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二题
1
作者 李晓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是价值最高的宋诗宋注之一,历来为学界所重视。但对于李壁注对王安石诗歌艺术层面的触及和讨论,学界重视仍然不够。一方面,李壁对王安石诗歌师法韩愈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体察,于注文中多有表露,这是尤其不应当被忽略的...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是价值最高的宋诗宋注之一,历来为学界所重视。但对于李壁注对王安石诗歌艺术层面的触及和讨论,学界重视仍然不够。一方面,李壁对王安石诗歌师法韩愈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体察,于注文中多有表露,这是尤其不应当被忽略的;另一方面,李壁注诗,意、艺并重,在解释名物、典故以及补充本事的同时,谈诗论艺的倾向尤其突出:他不但大量摘引宋诗话的内容,还常常通过比较的方法,对王安石诗歌的句法、对仗、用字等方面进行灵活、简洁的艺术评价,提升了诗注的艺术趣味,增加了诗注的弹性,给原本呆板、生硬、枯燥的诗歌笺注注入了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 王安石 李壁 诗注 诗话
下载PDF
试论李壁对诗歌笺释学的贡献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焕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南宋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注》是宋代重要的一部诗歌笺注本。李壁在《文选》式的传统笺释方法基础上,发展了前代的注释之学,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以史证诗,借注王诗以显史;探求诗歌旨意;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这... 南宋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注》是宋代重要的一部诗歌笺注本。李壁在《文选》式的传统笺释方法基础上,发展了前代的注释之学,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以史证诗,借注王诗以显史;探求诗歌旨意;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这对后代诗歌笺释之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笺释学 《王荆文公诗注》 李壁 王安石
下载PDF
李壁《王荆公诗注》的诗学批评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泽棠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晚出而博采众家之长。"宋人注宋诗"的一大特点,是寓诗学批评、研究于注释之中。李壁本人擅长诗文创作,在注释中,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之外,还寓研究于注释之中,发...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晚出而博采众家之长。"宋人注宋诗"的一大特点,是寓诗学批评、研究于注释之中。李壁本人擅长诗文创作,在注释中,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之外,还寓研究于注释之中,发挥艺术理解力,对王诗创作中的句法、字法、章法、用典、对偶、立意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王诗审美效果进行点评,从而揭示了王安石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诗 诗歌注释 诗学批评 创作方法
下载PDF
从《王荆文公诗注》看李壁对王安石的评价问题
4
作者 徐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44,共9页
除注释方法、文献考订及艺术评价外,李壁《王荆文公诗注》在评价王安石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王安石之变法,遭到南宋朝廷严厉清算,北宋亡国之罪亦被归咎于此;李壁从王安石变法的“本心”出发,对其忠纯为国的精神表示同情之理解。王... 除注释方法、文献考订及艺术评价外,李壁《王荆文公诗注》在评价王安石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王安石之变法,遭到南宋朝廷严厉清算,北宋亡国之罪亦被归咎于此;李壁从王安石变法的“本心”出发,对其忠纯为国的精神表示同情之理解。王安石之学术,理学家为争道统斥其为“异端邪说”,进而全面批判王安石;李壁注虽也受理学思想影响,但却并不因此否定王安石的学术及其他。王安石之人格,南宋兴起了将其“小人化”的批评风潮;李壁则通过诗歌笺注为王安石辩诬,并高度赞誉了荆公的道德和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 变法 学术 人格
下载PDF
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李壁注荆公诗发微
5
作者 汤江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本文依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李注蓬左文库本,从分析其版本特征入手,进而对“李注”被删节的过程、“庚寅增注”与“补注”的关系、“庚寅增注本”以及刘评本的作者、成书过程、思想倾向等问题进行了纵横比较分析,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李壁 蓬左文库本
