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奈保尔小说《河湾》的杂糅叙述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先进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75-77,共3页
由于叙事视角的特点以及认知差异,学术界对它界定及分类颇具争议。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以申丹教授叙事视角四分法为理论依据对《河湾》的各种叙事视角及其功能作探析,挖掘其小说内在魅力。
关键词 奈保尔 《河湾》 杂糅叙述视角
下载PDF
论《失目宝贝》中的杂糅叙述与抵抗性文本
2
作者 张玉红 许庆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18-127,160,共11页
在《失目宝贝》中,当代新西兰毛利女作家帕特里夏·格雷斯围绕一个失去双目的毛利婴儿家庭,运用杂糅叙述,将毛利口述故事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多重叙述视角相结合,在英语文本中融入毛利语,用螺旋形结构代替传统线性时间,讲述了毛... 在《失目宝贝》中,当代新西兰毛利女作家帕特里夏·格雷斯围绕一个失去双目的毛利婴儿家庭,运用杂糅叙述,将毛利口述故事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多重叙述视角相结合,在英语文本中融入毛利语,用螺旋形结构代替传统线性时间,讲述了毛利人对土地殖民、语言殖民和基因殖民的反抗。作品中的杂糅叙述技巧立足于毛利口述传统,不是对视角和语言进行简单混杂,而是将口述故事传统与多重叙述视角杂糅,并在英语文本中加入毛利语以对抗英语,从而创建抵抗性文本,揭示两者背后毛利文化与白人殖民文化对抗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目宝贝》 口述传统 多重视角 杂糅叙述 抵抗性文本
下载PDF
从后殖民视角解读《痕迹》中印第安人的杂糅身份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兰 王发德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2-45,共4页
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厄德里克的小说《痕迹》中美国印第安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追寻,揭示固守本族传统身份和盲目"模拟"白人身份都不能使美国印第安人克服文化冲突导致的身份危机,只有接受文化杂糅,建立"... 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厄德里克的小说《痕迹》中美国印第安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追寻,揭示固守本族传统身份和盲目"模拟"白人身份都不能使美国印第安人克服文化冲突导致的身份危机,只有接受文化杂糅,建立"杂糅身份"才能使美国印第安人在文化冲突中得以生存。叙述杂糅、文化杂糅是作者在文本中建构杂糅身份的策略,这种彼此混杂的文化现象暗合了巴巴所述的"第三空间"构想,为多元文化大潮中处于边缘化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思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迹》 身份建构 模拟 文化 叙述 “第三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