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权重配方法研究咪达唑仑、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晖 陆松虹 +3 位作者 张景俊 潘松 程亮 吴鸿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20-622,626,共4页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达唑仑(Mid)、芬太尼(Fen)和丙泊酚(Pro)联合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用药组(配伍组1~6),麻醉诱导为依次...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达唑仑(Mid)、芬太尼(Fen)和丙泊酚(Pro)联合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用药组(配伍组1~6),麻醉诱导为依次注入Mid(15s)、Fen(15s)、Pro(30s)和罗库溴铵0.6mg/kg。Pro注入后3min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Pro注入后1min、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结果:以平均动脉压为评价指标,3药在组方中的重要程度为Pro>Mid>Fen,其理论优化组方为Mid0.06mg/kg,Fen0.005mg/kg,Pro1.5mg/kg;以心率为评价指标,三药在组方中的重要程度为Fen>Pro>Mid。其理论优化组方为Mid0.06mg/kg,Fen0.005mg/kg,Pro1.25mg/kg。结论:Pro和Fen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上起主要作用,Mid、Pro和Fen之间有协同作用,理想的诱导剂量为Mid0.06mg/kg,Fen0.005mg/kg,Pro1.2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芬太尼 丙泊酚 权重配方法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权重配方法的降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分配伍优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葛迎利 宋海燕 +3 位作者 张莉 励冬斐 刘平 季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63-365,372,I0007,共5页
目的:依据权重配方法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药效,筛选降脂颗粒组分配比最优方案。方法:降脂颗粒中5味药的提取物,按权重配方设计表U6(35)配制成3水平5味药共6个配伍组(A、B、C、D、E、F... 目的:依据权重配方法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药效,筛选降脂颗粒组分配比最优方案。方法:降脂颗粒中5味药的提取物,按权重配方设计表U6(35)配制成3水平5味药共6个配伍组(A、B、C、D、E、F)。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模型组(M)、降脂颗粒6个配伍组(A~F)和辛伐他汀组(S)。K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予高脂饲料。造模同时A~F和S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K、M组予生理盐水,持续6周。收集各组大鼠肝组织和血清,检测血清ALT、AST、HDL、LDL和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分析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M组大鼠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A~F组与S组大鼠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A~F组优于S组。相对于K组,M组大鼠ALT、AST升高;A~F组与M组相比ALT、AST水平下调,D、E组下调趋势明显,S组无改善。M组大鼠LDL升高,C、E组LDL水平显著降低。M组大鼠肝组织TG显著升高,A~E和S组TG均显著下调,其中A、C、E组优于S组,E组作用最明显。结论:降脂颗粒各组分配伍组对大鼠NAFLD模型均有疗效,其中优选出E组疗效最显著,可作为研发治疗NAFLD疗效更优的中成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降脂颗粒/药效学 组分配伍 权重配方法
下载PDF
基于权重配方法的降脂颗粒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成分配伍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洋 徐娇雅 +3 位作者 杨丽丽 李怡萍 王珏 宋海燕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3期65-73,共9页
目的基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筛选中药复方降脂颗粒有效成分的最优配伍。方法(1)用脂肪酸诱导HepG2和L02细胞24 h,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模型组,M)。用降脂颗粒的3种有效成分(原人参二醇、丹参酮ⅡA和大黄素)根据权... 目的基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筛选中药复方降脂颗粒有效成分的最优配伍。方法(1)用脂肪酸诱导HepG2和L02细胞24 h,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模型组,M)。用降脂颗粒的3种有效成分(原人参二醇、丹参酮ⅡA和大黄素)根据权重配方法组成的6组剂量配伍(A、B、C、D、E、F)干预脂肪变性细胞24 h。正常组用常规培养基培养。通过检测油红O染色、细胞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观察药物对细胞脂质积聚的影响,筛选出最优配伍组,并与3种有效成分的单独效应进行比较。(2)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配伍F高剂量组和配伍F低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给予高脂饲料,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造模22周后,予以相应药物干预8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肝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脂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验证优选配伍的药效。