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浸渍改性对杉木压缩吸能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徐诗雨 胡极航 +2 位作者 孔静 杨志一 吕文华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9,55,共8页
采用质量分数为8%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elamine-urea-formaldehyde resin,MUF)树脂溶液浸渍处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通过准静态大变形压缩测试,考察杉木改性前后的压缩破坏模式、力学性能和压缩吸能特性等。结果表明:在改... 采用质量分数为8%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elamine-urea-formaldehyde resin,MUF)树脂溶液浸渍处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通过准静态大变形压缩测试,考察杉木改性前后的压缩破坏模式、力学性能和压缩吸能特性等。结果表明:在改性材增重率为33.22%时,抗湿胀率达64.44%,尺寸稳定性得到改善;改性处理未影响杉木的压缩破坏形态,纵向主要为纤维屈曲和撕裂,径向主要为早晚材逐层压溃破坏,弦向主要呈火柴棍状破坏;改性材弹性模量和破坏强度提高,横纹平台应力显著增大,顺纹平台应力略有降低,致密化应变减小,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差异减小;改性材径向和弦向的单位体积吸能值分别增加了30%和17%,顺纹压缩吸能值及最大吸能效率则显著降低。低质量分数的MUF树脂浸渍处理可改善杉木的尺寸稳定性,缩小其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能量吸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 准静态大变形压缩 破坏模式 吸能特性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杉木树高-胸径模型研建
2
作者 王贵林 谭伟 陈波涛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建立杉木的树高-胸径模型,寻求一种更加高效的杉木树高预测方法。以贵州省清镇市国有林场49块样地中杉木的胸径、树高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成不同比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占比分别为20%,30%,40%,50%,60%,70%,...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建立杉木的树高-胸径模型,寻求一种更加高效的杉木树高预测方法。以贵州省清镇市国有林场49块样地中杉木的胸径、树高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成不同比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占比分别为20%,30%,40%,50%,60%,70%,80%;对应的测试集占比分别为80%,70%,60%,50%,40%,30%,20%。利用DNN构建树高-胸径模型,并将其与11个传统基础模型进行比较,通过R^(2)、RMSE和MAE对比选出预测效果最好的模型,并根据最优模型添加林木胸径与优势木平均胸径比(DDH),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利用DNN模型建立的树高-胸径模型在训练集占比为20%的情况下,加入DDH因子后其预测精度R^(2)达到0.89。利用DNN构建杉木树高-胸径模型对杉木树高进行预测,在使用较小数据量的前提下加入DDH因子能够提高对杉木树高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深度神经网络 林木胸径与优势木平均胸径比 树高-胸径模型
下载PDF
湘西杉木人工林树高-胸径混合效应模型构建
3
作者 隆吉辉 田银芳 汪超群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建立湘西杉木树高-胸径模型,分析定量、定性因子对林分树高生长的影响,为区域尺度树高估算提供参考。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个县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5块杉木人工林样地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法,筛选出显著性影响因子分别作为再... 建立湘西杉木树高-胸径模型,分析定量、定性因子对林分树高生长的影响,为区域尺度树高估算提供参考。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个县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5块杉木人工林样地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法,筛选出显著性影响因子分别作为再参数化变量与随机效应;在6个树高-胸径基础模型中选择拟合程度最好的模型作为最优基础模型;采用再参数化的方法引入密度(ρ)/1000变量,构建含林分密度的最优再参数化模型;在最优再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显著性定性因子对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影响,建立湘西杉木人工林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杉木人工林树高的显著性影响因子为胸径(P<0.01)、龄组(P<0.01)、林分密度(ρ<0.05)。6组候选基础模型中,N slund(Model 1)模型最优,其AIC、BIC值均最小,分别为154.7417、159.6544,R 2=0.5727;其参数a、b均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3种再参数化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最优基础模型(Model 1)的。Model 1.1各参数均显著,确定系数R 2=0.6202,均方根误差RMSE=1.6159。3个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最优基础模型、最优再参数化模型的;与最优基础模型、最优再参数化模型相比,nlme 1.1、nlme 1.3的确定系数(R 2)分别提高了19.6%、10.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14.1%、8.9%。考虑到模型的简易程度,将nlme 1.1作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杉木人工林的最优混合效应模型。