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李光庭《造室十事》
1
作者
曹汛
《建筑史》
2006年第1期25-33,共9页
本文用史源学方法,从考证《乡言解颐》一书及其作者李光庭的生平事迹入手,详尽考述书中所记《造室十事》的内容和创献,认定《造室十事》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不仅是研究建筑技术史和民居建筑做法、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的极好材...
本文用史源学方法,从考证《乡言解颐》一书及其作者李光庭的生平事迹入手,详尽考述书中所记《造室十事》的内容和创献,认定《造室十事》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不仅是研究建筑技术史和民居建筑做法、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的极好材料,又是研究建筑史和建筑社会学的难得材料。为了提倡原典阅读,及提供方家读者研究查阅的方便,本文末附有《造室十事》的原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庭
造室十事
乡俗民谚
建筑社会学
原文传递
春雨贵如油,多了又发愁
2
作者
林之光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第5期58-59,共2页
“春雨贵如油”是大家熟悉的农谚,最早可能源自“春雨如膏”。《左传》中记载,鲁襄公十九年,鲁国季武子出使晋国拜谢出兵帮助时曾说,“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焉,如常膏之,其天下辑睦,岂唯敝邑。”“春雨如膏”形容春天雨水象脂...
“春雨贵如油”是大家熟悉的农谚,最早可能源自“春雨如膏”。《左传》中记载,鲁襄公十九年,鲁国季武子出使晋国拜谢出兵帮助时曾说,“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焉,如常膏之,其天下辑睦,岂唯敝邑。”“春雨如膏”形容春天雨水象脂膏一样可以滋养农作物。例如宋《至治集》和《元诗选》中就有“春雨如膏三万里,尽将嵩呼祝尧年。”后来才转化成了“春雨贵如油”的农谚,例如清李光庭《乡言解颐》中说,“春雨贵如油,膏雨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襄公
李光庭
农谚
《元诗选》
《左传》
春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寻年画中农耕文化气息
被引量:
1
3
作者
殷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1期74-79,共6页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也是农耕时代的中国人创造的年文化。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也是农耕时代的中国人创造的年文化。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时代
民间美术
雕版印刷术
杨家埠
河南开封
乡言解颐
李光庭
于明
九九消寒图
历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遗山《台山杂咏》之四详解——苏东坡和五台山的关系
被引量:
1
4
作者
靳极苍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2期38-39,共2页
台山杂咏之四: 颠风作力扫阴霾, 白日晴天四望开。好个台山真面目, 争教坡老不曾来! 《台山杂咏十六首》元氏自注“甲寅六月”。本集卷三十七《暠和尚颂序》:“岁甲寅七月,予自清凉返太原”。依此,则元氏游台山的时间将近一月。甲寅为...
台山杂咏之四: 颠风作力扫阴霾, 白日晴天四望开。好个台山真面目, 争教坡老不曾来! 《台山杂咏十六首》元氏自注“甲寅六月”。本集卷三十七《暠和尚颂序》:“岁甲寅七月,予自清凉返太原”。依此,则元氏游台山的时间将近一月。甲寅为元宪宗四年(1254年),时元氏已六十五岁。这时的诗作,当如李光庭《辑元氏年谱序》所说,属於元氏第四期。即“己亥还乡,幸完家室,托遗编於腐史,蔚重望於灵光。守先人读书之庐,作诸候高座之客,大抵流连觞榼奔走风光,酬应之作既多,衰伤之音遂鲜。诗穷后工,靡援斯例。此回忻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山
甲寅
遗编
元氏
李光庭
集卷
白日青天
元宪宗
四年
赤壁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驱邪纳福 话年画
5
作者
吴少华
《大美术》
2008年第3期77-79,共3页
"花样年画"展览近日在三山会馆举行,这是沪上首次大型传统年画展览,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年画也成为传统年俗民间美术的一个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
三山会馆
民间美术
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
杨家埠
乡言解颐
版画艺术
李光庭
朱仙镇
木刻版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6
作者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9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辞海·冬至》,二十四节中之一个。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 (冬至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雷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
《辞海·冬至》,二十四节中之一个。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 (冬至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雷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这一天为“首九”第一天,气候逐渐进入寒冷时期的数九寒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风俗
二十四节
张二
这一天
乡言解颐
南至
七十二候
西湖游览志余
大雷
李光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陂木版年画漫忆
7
作者
彭建
《武汉文史资料》
2020年第2期44-46,共3页
2019年9月,因机缘巧合,我曾有幸接触到一批出自黄陂木兰山麓有名的木版年画之乡——长轩岭张都桥村的木版年画和一些雕版木模,并对它们透露出的浓浓的民俗文化风情着迷。据《黄陂通史》载,黄陂木版年画制作兴盛于明代永乐年间,燕王朱棣...