结果(1)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细胞出现大量脂滴积聚,各配伍组药物脂滴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减少。细胞TG含量检测显示M组中TG含量升高,配伍组C、配伍组F明显降低TG水平,其中配伍组F作用最显著。且配伍组F减轻脂质积聚的作用优于原人参二醇、丹参酮ⅡA、大黄素单独的作用。(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组体质量、肝重和血清AL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配伍F高剂量组干预可显著降低肝重和ALT的水平。配伍F高剂量组和配伍F低剂量组均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血清TC水平,配伍F高剂量组可明显下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表明,配伍F高剂量组和配伍F低剂量组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均不同程度地改善,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通过体内体外实验,优选出由原人参二醇、丹参酮ⅡA、大黄素组成的药物配伍F组,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血脂、肝脂及肝功能,为研发质量可控、疗效稳定的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型药物建立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小鼠 原人参二醇 丹参酮ⅡA 大黄素 组分配伍 权重配方法
下载PDF
基于权重配方法的复方大黄素黄芩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组分配伍优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君 黄娜 +5 位作者 任松 王娜 张澍 张爱军 袁秉祥 李宗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99-1105,共7页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素黄芩素组分配比的最优方案。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及治疗组。SAP组及治疗组模型制备均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各组观察至12h分别处死取材,...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素黄芩素组分配比的最优方案。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及治疗组。SAP组及治疗组模型制备均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各组观察至12h分别处死取材,检测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血清α-淀粉酶活性;筛选大黄素和黄芩素治疗SAP的有效剂量范围;研究大黄素、黄芩素联用治疗SAP的最佳剂量、配比和复方大黄素黄芩素量效关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AP组病理学评分和α-淀粉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各配比治疗组病理学评分和α-淀粉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配比一组(大黄素3.24mg/kg+黄芩素7.12mg/kg)病理学评分下降最为明显,且优于二、三、四、五、六配比组(P<0.05)。配比一组α-淀粉酶活性明显优于二、四配比组(P<0.05),三、五、六配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大型药理学软件DAS分析,组方中大黄素的标化剂量为0.126,黄芩素的标化剂量为0.107。结论复方大黄素黄芩素的最优组方剂量为大黄素3.24mg/kg和黄芩素7.12mg/kg,最佳配比为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大黄素黄芩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 配伍 权重配方法
原文传递
权重配方模型的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一个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实例 被引量:8
5
作者 黄继汉 张密 +1 位作者 王民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基于权重配方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NONMEM),对尿囊素、甲硝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原算法比较。方法:实验数据为昆明种小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样品于405nm处的吸光度值,以权重配... 目的:基于权重配方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NONMEM),对尿囊素、甲硝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原算法比较。方法:实验数据为昆明种小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样品于405nm处的吸光度值,以权重配方模型为基本模型,组方间相互作用为固定效应,并考虑随机效应,通过NONMEM法建立最终模型,定量评价尿囊素、甲硝唑和地塞米松的联合抗炎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结果:基于整体效应的权重配方模型建立成功(P<0.001),X1X2(X1尿囊素,X2地塞米松)作为固定效应加入模型,最终模型中甲硝唑对整体药效作用不明显,尿囊素与地塞米松存在较强协同作用,都是主要起效组分,最优剂量配比尿囊素∶甲硝唑∶地塞米松=400∶131∶8.0(mg/kg,i.p.)。结论:采用NONMEM法,可全面考虑各组分间交互作用及个体间和个体内误差等随机效应,使权重配方模型更加严谨,与原算法比较,提供的信息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重配方法 药物相互作用 非线性混合效应 组方优化
下载PDF
