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高丽诗人李仁老对李白的接受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红霞 唐斌 《天府新论》 CSSCI 2010年第6期154-157,共4页
李白之诗光耀千古,其不拘的人格和卓著的诗才不但影响了当时和后来的中国诗歌,也影响了朝鲜高丽时期的文人,高丽朝中叶的文坛领袖李仁老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李仁老从李白的诗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他结合自己的生平遭际去解读李白,其人... 李白之诗光耀千古,其不拘的人格和卓著的诗才不但影响了当时和后来的中国诗歌,也影响了朝鲜高丽时期的文人,高丽朝中叶的文坛领袖李仁老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李仁老从李白的诗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他结合自己的生平遭际去解读李白,其人生态度和诗文创作均受到了李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李仁老 人品 诗品
下载PDF
高丽中后期诗风转变的关键——论李仁老对杜甫诗法的接受 被引量:2
2
作者 孔英民 严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3-191,共9页
杜甫诗作重法,其"用法至于无迹"的诗法论,启发了朝鲜高丽朝汉诗人李仁老。高丽诗坛崇尚规范易学的汉诗,杜甫诗因恪守诗法、格律严整而深受欢迎。李仁老推崇杜甫,并将杜甫的诗法论用于批评朝鲜汉诗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 杜甫诗作重法,其"用法至于无迹"的诗法论,启发了朝鲜高丽朝汉诗人李仁老。高丽诗坛崇尚规范易学的汉诗,杜甫诗因恪守诗法、格律严整而深受欢迎。李仁老推崇杜甫,并将杜甫的诗法论用于批评朝鲜汉诗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初具本土特色的诗法观。李仁老的诗法评论,不仅奠定了高丽朝汉诗学基础,而且对于清除高丽诗风之弊,纾解高丽诗坛困境,促进高丽汉诗创作的良性发展,乃至于走出朝鲜汉诗创作的一条特色之路,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李仁老 高丽汉诗 诗法无迹
下载PDF
论韩国的第一首“和陶辞”——兼及李仁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崔雄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7-103,共7页
李仁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呈现由误读到理解再到成熟和深化这样一个基本的轨迹。最终在他的笔下陶渊明被解读为能够引起或激发其情感和想象力的人物,即体现人格完美与个体意志自足的高洁儒雅的归隐形象。尽管带有一定意义的形而上的追... 李仁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呈现由误读到理解再到成熟和深化这样一个基本的轨迹。最终在他的笔下陶渊明被解读为能够引起或激发其情感和想象力的人物,即体现人格完美与个体意志自足的高洁儒雅的归隐形象。尽管带有一定意义的形而上的追求倾向,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儒家伦理本位精神的阐释。其代表作《和归去来辞》对韩国文坛有着深刻的影响,追随之作竟多达40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和陶辞” 陶渊明形象 解读
下载PDF
论李仁老汉诗与中国文人之关联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夏 尹允镇 《东疆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40-45,共6页
李仁老是朝鲜高丽朝中期的重要诗人,其汉诗数量高达1500余首,遗憾的是大部分都已失传,只留有《破闲集》、《补闲集》和《东文选》中的部分诗作。通过研究现存的110多首汉诗发现,李仁老不仅积极学习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中国文学家,从题... 李仁老是朝鲜高丽朝中期的重要诗人,其汉诗数量高达1500余首,遗憾的是大部分都已失传,只留有《破闲集》、《补闲集》和《东文选》中的部分诗作。通过研究现存的110多首汉诗发现,李仁老不仅积极学习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中国文学家,从题材、人物、辞藻等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中国文学,表达了自身的志趣和思想感情,同时,也有身处武臣执政下文人"欲归不甘、欲仕不能"的矛盾心境,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汉诗 苏轼 陶渊明 矛盾心理
下载PDF
高丽文人笔下的“虎溪三笑”典故——以李仁老、李奎报、李齐贤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崔雄权 《东疆学刊》 CSSCI 2011年第1期30-38,111,共9页
李仁老、李奎报、李齐贤三位文人生活在高丽后期武臣乱政后的黑暗年代。他们通过承袭了从新罗末开始的解读陶渊明的传统并通过留学中国的高丽僧人亲身耳闻以及当时文坛刮起的苏轼热接受了"虎溪三笑"的典故。三位文人切入的角... 李仁老、李奎报、李齐贤三位文人生活在高丽后期武臣乱政后的黑暗年代。他们通过承袭了从新罗末开始的解读陶渊明的传统并通过留学中国的高丽僧人亲身耳闻以及当时文坛刮起的苏轼热接受了"虎溪三笑"的典故。三位文人切入的角度有所不同,倾向性有所不同,但其诗文都阐明了儒、释、道合流的观点,赞扬了典故中表现出来的旷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脱离世俗的向往,肯定了陶渊明与慧远法师的人格。但文化冲撞中的误读现象也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李奎报 李齐贤 虎溪三笑 苏轼热