2019年9月,因机缘巧合,我曾有幸接触到一批出自黄陂木兰山麓有名的木版年画之乡——长轩岭张都桥村的木版年画和一些雕版木模,并对它们透露出的浓浓的民俗文化风情着迷。据《黄陂通史》载,黄陂木版年画制作兴盛于明代永乐年间,燕王朱棣篡位后推崇道教玄武大帝,在全国各地大兴寺观庙宇,黄陂木兰山因是释、道香火圣地,每年年关前后,各地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当时,张都桥村傅家大湾、周前湾的艺人们看到商机,用木版印制《如来佛》《玄武大帝》《观音菩萨》等大量道、佛宗教题材的年画,受到香客欢迎,渐渐形成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版年画
李光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间年画与平面设计教学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辉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第1期90-90,共1页
传统艺术经过传承与发展,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民间传统年画中的造型、色彩、构图以及寓意几方面入手,以各地民间年画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尝试从这几方面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各种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的提...
传统艺术经过传承与发展,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民间传统年画中的造型、色彩、构图以及寓意几方面入手,以各地民间年画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尝试从这几方面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各种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平面设计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面对设计主题时能从多方面分析,通过思考获得更多信息,从而提出好的处理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设计教学
民间年画
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目的
现代艺术
乡言解颐
设计主题
李光庭
中国农业经济
原文传递
从苏州《琵琶有情》到上海《玉堂富贵》
9
作者
赵文成
《中华书画家》
2023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年画最早被称为“纸花”“画片”“画张”,肇始于五代北宋。据清人李光庭《乡言解颐》一书中载:“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而王树村在《中国年画发展史》一书中,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廓清了年画的概念:“狭义上,专指新年时城...
年画最早被称为“纸花”“画片”“画张”,肇始于五代北宋。据清人李光庭《乡言解颐》一书中载:“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而王树村在《中国年画发展史》一书中,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廓清了年画的概念:“狭义上,专指新年时城乡民众张贴于居室内外门、窗、灶等处的,由各地作坊绘刻的绘画作品;广义上,凡民间艺人创作并经由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的、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作品,均可归为年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生活
民间艺人
绘画作品
李光庭
玉堂富贵
王树村
年画
原文传递
战国於疋布考
被引量:
7
10
作者
李家浩
《中国钱币》
1986年第4期55-57,共3页
日本学者奥平昌洪编的《东亚钱志》卷四页二四下著录一枚方足布,面文曰:於疋(图一)。此种布亦见于李光庭《吉金志存》1.13.7和倪模《古今钱略》6.7.4(图二)。此二书是木刻本,文字摹刻,略有失真。
关键词
方足布
倪模
李光庭
三孔布
木刻本
金志
币文
古泉
史记·秦本纪
六十四卦
原文传递
民间美术今昔谈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树村
《美术》
1984年第9期10-12,共3页
远在抗日战争前夕,袁同礼撰写了一篇题为《我国艺术品流落欧美之情况》的文章。文中感慨地说:“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古物埋藏于地下及存留于地上者,不可数计。晚近以来,西方学者,竞尚东方艺术,每成立大规模之组织,为系统之搜集,又不...
