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这种东西合璧的杂合译本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受译入语读者、翻译目的及翻译原则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读者 翻译目的 翻译原则
下载PDF
华语武侠电影的话语叙事: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建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峻晨 《东南传播》 2020年第3期43-48,共6页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及文化话语构建分析框架对这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李安的《卧虎藏龙》呈现高度的文化杂合与全球本土化叙事特征,即在中国传统武侠的江湖情仇语境下融合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一种侠义江湖和"理智与情感"的艺术糅合;张艺谋的《英雄》则呈现较低程度的文化杂合和全球本土化特征,但电影的核心思想具有高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即,"家、国、天下、大一统"的价值观。影视文艺作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作品内容的批评阐释,还需考虑其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为代表的经典华语武侠电影的文化分析,结合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的维度,可为当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的影像叙事与传播提供一个批评分析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武侠电影 全球本土化 文化 文化话语 电影叙事
下载PDF
飞散、杂合与全息翻译--从《喜福会》看飞散文学写作特色及翻译理念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晔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81,共6页
以语言、文化杂合为特征的飞散文学的出现,给翻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息翻译理念观照下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同时也是文化和传统的翻译。它要求译文尽量传达出原文所蕴涵的从语言到文化层面的多重信息,包括作者刻意创造的写作手... 以语言、文化杂合为特征的飞散文学的出现,给翻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息翻译理念观照下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同时也是文化和传统的翻译。它要求译文尽量传达出原文所蕴涵的从语言到文化层面的多重信息,包括作者刻意创造的写作手法,以及这种手法给读者带来的特殊反应。全息翻译理念的背后是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散文学 语言文化 全息翻译 喜福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