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融虚诬李固考辨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从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
《太平御览》所引《李固外传》记载表明,李固遭黄门常侍飞章诬奏,其死与马融无关。任武都太守和南郡太守之间,马融曾任大将军梁冀从事中郎。李固于质帝本初元年(146)闰六月被免去太尉之职。《后汉书·吴祐传》称"诬奏太尉李固&... 《太平御览》所引《李固外传》记载表明,李固遭黄门常侍飞章诬奏,其死与马融无关。任武都太守和南郡太守之间,马融曾任大将军梁冀从事中郎。李固于质帝本初元年(146)闰六月被免去太尉之职。《后汉书·吴祐传》称"诬奏太尉李固",表明马融替梁冀诬奏太尉李固当在冲帝永憙元年(145)。马融颇具文名,且时任梁冀从事中郎,梁冀诬奏李固的"飞章"出于其手不足为怪,故《后汉书·李固传》所载"飞章"当出于马融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融 梁冀 李固 永憙元年
下载PDF
东汉清流派代表李固家族新论
2
作者 杨东晨 杨建国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15,共6页
在东汉宦官、外戚专权,政治黑暗的形势下,汉中李固家族三代为官正直清廉,敢于同权贵进行斗争。他们不仅是东汉贤儒的典型代表,也是清流派正直官吏的典型代表。李固为维护朝纲同腐朽的宦官势力斗争的正义性及其高贵品质,对后世有着深刻影... 在东汉宦官、外戚专权,政治黑暗的形势下,汉中李固家族三代为官正直清廉,敢于同权贵进行斗争。他们不仅是东汉贤儒的典型代表,也是清流派正直官吏的典型代表。李固为维护朝纲同腐朽的宦官势力斗争的正义性及其高贵品质,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永远值得称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李邻 李固 李燮 清流派
下载PDF
马融飞章诬李固及其原因 被引量:1
3
作者 万青 《红河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1-35,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东汉中后期著名经学大师马融为外戚大将军梁冀草拟奏章诬陷著名政治家李固这一政治事件的分析,揭示马融和李固对立的原因主要是两人不同的学术背景、政治态度和个人追求导致的,展示东汉外戚、宦官干政对士人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马融 李固 飞章事件 原因
下载PDF
李固与后汉党锢之祸
4
作者 万青 《红河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
本文试图从梳理东汉著名政治家和文人李固与东汉党人的关系中,探寻李固对党人的影响,借以揭示东汉“党锢之祸”的发生原由及其产生的影响,从而展示汉末乱世给士人带来的深刻影响及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与气节。
关键词 东汉 李固 党锢之祸
下载PDF
李固述评
5
作者 晓东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0-43,共4页
本文通过大量历史事实 ,评述了东汉廉吏李固历经八位皇帝、同腐朽的宦官势力进行斗争的正直不阿的一生。
关键词 李固 述评 正直不阿
下载PDF
“垂帘”背景下“北斗喉舌”李固的为官反思
6
作者 何静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2-53,共2页
李固(94—147),字子坚,东汉著名的“北斗喉舌”,先后辅佐顺、冲、质三位皇帝,官至太尉,政称“天下第一”。在其为官的14年间,国家正处于外戚擅权、太后“垂帘”盛行的时期。东汉自和帝刘肇之后,皇统屡绝,权归女主(临朝者六位太后,窦... 李固(94—147),字子坚,东汉著名的“北斗喉舌”,先后辅佐顺、冲、质三位皇帝,官至太尉,政称“天下第一”。在其为官的14年间,国家正处于外戚擅权、太后“垂帘”盛行的时期。东汉自和帝刘肇之后,皇统屡绝,权归女主(临朝者六位太后,窦、邓、阎、梁、窦、何)。为了达到“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的目的,太后“莫不定策帷,委事父兄”(《后汉书·皇后纪序》),一再扶持娃娃做傀儡皇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固 北斗 反思 太后 后汉书 东汉 皇帝
下载PDF
无奈而执著的抗争者——李固
7
作者 万青 《文史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6-62,共7页
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冬十二月,一代名臣李固、杜乔被诛杀,大将军梁冀下令,将他们的尸首拖到洛阳城北夏门亭十字路口示众,敢去哭泣吊丧者,一律予以严惩,世人无不震惊!李固的弟子郭亮和董班得知恩师被害后,冒着生命危险,守尸十五... 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冬十二月,一代名臣李固、杜乔被诛杀,大将军梁冀下令,将他们的尸首拖到洛阳城北夏门亭十字路口示众,敢去哭泣吊丧者,一律予以严惩,世人无不震惊!李固的弟子郭亮和董班得知恩师被害后,冒着生命危险,守尸十五日,感动了太后,李固才得以魂归故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固 汉朝 生平 政治家 人格修养
原文传递
李固:东汉抵抗黑暗的一面旗帜
8
作者 刘吉同 《海峡通讯》 2012年第9期56-57,共2页
汉顺帝软弱无能,又是宦官扶立上台的皇帝,由此导致朝政浊浪滔天,以外戚梁冀为首的邪恶势力,重用奸佞,陷害忠良,为所欲为。在梁冀一伙猖獗之时,博学、坚贞、勇敢的李固不惧斧钺,与之作了坚决的斗争,成了朝中代表正义力量的一面... 汉顺帝软弱无能,又是宦官扶立上台的皇帝,由此导致朝政浊浪滔天,以外戚梁冀为首的邪恶势力,重用奸佞,陷害忠良,为所欲为。在梁冀一伙猖獗之时,博学、坚贞、勇敢的李固不惧斧钺,与之作了坚决的斗争,成了朝中代表正义力量的一面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帜 李固 东汉 恶势力 皇帝 朝政 正义