远在抗日战争前夕,袁同礼撰写了一篇题为《我国艺术品流落欧美之情况》的文章。文中感慨地说:“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古物埋藏于地下及存留于地上者,不可数计。晚近以来,西方学者,竞尚东方艺术,每成立大规模之组织,为系统之搜集,又不惜重资百方购求;奸商渔利,助其盗窃,而荒山僻寺,废墟野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东方艺术
李光庭
杨柳青
乡言解颐
艺术创作
美术展览会
柯兹洛夫
美术工作者
文物出口鉴定
原文传递
话说梁平年画
被引量:
2
12
作者
吴本新
李斌
《中华文化画报》
2006年第3期46-51,共6页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间于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样式,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于汉代已有出现。然而。
关键词
梁平
中国民间美术
乡言解颐
李光庭
迎新春
艺术样式
染纸
描银
门画
加官晋爵
原文传递
河南方言“中”考辨
被引量:
1
13
作者
赵群才
《寻根》
2016年第2期56-59,共4页
曾有媒体就"什么最能代表河南"这一问题做过统计调查,所列选项有"豫""中原""郑州""黄河""嵩山""少林寺""烩面""中"等,而"中"在调查中位居前列。就连许多文艺小品中的河南话,也是"中"字连声不断,频登大雅之堂。
关键词
如家
河南人
统计调查
现代汉语方言
李光庭
关大王单刀会
王黼
乡言解颐
关汉卿
包待制
原文传递
读年画 说科举
被引量:
1
14
作者
秦月
《东方收藏》
2015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年画,是过年时用于装饰环境、祝福新春的一种充满吉祥喜庆之意的水印木版画,宋代称其为"纸画",明代叫"画贴",清代称"画片"、"画张"、"卫画",直至读到刊印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后来考证为刊行于乾隆三十年(1765)湖北黄...
年画,是过年时用于装饰环境、祝福新春的一种充满吉祥喜庆之意的水印木版画,宋代称其为"纸画",明代叫"画贴",清代称"画片"、"画张"、"卫画",直至读到刊印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后来考证为刊行于乾隆三十年(1765)湖北黄州(今黄冈)知府李光庭所著"追忆故乡歌谣谚诵"的《乡言解颐》一书,方知有"年画"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言解颐
李光庭
社会中下层
黄冈
吉祥喜庆
十年
三娘教子
一品当朝
五子夺魁
杨家埠
原文传递
年画拾忆
15
作者
罗昭伦
《当代党员》
2023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和春联一样,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年画,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画种之一,为我国特有。史料记载,年画最初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具体年代不详,也没有年画一说。东汉末年《风俗通义·祭典》记载:“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芡,画...
和春联一样,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年画,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画种之一,为我国特有。史料记载,年画最初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具体年代不详,也没有年画一说。东汉末年《风俗通义·祭典》记载:“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芡,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年画,宋代称其为纸画,明代称其为画贴,清代称其为画张、卫画、画片等,直到清道光29年(1849年),在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通义
清道光
最初起源
李光庭
史料记载
年画
春联
东汉末年
原文传递
苗疆人心里永远的一块纪念碑——一代人民英模李长青
16
《杉乡文学》
2009年第7期21-21,共1页
李长青,凯里老街北门人,1910年生于一个贫苦的汉族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考入贵阳男子师范学校,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下半年,被选为学校党支部负责人。随后积极组织活动,抄写标语。
关键词
李长青
苗疆
农民家庭
小学毕业
炉山县
后援会
抗日救国
政商
李光庭
教导主任
原文传递
传承千年的喜庆吉祥--木版年画
17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
2022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木版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寓意吉祥的汉族民间装饰艺术。木版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宋代,木版年画被称为“纸画”,明代称为“画贴”,清代称为“画片”。直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
木版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寓意吉祥的汉族民间装饰艺术。木版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宋代,木版年画被称为“纸画”,明代称为“画贴”,清代称为“画片”。直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才正式定义了“年画”一词(即拥有固定含义,用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版年画
民间装饰艺术
彩色套印
清道光
李光庭
装饰品
喜庆吉祥
寓意吉祥
原文传递
寻找远去的年画
18
作者
凌光
《农民文摘》
2016年第2期56-57,共2页
中国人过年曾有很多习俗,其中不少都已离我们渐行渐远,成为了一种记忆,甚至是一种传说。贴年画或许就是其中之一。"年画"一词流行于民国初年据王树村先生所著的《中国年画发展史》一书考证,最早出现"年画"这个词,是在清代道光二十...
