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家系不同等级苗木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余荣卓 李寿茂 +1 位作者 陈孝丑 叶宝鸿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81-84,共4页
选择杉木二代种子园9个优良家系,按福建省杉木造林苗木分级标准,分超级苗、Ⅰ级苗、Ⅱ级苗和Ⅲ级苗4个等级,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5年的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苗木,在造林后的前4年树高和粗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 选择杉木二代种子园9个优良家系,按福建省杉木造林苗木分级标准,分超级苗、Ⅰ级苗、Ⅱ级苗和Ⅲ级苗4个等级,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5年的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的苗木,在造林后的前4年树高和粗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但随着年龄增大其差异明显减弱,5年生时差异不显著。对年抽高的影响主要在造林的前2年,第3年差异不显著。而家系间的差异在树高和胸径等性状上,均达极显著水平,差异随年龄增大而加大。在营林生产中应特别注意选择优良家系或品系,在这基础上选择壮苗,同时家系和个体的早期生长量受到苗木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优良家系或优良个体的选择应在5年生以后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选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 优良家系 苗木等级 造林效果
下载PDF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良品系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荣卓 《林业勘察设计》 2008年第1期75-80,共6页
经优选出的杉木第二代种子园无性系,采取幼化、促萌等措施进行扩大繁殖,能很快形成无性系。不同无性系萌条发生量差异明显,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在具体操作、技术要求、优劣程度、生产成本和见效等方面差异很大,在生产上应用应灵活掌握。采... 经优选出的杉木第二代种子园无性系,采取幼化、促萌等措施进行扩大繁殖,能很快形成无性系。不同无性系萌条发生量差异明显,不同无性繁殖方法在具体操作、技术要求、优劣程度、生产成本和见效等方面差异很大,在生产上应用应灵活掌握。采穗圃管理宜采用浅栽、弯干和截干等促萌措施,并适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修剪和换干,以利有效萌条的培养。采用组织培养法进行扩繁,能快速形成产业化,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 无性系 无性繁殖技术
下载PDF
会同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布及动态 被引量:21
3
作者 闫文德 田大伦 焦秀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27,共5页
对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速生阶段林下地被物生物量进行了2a的定位研究,探讨了杉木林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的生物量动态变化。结合幼林期林下地被物生物量的特征,分析了第2代杉木林林下活地被物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年生林分... 对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速生阶段林下地被物生物量进行了2a的定位研究,探讨了杉木林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的生物量动态变化。结合幼林期林下地被物生物量的特征,分析了第2代杉木林林下活地被物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年生林分中灌木层生物量为521 89kg·hm-2,草本层为1429 71kg·hm-2;14年生林分中灌木层生物量为372 69kg·hm-2,草本层为897 10kg·hm-2,2a中,灌木层各组分生物量大小顺序都为根>茎>叶;草本层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在杉木14a的生长过程中,林分5年生时,活地被物生物量最大,为3089 62kg·hm-2,14年生时最小,为1269 79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杉木人工林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分布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桂西北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 被引量:7
4
作者 荣薏 何斌 +4 位作者 黄恒川 黄海仲 樊东函 陈玉萍 韦中绵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1-455,共5页
对广西西北部的南丹山口林场3个不同林龄(8、11、14年生)的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35.75、55.12和75.77 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16.28、26.64和36.35 t/hm2,... 对广西西北部的南丹山口林场3个不同林龄(8、11、14年生)的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35.75、55.12和75.77 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16.28、26.64和36.35 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45.5%以上;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4.47、5.01和5.41 t/(hm2.a);从8年生到11年生,树叶、树枝的组成比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再到14年生时呈增长趋势;而干材、干皮、根系却呈现相反的趋势。