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复几的博士论文导师:海因里希·凯瑟尔
1
作者 吴限 《科学文化评论》 2022年第3期38-58,共21页
海因里希·凯瑟尔是李复几的博士论文导师,后者于1907年成为第一个在物理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从凯瑟尔的出身开始,对他的早年经历、柏林岁月、汉诺威岁月以及波恩岁月作了详细描述,着重讨论了他在光谱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并对... 海因里希·凯瑟尔是李复几的博士论文导师,后者于1907年成为第一个在物理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从凯瑟尔的出身开始,对他的早年经历、柏林岁月、汉诺威岁月以及波恩岁月作了详细描述,着重讨论了他在光谱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并对李复几的博士论文做了一些补充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里希·凯瑟尔 李复几 光谱学 历史 德国
下载PDF
政事·身份·家道:唐代李复治理容州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天保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皇族李复治容的事迹本末,详载于同僚李牢草拟、史官于邵撰定的石刻碑文《唐检校右散骑常侍容州刺史李公去思颂》。然而,《旧唐书》本传既隐没其治事,十者存一,令其治疆政绩不彰,又与后来的《新唐书》《资治通鉴》一起贬抑武将身份及武... 皇族李复治容的事迹本末,详载于同僚李牢草拟、史官于邵撰定的石刻碑文《唐检校右散骑常侍容州刺史李公去思颂》。然而,《旧唐书》本传既隐没其治事,十者存一,令其治疆政绩不彰,又与后来的《新唐书》《资治通鉴》一起贬抑武将身份及武将世家的政治作为,共寓“债帅”之讥。五代北宋“义理化”的正史叙事整体偏离“节帅”治边之“信史”,它是唐宋以降新兴参政士人建构“崇文”合法性的书写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复 历史书写 容州
下载PDF
论北宋理学家李复的文学观 被引量:1
3
作者 伍联群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0-182,共3页
李复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的门人,其思想基本上传承了关学的主张,但比张载更具有社会实践精神。李复主张文学是人的精神体现,一切文学都要表现理。其文学主张并未突破宋代理学家的文论范畴,但他的文学观已与宋初道学家的文学观有了一些... 李复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的门人,其思想基本上传承了关学的主张,但比张载更具有社会实践精神。李复主张文学是人的精神体现,一切文学都要表现理。其文学主张并未突破宋代理学家的文论范畴,但他的文学观已与宋初道学家的文学观有了一些变化。李复的文学观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复 思想 文学观
下载PDF
李復的文学思想及文学创作
4
作者 张文利 《唐都学刊》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李復是张载的弟子,也是宋代关学学者中诗文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的一位,其文学思想受到关学浸润,形成切实务用的文学观念。他强调文学的内容,主张文学阐发义理,提出为文要追求语言的高古清新、讲求事实、整齐有法、意思分明。他的诗文... 李復是张载的弟子,也是宋代关学学者中诗文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的一位,其文学思想受到关学浸润,形成切实务用的文学观念。他强调文学的内容,主张文学阐发义理,提出为文要追求语言的高古清新、讲求事实、整齐有法、意思分明。他的诗文质朴平易,切于实用,代表着宋代关学学者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復 关学 文学思想 诗文创作
下载PDF
北宋名儒李复及其文学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丽 霍有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3,共7页
李复是北宋关学代表人物之一。然而,由于正史无传、著作亡佚等原因,其学术经历、个人身世、著作版本等基本问题都还有待于继续梳理考证。李复论学以"礼""气"相尚,从其《潏水集》中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其文学创作观。... 李复是北宋关学代表人物之一。然而,由于正史无传、著作亡佚等原因,其学术经历、个人身世、著作版本等基本问题都还有待于继续梳理考证。李复论学以"礼""气"相尚,从其《潏水集》中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其文学创作观。从李复诗文中散见的文学观念看,他十分强调作品的"理胜"和"济用",对那种追求藻饰、气格卑靡的作品则持否定态度。但与此同时,李复也并不反对作品在注重质实的同时讲求修饰,崇尚澄淡精致,自然浑成。其集中亦多铺陈刻画、精心錘炼之作。这说明,李复的文学观持论还是较通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复 身世 《潏水集》 理学思想 文学观
下载PDF
北宋时期范育与李复关系探究
6
作者 张柯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9-33,共5页