中国人过年曾有很多习俗,其中不少都已离我们渐行渐远,成为了一种记忆,甚至是一种传说。贴年画或许就是其中之一。"年画"一词流行于民国初年据王树村先生所著的《中国年画发展史》一书考证,最早出现"年画"这个词,是在清代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其中有"新年十事"一节,在"年画"事里说:"帚舍之后,便贴年画……"李光庭所见的年画是指前人所说的"卫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庭
乡言解颐
王树村
杨柳青
渐行渐远
指前
月份牌画
民间画工
杨家埠
宋代人
原文传递
“开门七件事”与“三百六十行”
19
作者
王春瑜
《书摘》
2007年第8期94-96,共3页
一明代以名著《遵生八牋》鸣于时的学者高濂,曾经说过一句极浅显的至理名言:"饮食,活人之本也。"试想,除了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神仙外。
关键词
三百六十行
开门七件事
一百二十行
姚广孝
李光庭
柴米油盐酱醋茶
快活林
古代商业
原文传递
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噘
20
作者
文苕
《养生月刊》
2024年第10期938-939,共2页
文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吃萝卜对身体健康有益,不生病就不用延医用药了。俗语中的“药方把嘴”,显然是夸张和拟人化手法的表现。另有“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之类的说法,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村谣曰...
文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吃萝卜对身体健康有益,不生病就不用延医用药了。俗语中的“药方把嘴”,显然是夸张和拟人化手法的表现。另有“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之类的说法,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村谣曰:‘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噘。’与仓公视人病虽难愈,而夙昔好食粥,尚可多延时日,说部中‘一丸萝卜火吾宫’之言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对
药方
拟人化手法
小人参
李光庭
原文传递
题名
李光庭《造室十事》
1
作者
曹汛
机构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建筑史》
2006年第1期25-33,共9页
文摘
本文用史源学方法,从考证《乡言解颐》一书及其作者李光庭的生平事迹入手,详尽考述书中所记《造室十事》的内容和创献,认定《造室十事》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不仅是研究建筑技术史和民居建筑做法、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的极好材料,又是研究建筑史和建筑社会学的难得材料。为了提倡原典阅读,及提供方家读者研究查阅的方便,本文末附有《造室十事》的原文。
关键词
李光庭
造室十事
乡俗民谚
建筑社会学
分类号
TU-092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春雨贵如油,多了又发愁
2
作者
林之光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第5期58-59,共2页
文摘
“春雨贵如油”是大家熟悉的农谚,最早可能源自“春雨如膏”。《左传》中记载,鲁襄公十九年,鲁国季武子出使晋国拜谢出兵帮助时曾说,“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焉,如常膏之,其天下辑睦,岂唯敝邑。”“春雨如膏”形容春天雨水象脂膏一样可以滋养农作物。例如宋《至治集》和《元诗选》中就有“春雨如膏三万里,尽将嵩呼祝尧年。”后来才转化成了“春雨贵如油”的农谚,例如清李光庭《乡言解颐》中说,“春雨贵如油,膏雨也”。
关键词
鲁襄公
李光庭
农谚
《元诗选》
《左传》
春雨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寻年画中农耕文化气息
被引量:
1
3
作者
殷清
机构
中国农业博物馆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1期74-79,共6页
文摘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也是农耕时代的中国人创造的年文化。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农耕时代
民间美术
雕版印刷术
杨家埠
河南开封
乡言解颐
李光庭
于明
九九消寒图
历画
分类号
J218.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遗山《台山杂咏》之四详解——苏东坡和五台山的关系
被引量:
1
4
作者
靳极苍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91年第2期38-39,共2页
文摘
台山杂咏之四: 颠风作力扫阴霾, 白日晴天四望开。好个台山真面目, 争教坡老不曾来! 《台山杂咏十六首》元氏自注“甲寅六月”。本集卷三十七《暠和尚颂序》:“岁甲寅七月,予自清凉返太原”。依此,则元氏游台山的时间将近一月。甲寅为元宪宗四年(1254年),时元氏已六十五岁。这时的诗作,当如李光庭《辑元氏年谱序》所说,属於元氏第四期。即“己亥还乡,幸完家室,托遗编於腐史,蔚重望於灵光。守先人读书之庐,作诸候高座之客,大抵流连觞榼奔走风光,酬应之作既多,衰伤之音遂鲜。诗穷后工,靡援斯例。此回忻之诗。