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采用再参数化方法、非线性混合效应法拟合的树高-胸径模型,其预测效果更具有优越性,模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研究结果可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树高-胸径模型 再参数化 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基于连清样地数据的全国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牛思圆 刘鹏举 +2 位作者 雷相东 任怡 高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基于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连清”)样地数据,分省区研建全国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胸径的最优基础模型,以期为全国各省区杉木人工林的树高预测提供基础模型。[方法]研究范围为杉木人工林分布的15个省份,数据来自第六次、第... [目的]基于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连清”)样地数据,分省区研建全国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胸径的最优基础模型,以期为全国各省区杉木人工林的树高预测提供基础模型。[方法]研究范围为杉木人工林分布的15个省份,数据来自第六次、第七次连清样地数据的树高调查表,总样本数为23239个。选取18种基础生长方程作为候选模型,分别拟合各省区杉木平均木树高与胸径的关系,根据模型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预估误差(MPE),并结合模型残差分布图,确定各省区最优模型,同时采用5折法验证各省区最优模型的预测能力,最终决定各省区最优树高-胸径模型。[结果]15个省区的杉木最优树高-胸径模型并不相同,四川、云南、重庆、陕西、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的最优模型为模型18(Mitscherlich方程),江苏、安徽、河南和福建的最优模型为模型16(Hossfeld方程),广东、湖北、贵州的最优模型分别为模型10(双曲线方程)、模型11(Logistic方程)和模型13(Gompertz方程),R2分布在0.602~0.807之间,MAE分布在0.94~1.53 m之间,MRE分布在-2.93%~-4.72%之间,RMSE分布在1.23~2.00 m之间,MPE分布在0.50%~2.77%之间。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满足精度要求,且参数具有生物学意义,可作为全国各省区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胸径基础模型。[结论]本研究构建全国杉木人工林分布的15个省区的最优树高-胸径基础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各省区的杉木平均木树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全国各省区基本的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胸径模型,为各省区杉木人工林的树高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清样地数据 杉木 树高-胸径模型
下载PDF
杉木、马尾松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5
5
作者 张鼎华 叶章发 李宝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5,共6页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连作相比 ,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 ,并由此导致了林分...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连作相比 ,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 ,并由此导致了林分生长量的提高。轮作林分土壤肥力提高 ,林分生长量增加的实质在于 :人工林林分实施轮作后 ,由于后茬植物与前茬植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 ,土壤生物活性增强 ,并由此而导致土壤酸度降低、有毒物质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连作 杉木 马尾松 林地 土壤肥力 林木生长
下载PDF
杉木采伐迹地轮作马尾松后的土壤肥力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起帆 孙敏 +4 位作者 郑莹莹 杨蕾 黄猛 黄玉梅 丁国昌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福建省长汀县楼子坝国有林场杉木连栽(AA)、杉木—马尾松—杉木(ABA)轮作及杉木—马尾松轮作(AB)等3种利用方式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种林地更新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 以福建省长汀县楼子坝国有林场杉木连栽(AA)、杉木—马尾松—杉木(ABA)轮作及杉木—马尾松轮作(AB)等3种利用方式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种林地更新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和全氮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物理性质方面,上坡的不同土层表现出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下的土壤水分条件比杉—杉连栽地的土壤中相对较好,而在中坡和下坡各个土层则没有明显规律;上坡和下坡的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规律较为明显,均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中坡不同林分类型及不同土层变化规律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连栽 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 有机质 全氮
下载PDF
