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代杂职官员出身考论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吴大昕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ZD093)
-
文摘
明初的杂职官与其他类官员一样经由举荐而来,杂职官与其他官员的差别仅是品级的差别,而非正途与异途的区分。过去学界认为明初的荐举(也称察举)是在明初科举停办、对人才需求孔急之时所实行的特殊制度,但实际上,明初的荐举制度可以看做是元代从户计(户役)中选择官员制度的延续。而被荐举者担任杂职官员(此时当包括学官)也最多。也就是说,明初的荐举实际上可能是刻意地沿用旧制,而非一般所理解的礼遇士人仿古之制。随着明代科举制度的恢复,儒士通过科举任官逐步退出杂职官群体。洪武十七年后有一系列对吏员任官的规定出现,逐渐形成以吏员补任杂职官的途径。此后明代杂职官的出身由荐举逐渐转为吏员,形成了明代杂职官与吏出身者逐渐混同的情况。
-
关键词
杂职官
杂职衙门
官员出身
荐举
吏员
承差知印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明代驿递制度初探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徐海燕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出处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年第2期65-66,共2页
-
文摘
明代的地方行政非常具有特色,在地方行政与中央的沟通上,驿递作为一个传达信息的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驿政的清廉与腐败,影响着封建国家的盛衰兴亡。明初政治清明,驿递宣上达下,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繁荣。要了解驿递,就要从驿递所包含的内容、职责、社会地位等等各方面进行讨论和探究。这当中,驿递不仅是一个政策,更是一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关键词
驿站
地方行政
杂职官
军事巩固
文化传播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窥看清代衙门机构设置
- 3
-
-
作者
乔亮
-
机构
内乡县衙博物馆
-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2年第09X期188-188,共1页
-
文摘
县是封建社会的基层政权,县之不稳,国将动荡;县之不贡,国无钱粮。故县在封建国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统治者对县级政权尤为重视。《清世宗实录》第三卷记载:雍正元年,胤祯在给知县(包括知州)的敕谕中,特别强调"县令(州牧)乃亲民之官。
-
关键词
世宗实录
胤祯
雍正皇帝
州牧
历代统治者
县级政权
清会典
杂职官
牧令书
吏典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延续两千多年的县制与官吏
- 4
-
-
作者
曹英
-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政工与管理学院
-
出处
《工会信息》
2019年第16期24-26,共3页
-
文摘
县制在秦代确立,一直沿用至今,其行政区域、官员级别,几无变化。县官作为主要基层官员,实即传统中国王朝政府主要的亲民官,一般民众也是从他们身上知道政府的制度设施、政策取向、吏治好坏或者说国家资源的配置、利益的调整、司法的判决。因此,县官的选拔、考核、奖惩,县政的制度安排,县治的监督、管理都极为重要,受到历代政府的高度重视。
-
关键词
佐贰官
杂职官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明代教官地位的卑下及其影响
被引量:8
- 5
-
-
作者
郭培贵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明史研究》
1994年第1期68-77,共10页
-
文摘
教官地位的卑下始终是明代社会一个重要问题,探讨其形成、发展和影响,不仅对加深明代教育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明中后期士风吏治日趋颓坏的原因。一明代教官卑下的基本格局是洪武时期确定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秩别卑下朱元璋虽一再强调教师职能的重要性,但他并不承认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而是强把其纳入官本位系统之内,且置于这一系统之末。如国子祭酒身为'天下师表'、位列教官之首。
-
关键词
明代社会
府州县学
邓州志
提学官
国子祭酒
惠州府
秩官
杂职官
武康县志
洪熙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略论明代官俸
- 6
-
-
作者
张仁忠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北大史学》
1993年第1期183-199,278-279,共19页
-
文摘
简略考察明朝一代的官俸状况,提出明代官俸经历了官俸支米、官俸折钞、官俸折银三大阶段,具体剖析各个时期官俸的结构、数量,揭示有明一代官俸薄的原因所在。
-
关键词
官俸
品官
杂职官
俸钞
大明会典
明初
俸米
正六品
折俸
一品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