关键词
遗山
甲寅
遗编
元氏
李光庭
集卷
白日青天
元宪宗
四年
赤壁图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驱邪纳福 话年画
5
作者
吴少华
出处
《大美术》
2008年第3期77-79,共3页
文摘
"花样年画"展览近日在三山会馆举行,这是沪上首次大型传统年画展览,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年画也成为传统年俗民间美术的一个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
三山会馆
民间美术
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
杨家埠
乡言解颐
版画艺术
李光庭
朱仙镇
木刻版画
分类号
J218.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6
作者
桂遇秋
出处
《黄梅戏艺术》
199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文摘
《辞海·冬至》,二十四节中之一个。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 (冬至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雷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这一天为“首九”第一天,气候逐渐进入寒冷时期的数九寒天。
关键词
岁时风俗
二十四节
张二
这一天
乡言解颐
南至
七十二候
西湖游览志余
大雷
李光庭
分类号
J825.54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陂木版年画漫忆
7
作者
彭建
机构
武汉博物馆编研部
出处
《武汉文史资料》
2020年第2期44-46,共3页
文摘
2019年9月,因机缘巧合,我曾有幸接触到一批出自黄陂木兰山麓有名的木版年画之乡——长轩岭张都桥村的木版年画和一些雕版木模,并对它们透露出的浓浓的民俗文化风情着迷。据《黄陂通史》载,黄陂木版年画制作兴盛于明代永乐年间,燕王朱棣篡位后推崇道教玄武大帝,在全国各地大兴寺观庙宇,黄陂木兰山因是释、道香火圣地,每年年关前后,各地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当时,张都桥村傅家大湾、周前湾的艺人们看到商机,用木版印制《如来佛》《玄武大帝》《观音菩萨》等大量道、佛宗教题材的年画,受到香客欢迎,渐渐形成规模。
关键词
木版年画
李光庭
分类号
J218.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间年画与平面设计教学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辉
机构
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第1期90-90,共1页
文摘
传统艺术经过传承与发展,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民间传统年画中的造型、色彩、构图以及寓意几方面入手,以各地民间年画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尝试从这几方面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各种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平面设计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面对设计主题时能从多方面分析,通过思考获得更多信息,从而提出好的处理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
平面设计教学
民间年画
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目的
现代艺术
乡言解颐
设计主题
李光庭
中国农业经济
分类号
J51 [艺术—艺术设计]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苏州《琵琶有情》到上海《玉堂富贵》
9
作者
赵文成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出处
《中华书画家》
2023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文摘
年画最早被称为“纸花”“画片”“画张”,肇始于五代北宋。据清人李光庭《乡言解颐》一书中载:“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而王树村在《中国年画发展史》一书中,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廓清了年画的概念:“狭义上,专指新年时城乡民众张贴于居室内外门、窗、灶等处的,由各地作坊绘刻的绘画作品;广义上,凡民间艺人创作并经由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的、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作品,均可归为年画。”
关键词
世俗生活
民间艺人
绘画作品
李光庭
玉堂富贵
王树村