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诱导时对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晖 金孝岠 郭锡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唑安定(Mid)、芬太尼(Fen)和异丙酚(Pro)联合诱导时在镇静、催眠上相互作用的性质。方法:6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唑安定(Mid)、芬太尼(Fen)和异丙酚(Pro)联合诱导时在镇静、催眠上相互作用的性质。方法:6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用药组(配伍组1~6),麻醉诱导为依次注入Mid(15s),Fen(15s),Pro(30s)和罗库溴铵0.6mg·kg^(-1)。Pro注入后3min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异丙酚注入后1、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min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结果:配伍组1的诱导期BIS变化值较为理想。结论:Mid、Fen和Pro在镇静催眠上呈相加作用,理想的诱导剂量为Mid 0.02 mg·kg^(-1)、Fen0.0025mg·kg^(-1)、Pro 0.8 na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芬太尼 异丙酚 联合诱导 相互作用 权重配方法
下载PDF
胰岛素和亚硒酸钠最佳配比组方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莉娜 蔡玉龙 +3 位作者 吕娟 曾爱国 袁秉祥 王冰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8期36-37,共2页
目的确定普通胰岛素与亚硒酸钠降血糖作用的最佳组方配比。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饲养的大鼠模型,以血糖降低百分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权重配方法设不同配比组方6组,分析结果得出最佳理论配比,并进一步做确证性试... 目的确定普通胰岛素与亚硒酸钠降血糖作用的最佳组方配比。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饲养的大鼠模型,以血糖降低百分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权重配方法设不同配比组方6组,分析结果得出最佳理论配比,并进一步做确证性试验考察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胰岛素与亚硒酸钠对血糖的控制为协同作用,二者比例为1 U∶5μg时可显著降低血糖。结论胰岛素和亚硒酸钠的最佳配比为1 U∶5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亚硒酸钠 权重配方法 糖尿病大鼠 血糖
下载PDF
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剂量优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晓晖 王钦 +4 位作者 王鲲 黄继汉 裘福荣 唐海沁 李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521-528,共8页
目的:应用权重配方法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联用的剂量优化进行定量评价。方法:根据权重配方设计,将肾性高血压大鼠分为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不同剂量组合的6个用药组,以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率... 目的:应用权重配方法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联用的剂量优化进行定量评价。方法:根据权重配方设计,将肾性高血压大鼠分为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不同剂量组合的6个用药组,以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率作为药效指标。综合建立和应用权重配方模型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降压效应,评价两药联用在大鼠体内的降压及交互作用,分析最佳剂量配比,并做确定性实验。对权重配方原法和权重配方群体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建立权重配方模型及其群体模型,联用中组分重要程度为厄贝沙坦大于氢氯噻嗪,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存在协同作用,在大鼠体内的最优剂量配比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0∶1。权重配方原法和群体法在评价组分重要程度、理论优化组方及剂量优化比例等方面的结论相同,但群体法由于采用个体效应值直接计算,对权重指数等参数的计算更为精确,并提供个体间及个体内变异等信息。结论:综合应用权重配方法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定量评价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的药物相互作用规律,并提供最佳剂量配比的信息,为临床合理药物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权重配方法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剂量优化
下载PDF
临床联合用药方案的定量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 应用权重配方法,从多药物多剂量中优选临床联合用药方案,并以一个定量设计的范例说明其可行性。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虚拟药1,药2和药3联用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2wk。各药分为5-6个剂量水平,再均匀分布到6个组,每组6例,即构成6... 目的 应用权重配方法,从多药物多剂量中优选临床联合用药方案,并以一个定量设计的范例说明其可行性。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虚拟药1,药2和药3联用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2wk。各药分为5-6个剂量水平,再均匀分布到6个组,每组6例,即构成6个联用方案。测定治疗2,3,4wk时的血红蛋白升高值(△Hb),以4WK的测定值作为指标,用权重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优化联用剂量,经确定性试验证实,从而寻找出最优化方案。结果 药1和药2都是主药,但药1对联合药效(△Hb)的贡献值最大,其次是药2,而药3作用极弱,药1与药2间有较强的协同作用,药2和药3间有微弱的协同作用,但药3对药1对有拮抗作用。重新制定联合用药方案,经确定性试验证实,将药1和药2调整到允许的最大剂量,删除药3组成新的方案,同最大效应组比较,表明此联用方案的为一优化方案。结论 权重配方法能有效地分析临床试验中各药在组方中的地位,并据此调整剂量,构成新的方案,经配方优化检验,可定量设计临床联合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用药方案 定量设计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协同作用 药物拮抗作用 药物剂量效应关系 权重配方法