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较少,其大小排列次序为14年生>8年生>11年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杉木 林分年龄 生物量 生产力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幼林中降雨对养分的淋溶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田大伦 杨晚华 方海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会同生态站3 年定位观测数据,对第二代杉木幼林中降雨对养分的淋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 种元素在林外降雨、穿透水和树干流中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其浓度大小总趋势为树干流> 穿透水> 林外降雨,并存在季节性变化。降... 根据会同生态站3 年定位观测数据,对第二代杉木幼林中降雨对养分的淋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 种元素在林外降雨、穿透水和树干流中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其浓度大小总趋势为树干流> 穿透水> 林外降雨,并存在季节性变化。降雨对杉木幼林的养分淋溶量大小顺序为Ca > Mg > K> Fe > NH+ - N> Mn > NO-3 - N> P> Cu > Org - N> Z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杉木幼林 养分 淋溶 杉木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中幼林生态系统碳动态与平衡 被引量:42
6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2 位作者 项文化 闫文德 康文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对杉木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碳含量进行了动态观测 ,对杉木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公式进行了探讨与推算 .结果表明 :杉木不同器官中碳含量排列顺序为树皮 >树叶 >树干 >树根 >球果 >树枝 ;不同年龄枝、叶碳含量以多年生... 对杉木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碳含量进行了动态观测 ,对杉木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公式进行了探讨与推算 .结果表明 :杉木不同器官中碳含量排列顺序为树皮 >树叶 >树干 >树根 >球果 >树枝 ;不同年龄枝、叶碳含量以多年生枝、叶较高 ,11年生的杉木各器官碳含量略高于 10年生的 ;同一林分中各层次的碳含量高低顺序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死地被物层碳含量为 43.40 % ,土壤各层次的碳含量随着土壤层次加深而减少 ;7年生至 11年生的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库总量为 10 6.0 1~ 14 4.2 2 t· hm- 2 ,其中植被层为 15 .37~ 35 .0 9t· hm- 2 ,凋落物层为 0 .31~ 2 .5 8t· hm- 2 ,土壤层为 88.0 6~ 10 7.73t· hm- 2 ;10年生至 11年生杉木林植被层 CO2 同化年净增量为 19.0 5~ 18.0 8t· hm- 2 ,凋落物层为 1.12~ 4.2 2 t· hm- 2 ;随着林龄的增长 ,系统 CO2 的平衡值由负值变为正值 ,杉木林生态系统 10年生以前主要向大气释放 CO2 ,10年生后则吸收固定 CO2 ,这时才具有 CO2 汇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林 生态系统 碳动态 第二杉木 碳平衡 碳贮量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田大伦 盘宏华 +1 位作者 康文星 方海波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1-16,共6页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站10a的定位实测数据,对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代10年生杉木林的生物量为63.83t·hm-2,年净生产力为10.91t·hm-2,干和根的增长幅度大体持平;生态...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站10a的定位实测数据,对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代10年生杉木林的生物量为63.83t·hm-2,年净生产力为10.91t·hm-2,干和根的增长幅度大体持平;生态系统生物量分配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死地被物层.该项研究可为杉木连栽造成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杉木 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人工林 杉木
下载PDF
速生阶段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动态 被引量:8
8
作者 闫文德 田大伦 +1 位作者 项文化 方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23,共4页
对速生阶段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大气降水输入的 N、P、K总量为 3 9.970 kg· hm- 2 a- 1 ,径流输出 9.883 kg· hm - 2 a- 1 ,净变化率为 75 .3 % .在... 对速生阶段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大气降水输入的 N、P、K总量为 3 9.970 kg· hm- 2 a- 1 ,径流输出 9.883 kg· hm - 2 a- 1 ,净变化率为 75 .3 % .在整个系统中以 N的净积累最高 ,变化率为 83 .5 4% ;N、P主要以地质输入为主 ;K以降雨输入为主 .N、P、K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遵循 N>K>P的顺序 ,循环速率分别为 0 .3 87、0 .3 89、0 .476.此外 ,建立了速生阶段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动态模型 ,该模型可用于杉木林生态系统速生阶段养分动态的模拟和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杉木人工林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集水区 动态模型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氮、磷、钾的吸收、积累和迁移 被引量:7