原文传递
李固:一颗沸腾的“社稷之心”
9
作者 宝禅居士 《各界》 2013年第4期47-51,共5页
要当仁不让 “李杜”是李、杜两个姓氏的合称,历史上的著名的“李杜”就有七对,即“东汉三李杜”:李固、杜乔,李膺、杜密,李云、杜众。唐朝的“大小李杜”: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南北朝的李冲、杜预,宋代的李韶、杜范。
关键词 李固 社稷 沸腾 李杜 李商隐 南北朝 李白 杜甫
原文传递
李固言传
10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2015年第1期12-14,61-63,共6页
李固言,字仲枢,其先赵人。擢进士甲科,江西裴堪、剑南王播皆表署幕府。累官户部郎中。温造为御史中丞,表知杂事,进给事中。
关键词 李固 言传 御史中丞 给事中
原文传递
谦虚好学的李固
11
《天天爱学习(二年级)》 2013年第2期27-27,共1页
东汉的李固生在一个有钱人家,但他并没有沾染上纨绔子弟的坏习气,为人彬彬有礼,非常谦虚。
关键词 李固 谦虚 好学
原文传递
李固千里拜师
12
作者 张新华 吕鸿群 《小雪花》 2014年第5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李固 千里 长安
原文传递
东汉太尉李固墓冢何处真
13
作者 刘乐 《寻根》 202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李固是东汉著名的辅政大臣,官至太尉,以直谏刚直闻名,有“北斗喉舌”之美誉,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称赞其为耿直派的领袖。147年李固被梁冀杀害,归葬何处,后世史籍记载纷纭,约有三处:一、河南省林州市城郊乡东街村北李固墓。2008年11月26日... 李固是东汉著名的辅政大臣,官至太尉,以直谏刚直闻名,有“北斗喉舌”之美誉,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称赞其为耿直派的领袖。147年李固被梁冀杀害,归葬何处,后世史籍记载纷纭,约有三处:一、河南省林州市城郊乡东街村北李固墓。2008年11月26日的《安阳日报》刊登文章《大汉忠臣魂归何处》,写道:“在林州市城郊乡东街村北,诸山脚下,有一座古墓,透过突兀的残冢和坚固的墓室,我们依稀能感受到它昔日的高大,当地人称此墓为‘汉忠臣李固墓’。”这个说法依据有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文澜 河南省林州市 梁冀 史籍记载 李固 忠臣 辅政大臣 太尉
原文传递
东汉末经学的衰落与党锢之祸
14
作者 金春峰 《求索》 1987年第3期30-35,共6页
东汉中后期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官办经学刚刚达到了它的荣华和声誉的峰颠,就急剧地跌落下来,一蹶不振;政治统治刚刚达到繁盛、强大的顶点,就危机四起、险象丛生、摇摇欲坠。事情来得那样突然,从表面看,似乎个人的爱好,皇帝的短命... 东汉中后期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官办经学刚刚达到了它的荣华和声誉的峰颠,就急剧地跌落下来,一蹶不振;政治统治刚刚达到繁盛、强大的顶点,就危机四起、险象丛生、摇摇欲坠。事情来得那样突然,从表面看,似乎个人的爱好,皇帝的短命等偶然因素在扮演历史主角的角色,起了决定作用。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分析下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党锢之祸 东汉末 外戚 《后汉书》 李固 东汉中后期 杨震 太尉 常侍
下载PDF
金代黄河下游上段河道的变迁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继中 《中州学刊》 1985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金太宗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闻有金师”,为阻金兵南侵,约在卫州(治今河南汲县)人为决河,“自泗入淮”。从此“河流不复”故道,不再“北流”入渤海。这是黄河下游变迁史上一次大改道。这次改道形成的...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金太宗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闻有金师”,为阻金兵南侵,约在卫州(治今河南汲县)人为决河,“自泗入淮”。从此“河流不复”故道,不再“北流”入渤海。这是黄河下游变迁史上一次大改道。这次改道形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其下段夺淮河入黄海的局面,直到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河决铜瓦厢改从山东利津入渤海之前,未发生大的变化。而下游上段的河道,即自阳武(今河南原阳)以下至入淮的河道,在金代数十年间“或决或塞,迁徙无定”。可能是史料缺乏,至今未见专门论述这段河道的文章。为此,本文就金代黄河下游上段的河道变迁,作粗浅的阐述和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黄河 《金史》 梁山泊 大定 河道 河分流 李固 明昌 河渠 北流
下载PDF
东汉士风中的“禄利”、“名节”之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90,共10页