下载PDF
论李壁注在宋诗宋注中的新特点
6
作者 韩元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共5页
有关李壁注的特点,除前人提出的以史证诗、文学阐释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三个方面可以继续讨论:一是李壁在注释中经常把自己和王安石联系到一起,十分注意凸显其个人意识;二是李壁注不但以史证诗,更重要的是他在以诗证史方面也有体现,开钱... 有关李壁注的特点,除前人提出的以史证诗、文学阐释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三个方面可以继续讨论:一是李壁在注释中经常把自己和王安石联系到一起,十分注意凸显其个人意识;二是李壁注不但以史证诗,更重要的是他在以诗证史方面也有体现,开钱谦益诗史互证之先河;三是李壁注中的诙谐色彩在其他诗注中十分少见。这些特点的形成有其个人因素,比如李壁与王安石有相似的出使经历,出身于史学家庭等,但其中也有大的社会背景,比如学术的发展,宋代的党争等等。这些新特点正是在个人与社会因素合力下形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个人意识 以诗证史 诙谐
下载PDF
李壁注荆公诗考论
7
作者 汤江浩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81,共5页
王安石诗李壁注,是最著名的宋诗注本之一。本文重点对李壁后期仕历及注荆公诗的具体时间、李壁注荆公诗所据底本的版本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考辨指出,李壁实际居住抚州的时间不到两周年;李壁注荆公诗所用底本与今所见詹大和本、... 王安石诗李壁注,是最著名的宋诗注本之一。本文重点对李壁后期仕历及注荆公诗的具体时间、李壁注荆公诗所据底本的版本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考辨指出,李壁实际居住抚州的时间不到两周年;李壁注荆公诗所用底本与今所见詹大和本、王珏本虽属同一系统,但差别较大,当为更早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李壁 考辨
下载PDF
李壁《王荆公诗注》与“以史证诗”
8
作者 何泽棠 《长江学术》 2011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博采众家之长。李注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外,还受宋代学者崇尚治史风气的影响,运用"以史证诗"方法解释诗意。李注的解题,运用史料考证引发诗人创作的事因,或详释...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博采众家之长。李注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外,还受宋代学者崇尚治史风气的影响,运用"以史证诗"方法解释诗意。李注的解题,运用史料考证引发诗人创作的事因,或详释人物的生平事迹,以此解释诗篇的意旨;李注的释句,根据有关史料以印证诗句中的内容,并补充更多的细节,解释了用"赋"、用"比兴"、用典等各类诗句的意义。李壁还考证了部分诗歌的创作时间,并由此推证了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诗 诗歌注释 以史证诗
下载PDF
王安石诗李壁注引朱熹说小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岑仕 《励耘学刊》 2016年第2期198-214,共17页
王安石诗李壁注初版于1214年,其后,补注本(约1220年)和增注本(1230年)先后刊行。通过稽考,可以发现,在补注和庚寅增注中,曾引用李道传池州刊本《朱子语录》(初版于1215年)以补充诗学阐释、历史背景、道学思想。从注、到补注、再... 王安石诗李壁注初版于1214年,其后,补注本(约1220年)和增注本(1230年)先后刊行。通过稽考,可以发现,在补注和庚寅增注中,曾引用李道传池州刊本《朱子语录》(初版于1215年)以补充诗学阐释、历史背景、道学思想。从注、到补注、再到庚寅增注的修订和编纂过程中,李壁引用新刊书籍对原有的注释进行补充和修正,而这样的引用,与李壁注初刊本中引用《四书章句集注》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本文也由此窥探李壁注“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的诗学阐释方式,并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宋代理学思想传播与印刷文化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朱熹 诗歌阐释学 宋诗宋注
下载PDF
流动的文本——朝鲜活字本王安石诗李壁注探源
10
作者 李俊标 卢欣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3-148,共6页
朝鲜活字本王安石诗李壁注为近来宋代文献重要的新发现,但限于史料的匮乏,学界对其版本之渊源与流传样态,殊乏所知。笔者通过该版本与传世诸善本之文本对勘,可以从文献学角度略窥端倪。由此可知,朝鲜活字本与元大德五年(1301)王常刻本... 朝鲜活字本王安石诗李壁注为近来宋代文献重要的新发现,但限于史料的匮乏,学界对其版本之渊源与流传样态,殊乏所知。笔者通过该版本与传世诸善本之文本对勘,可以从文献学角度略窥端倪。由此可知,朝鲜活字本与元大德五年(1301)王常刻本有着相同的底本来源。而此底本的版式极为复杂,非确定于一时,具有颇为罕见的流动性。该版本始开雕于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左右,其间经过多次雕版订补,最终于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以“庚寅增注”的形式完成刊本,由此形成众多版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李壁 朝鲜活字本 大德五年本