9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蔡宝玉 高耀明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定位观测获得数据 ,对 11年生第 2代杉木人工林中 N、P、K的吸收、积累和迁移作了系统研究 .杉木各器官中 N、P、K吸收量高低顺序为 N>K>P.杉木林中 N、P、K总贮量为 43 .0 5 4g· m- 2 ,其中 N为 2 5 .718g· m- 2 ,... 通过定位观测获得数据 ,对 11年生第 2代杉木人工林中 N、P、K的吸收、积累和迁移作了系统研究 .杉木各器官中 N、P、K吸收量高低顺序为 N>K>P.杉木林中 N、P、K总贮量为 43 .0 5 4g· m- 2 ,其中 N为 2 5 .718g· m- 2 ,P为 2 .62 7g· m - 2 ,K为14 .70 9g· m- 2 .N、P、K元素的年吸收量为 7.2 62 g· m- 2 a- 1 ;年积累量为 4.83 7g·m- 2 a- 1 ,其中 N为 2 .90 1g· m- 2 a- 1 ,P为0 .2 95 g· m- 2 a- 1 ,K为 1.64 1g· m- 2 a- 1 ,年归还量为 2 .42 5 g· m - 2 a- 1 ,占年吸收量的 3 3 .3 9% .N、P、K元素的周转期分别为 19a、2 8.9a、15 a,流动能力以 K>N>P为序 ;富集率 N为 1.3 6,P为 1.2 2 ,K为 1.47,迁移速度以 K>P>N为序 .与同龄第 1代杉木林相比 ,第 2代杉木林中 N、P、K元素的迁移、循环速率较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杉木人工林 吸收 积累 迁移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林养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田大伦 盘宏华 +1 位作者 康文星 方海波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6-12,共7页
根据连续定位观测所取得的数据 ,对 4个小集水区第二代 1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集水区由降水输入的 N、P、K、Ca、Mg等营养元素总计为 5 9.2 85 kg/ hm2 a,径流输出为 38.938kg/ hm2 a,净积累量为 ... 根据连续定位观测所取得的数据 ,对 4个小集水区第二代 1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集水区由降水输入的 N、P、K、Ca、Mg等营养元素总计为 5 9.2 85 kg/ hm2 a,径流输出为 38.938kg/ hm2 a,净积累量为 2 0 .34 7kg/ hm2 a.与该林分 7年生时相比 ,净积累量提高了 7.2 % ,说明集水区第二代杉木林生态恢复处于进展的变化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集水区 第二杉木 养分 生物地球化学 生态恢复 物流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康文星 田大伦 +1 位作者 方海波 项文化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以连续 8 a的测定数据 ,探讨了皆伐对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影响 ,并着重研究了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林木对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生物调节和恢复状况 .结果表明 :皆伐使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 2 5 % ,渗透能力下降 2 0 %~ 2 5 % (初渗 )... 以连续 8 a的测定数据 ,探讨了皆伐对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影响 ,并着重研究了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林木对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生物调节和恢复状况 .结果表明 :皆伐使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 2 5 % ,渗透能力下降 2 0 %~ 2 5 % (初渗 )和 10 %~2 4% (稳渗 ) .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 ,林地土壤蓄水能力逐步恢复 ,5年生杉木林对土壤蓄水的渗透和调节能力相当于成林的2 7% ,3 8.3 %~ 42 .7% (初渗 )和 3 5 .7%~ 45 .2 % (稳渗 ) .8年生林 ,土壤蓄水能力已接近成林的 93 % ,渗透能力已达到成林的 91.4%~ 94.6% (初渗 )和 90 %~ 98% (稳渗 )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第一代成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推断 ,幼林的地下径流量将大于成林 .同时 ,根据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几个主要因子 ,建立了预测土壤水分动态的数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杉木人工林 土壤水分 蓄水功能 生物调节
下载PDF
会同第二代杉木林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 被引量:17
12
作者 闫文德 田大伦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6-10,32,共6页
 对会同第2代杉木林集水区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水、地表水、地下水,集水区旁的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的水质进行了连续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研究了该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集水区地下水、集水区旁小河水、水库水...  