关中学者自张载开始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术团体,团体内部成员之间除学术间的往来外,还有政治、姻亲等方面的复杂关系。范育与李复同属关中学者,由两人的姻亲关系阐明范育在李复求学和从政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说明北宋后期关学的传... 关中学者自张载开始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术团体,团体内部成员之间除学术间的往来外,还有政治、姻亲等方面的复杂关系。范育与李复同属关中学者,由两人的姻亲关系阐明范育在李复求学和从政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说明北宋后期关学的传承并非张载一人,并揭示北宋后期关中地区文人群体内部的复杂关系以及这一时期关学思想的传播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关学 范育 李复
下载PDF
论北宋李复对陶渊明诗歌的接受
7
作者 于友 刘越峰 《泰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李复是北宋时期重要的理学家、文学家,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成就,对陶渊明的接受尤显重要,直接促成了其宁静致远且意蕴丰富的诗歌特点。李复对陶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诗歌题材内容、艺术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农业问题和对哲理表... 李复是北宋时期重要的理学家、文学家,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成就,对陶渊明的接受尤显重要,直接促成了其宁静致远且意蕴丰富的诗歌特点。李复对陶诗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诗歌题材内容、艺术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农业问题和对哲理表达与生命主题的关注、大量运用叠字、善用鲜明的色彩词等。以李复为媒介,可窥见北宋社会文化面貌下的艺术趋向,并力证陶渊明其人其诗已融入北宋士人的内在精神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李复 陶渊明 诗歌 接受
原文传递
李复与张载思想辨异——兼对李复为“关学正传”说的质疑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涛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7,共10页
李复的"太极元气"说与张载之"太虚即气"的理论有异。他并没有继承张载基于体用"二而不二"的方法建构自己的本体论,而流入汉儒的元气说。在修养工夫论上,李复所倡导的"虚一而静"与"顿悟&qu... 李复的"太极元气"说与张载之"太虚即气"的理论有异。他并没有继承张载基于体用"二而不二"的方法建构自己的本体论,而流入汉儒的元气说。在修养工夫论上,李复所倡导的"虚一而静"与"顿悟"的思想并没有将张载重视"以礼为教"与"渐修"的工夫特色得以发扬;在政治理念上,他所推崇的"观时之宜"的原则与张载"为政法乎三代"的政治理念亦有较大差异,进而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上凸显出与师说相异的看法。张载逝后,李复虽一度坚守关中讲学,然其影响亦非常有限,且并非为唯一未转依洛学者,故将其定位为"关学正传"是不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复 张载 关学 定位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上的伍光建 被引量:3
9
作者 邹振环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126,221,共12页
伍光建是清末民国著名的翻译家,一生翻译西洋哲学、历史、伦理学、宗教与小说等作品多达百余种,是近代白话翻译的开拓者。伍光建一生的翻译成就与其早年留学教育不可分离,1886—1890年他曾先后留学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和伦敦大学。在... 伍光建是清末民国著名的翻译家,一生翻译西洋哲学、历史、伦理学、宗教与小说等作品多达百余种,是近代白话翻译的开拓者。伍光建一生的翻译成就与其早年留学教育不可分离,1886—1890年他曾先后留学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和伦敦大学。在英留学期间,他受到了比较系统的海军知识和物理学的专门训练,也建构了自己的世界眼光和双重视野。回国后他一度服务于南洋公学,在1899年7月至1902年底伍光建被聘为南洋公学提调并兼任师范院英文教习,后任职总提调,其间曾为推动留英活动做出突出贡献,成为李复几等留欧学生的引路人。正是凭借了留英教育的优势,他有效地把握了中西两种文化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中西文化的对话和沟通,贡献了多才又多彩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光建 严复 留学教育 天津水师学堂 留英 南洋公学 李复几
原文传递
崇实致用:关学多元理论中的统一精神——以现代学人的关学终结论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宗镐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3,共7页
当前学界主要的关学终结论有宋代李复说、清末刘光蕡说和民初牛兆濂说,这些观点都是依据关学之理论形态作出的判断。这些观点关注到关学理论形态的多元性,但没有发掘出关学终结的深层原因。有见于此,反思和检讨这些观点并进而探究关学... 当前学界主要的关学终结论有宋代李复说、清末刘光蕡说和民初牛兆濂说,这些观点都是依据关学之理论形态作出的判断。这些观点关注到关学理论形态的多元性,但没有发掘出关学终结的深层原因。有见于此,反思和检讨这些观点并进而探究关学终结的深层原因就显得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这种反思和检讨,不仅可以揭示关学终结是其"崇实致用"基本精神走向极端的结果;也可以彰显关学的基本特点--多元理论形态("气学""理学""心学")中的基本精神("崇实致用")统一;还可以进而揭示关学是以"崇实致用"为基本精神的宋明新儒学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终结 李复 刘光蕡 牛兆濂 关学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