下载PDF
李壁注荆公诗讹误辨析——以王荆公《送望之赴临江》一诗为基础的考察
11
作者 伏虹晓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58-61,共4页
对于王安石诗《送望之赴临江》,李壁和宋代诗话多有不同见解,其中核心问题在于对"黄雀"一词的探讨。后世学者多受李壁注误导,认为"黄雀"大有内涵,然"黄雀"实指临江军的特产"黄雀鲊",这是宋人... 对于王安石诗《送望之赴临江》,李壁和宋代诗话多有不同见解,其中核心问题在于对"黄雀"一词的探讨。后世学者多受李壁注误导,认为"黄雀"大有内涵,然"黄雀"实指临江军的特产"黄雀鲊",这是宋人饮食中的一个习尚。李壁注"牵强附会"之处甚多,对其有批判性地认识才能更好理解荆公诗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 讹误
下载PDF
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误收五首考述
12
作者 寿涌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3-76,共4页
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所收集的王诗,虽比《临川先生文集》多出72首,但其中明显有误收。对其中一些误收的作品进行探讨,是必要的。不过综观学界已有的讨论,大都均以直接判定为多,而以分析说理为少。这样的讨论往往显得猜测有余而研究不... 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所收集的王诗,虽比《临川先生文集》多出72首,但其中明显有误收。对其中一些误收的作品进行探讨,是必要的。不过综观学界已有的讨论,大都均以直接判定为多,而以分析说理为少。这样的讨论往往显得猜测有余而研究不足,令人觉得说服力不强。一般而言,判断一篇作品是否属于误收,应当要展示出令人信服的依据来。故本文试图重在突出事实根据,对一些误收之作力求搜寻出相关的人物事迹和版本年代来,然后再以这些史实为依据,用来证明其确系误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诗集 误收 依据
下载PDF
论《王荆文公诗李壁注》 被引量:5
13
作者 巩本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6,共12页
本文通过对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李壁注《王荆文公诗》宋刻残本等文献资料的综合考察,大致梳理出是书编撰、刊刻和流传的过程,并认为,李壁不但是"补注"的撰者,也是"庚寅增注"的作者;刘辰翁删节、评点李壁注《王荆... 本文通过对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李壁注《王荆文公诗》宋刻残本等文献资料的综合考察,大致梳理出是书编撰、刊刻和流传的过程,并认为,李壁不但是"补注"的撰者,也是"庚寅增注"的作者;刘辰翁删节、评点李壁注《王荆文公诗》元大德五年王常刊本,保存了宋本的主要内容,其价值不可轻易贬低;大德十年毋逢辰刊本等试图复原宋本原貌,于注文内容一无所增;李壁注《王荆文公诗》朝鲜活字本虽相当忠实地保存了宋"庚寅增注"本的原貌,但宋本有而朝鲜本无的注文,并不在少数;至于朝鲜本只保留刘辰翁评语中正面评价王安石诗和李壁注的内容,而将带有贬义的批评文字删去,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朝鲜士人对王安石诗和李壁注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荆文公诗》 李壁 宋本 元本 朝鲜本
原文传递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李壁存疑诗考
14
作者 刘炳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0年第2期5-12,共8页
在《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中,李壁对《送春》《青青西门槐》《马上转韵》等26首诗的作者提出了疑问,但是态度暧昧,未能明确。文章从文献史料和诗歌风格两方面,对这些存疑诗进行了考辨和判断。
关键词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 李壁 存疑诗
原文传递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前五卷勘误补正
15
作者 韩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8年第4期33-40,共8页
朝鲜活字本《王荆文公诗李壁注》虽然已被学界关注并陆续点校出版,但仍有大量漏校的内容,讹、脱、倒、衍时有发生。有些讹误是在版本流传中产生的,与李壁本人无关;但也有一些讹误是李壁个人造成的。总之,这些讹误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和研究... 朝鲜活字本《王荆文公诗李壁注》虽然已被学界关注并陆续点校出版,但仍有大量漏校的内容,讹、脱、倒、衍时有发生。有些讹误是在版本流传中产生的,与李壁本人无关;但也有一些讹误是李壁个人造成的。总之,这些讹误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和研究,笔者现以《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前五卷为例,对李壁注重新进行校勘,并将其中尤为重要的讹误列举出来,共89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李壁 活字本 勘误补正
原文传递
李壁《王荆文公诗注》引诗正讹
16