气候敏感的杉木树高-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志 陈振雄 +2 位作者 李锐 刘紫薇 黄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61,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的杉木树高-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杉木生长研究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20年国家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试点25块杉木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及样地位置对... 【目的】建立基于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的杉木树高-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为杉木生长研究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20年国家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试点25块杉木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及样地位置对应的气候数据,选择7个常用的树高-胸径模型,筛选出模拟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再引入代表林分竞争、立地条件和气候因子的变量构建广义非线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样地效应构建杉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最后,运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3种模型进行检验。【结果】Chapman-Richards模型为最佳杉木树高-胸径关系基础模型,林分优势高、林分断面积和年平均降水量与树高生长显著相关,用于构建广义非线性模型,对比分析确定随机参数为3个的组合构造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基础模型、广义非线性模型、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分别为0.674 2、0.797 3和0.857 3,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607 5、1.270 1和1.010 6 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32 1、1.632 1和1.338 4 m,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796 4%、16.703 3%和13.697 3%,混合效应模型呈现出更好的拟合效果。【结论】引入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的杉木树高-胸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杉木树高胸径曲线,适用于大范围的树高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优势高 气候因子 树高-胸径模型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引入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的杉木和桉树树高-胸径模型研建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志 陈振雄 +3 位作者 李锐 罗崇彬 杨国锦 曾伟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2,共7页
基于广西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项目中25块杉木样地和25块桉树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从7个传统树高-胸径曲线中筛选出拟合精度最优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引入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构建广义非线性模型,通过10折交叉验证法进行检验,并... 基于广西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项目中25块杉木样地和25块桉树样地的每木胸径和树高实测数据,从7个传统树高-胸径曲线中筛选出拟合精度最优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引入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构建广义非线性模型,通过10折交叉验证法进行检验,并对一元材积公式的估计误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各传统树高-胸径曲线模型中,Richards模型为杉木和桉树最优的基础模型;2)引入了林分优势高和气候因子的杉木和桉树树高-胸径广义非线性模型,拟合精度相对基础模型更高,杉木的R^(2),MPE和MPSE的值分别为0.7976,0.58%和13.91%,桉树的R^(2),MPE和MPSE值分别为0.7207,0.62%和11.58%;3)采用一元材积公式得到的杉木和桉树总体蓄积与实测蓄积相差较大,其中桉树相对误差为-13.51%,超过了林业行业标准要求范围,运用树高-胸径广义非线性模型和二元材积公式计算总体蓄积,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不超过0.5%,构建的杉木和桉树树高-胸径广义非线性模型能运用于实践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高 杉木 桉树 广义非线性 树高-胸径模型
下载PDF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N、P养分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3 位作者 谢锦升 何宗明 陈银秀 黄荣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3-480,共8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odorum)混交林 (混交比例2 :1)及杉木纯林群落N、P养分循环进行为期 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活... 通过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odorum)混交林 (混交比例2 :1)及杉木纯林群落N、P养分循环进行为期 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活枝 (或皮 ) >枯枝 >干 ,而根系的则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大 ,且观光木各组分的N含量均高于杉木的 ;混交林群落的N、P总积累量达 5 85 .2 2 3kg·hm-2 和 12 8.784kg·hm-2 ,分别是纯林群落的 1.5倍和 1.3倍。混交林群落N、P养分年归还量达 75 .740kg·hm-2 和 5 .493kg·hm-2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113 .0 %和 79.6 %。