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临·其·境 对李兴钢的“胜景”设计思想的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鲁安东 《时代建筑》 2020年第4期36-41,共6页
李兴钢在他多样的设计实践中保持了对"胜景几何"设计思想的持续探索。在延续了中国建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传统空间体验当代化的世纪探索的同时,李兴钢的设计作品呈现出有别于前辈的强烈物质感和介质感。文章在设计思想史... 李兴钢在他多样的设计实践中保持了对"胜景几何"设计思想的持续探索。在延续了中国建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传统空间体验当代化的世纪探索的同时,李兴钢的设计作品呈现出有别于前辈的强烈物质感和介质感。文章在设计思想史的语境下分析了"胜景"这一概念涉及的一组关键的空间经验特征,并指出面对着当代城市与技术条件下的空间栖居问题,传统空间中的主体化的、能动性的、文化共鸣的经验特征具有了全新意义,在这一认识下来解读李兴钢的设计实践所具有的实验性和开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兴钢 胜景 意境 空间美学 中国园林 空间体验 空间叙事
下载PDF
李兴钢工作室两项作品荣获国际建筑奖
2
作者 谢雁 《城市住宅》 2009年第10期124-124,共1页
近日,李兴钢工作室两项作品:北京复兴路乙59—1号改造和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纸砖房双双获得THE CHICAGO ATHENUM/EUROPE——建筑与设计博物馆和欧洲建筑艺术设计和城市研究中心共同颁布的2009年国际建筑奖。该奖是奖励新锐设... 近日,李兴钢工作室两项作品:北京复兴路乙59—1号改造和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纸砖房双双获得THE CHICAGO ATHENUM/EUROPE——建筑与设计博物馆和欧洲建筑艺术设计和城市研究中心共同颁布的2009年国际建筑奖。该奖是奖励新锐设计的最高建筑奖项,每年由THE CHICAGO ATHENUM建筑与设计博物馆组织举办,并向来自全世界的观众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建筑 工作室 国际 作品 CHICAGO 艺术设计 评审委员会 李兴钢
下载PDF
不为技术而技术——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
3
作者 杨永悦(采访) 《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8年第10期22-27,共6页
李兴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的身份足以让人关注,历经了重大工程的风风雨雨,但在我眼中他还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里常见到的那个熟悉的身影,只是多了一份淡定与沉着。我们在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间隙匆匆进行了一些交流,... 李兴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的身份足以让人关注,历经了重大工程的风风雨雨,但在我眼中他还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里常见到的那个熟悉的身影,只是多了一份淡定与沉着。我们在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间隙匆匆进行了一些交流,直到他在国外布展完成回国后再次进行了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 技术 国家体育场 总设计师 威尼斯 李兴钢
下载PDF
李兴钢工作室作品荣获2010年国际建筑奖
4
《建筑创作》 2010年第11期15-15,共1页
继2009年获得THE CHlCAGO ATHENUM/EUROPE——建筑与设计博物馆和欧洲建筑艺术设计和城市研究中心共同颁布的国际建筑奖之后,近日,李兴钢工作室作品:建川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再次获得该奖项的201 0年度国际建筑奖。
关键词 李兴钢工作室” 作品 “2010年国际建筑奖” 建筑设计
下载PDF
两个作品 三个话题——李兴钢访谈
5
作者 范雪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人物访谈 李兴钢 建筑创作 建筑设计
原文传递
“第三空间”与第三种选择
6
作者 金秋野 《时代建筑》 2016年第6期88-95,共8页
文章以李兴钢设计的唐山"第三空间"建筑项目为契机,讨论当代中国人居环境下的集合居住模式及其面对的问题。通过回顾勒·柯布西耶的集合住宅探索,讨论自然态的弹性居住模式的潜力,并结合以个体自组织为特征的网络时代经... 文章以李兴钢设计的唐山"第三空间"建筑项目为契机,讨论当代中国人居环境下的集合居住模式及其面对的问题。通过回顾勒·柯布西耶的集合住宅探索,讨论自然态的弹性居住模式的潜力,并结合以个体自组织为特征的网络时代经济模式,提出新的集合居住模式的可能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住宅 李兴钢工作室 “第三空间” 弹性居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