下载PDF
朝鲜文学对武陵桃源的静穆追寻——以“海左七贤”之李仁老汉诗《游智异山》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闫钰卓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3期116-120,共5页
论及朝鲜文学中的武陵桃源,不得不提及"海左七贤"的核心人物——李仁老,其诗文作品将"武陵桃源"这一主题意象推向朝鲜文学的巅峰。本文通过对其汉诗代表作《游智异山》审美艺术视角的解读,把握其将《智异山青鹤洞... 论及朝鲜文学中的武陵桃源,不得不提及"海左七贤"的核心人物——李仁老,其诗文作品将"武陵桃源"这一主题意象推向朝鲜文学的巅峰。本文通过对其汉诗代表作《游智异山》审美艺术视角的解读,把握其将《智异山青鹤洞记》中对"武陵桃源"的寻觅从记述转为诗语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桃源 李仁老 游智异山 静穆追寻 主题意象
下载PDF
论李仁老诗学批评的逻辑体系
7
作者 张振亭 金海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2-66,共5页
朝鲜高丽中叶的诗学家、诗人李仁老,其诗学思想虽看似散乱无序,但在他的《破闲集》及其他文献中,对现今的诗学理论所孜孜探究的文学的本质论、创作论、文本论、批评论以及有关文学的发生发展等问题,都早已有所论及。这不能不说明李仁老... 朝鲜高丽中叶的诗学家、诗人李仁老,其诗学思想虽看似散乱无序,但在他的《破闲集》及其他文献中,对现今的诗学理论所孜孜探究的文学的本质论、创作论、文本论、批评论以及有关文学的发生发展等问题,都早已有所论及。这不能不说明李仁老诗学批评思想的体系化特征。同时,李仁老的诗学主张偏重于感性直观,以经验积累形态为主,言简意赅的评点随笔多于长篇大论,形象性的阐释多于抽象性的概括。这深刻体现了东方诗学的典型品格,在朝鲜古典诗学发展史上,影响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李仁老 诗学 诗学批评 逻辑体系
下载PDF
竹林七贤与海左七贤诗歌内容比较研究——以嵇康与李仁老作品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金晶 崔玲愿 《韩国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竹林七贤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团体,他们生活在动荡的魏末晋初,崇尚清静无为的生活,以高山仰止的品行为世人所称赞。朝鲜高丽末期的海左七贤是与竹林七贤在理想情趣、思想品格上存在很大相似性的文人群体,两者虽相隔千年,却由于相... 竹林七贤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团体,他们生活在动荡的魏末晋初,崇尚清静无为的生活,以高山仰止的品行为世人所称赞。朝鲜高丽末期的海左七贤是与竹林七贤在理想情趣、思想品格上存在很大相似性的文人群体,两者虽相隔千年,却由于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共同的遭遇而在思想与创作方面存在共鸣。诗歌是两者创作的重要部分,其诗歌体现的情感有共同之处:都不满当权者把控政治,充满浩然正气,以及即使得不到赏识也不愿为了显贵而阿谀奉承的精神;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无奈选择归隐,表达了在精神上寻求超脱与自由的愿望;同时,他们都将崇高的品格当作人生重要的价值追求。但支撑两者创作的思想根基却是不同的,在对待为统治者所用的儒家正统礼法观上,两者有不同的态度,这体现了当时的主流思想对文人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 海左七贤 诗歌 嵇康 李仁老
下载PDF
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之比较
9
作者 王成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5-57,66,共4页
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抒发自己的意愿及理想为主要内容;二文虽造语平淡,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因构建各自理想的基础的不同,导致二文的思想旨归各异:《青鹤洞记》充满对归隐的渴望和无... 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抒发自己的意愿及理想为主要内容;二文虽造语平淡,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因构建各自理想的基础的不同,导致二文的思想旨归各异:《青鹤洞记》充满对归隐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惆怅,《桃花源记》体现的归隐意识则是对自身理想的坚守。两篇文章行文脉络各具特点:李仁老按事件发展顺序平淡叙述,陶渊明则层层设疑,引人入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陶渊明 游记 比较
下载PDF
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之比较
10
作者 王成 《集宁师专学报》 2011年第1期7-10,16,共5页
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抒发自己的意愿及理想为主要内容;二文虽造语平淡,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因构建各自理想的基础的不同,导致二文的思想旨归各异:《青鹤洞记》充满对归隐的渴望和无... 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抒发自己的意愿及理想为主要内容;二文虽造语平淡,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因构建各自理想的基础的不同,导致二文的思想旨归各异:《青鹤洞记》充满对归隐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惆怅,《桃花源记》体现的归隐意识则是对自身理想的坚守。两篇文章行文脉络各具特点:李仁老按事件发展顺序平淡叙述,陶渊明则层层设疑,引人入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陶渊明 游记 比较