混交林通过凋落物、降水淋溶和细根枯死 3种途径的N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6 7.1%、8.4%和 2 4.5 % ,而纯林的则分别为 6 9.3 %、8.1%和 2 2 .6 % ;混交林 3种途径的P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6 4.0 %、7.5 %和 2 8.5 % ;而纯林则为 74.8%、5 .3%和 19.9%。混交林中林下植被层的N、P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14.8%和 37.3 % ;而纯林的则为 2 9.5 %和 5 9.4%。混交林群落的N、P富集率和利用系数均低于纯林的 ,而周转期则均大于纯林的。混交林群落的P吸收系数小于纯林的 ,而循环系数则高于纯林的 ,但其两者的N吸收系数和循环系数则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 养分循环 N P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杉木幼苗-土壤复合体系土壤呼吸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源月 江洪 +1 位作者 李雅红 原焕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10-2017,共8页
为了解酸雨对土壤碳释放的作用,选取对酸沉降敏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复合系统,分成重度酸雨(pH值2.5)、中度酸雨(pH值4.0)和对照(pH值5.6)3个处理区组,进行了2a模拟酸雨胁迫盆栽实验。通过分析酸雨短期作用下土... 为了解酸雨对土壤碳释放的作用,选取对酸沉降敏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复合系统,分成重度酸雨(pH值2.5)、中度酸雨(pH值4.0)和对照(pH值5.6)3个处理区组,进行了2a模拟酸雨胁迫盆栽实验。通过分析酸雨短期作用下土壤酸化的状况以及土壤呼吸的变动,发现:(1)对照组土壤pH值虽有下降,但土壤缓冲体系无显著变化。重度酸雨组土壤pH值持续下降至3.71,土壤残留交换性Ca2+和Mg2+含量明显降低,土壤缓冲体系转成铝缓冲体系,土壤明显酸化。中度酸雨组土壤pH值略低于对照,土壤残留交换性Ca2+含量维持在40.15-42.76μg·g-1(烘干土),而交换性Mg2+含量下降,土壤缓冲体系无显著变化。(2)非模拟酸雨胁迫状况下(对照组),2007年和2008年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41μmol·m-2·s-1和1.42μmol·m-2·s-1,土壤呼吸作用稳定。模拟酸雨短期内以抑制土壤呼吸为主。重度酸雨使土壤呼吸作用持续减弱,2007年和2008年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下降了14%和28%;中度酸雨虽未造成土壤的显著酸化,但该处理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2007年增加了8%,2008年则降低了15%。模拟酸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随着酸雨的持续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针叶幼苗-土壤体系 模拟酸雨 土壤呼吸
下载PDF
杉木无性系早-晚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胡德活 林绪平 +3 位作者 阮梓材 陈忠林 龚益广 黄小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对 10年生和 7年生的两块杉木无性系试验林历年生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得出结果 :从第2年起无性系高、径生长量的 F值、方差分量、重复力明显增大 ,并开始趋于稳定 ,无性系重复力较高 ,介于 0 .6 5~ 0 .90之间居多。从 3~ 4年生起 ,... 对 10年生和 7年生的两块杉木无性系试验林历年生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得出结果 :从第2年起无性系高、径生长量的 F值、方差分量、重复力明显增大 ,并开始趋于稳定 ,无性系重复力较高 ,介于 0 .6 5~ 0 .90之间居多。从 3~ 4年生起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近期对应性状的相关系数 ,以及与近期材积的相关系数增大 ,至趋于稳定。3~ 4年生后各年龄树高、胸径相关信息量亦表现出与相关系数同样的趋势。遗传相关系数大于秩次、表型、环境相关系数 ,表明年龄间生长的相关主要受遗传控制 ,无性系早期选择是有效的。早期选择最佳年龄 ,随主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介于 3~ 4 a之间。选择效率 D早 - V晚 高于 H早 - V晚 ,前者出现最大选择效率的年龄早于或等于后者 ,所以选择指标倾向于胸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生长性状 -晚相关 早期选择 家系选择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林龄杉木林叶-根-土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安娜 王光军 +2 位作者 陈婵 李淑英 李维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27-4036,共10页
以亚热带地区湖南会同5、10、15、20、2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的针叶、细根及土壤(0—15、15—30、30—45 cm)为研究对象,在测定植物叶、细根、土壤中全N、全P含量的基础上,探讨杉木人工林全生命过程叶-根-土N、P化... 以亚热带地区湖南会同5、10、15、20、2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的针叶、细根及土壤(0—15、15—30、30—45 cm)为研究对象,在测定植物叶、细根、土壤中全N、全P含量的基础上,探讨杉木人工林全生命过程叶-根-土N、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为其经营过程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林龄对土壤N、P含量及N∶P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土层对土壤N含量影响显著(P<0.01)。各层土壤N、P含量随林龄呈先减后升的趋势,变化显著(P<0.05),土壤N、P含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成熟林、幼龄林阶段,最小值出现在中龄林阶段。土壤N∶P随林龄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显著。(2)林龄、器官均对植物N、P含量及N∶P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叶和细根的N、P含量随林龄呈"V"字型的变化趋势,且变化显著(P<0.05),叶和细根N、P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幼龄林、成熟林阶段,最小值出现在中龄林阶段。