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直抵人性深处——论李佩甫小说的人物塑造 |
吕豪爽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1
|
|
2
|
“介入”与“承继”:论李佩甫的劳动叙事 |
王华伟
魏梦哲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23 |
0 |
|
3
|
在场·人民·历史——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人民史观研究 |
孔盼君
|
《阴山学刊》
|
2023 |
0 |
|
4
|
论李佩甫小说的意象叙事 |
郝璐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5
|
道德立场的坚守与困境——对李佩甫小说的一种解读 |
刘新锁
刘英利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6
|
李佩甫的“两地书”——评《生命册》及其他六部长篇小说 |
程德培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1
|
|
7
|
批判下的抟塑——李佩甫“平原三部曲”论 |
黄轶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8
|
“平原”与小说——李佩甫文学访谈 |
刘宏志
李佩甫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9
|
论李佩甫的小说创作 |
侯运华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9
|
|
10
|
以文字敲钟的人——李佩甫访谈录 |
孔会侠
|
《创作与评论》
CSSCI
|
2012 |
22
|
|
11
|
善与恶是人性中的天使和魔鬼——读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 |
庄桂成
岳凯华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2
|
人生的行走 命运的叩问——与李佩甫谈《生命册》 |
樊会芹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5
|
|
13
|
赤子情围成的藩篱——论中原传统地域文化对李佩甫创作的负面影响 |
卜海艳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4
|
简论李佩甫创作思想的嬗变——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 |
刘涵华
|
《殷都学刊》
|
2005 |
5
|
|
15
|
何处是我家园——李佩甫面对乡村和城市的两难选择 |
卜海艳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6
|
试论李佩甫《城的灯》中的恶魔性因素 |
荆爱珍
孙荣秀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7
|
中原赤子的深沉思考——李佩甫《生命册》主题论 |
樊会芹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18
|
沉痛的历史与文化反思——读李佩甫长篇小说《羊的门》 |
胡焕龙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7
|
|
19
|
植物书写与中原文化的隐喻方式——李佩甫“平原系列”小说述论 |
禹权恒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20
|
乡村社会权力的流变——李佩甫乡土小说的社会意义 |
陈英群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