年画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战国於疋布考
被引量:
7
10
作者
李家浩
出处
《中国钱币》
1986年第4期55-57,共3页
文摘
日本学者奥平昌洪编的《东亚钱志》卷四页二四下著录一枚方足布,面文曰:於疋(图一)。此种布亦见于李光庭《吉金志存》1.13.7和倪模《古今钱略》6.7.4(图二)。此二书是木刻本,文字摹刻,略有失真。
关键词
方足布
倪模
李光庭
三孔布
木刻本
金志
币文
古泉
史记·秦本纪
六十四卦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民间美术今昔谈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树村
出处
《美术》
1984年第9期10-12,共3页
文摘
远在抗日战争前夕,袁同礼撰写了一篇题为《我国艺术品流落欧美之情况》的文章。文中感慨地说:“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古物埋藏于地下及存留于地上者,不可数计。晚近以来,西方学者,竞尚东方艺术,每成立大规模之组织,为系统之搜集,又不惜重资百方购求;奸商渔利,助其盗窃,而荒山僻寺,废墟野冢。
关键词
民间美术
东方艺术
李光庭
杨柳青
乡言解颐
艺术创作
美术展览会
柯兹洛夫
美术工作者
文物出口鉴定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话说梁平年画
被引量:
2
12
作者
吴本新
李斌
出处
《中华文化画报》
2006年第3期46-51,共6页
文摘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间于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样式,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于汉代已有出现。然而。
关键词
梁平
中国民间美术
乡言解颐
李光庭
迎新春
艺术样式
染纸
描银
门画
加官晋爵
分类号
J218.3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河南方言“中”考辨
被引量:
1
13
作者
赵群才
机构
许昌市委党校
出处
《寻根》
2016年第2期56-59,共4页
文摘
曾有媒体就"什么最能代表河南"这一问题做过统计调查,所列选项有"豫""中原""郑州""黄河""嵩山""少林寺""烩面""中"等,而"中"在调查中位居前列。就连许多文艺小品中的河南话,也是"中"字连声不断,频登大雅之堂。
关键词
如家
河南人
统计调查
现代汉语方言
李光庭
关大王单刀会
王黼
乡言解颐
关汉卿
包待制
分类号
H172.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读年画 说科举
被引量:
1
14
作者
秦月
出处
《东方收藏》
2015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文摘
年画,是过年时用于装饰环境、祝福新春的一种充满吉祥喜庆之意的水印木版画,宋代称其为"纸画",明代叫"画贴",清代称"画片"、"画张"、"卫画",直至读到刊印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后来考证为刊行于乾隆三十年(1765)湖北黄州(今黄冈)知府李光庭所著"追忆故乡歌谣谚诵"的《乡言解颐》一书,方知有"年画"一词。
关键词
乡言解颐
李光庭
社会中下层
黄冈
吉祥喜庆
十年
三娘教子
一品当朝
五子夺魁
杨家埠
分类号
J218.3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年画拾忆
15
作者
罗昭伦
机构
重庆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作家协会
出处
《当代党员》
2023年第2期111-111,共1页
文摘
和春联一样,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年画,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画种之一,为我国特有。史料记载,年画最初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具体年代不详,也没有年画一说。东汉末年《风俗通义·祭典》记载:“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芡,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年画,宋代称其为纸画,明代称其为画贴,清代称其为画张、卫画、画片等,直到清道光29年(1849年),在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
关键词
风俗通义
清道光
最初起源
李光庭
史料记载
年画
春联
东汉末年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苗疆人心里永远的一块纪念碑——一代人民英模李长青
16
出处
《杉乡文学》
2009年第7期21-21,共1页
文摘
李长青,凯里老街北门人,1910年生于一个贫苦的汉族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考入贵阳男子师范学校,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下半年,被选为学校党支部负责人。随后积极组织活动,抄写标语。
关键词
李长青
苗疆
农民家庭
小学毕业
炉山县
后援会
抗日救国
政商
李光庭
教导主任
