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导与合力:李大钊“思想统一战线”的建构逻辑
1
作者 张建云 徐思宇 《理论与评论》 2023年第6期77-89,共13页
思想是革命的先导,“思想统一战线”的实质是革命意识形态的扩展与巩固,它对外要求争取有共同斗争对象的意识形态共同体的支持,对内要求实现革命意识形态的凝聚与整合。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思想统一战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特定... 思想是革命的先导,“思想统一战线”的实质是革命意识形态的扩展与巩固,它对外要求争取有共同斗争对象的意识形态共同体的支持,对内要求实现革命意识形态的凝聚与整合。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思想统一战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李大钊对“思想统一战线”认识则更能折射其与时代、现实的联系。李大钊“思想统一战线”认识的形成,同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他与思想文化界的交往、与政治界的互动及其革命斗争实践息息相关。李大钊“思想统一战线”认识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和“三小阶段”,他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持续深入自己的认识,建构起了独特的革命意识形态整合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思想统一战线 革命意识形态 历史变革
下载PDF
李大钊“青春中华”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冯留建 张志浩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48,共10页
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相继发表《青春》《〈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等文章,深刻阐述了他的“青春中华”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的宇宙观、兼容并蓄的哲学观以及深刻清醒的爱国观。青春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 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相继发表《青春》《〈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等文章,深刻阐述了他的“青春中华”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的宇宙观、兼容并蓄的哲学观以及深刻清醒的爱国观。青春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党的青年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一环。李大钊“青春中华”思想对于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牢记使命担当,培养青年责任意识;有利于发扬奋斗精神,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有利于凝聚青春力量,厚植青年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青春中华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李大钊“青春中华”的实现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3
作者 王浩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14,共5页
“青春中华”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提出的社会理想,他从三个维度阐发了其实现的可能:在理论维度,宇宙青春无限的规律是“青春中华”实现的理论支持;在历史维度,德国等国的再生是“青春中华”实现的榜样参考;在现实维度,广大中国青年... “青春中华”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提出的社会理想,他从三个维度阐发了其实现的可能:在理论维度,宇宙青春无限的规律是“青春中华”实现的理论支持;在历史维度,德国等国的再生是“青春中华”实现的榜样参考;在现实维度,广大中国青年是“青春中华”实现的现实力量。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让李大钊实现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向。李大钊对“青春中华”的追求启示广大青年要发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青春中华 马克思主义 民族复兴 青年
下载PDF
一个可能的思想来源:李大钊“活的历史”与伍德布里奇《从历史到哲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姚正平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4期50-57,共8页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对历史本身和历史著述的区分,特别是提出"活的历史"这一概念,一直为学术界所高度推崇。但这些观点源自哪里,学术界却甚少关注。实际上,李大钊此颇具前瞻性的观念,很有可能来自《史地丛刊》的一篇译文,...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对历史本身和历史著述的区分,特别是提出"活的历史"这一概念,一直为学术界所高度推崇。但这些观点源自哪里,学术界却甚少关注。实际上,李大钊此颇具前瞻性的观念,很有可能来自《史地丛刊》的一篇译文,即伍德布里奇的《从历史到哲学》。两者不仅观点基本一致,而且所举证的例子、表述的语句、使用的概念、论证中出现的矛盾,甚至是文末结尾的方式,都十分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活的历史” 伍德布里奇 《从历史到哲学》
下载PDF
“中国梦”的近代思想渊源:李大钊“青春中华观”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崔燕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7,共9页
李大钊的"青春中华观"是"中国梦"的近代思想渊源之一。李大钊基于进化论的哲学基础开始构建其"青春中华观"。俄罗斯文明使李大钊找寻到"青春中华观"的实现"路向"。沿着这一"路... 李大钊的"青春中华观"是"中国梦"的近代思想渊源之一。李大钊基于进化论的哲学基础开始构建其"青春中华观"。俄罗斯文明使李大钊找寻到"青春中华观"的实现"路向"。沿着这一"路向",李大钊最终完成了他对"青春中华观"的历时态理论建构,即赋予"中国梦"以"社会主义"的彩色。在历时态建构其"青春中华观"的过程中,李大钊所论及的自由观念、平等观念为中国近代法理学观念成长史注入了崭新的理论知识。李大钊对马克思学说的"中国阐释",更是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中国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李大钊 青春中华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论李大钊“第三”文明之说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友古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143-145,共3页
人们在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时候 ,不是批判文化民族主义就是怜惜文化自由主义 ,不是抬高救亡贬低启蒙就是只看见启蒙而不见民族危机。本文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李大钊的“第三”文明之说 ,说明了李大钊的“第三”文明之说恰恰隐... 人们在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时候 ,不是批判文化民族主义就是怜惜文化自由主义 ,不是抬高救亡贬低启蒙就是只看见启蒙而不见民族危机。本文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李大钊的“第三”文明之说 ,说明了李大钊的“第三”文明之说恰恰隐含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方向。尽管他的“第三”文明之说有点理想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第三"文明之说 社会发展 哲学思想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下载PDF