下载PDF
李仁老《破闲集》佛禅蕴涵探析
11
作者 王玉姝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11期117-119,共3页
李仁老一生文学创作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作品数量众多。由于时代和自身经历的原因,其诗话《破闲集》多叙与僧侣交往和佛门之事,所记之景不仅有清幽静寂的禅境且借此生发的尘外之想,又有恬淡安适之境。作者借回首往事抒发对时光流逝、人... 李仁老一生文学创作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作品数量众多。由于时代和自身经历的原因,其诗话《破闲集》多叙与僧侣交往和佛门之事,所记之景不仅有清幽静寂的禅境且借此生发的尘外之想,又有恬淡安适之境。作者借回首往事抒发对时光流逝、人生如梦的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破闲集》 佛禅
下载PDF
李仁老《破閑集》研究
12
作者 鄭墡謨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85-114,共30页
序論衆所周知,"詩話"是隨著北宋詩學的發展而産生的新的文學批評樣式,肇端於歐陽脩的《六一詩話》。歐陽脩自稱編纂此書的目的爲"集以資閑談也",這就奠定了詩話以隨筆的方式自由批評詩歌,進而反映作者的詩歌批評理... 序論衆所周知,"詩話"是隨著北宋詩學的發展而産生的新的文學批評樣式,肇端於歐陽脩的《六一詩話》。歐陽脩自稱編纂此書的目的爲"集以資閑談也",這就奠定了詩話以隨筆的方式自由批評詩歌,進而反映作者的詩歌批評理論的基本特徵。詩話自歐陽脩開創以來,受到了當時文人群體的極大關注和廣泛效仿,逐漸發展成了一種詩歌批評領域的重要著作方式~①。而北宋文壇出現的這一新批評樣式在當時也通過頻繁派往北宋的高麗使行傳入了高麗,並激起了高麗文壇對批評文學的關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詩話 批評 宋詩 詩歌 北宋
下载PDF
浅谈李仁老对苏轼及李白诗歌的接受
13
作者 姜维强 《雨露风》 2022年第1期00018-00020,共3页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远扬海外,尤其是深处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一直不断接受、吸收传统中国诗歌并加以改造。而高丽中期的诗人李仁老融合汉诗、将自己的抱负倾注笔尖之上,展现了朝鲜半岛当时的“万千气象”及鲜明的民...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远扬海外,尤其是深处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一直不断接受、吸收传统中国诗歌并加以改造。而高丽中期的诗人李仁老融合汉诗、将自己的抱负倾注笔尖之上,展现了朝鲜半岛当时的“万千气象”及鲜明的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苏轼 李白 诗歌 接受
下载PDF
李仁老《和歸去來辭》——何以歸?歸何之?終何歸?
14
作者 馮翠兒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共20页
一、引言高麗時代和陶作品,存世者只有李仁老(1152—1220)《和歸去來辭》一首,至李氏朝鮮時,情況就很不一樣了,擬和之篇源源不斷。據南潤秀《韓國"和陶辭"研究》一書的大致統計,從高麗時代到現代(1956年),涉及和、次、擬、步... 一、引言高麗時代和陶作品,存世者只有李仁老(1152—1220)《和歸去來辭》一首,至李氏朝鮮時,情況就很不一樣了,擬和之篇源源不斷。據南潤秀《韓國"和陶辭"研究》一書的大致統計,從高麗時代到現代(1956年),涉及和、次、擬、步、敬、倣、反《歸去來辭》的作品就多達150餘篇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李氏
下载PDF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高丽李仁老《和<归去来辞>》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张婷 《汉字文化》 2023年第20期84-86,共3页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日便弃职归田,被后世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仁老是高丽朝诗人、稗说文学家,以汉诗名震高丽诗坛。是韩国汉文学史最初的...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日便弃职归田,被后世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仁老是高丽朝诗人、稗说文学家,以汉诗名震高丽诗坛。是韩国汉文学史最初的“辞”作者,又被称为“和陶辞”的开创者。本文将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李仁老《和<归去来辞>》为研究对象,结合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呈现不同的道家思想意识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李仁老 《归去来兮辞》 思想意识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高丽朝李仁老《和〈归去来辞〉》的文学渊源及其深远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进明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高丽朝中期文人掀起学苏轼热,以苏轼作品为载体,李仁老开始"识陶"、"仰陶"、"学陶"并"和陶",第一次赓和《和〈归去来辞〉》,为高丽朝后期及李氏朝鲜文人所喜爱,确立了陶渊明在朝鲜古代文人心... 高丽朝中期文人掀起学苏轼热,以苏轼作品为载体,李仁老开始"识陶"、"仰陶"、"学陶"并"和陶",第一次赓和《和〈归去来辞〉》,为高丽朝后期及李氏朝鲜文人所喜爱,确立了陶渊明在朝鲜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纷纷效仿和之,形成朝鲜文学史上特有"和陶辞"的文学奇观,并产生深远影响。探讨李仁老《和〈归去来辞〉》的文学渊源及其影响对中朝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归去来辞 陶渊明 “和陶辞” 苏轼