分类号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传承千年的喜庆吉祥--木版年画
17
出处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
2022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文摘
木版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寓意吉祥的汉族民间装饰艺术。木版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宋代,木版年画被称为“纸画”,明代称为“画贴”,清代称为“画片”。直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才正式定义了“年画”一词(即拥有固定含义,用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
关键词
木版年画
民间装饰艺术
彩色套印
清道光
李光庭
装饰品
喜庆吉祥
寓意吉祥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寻找远去的年画
18
作者
凌光
出处
《农民文摘》
2016年第2期56-57,共2页
文摘
中国人过年曾有很多习俗,其中不少都已离我们渐行渐远,成为了一种记忆,甚至是一种传说。贴年画或许就是其中之一。"年画"一词流行于民国初年据王树村先生所著的《中国年画发展史》一书考证,最早出现"年画"这个词,是在清代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其中有"新年十事"一节,在"年画"事里说:"帚舍之后,便贴年画……"李光庭所见的年画是指前人所说的"卫画",
关键词
李光庭
乡言解颐
王树村
杨柳青
渐行渐远
指前
月份牌画
民间画工
杨家埠
宋代人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开门七件事”与“三百六十行”
19
作者
王春瑜
出处
《书摘》
2007年第8期94-96,共3页
文摘
一明代以名著《遵生八牋》鸣于时的学者高濂,曾经说过一句极浅显的至理名言:"饮食,活人之本也。"试想,除了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神仙外。
关键词
三百六十行
开门七件事
一百二十行
姚广孝
李光庭
柴米油盐酱醋茶
快活林
古代商业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噘
20
作者
文苕
机构
不详
出处
《养生月刊》
2024年第10期938-939,共2页
文摘
文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吃萝卜对身体健康有益,不生病就不用延医用药了。俗语中的“药方把嘴”,显然是夸张和拟人化手法的表现。另有“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之类的说法,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村谣曰:‘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噘。’与仓公视人病虽难愈,而夙昔好食粥,尚可多延时日,说部中‘一丸萝卜火吾宫’之言相合。”
关键词
萝卜对
药方
拟人化手法
小人参
李光庭
分类号
S63 [农业科学—蔬菜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李光庭《造室十事》
曹汛
《建筑史》
2006
0
原文传递
2
春雨贵如油,多了又发愁
林之光
《中国科技财富》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探寻年画中农耕文化气息
殷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元遗山《台山杂咏》之四详解——苏东坡和五台山的关系
靳极苍
《五台山研究》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驱邪纳福 话年画
吴少华
《大美术》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黄陂木版年画漫忆
彭建
《武汉文史资料》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民间年画与平面设计教学
张辉
《现代装饰(理论)》
2015
1
原文传递
9
从苏州《琵琶有情》到上海《玉堂富贵》
赵文成
《中华书画家》
2023
0
原文传递
10
战国於疋布考
李家浩
《中国钱币》
1986
7
原文传递
11
民间美术今昔谈
王树村
《美术》
1984
1
原文传递
12
话说梁平年画
吴本新
李斌
《中华文化画报》
2006
2
原文传递
13
河南方言“中”考辨
赵群才
《寻根》
2016
1
原文传递
14
读年画 说科举
秦月
《东方收藏》
2015
1
原文传递
15
年画拾忆
罗昭伦
《当代党员》
2023
0
原文传递
16
苗疆人心里永远的一块纪念碑——一代人民英模李长青
《杉乡文学》
2009
0
原文传递
17
传承千年的喜庆吉祥--木版年画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
2022
0
原文传递
18
寻找远去的年画
凌光
《农民文摘》
2016
0
原文传递
19
“开门七件事”与“三百六十行”
王春瑜
《书摘》
2007
0
原文传递
20
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噘
文苕
《养生月刊》
202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