作者 卞東波 《古典文献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在宋人注宋诗中,南宋李壁所作的《王荆文公诗注》(下简称《诗注》)与施元之、施禧、顾宿合著的《注东坡先生诗》及任渊所注的《山谷诗内集注》及《后山诗注》,并为宋人注宋诗中的精品。李壁(1159—1222),字季章,号雁湖居士,丹棱(今属四... 在宋人注宋诗中,南宋李壁所作的《王荆文公诗注》(下简称《诗注》)与施元之、施禧、顾宿合著的《注东坡先生诗》及任渊所注的《山谷诗内集注》及《后山诗注》,并为宋人注宋诗中的精品。李壁(1159—1222),字季章,号雁湖居士,丹棱(今属四川)人,为宋代著名史学家李焘第六子,于文史之学有良好的修养,《宋史·李壁传》称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王荆 注东坡先生诗 后山诗注 施元之 宋诗 任渊 九僧 季章 唐持
原文传递
南宋李壁《王荆文公詩注》中宋代文獻輯佚與考證
17
作者 卞東波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07年第1期162-182,共21页
南宋李壁《王荆文公詩注》是宋人注宋詩中一種重要的著作。此書宋本僅有殘本存世,而保存於日本蓬左文庫的朝鮮活字本集合了此書宋本與元本的特徵,並保存了宋本的原貌,具有重大的文獻價值,特别是輯佚價值。本文以朝鮮活字本《王荆文公詩... 南宋李壁《王荆文公詩注》是宋人注宋詩中一種重要的著作。此書宋本僅有殘本存世,而保存於日本蓬左文庫的朝鮮活字本集合了此書宋本與元本的特徵,並保存了宋本的原貌,具有重大的文獻價值,特别是輯佚價值。本文以朝鮮活字本《王荆文公詩注》爲依據,對其中保存的宋代文獻:宋代國史、宋代方志、宋人筆記、宋人佚詩佚文、宋人小説及其他宋人著作進行了鉤稽和考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王荆文公詩注 朝鮮活字本 宋代文獻 輯佚
原文传递
論《王安石詩李壁注》之引後人詩作注
18
作者 董岑仕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20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傳統的詩歌注釋以解釋詩歌的用典爲主,並常通過引用之前的作品來説明詩歌的字法、句法源流。作爲宋人注宋詩的《王安石詩李壁注》,在注釋詩歌時,却徵引了大量晚於王安石時代的詩文。本文分析了李壁注引後人詩爲王安石詩作注的不同類型,... 傳統的詩歌注釋以解釋詩歌的用典爲主,並常通過引用之前的作品來説明詩歌的字法、句法源流。作爲宋人注宋詩的《王安石詩李壁注》,在注釋詩歌時,却徵引了大量晚於王安石時代的詩文。本文分析了李壁注引後人詩爲王安石詩作注的不同類型,提出李壁注引後人詩是李壁"自出己意,借事以相發明"的詩學闡釋方法的體現,並指出李壁注誕生於重議論、重親證的宋詩宋注的環境之中,這樣的徵引也與宋人注宋詩和宋代詩話共同演進的歷程密不可分,而後來詩歌注本體例漸嚴,注評的分離,使得詩注中"重議論"的一面漸趨消失而不再獲得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詩宋注 李壁 詩歌注釋 詩歌闡釋
原文传递
北魏《李壁墓志》考论
19
作者 陈一梅 赵珊珊 《荣宝斋》 2019年第9期144-149,共6页
《李璧墓志》(图一),北魏正光元年(五二〇)刻。青石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背面有题名一列。出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清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出土于山东德州;一说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 《李璧墓志》(图一),北魏正光元年(五二〇)刻。青石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背面有题名一列。出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清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出土于山东德州;一说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墓志出土后不久归济南金石保存所收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移藏于山东省博物馆。山东金石保存所称:'汉石以永和封墓之最,为世墓志之最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墓志》 《张猛龙碑》 北魏时期 书法风格 粗细对比 中书教学博士 中书博士 孝文帝
原文传递
论沈钦韩的《王荆公诗集注》
20
作者 何泽棠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乾嘉考史学者沈钦韩以经史考证见长,并将这一特点贯穿于诗歌注释中。在《王荆公诗集注》中,沈钦韩针对宋代李壁《王荆公诗注》的错漏作了详尽精确的补正:首先,沈钦韩拓展了宋代以来诗歌注释中的"以史证诗"方法的内涵,将"... 乾嘉考史学者沈钦韩以经史考证见长,并将这一特点贯穿于诗歌注释中。在《王荆公诗集注》中,沈钦韩针对宋代李壁《王荆公诗注》的错漏作了详尽精确的补正:首先,沈钦韩拓展了宋代以来诗歌注释中的"以史证诗"方法的内涵,将"证"的重点从单纯"印证"转移到"印证"与"考证"并重,对王安石诗题与诗句中涉及的人物、时事等史实作了详尽的解释。其次,沈钦韩重点解释了典制、地理等特定的历史名词,以此为根据对王诗的句意、篇意作了可靠的补充。此外,沈钦韩也具备诗文创作的才能,针对王诗所用的古典也作了补注。《王荆公诗集注》在王安石研究史上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钦韩 《王荆公诗集注》 诗歌注释 李壁注补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