杉木叶的N∶P随林龄无显著变化,细根的N∶P随林龄显著增加(P<0.05),杉木叶和细根N∶P变化范围分别为11.79—14.86,9.00—22.89。(3)5个林龄杉木叶、细根、土的N、P含量均表现为叶>细根>土,且差异显著(P<0.05)。叶与细根的N、P含量及N∶P均显著正相关(P<0.05)。0—15 cm土壤N与植物叶、细根N无显著相关性,15—30、30—45 cm土壤N与植物叶、细根N在5、10年生时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5个林龄杉木叶、细根、土壤之间的P含量及N∶P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结果说明:在杉木的生长过程中,植物叶、细根以及土壤中养分不断变化,叶、细根、土之间的N、P化学计量特征显示出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不同林龄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杉木
下载PDF
铝胁迫下DL-异柠檬酸-γ-内酯对杉木根系分泌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立更 林思祖 +2 位作者 郑燕萍 彭亦如 曹光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8,共6页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试验设计进行1年生杉木幼苗水培试验,通过数学建模分析不同试验条件(pH值、活性A l浓度、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及营养浓度)对杉木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含量理论值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活性A l胁迫15 d、30 d时...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试验设计进行1年生杉木幼苗水培试验,通过数学建模分析不同试验条件(pH值、活性A l浓度、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及营养浓度)对杉木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含量理论值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活性A l胁迫15 d、30 d时,培养液总氨基酸浓度不仅受到活性铝浓度线性正相关和非线性负相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与营养液浓度交互作用正相关以及DL-异柠檬酸-γ-内酯和营养液浓度交互作用负相关的影响。在铝胁迫45 d时,培养液氨基酸浓度除前期的影响因素外,同时还受到DL-异柠檬酸-γ-内酯的非线性负相关作用的影响。而在3个不同的铝胁迫时期,pH值对杉木幼苗根系分泌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均不显著。从总氨基酸浓度理论值的变化曲线可知,培养液总氨基酸浓度总体上随着活性A 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随着DL-异柠檬酸-γ-内酯的浓度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在不同铝胁迫时期影响作用不同;在pH值、活性A l浓度以及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一定时,培养液总氨基酸浓度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大而略微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铝毒害 DL-异柠檬酸-γ-内酯 根系分泌物 氨基酸
下载PDF
基于树高-年龄分级的杉木人工林多形立地指数曲线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朱光玉 康立 +3 位作者 何海梅 吕勇 银勇平 吴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29,共12页
考虑相同或者相近年龄的杉木纯林,其优势木高生长受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大,对年龄、优势高进行分级,基于树高-年龄分级构造哑变量,采用基于哑变量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区域性杉木多形立地指数曲线模型,为区域性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力预估... 考虑相同或者相近年龄的杉木纯林,其优势木高生长受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大,对年龄、优势高进行分级,基于树高-年龄分级构造哑变量,采用基于哑变量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区域性杉木多形立地指数曲线模型,为区域性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力预估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合理的构建树高-年龄分级哑变量的思路和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分级哑变量如何加在模型参数上较为合理。以湖南不同地区606组杉木纯林优势木平均高-年龄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理查德等4种常用非线性方程进行模拟与分析,找出最优基础模型。采用循环迭代法结合最优基础模型,对树高和年龄进行分级,找出最佳的分级结果并构建哑变量:(1)先给定初始龄阶间距值3年,对各龄阶树高进行20种分级方法,得到不同树高分级方法所对应的哑变量,采用含哑变量的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树高-年龄相关关系模拟,并分析、对比建模精度与效果,找出最优的树高分级方法及结果;(2)基于最优树高分级结果,考虑17种不同的龄阶划分方法,得到17种不同龄阶所对应的哑变量,采用含哑变量的非线性回归方程模拟树高-年龄相关关系,并分析、对比建模精度与效果,找出最优的龄阶划分方法及结果;(3)基于(2)中最优龄阶,重复1)的研究工作,得到最优的树高分级结果及所对应的哑变量,即最优哑变量。基于最优哑变量,考虑到哑变量加在不同的参数上模型模拟预测效果可能不一致,采用7种不同加哑变量的方法,进行树高-年龄生长曲线模拟,并对比、分析其模拟效果,模型检验采用确定系数(R2)、绝对平均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残差4个指标,找出最优模型,并绘制多形立地指数曲线图。通过对4种非线性模型的建模精度分析与比较得到理查德方程最优,模型表达式为:H=a×[1-exp(-b×Age)]c,其确定系数(R2)为0.799 644;基于最优模型,采用含哑变量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利用循环迭代法分析不同树高、年龄分级的模型模拟精度与结果,指出龄阶间距为5、树高分9级所得哑变量最优;基于最优哑变量,考虑7种哑变量模型模拟方法,得到哑变量加在参数a、b上最优,其确定系数(R2)、绝对平均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53 029、0.836 93、1.119 938,残差值均匀分布在横轴(预测值)两侧,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较好。本研究采用含哑变量的回归分析与循环迭代法,系统的构建了湖南杉木多形立地指数曲线模型,不仅明显提高了模型的精度:确定系数从0.799 644增加到0.953 029,而且为区域性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力预估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树高-年龄分级 多形立地指数模型 非线性回归 哑变量