士风:士人风尚,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东汉士风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从文献材料看,古人对东汉士风一般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士人的个体人格,称为“风格”,如《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膺)风格秀整,高目标持”... 士风:士人风尚,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东汉士风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从文献材料看,古人对东汉士风一般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士人的个体人格,称为“风格”,如《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膺)风格秀整,高目标持”;二是指士人的群体行为准则,称为“士行”、“士节”、“士则”,如称东汉名士陈寔“言为世范,行为士则”(《三国志·邓艾传》引《陈寔碑》);三是指士人学风,有时称“儒风”或“儒者之风”,如《后汉书·儒林列传》曰:桓灵之间“儒者之风盖衰矣”;四是指士人精神的社会效益,有时称“风化”,有时直接称为“风俗”,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对东汉士风的全面探讨是个复杂课题,不仅是个史学问题,还涉及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诸多内容,其中对东汉士人精神风貌流变的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而“禄利”、“名节”之变,当是东汉士风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风 士大夫 外戚 经学 东汉初期 明帝 李固 桓谭 光武帝 党人
下载PDF
李楷固东征与渤海建国问题新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辛时代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3,共4页
营州之乱后,唐朝为了巩固在东北地区的统治,重新调整东北民族关系,特派李楷固率兵出征辽西、辽东地区。李楷固东征发生在武则天统治末年。以李楷固奉命讨伐契丹(700年)为开端,以天门岭之战李楷固败还(702年)而结束,李楷固东征的直接后... 营州之乱后,唐朝为了巩固在东北地区的统治,重新调整东北民族关系,特派李楷固率兵出征辽西、辽东地区。李楷固东征发生在武则天统治末年。以李楷固奉命讨伐契丹(700年)为开端,以天门岭之战李楷固败还(702年)而结束,李楷固东征的直接后果就是大祚荣建国。以往学界都认为渤海建国的时间是698年,本文通过对史料的钩沉与解读,认为渤海建国的时间是公元70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楷固 东突厥 渤海建国
下载PDF
刘秀的奖励名节与东汉士风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宛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9年第3期15-21,共7页
刘秀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儒生出身的开国皇帝,他之为政,往往浸润着儒家气息。建国伊始,刘秀便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表彰名节,从而直接导致了“东汉尚名节”之士风的形成,使东汉士人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风貌。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教益。
关键词 刘秀 后汉书 士风 王莽 外戚 杨震 士大夫 党人 “士” 李固
下载PDF
范晔《后汉书》史论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舒仁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54-59,共6页
范晔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之一,所撰《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为古代史学史上名著。在本书编纂过程中,他针对东汉一代的史实,发表了很多史论。(据今本《后汉书》看来,共有序、论、赞二百一十四篇。)... 范晔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之一,所撰《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为古代史学史上名著。在本书编纂过程中,他针对东汉一代的史实,发表了很多史论。(据今本《后汉书》看来,共有序、论、赞二百一十四篇。)这些史论,集中反映了范晔对东汉一代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看法,表达了他自己的思想。因此,对《后汉书》的史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后汉书》这部史学名著和它的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论 范晔《后汉书》 匈奴列传 外戚 史书 《史记》 序论 李固 评论 《汉书》
下载PDF
《石门颂》、《杨淮表纪》主要人物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林元 《文博》 1995年第2期15-17,共3页
《石门颂》、《杨淮表纪》中主要人物杨孟文、伯母、杨淮、杨粥四人以及摩崖文字中不曾出现,但十分重要的人物杨文方(孟文之子,“伯母”之夫),在《华阳国志》中都有一些散而不乱的记载.他们是祖孙三辈人,在当时的几十年中,也是对汉中贡... 《石门颂》、《杨淮表纪》中主要人物杨孟文、伯母、杨淮、杨粥四人以及摩崖文字中不曾出现,但十分重要的人物杨文方(孟文之子,“伯母”之夫),在《华阳国志》中都有一些散而不乱的记载.他们是祖孙三辈人,在当时的几十年中,也是对汉中贡献最大的人物.为其刻石颂功的两位主事人——汉中太守王升和黄门卞玉,同他们都是四川犍为人氏.因此,考察这几位犍为士女,再现他们的事迹,是深入认识这两块著名摩崖石刻内涵的需要,也是石门研究的一个不可阙略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人物 《华阳国志》 石门 司隶校尉 褒斜道 太守 汉中 重要的人物 摩崖石刻 李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