对会同第2代杉木林集水区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水、地表水、地下水,集水区旁的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的水质进行了连续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研究了该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集水区地下水、集水区旁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之间的水质无显著性差异;大气降水中各元素含量按高低排列的顺序为K>Zn>Ca>Org-N>NH4-N>NO3-N>Fe>Si>Mg>Mn>P=Cu,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除Zn以外,其余元素的含量均比大气降水中的含量高,地表径流水中K、Ca、Fe、Si元素含量高于穿透水,地下水中NO3-N、P、Mg、Si元素含量高于地表径流水,而NH4-N、Org-N、K、Ca、Fe、Cu、Mn低于地表径流水;大气降水中K、P元素含量变动明显,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NH4-N、NO3-N、Org-N、P、K、Cu、、Mn、Si元素含量变动系数均小于大气降水,而Ca、Mg、Zn含量变动系数却大于大气降水;林冠层对大气降水的化学淋溶量按大小依次为Ca>Mg>Fe>K>NH4-N>Mn>NO3-N>P>Cu>Org-N>Zn,Org-N和Zn为负淋溶效应;杉木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水中NH4-N、Org-N、K、Cu、Zn、Mn产生有效贮虑效应,其强度依次为Zn>Org-N>NH4-N>Mn>K>Cu>NO3-N,而P、Ca、Mg、Fe元素的贮滤强度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杉木 集水区 生态效应 水质监测 森林生态学 化学元素 贮滤功能 湖南会同林区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造林技术探析
13
作者 林月妹 《农技服务》 2017年第9期96-96,29,共2页
本文以国营英德林场为例,对第二代杉木造林工程采伐迹地处理方法、杉木幼苗选择与培育等技术展开了探讨,并详细总结了促进杉木人工林长期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林场造林领域的发展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杉木第二代 更新造林技术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造林技术探究
14
作者 李江川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再生能力强,能够抵抗多种不良环境。基于此,简要阐述造林活动的生态价值,并以第二代杉木造林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其选苗、培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详细总结促进第二代杉木造林长期发展的措施,以期为...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再生能力强,能够抵抗多种不良环境。基于此,简要阐述造林活动的生态价值,并以第二代杉木造林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其选苗、培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详细总结促进第二代杉木造林长期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林场造林领域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推动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缓解自然资源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杉木 人工造林 种植技术
下载PDF
如何进一步培育好第二代杉木人工林
15
作者 赵良明 顾霖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4期101-101,共1页
为了明确培育好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方法,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第二代人工杉木林培养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现在培育过程中芽条留取在上部、1050~1500株/hm^2的密度进行补植能显著提升林木的材积、树高及胸径,此外采伐工具和采伐季节... 为了明确培育好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方法,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第二代人工杉木林培养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现在培育过程中芽条留取在上部、1050~1500株/hm^2的密度进行补植能显著提升林木的材积、树高及胸径,此外采伐工具和采伐季节的选择也会影响到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培育效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育 第二杉木人工林 实验方法 指导原则
下载PDF
会同广坪林区降雨和杉木林内雨的养分含量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田大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9-13,共5页
对会同广坪林区的大气降雨、水库水、小河水及杉木林内雨的养分含量进行了 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 .结果表明 :水库水、小河水中的 10种养分元素 N、P、K、Ca、Mg、Fe、Cu、Mn、Zn、Si,有的含量高于降雨 ,而有的含量低于降雨 ;降雨中各养... 对会同广坪林区的大气降雨、水库水、小河水及杉木林内雨的养分含量进行了 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 .结果表明 :水库水、小河水中的 10种养分元素 N、P、K、Ca、Mg、Fe、Cu、Mn、Zn、Si,有的含量高于降雨 ,而有的含量低于降雨 ;降雨中各养分元素按含量高低排列顺序为 K>Zn>Ca>Org-N>NH4 -N>NO3-N>Si>Mg>Mn>P;林内雨中 P、K、Ca、Mg、Fe、Cu、Mn、Zn、Si元素含量均比降雨高 ;从林冠层淋洗的养分量为 79.475 kg·hm- 2 a- 1 ;从林内雨直接进入林地土壤的养分总量为 161.95 7kg· hm- 2 a- 1 ,其中以Ca元素最高 ,为 73 .71kg· hm- 2 a- 1 ,为外界补充杉木幼林地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对加速杉木林的养分循环和促进林木生长 ,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该项研究可为杉木林的持续经营 ,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杉木 降雨 林内雨 养分含量 湖南会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