下载PDF
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干缩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吕建雄 林志远 +1 位作者 赵有科 蒋佳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7-131,共5页
通过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弦、径向)的测量,研究上述3个因素对2种木材横向干缩(弦、径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高度位置的... 通过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弦、径向)的测量,研究上述3个因素对2种木材横向干缩(弦、径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高度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木的弦向干缩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径向干缩则无显著影响;径向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径、弦向干缩均有极显著影响:从树皮到髓心,木材径、弦向干缩逐渐减小,与其基本密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木材 杉木 -72杨 径向干缩 弦向干缩
下载PDF
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胸径-树高生长曲线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姜鹏 韩璐 +1 位作者 梁文静 张绍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5-200,共6页
旨在研究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地区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胸径-树高状况,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取杉木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的胸径-树高实测数据,利用SPSS 19.0拟合3种不同生长势杉... 旨在研究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地区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胸径-树高状况,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取杉木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的胸径-树高实测数据,利用SPSS 19.0拟合3种不同生长势杉木成熟林的胸径-树高模型。建立杉木优势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ln(H)=0.891×D0.376;杉木中庸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ln(H)=0.669×D0.504;杉木被压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ln(H)=0.643×D0.542。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都>0.910,D1.3能够很好解释各器官树高。对指导将乐地区杉木营林生产提供了疏伐选木的依据和抚育采伐开始及采伐强度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生长势 杉木 树高-胸径模型
下载PDF
杉木、I-72杨主要化学组成的株内纵向变异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秦特夫 黄洛华 周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3,共7页
对杉木和I 72杨的心、边材的主要化学组成沿树高方向的株内纵向变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综纤维素、α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酸溶木质素的含量及综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比值变化等。研究结果揭示了这两个树种的心、边材的主要... 对杉木和I 72杨的心、边材的主要化学组成沿树高方向的株内纵向变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综纤维素、α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酸溶木质素的含量及综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比值变化等。研究结果揭示了这两个树种的心、边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纵向上的变异规律:杉木和I 72杨的心、边材综纤维素和α 纤维素的含量均为边材高于心材,但在沿树高方向的纵向变化规律各异;杉木、I 72杨心、边材的半纤维素含量沿着树高方向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杉木木质素在各个树高部位均为边材高于心材,边材木质素含量随着树高的增加逐步降低,而心材木质素含量则沿树高方向先增加然后逐步降低。I 72杨心、边材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表现各异,心材含量随着树高的增加逐步增加,边材则表现为无规律变化;杉木、I 72杨心、边材的酸溶木质素含量均沿树高方向逐渐降低,但杉木边材的酸溶木质素含量高于心材,而I 72杨却是心材高于边材;综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比值在沿树高方向具有不同的纵向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I-72杨 化学组成 株内纵向变异 综纤维素 Α-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酸溶木质素
