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内的“创业史”书写——以李凤群小说为例
1
作者 戴瑶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2,共8页
20世纪80年代的海外创业故事曾调动中国社会的注意力,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重新赋能创业史写作。李凤群在长篇小说《大江》《大风》《大望》《月下》及中篇小说《长夜》《天鹅》中,以亲历者立场,紧随中国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将改革意识和改... 20世纪80年代的海外创业故事曾调动中国社会的注意力,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重新赋能创业史写作。李凤群在长篇小说《大江》《大风》《大望》《月下》及中篇小说《长夜》《天鹅》中,以亲历者立场,紧随中国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将改革意识和改革行动辐射向中国人的海内外双向创业。其中,主宰创业的改革思维成为撬动情感之变、生活之变、城乡之变的一个基点。作品记录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同时塑造出情感投资——当前创业投资的新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凤群 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开放 创业
下载PDF
两种“罪与罚”,一种新形态——谈李凤群长篇小说《大望》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达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60-166,共7页
四个跟儿女寄居于不同城市的老人几乎同时被儿女遗忘,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绝望之下,不得不回到他们曾经生活过几十年如今已成为荒无人烟的大望洲。这个与外界隔绝、孤悬江边的大望洲,完全可称得上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实验室。四个老人在这... 四个跟儿女寄居于不同城市的老人几乎同时被儿女遗忘,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绝望之下,不得不回到他们曾经生活过几十年如今已成为荒无人烟的大望洲。这个与外界隔绝、孤悬江边的大望洲,完全可称得上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实验室。四个老人在这个灵魂实验室里经受着困境的磨砺、灵魂的拷问,人性发生裂变。这是一部以“罪与罚”为精神内核的忏悔小说,它溢出“罪与罚”的经典范式,在一个情境之中写出了两种“罪与罚”:一种是罪的主体始终摆脱不了罪的纠缠而继续受罚;另一种是罪的主体主动赎罪忏悔而获得救赎。前者是新构,为忏悔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写法和新的形态;后者是经典写法的再现,其间又赋予了新的表现,且为《大望》之“大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凤群 《大望》 罪与罚 过去之罪 当下之罚
下载PDF
岛,意义化的空间——论李凤群“长江”系列小说的“岛”意象
3
作者 戴瑶琴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171,共6页
“江心洲”是李凤群的成长空间与文学空间,在创作中被具象化为岛屿,文本同时兼顾“岛”的结构与功能,其隔绝和联动的特质与矗立于长江边的“断桥”“灯塔”形成呼应。“长江”系列小说对“岛”这一中国文学传统意象的开发,一方面传承中... “江心洲”是李凤群的成长空间与文学空间,在创作中被具象化为岛屿,文本同时兼顾“岛”的结构与功能,其隔绝和联动的特质与矗立于长江边的“断桥”“灯塔”形成呼应。“长江”系列小说对“岛”这一中国文学传统意象的开发,一方面传承中国艺术思维里“岛”的描绘方法,另一方面,拓宽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外华文文学的“孤岛”主题内涵。小说由“岛”的“废墟”和“纪念碑”式的形,呈现“废墟化”和“纪念碑性”的意,重塑乡土在时空变换中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凤群 孤岛 废墟化 纪念碑性
下载PDF
城乡之间的钟摆:新世纪以来青年作家的乡土书写——以李凤群的“江心洲叙事”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普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4,共8页
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至今,随着城市化推进引起了乡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乡土文学也面临着挑战。面对社会转型,新世纪乡土文学也在积极回应,创作特色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乡土书写的主体亦即乡土文学作家也在悄然位移,开始有越来... 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至今,随着城市化推进引起了乡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乡土文学也面临着挑战。面对社会转型,新世纪乡土文学也在积极回应,创作特色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乡土书写的主体亦即乡土文学作家也在悄然位移,开始有越来越多的70年代出生的甚至更年轻的作家涉足乡土书写,并呈现出不同于50、60年代出生作家的创作面貌。这在青年作家李凤群游走于城乡之间的小说创作中有着某些具体呈现。李凤群的创作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新世纪青年作家乡土书写的若干特点及局限,也隐含着此后乡土文学的某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书写 李凤群 江心洲叙事
下载PDF
人性书写与城乡文明互认——李凤群访谈 被引量:2
5
作者 唐诗人 李凤群 《写作》 2022年第3期15-22,共8页
李凤群近几年的小说在题材、风格、思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大江》《大风》《大望》等作品视野宏阔、内容厚重,有大家气象,是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在访谈中,李凤群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针对文学与市场关系、乡土与城市... 李凤群近几年的小说在题材、风格、思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大江》《大风》《大望》等作品视野宏阔、内容厚重,有大家气象,是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在访谈中,李凤群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针对文学与市场关系、乡土与城市写作、故乡情结、人性书写等话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李凤群认为,作家要有摆脱题材写作的能力,对时代的书写要超越简单的批判或肯定,要向伟大作品看齐,写出让读者都能感受到心灵震颤的作品。李凤群还表示,写人的“过错”与“承担”,是她所有作品的基本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凤群 乡土叙事 城市化转型 故乡情结
下载PDF
多主题下的观照和双线叙事--评李凤群长篇小说《大望》
6
作者 疏延祥 《百家评论》 2022年第3期63-69,共7页
李凤群的《大望》以当下人们的种种生存困境为基点,在追问“灵魂”归所的同时显示“救赎”的希望。《大望》采取的是向前和前后两条线索的“双线结构”,一方面沿着谜一般的现状,向前进行破解;另一方面用回忆的方式回到过去,进行探究。... 李凤群的《大望》以当下人们的种种生存困境为基点,在追问“灵魂”归所的同时显示“救赎”的希望。《大望》采取的是向前和前后两条线索的“双线结构”,一方面沿着谜一般的现状,向前进行破解;另一方面用回忆的方式回到过去,进行探究。在艺术手法上,《大望》吸收了西方小说和戏曲的荒诞艺术手法,借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写出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不能沟通和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凤群 《大望》双线叙事 荒诞
下载PDF
《大风》:历史回望中的存在困境
7
作者 陶倩影 《嘉兴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1-94,共4页
历史与存在是李凤群关注的重要命题。在其新作《大风》中,一方面,历史的神圣意义被消解,个体在"他人"注视下的存在困境被建构;另一方面,历史本身被赋予的价值判断制约着作为存在个体的自由选择。李凤群以个体的存在之困指涉... 历史与存在是李凤群关注的重要命题。在其新作《大风》中,一方面,历史的神圣意义被消解,个体在"他人"注视下的存在困境被建构;另一方面,历史本身被赋予的价值判断制约着作为存在个体的自由选择。李凤群以个体的存在之困指涉历史的无处不在,使二者在特定的时空中相互博弈,从而延伸了小说的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凤群 大风 历史 存在 自由 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