下载PDF
维通注射剂主要成分的优化配比研究
10
作者 蔡鸿福 侯连兵 +3 位作者 蒙晓 王成蹊 赖乐 王祎媛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10期18-20,共3页
目的寻找维通注射剂两种主要成分的最佳配比进行组方,为开发出高效、低毒的防治术后粘连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权重配方法进行分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寻找最佳配比。结果主要成分D和Q按9∶2配伍,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两... 目的寻找维通注射剂两种主要成分的最佳配比进行组方,为开发出高效、低毒的防治术后粘连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权重配方法进行分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寻找最佳配比。结果主要成分D和Q按9∶2配伍,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两药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结论两药最佳配伍比例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粘连 成纤维细胞 中药配伍 权重配方法
下载PDF
丹参总酚酸与三七总苷配伍对犬心肌氧摄取率的影响及组方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晓莉 邱彦 +3 位作者 张黎 李铁军 张川 张卫东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4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对丹参总酚酸/三七总苷多比例、多剂量的筛选与优化。方法:丹参总酚酸和三七总苷(参七注射液)按不同的比例配伍静脉推注,以心肌氧摄取率变化率为观测指标,采用权重配方法进行组方分析。结果:发现丹参总酚酸和三七总苷按3:11(或3:... 目的:对丹参总酚酸/三七总苷多比例、多剂量的筛选与优化。方法:丹参总酚酸和三七总苷(参七注射液)按不同的比例配伍静脉推注,以心肌氧摄取率变化率为观测指标,采用权重配方法进行组方分析。结果:发现丹参总酚酸和三七总苷按3:11(或3:14)配伍,可使麻醉犬心肌氧摄取率显著下降,两药间有协同作用。结论:两药按比例3:11(mg/kg,iv)配伍,使麻醉犬心肌氧摄取率降低,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重配方法 丹参总酚酸 三七总苷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雪飞 陈莉娜 +4 位作者 吕娟 纪汶君 杨广德 袁秉祥 王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用最佳组方配比,及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复制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权重配方法设立不同配比组方6组,于缺血30 min-再灌注4 h后取血检测血清丙氨酸...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用最佳组方配比,及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复制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权重配方法设立不同配比组方6组,于缺血30 min-再灌注4 h后取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为参考指标,确定组方的最佳理论配比。另取56只小鼠进行确证性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PO(2 000 U·kg^(-1))组、GSH(12.5 mg·kg^(-1))组、EPO(1 000 U·kg^(-1))+GSH(6.25 mg·kg^(-1))低剂量组、EPO(2 000 U·kg^(-1))+GSH(12.5 mg·kg^(-1))中剂量组、EPO(4 000 U·kg^(-1))+GSH(25 mg·kg^(-1))高剂量组,均于手术前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检测缺血30 min-再灌注4 h后各组血清AST、ALT水平和肝组织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_X)活性。结果组方实验结果显示EPO对肝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更明显,是主药,GSH是辅药,两者的理论优化组方为EPO 2 000 U·kg^(-1)+GSH 12.5 mg·kg^(-1)。确证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和肝脏MDA水平升高,肝脏SOD、GSH-P_X活性降低(P<0.01)。EPO组、EPO+GSH中剂量组和EPO+GSH高剂量组血清AST、ALT活性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EPO组高于其他两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EPO+GSH中剂量组、EPO+GSH高剂量组GSH-P_X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EPO和GSH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相加保护作用,理论优化组方为EPO 2 000 U·kg^(-1)+GSH 12.5mg·kg^(-1),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谷胱甘肽 缺血 再灌注损伤 权重配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