下载PDF
铝胁迫条件下DL-异柠檬酸-γ-内酯对杉木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苏小青 曹光球 +3 位作者 林思祖 朱旭恒 王成伟 林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0期192-196,共5页
铝毒害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林业和环境问题。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试验设计,通过苗木水培试验,应用数学建模分析活性Al、DL-异柠檬酸-γ-内酯、营养液浓度以及pH值对杉木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Al胁迫时期各试验因子... 铝毒害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林业和环境问题。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试验设计,通过苗木水培试验,应用数学建模分析活性Al、DL-异柠檬酸-γ-内酯、营养液浓度以及pH值对杉木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Al胁迫时期各试验因子对杉木幼苗NR活性的影响各不相同;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DL-异柠檬酸-γ-内酯及pH值对杉木幼苗NR活性影响的线性作用逐渐减弱,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逐渐减少,系数也呈下降的趋势;当活性Al、DL-异柠檬酸-γ-内酯以及营养液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杉木幼苗NR活性随着pH值增大而略微增大;当pH值、DL-异柠檬酸-γ-内酯以及营养液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NR活性随着活性Al浓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当pH值、活性Al以及营养液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NR活性随着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的增大而显著上升;当pH值、活性Al以及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NR活性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大而略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毒害 杉木 DL-异柠檬酸-γ-内酯 硝酸还原酶活性
下载PDF
铝胁迫下DL-异柠檬酸-γ-内酯对杉木幼苗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林思祖 曹光球 +1 位作者 何宗明 丁国昌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1,共5页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试验设计,通过苗木水培试验,应用数学建模分析活性铝、DL-异柠檬酸-γ-内酯、营养液浓度以及pH值对杉木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胁迫阶段,杉木幼苗SOD活性均与不同试验因素的线性作用紧密相...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试验设计,通过苗木水培试验,应用数学建模分析活性铝、DL-异柠檬酸-γ-内酯、营养液浓度以及pH值对杉木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胁迫阶段,杉木幼苗SOD活性均与不同试验因素的线性作用紧密相关;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SOD活性与不同试验因素的非线性作用下降。当活性铝、DL-异柠檬酸-γ-内酯以及培养液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随着pH值的增大总体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当pH值、DL-异柠檬酸-γ-内酯以及培养液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随着活性铝浓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当pH值、活性铝以及培养液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在胁迫前期及中期(1-30d),SOD活性随着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的增大总体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胁迫后期(31-45d),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对SOD活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毒害 杉木 DL-异柠檬酸-γ-内酯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下载PDF
柳杉-杉木混交林种间竞争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1 位作者 林成来 魏招云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247-251,共5页
以混交树种在正常林分中的蓄积量作为其环境容纳量,采用蓄积量百分数求混交林种间竞争系数,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探讨柳杉-杉木混交林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柳杉、杉木相对蓄积量分别为 76.21%... 以混交树种在正常林分中的蓄积量作为其环境容纳量,采用蓄积量百分数求混交林种间竞争系数,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探讨柳杉-杉木混交林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柳杉、杉木相对蓄积量分别为 76.21%和32.79%,说明两树种能协调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关系 混交树种 蓄积量 柳杉-杉木混交林 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