原文传递
论李仁老的文学开创性及其重要影响
17
作者 王进明 《当代韩国》 2013年第3期74-85,共12页
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他是韩国民族诗话创作的开拓者、韩国"八景文学"的开创者、陶渊明《归去来辞》的首和者、高丽诗歌美学的奠基者,正是他的文学开创性对韩国汉文学产生重要深远的... 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他是韩国民族诗话创作的开拓者、韩国"八景文学"的开创者、陶渊明《归去来辞》的首和者、高丽诗歌美学的奠基者,正是他的文学开创性对韩国汉文学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形成韩国民族诗话、"八景文学""和陶辞"等独特的文学体系,成为韩国文学史上的瑰丽奇观,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开创性使其成为韩国文坛的巨擘。他在这四方面的成就使其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归去来辞》 潇湘八景 民族诗话 “托物寓意” “诗源乎心”
原文传递
從《破閑集》看朝鮮高麗朝中後期的文學生態
18
作者 朴哲希 馬金科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2期125-139,共15页
《破閑集》作爲朝鮮首部'詩話',歷來是詩話研究的重點。目前中外學界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與中國詩話的淵源和比較,以及自身詩學體系、審美特徵與影響上。然而《破閑集》不僅是研究朝鮮古代文論的重要資料,也是李仁老對其所處時... 《破閑集》作爲朝鮮首部'詩話',歷來是詩話研究的重點。目前中外學界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與中國詩話的淵源和比較,以及自身詩學體系、審美特徵與影響上。然而《破閑集》不僅是研究朝鮮古代文論的重要資料,也是李仁老對其所處時代社會狀況和自然環境的真實記録,有補史之效,具有明顯的史傳叙事傳統,其目的是使當時文壇的詩歌、詩事、趣聞、文人的言行得以保存~①。所記録的詩人以高麗朝中後期爲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仁老 《破閑集》 文人生活
下载PDF
中朝文论关系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丕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09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由于地理上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朝两国之间存在长期的文化与文学交流关系。中朝文学交流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两国文人的往来、留学生的求学活动、僧侣的渡海求法等过程中发生的文学传接授受关系,以及文学典籍的流通、文论的研传、艺术... 由于地理上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朝两国之间存在长期的文化与文学交流关系。中朝文学交流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两国文人的往来、留学生的求学活动、僧侣的渡海求法等过程中发生的文学传接授受关系,以及文学典籍的流通、文论的研传、艺术的传播、科举制的传借等因素对两国文学关系发展上的作用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文 文学交流 李仁老 授受关系 李奎报 破闲集 苏黄 文学传统 《六一诗话》 诗歌理论
原文传递
韩国古代诗话中词论资料
20
作者 秦惠民 《词学》 CSSCI 2013年第2期336-379,共44页
韩国与中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文脉相通。韩国古代诗话起源于高丽中叶,李仁老的《破闲集》导其源、李奎报《白云小说》、崔滋《补闲集》与李齐贤的《栎翁稗说》踵其后。‘韩国古代诗话",指的是从高丽中叶迄近世朝鲜(十三世纪—十... 韩国与中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文脉相通。韩国古代诗话起源于高丽中叶,李仁老的《破闲集》导其源、李奎报《白云小说》、崔滋《补闲集》与李齐贤的《栎翁稗说》踵其后。‘韩国古代诗话",指的是从高丽中叶迄近世朝鲜(十三世纪—十九世纪)的诗话,今存者有一百一十余种。在韩国古代汉文学中,词的创作与诗歌相比,可以说是十分寂寥,因此,韩国古代诗话关于词的议论也极为少见,且多本于中国历代的论词之语。今将韩国古代诗话中的词论资料辑出,对于我们了解词这种文学样式在韩国的传播、以及韩国对词体的认识应该有一定的意义。为保留文本原貌,辑录文字未作校讎,除罕见异体字改为通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 词论 李仁老 破闲集 李齐贤 栎翁稗说 补闲集 白云小说 李奎报 论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