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经历与李初梨革命文学道路
1
作者 唐东堰 谢乐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9-34,共6页
李初梨是后期创造社的重要成员,也是创造社向革命文学社团转变的主要推动者。留日经历让李初梨从一名电气专业学生转变为文学爱好者,进而转变为革命作家。留日十二年,日本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以及留日学生的“小圈子”交往深刻地塑... 李初梨是后期创造社的重要成员,也是创造社向革命文学社团转变的主要推动者。留日经历让李初梨从一名电气专业学生转变为文学爱好者,进而转变为革命作家。留日十二年,日本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以及留日学生的“小圈子”交往深刻地塑造了李初梨的精神世界,在他此后的创作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经历 革命文学 李初梨
下载PDF
论李初梨的“革命文学”观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江元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82,共3页
在倡导“革命文学”的历史语境中,李初梨“革命文学”理论的先锋性引人注目。他在论争中以极力强调文学的阶级性,从而形成他“革命文学”观的显著特色,他在社会尖锐对抗的情形中抓住至关重要和迫切的作家世界观改造问题,强调阶级意识的... 在倡导“革命文学”的历史语境中,李初梨“革命文学”理论的先锋性引人注目。他在论争中以极力强调文学的阶级性,从而形成他“革命文学”观的显著特色,他在社会尖锐对抗的情形中抓住至关重要和迫切的作家世界观改造问题,强调阶级意识的获得和运用,提出了倾向政治性的无产阶级文学批评标准,为以后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初梨 “革命文学”观 背景 特征
下载PDF
列宁“目的意识论”的中国变异:李初梨革命文学论重探
3
作者 阮芸妍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7,共13页
李初梨在革命文学论争中所提的建设方案,杂糅了包括列宁“目的意识论”在内的多重资源,这是李初梨等后期创造社成员弃学归国投入革命文学建设时的“底气”。但以往研究多认为他们受到福本和夫理论的笼罩性影响,忽略了他们引入的另一条... 李初梨在革命文学论争中所提的建设方案,杂糅了包括列宁“目的意识论”在内的多重资源,这是李初梨等后期创造社成员弃学归国投入革命文学建设时的“底气”。但以往研究多认为他们受到福本和夫理论的笼罩性影响,忽略了他们引入的另一条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的经验。面对日共与普罗文学的落潮,青野季吉将列宁在《怎么办》中对“自然生长”与“目的意识”的区分引入日本,使其成为建设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第二个斗争期”的理论依据。李初梨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和《自然生长性与目的意识性》中,则借助“目的意识论”、福本和夫著作中的图式、马克思、列宁著作等多重资源,在述译交杂的语意滑动中完成了三重转折,为“革命的智识阶级”开辟出投身革命文学运动建设与实践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意识 李初梨 《怎么办》 青野季吉 福本和夫
原文传递
论李初梨的文艺思想及其影响
4
作者 安涛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3,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历程中,李初梨是一个不能不被重视的理论家。如果将1924年李初梨在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视作其研究文学理论的起点的话,1931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7年获释并重新获得话语权,发表了两篇文学论文,此...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历程中,李初梨是一个不能不被重视的理论家。如果将1924年李初梨在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视作其研究文学理论的起点的话,1931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7年获释并重新获得话语权,发表了两篇文学论文,此后便转向其他工作,基本脱离了文学活动,其较集中地研究文学理论的时间前后不过四、五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初梨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文艺思想 1931年 1937年 文学论文 文学活动 中国化
原文传递
李初梨:从革命者到收藏家
5
作者 刘炳星 《纵横》 2010年第8期52-56,共5页
我的姨父李初梨,原名李祚利,曾用名李初黎、笔名光寿。早年赴日留学,1928年5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秘书、华侨事务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等职,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 我的姨父李初梨,原名李祚利,曾用名李初黎、笔名光寿。早年赴日留学,1928年5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秘书、华侨事务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等职,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已去世十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初梨 收藏家 革命者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共产党 办公厅主任 赴日留学
原文传递
1928年中国革命文学兴起的日本观照 被引量:2
6
作者 靳明全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7,共7页
本文论述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对中国革命文学倡导和革命文学论争的影响 ,重点论述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理论家青野季吉、福本和夫对后期创造社代表李初梨的影响 ,同时 ,以李初梨与鲁迅的争论为个案 ,分析了革命文学论争的焦点问题 ... 本文论述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对中国革命文学倡导和革命文学论争的影响 ,重点论述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理论家青野季吉、福本和夫对后期创造社代表李初梨的影响 ,同时 ,以李初梨与鲁迅的争论为个案 ,分析了革命文学论争的焦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 ,本文梳理出了 1 92 8年中国革命文学兴起的历史过程 ,总结了革命文学发展的必然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年 中国 革命文学 日本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青野季吉 福本和夫 李初梨 鲁迅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从“文学革命”的时代转换为“革命文学”的时代(下)——以冯乃超接受日本的大正生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上海鲁迅研究》 2019年第2期275-293,共19页
3. "集团主义"文学的实现与走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的转换期(1) 在提倡"革命文学"的背景中存在的日本无产阶级运动的潮流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发生时,东京的基督教学校青山学院有两位台湾留学生。... 3. "集团主义"文学的实现与走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的转换期(1) 在提倡"革命文学"的背景中存在的日本无产阶级运动的潮流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发生时,东京的基督教学校青山学院有两位台湾留学生。一位是张深切(1904—1965,台中南投人),他就读于青山学院中学部三年级。但在地震发生时他因肺炎返台休养,听到青山学院受损严重,以此为理由,力求父亲同意转赴中国求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乃超 人道主义 文学革命 生命主义 福本主义 李初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原文传递
三十年前一次会议的回忆
8
作者 方厚枢 《出版史料》 2009年第1期8-12,共5页
2008年9月间,我为《中国出版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负责建国后头三十年(1949~1979年)的撰稿工作已经定稿结束,我多年来从事当代中国出版史的研究就算告一段落。于是将历年积存的出版资料进行了清理,意外地发现1978年10月我参加一次... 2008年9月间,我为《中国出版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负责建国后头三十年(1949~1979年)的撰稿工作已经定稿结束,我多年来从事当代中国出版史的研究就算告一段落。于是将历年积存的出版资料进行了清理,意外地发现1978年10月我参加一次会议的记录材料和一帧到会代表的合影(见本期封二)。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主持这次会议的周扬同志和在会上发言的李初梨、李一氓、茅以升、楼适夷、夏衍、于立群、林默涵等前辈都已作古,他们的遗韵犹存。这份记录材料仍不失为有价值的出版史料,值得向有关研究者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出版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忆 记录材料 出版史料 建国后 李初梨 李一氓
原文传递
从“文学革命”的时代转换为“革命文学”的时代(上)——以冯乃超接受日本的大正生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例
9
作者 工藤贵正 吉田阳子 《上海鲁迅研究》 2019年第1期304-321,共18页
导论冯乃超(1901—1983)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稍得到注目的是与代表当时文坛的鲁迅(1881—1936)等人展开的'革命文学论争'之时。冯乃超和朱镜我于1927年10月到上海,而李初梨、彭康和李铁声也于11月从日本回到上海,与国内的创造社... 导论冯乃超(1901—1983)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稍得到注目的是与代表当时文坛的鲁迅(1881—1936)等人展开的'革命文学论争'之时。冯乃超和朱镜我于1927年10月到上海,而李初梨、彭康和李铁声也于11月从日本回到上海,与国内的创造社同人合流后展开了创造社后期的文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乃超 朱镜我 生命主义 文学革命 傀儡美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李初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