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创伤记忆与超越 |
胡明华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14 |
0 |
|
2
|
来自淡水河的笑声——李国修和他的戏剧 |
彭耀春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3 |
0 |
|
3
|
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身份认同问题 |
田广文
|
《莆田学院学报》
|
2015 |
0 |
|
4
|
李国修及其屏风表演班 |
曹明
|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
1996 |
1
|
|
5
|
无主流,非职业……——台湾屏风表演班艺术总监李国修先生谈台湾话剧现状 |
潘志兴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6
|
台湾艺人李国修与大陆演员姜昆 |
曹明
|
《华人时刊》
|
1995 |
0 |
|
7
|
台湾剧坛怪杰 李国修 |
曹明
|
《戏剧文学》
|
1999 |
0 |
|
8
|
九四年,我们朗读什么? |
闻军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9
|
美学与政治齐飞——台湾小剧场今貌 |
余云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0
|
一位戏剧人的匠心 访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张怡 |
王慧燕
|
《上海戏剧》
|
2017 |
0 |
|
11
|
专注成了一种稀缺能力 |
崔慈芬
|
《共产党员》
|
2016 |
0 |
|
12
|
“话剧其实是一种手工业”——赖声川答《时代人物》记者问 |
赖声川
|
《时代人物》
|
2015 |
0 |
|
13
|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
陈凤兰
|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2017 |
0 |
|
14
|
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写于马季逝世六周年的日子 |
姜昆
|
《绿色中国》
|
2015 |
0 |
|
15
|
戏剧魔法的幕后一角——赖声川访谈 |
胡明华
赖声川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6 |
0 |
|
16
|
从《茶馆》现象看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
张羽
|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
2007 |
0 |
|
17
|
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发生与语境 |
林秀琴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8
|
相声剧:台湾剧场中的新品种 |
冯翊纲
|
《戏曲研究》
|
2000 |
2
|
|
19
|
论相声剧的名与实 |
何明燕
|
《新世纪剧坛》
|
2013 |
1
|
|
20
|
迈向专业化的迷思——“跨海看戏”之一 |
林克欢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