李大钊“五四”时期新文化建构的现代性方案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清祥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五四”文化转型时期 ,李大钊对中国文化所作的考察与抉择 ,其目的在于使传统文化借助于异域文化的碰撞与互渗 ,最终达到创造新文化的目标。文化建构的内在动因是创新意识的觉醒深化 ;新文化建构的途径是“创造性转换”、“理性借鉴... 在“五四”文化转型时期 ,李大钊对中国文化所作的考察与抉择 ,其目的在于使传统文化借助于异域文化的碰撞与互渗 ,最终达到创造新文化的目标。文化建构的内在动因是创新意识的觉醒深化 ;新文化建构的途径是“创造性转换”、“理性借鉴”、“中西调和” ;新文化建构目标指向的转换是由“青春中华”到“第三种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新文化 现代性方案
下载PDF
李大钊“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起点 被引量:4
8
作者 冯宪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1-4,共4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首先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的新文学观与陈独秀、胡适的文学革命论是有区别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首先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的新文学观与陈独秀、胡适的文学革命论是有区别的。李大钊的新文学观包含了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吸纳启蒙现代性、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文学的审美特性的本位立场这三个"爱真爱美的素质"。这一个起点,这一个创造,对于我们今天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历史的梳理以及进行新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李大钊 新文学观 爱真爱美的素质
下载PDF
论李大钊“第三”文明观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1916年,国内外局势糟糕异常,中国文化界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出路极为疑惑并大体形成了东方文化派和西化派两种文化观点。李大钊不苟同于任何一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哲学观———“第三”文明观,进而使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的举... 1916年,国内外局势糟糕异常,中国文化界因此对中国文化的出路极为疑惑并大体形成了东方文化派和西化派两种文化观点。李大钊不苟同于任何一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哲学观———“第三”文明观,进而使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的举旗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重新学习这一文化哲学观,发现它对我们理解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第三文明
下载PDF
李大钊“新文明”思想的生成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阎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6期21-26,共6页
李大钊较早提出“第三文明”“新文明”“世界新文明”的表述、设想和期待。李大钊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由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到经济基础决定文化的理性认知,由文化的“东静西动”论到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民族情怀,由东西文明调和观到致... 李大钊较早提出“第三文明”“新文明”“世界新文明”的表述、设想和期待。李大钊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由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到经济基础决定文化的理性认知,由文化的“东静西动”论到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民族情怀,由东西文明调和观到致力于创设世界文明新格局的理想信念,由主张思想文化改造到投身社会革命救国的切实行动。从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四个维度展开对李大钊“新文明”思想的研究,启示我们坚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信,懂得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务须付诸行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深研和继承李大钊等先驱人物留下的宝贵思想和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世界新文明 第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李大钊“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吉敏 刘新华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5S期201-202,共2页
李大钊最先提出“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思想,事实上为工农教育的兴起,作了理论准备。他认为: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革命才有成功的可能。他的主张即使在今天,仍有其深刻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李大钊 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李大钊“进步”观的结构与意义述评
12
作者 王宪明 舒文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3期76-80,共5页
“进步”观是李大钊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李大钊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李大钊力图用唯物史观来考察人类历史进步的一般规律和原动力,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李大钊思想 “进步” 社会主义 思想自由 述评 唯物史观 文集 社会进步 社会组织 中国近代
下载PDF
论唯物史观对李大钊“新史观”的影响
13
作者 高旭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6-37,共2页
李大钊的“新史观”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史学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其“新史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李大钊“新史观”的具体内涵,进而揭示出唯物史观与“新史观”之间的内... 李大钊的“新史观”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史学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其“新史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李大钊“新史观”的具体内涵,进而揭示出唯物史观与“新史观”之间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新史观 唯物史观
下载PDF
李大钊“返本开新”式政治思想演变过程及特点
14
作者 戚桂祥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近一个世纪以前,适逢从来未有之大变局,五四一代知识分子面对时代的考问,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他们的答卷出现了用白话文书写的新名词。他们大都学贯中西,既接受过传统私塾教育,又受过新式学堂教育,其中还不乏留过洋者。列文森认为五四一... 近一个世纪以前,适逢从来未有之大变局,五四一代知识分子面对时代的考问,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他们的答卷出现了用白话文书写的新名词。他们大都学贯中西,既接受过传统私塾教育,又受过新式学堂教育,其中还不乏留过洋者。列文森认为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是理智上面向未来(西方),情感上回顾传统(中国)。李大钊作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突出代表人物,以往学界在对其政治思想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时,多限于文本之内的考察,较少关注李大钊作为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其思想中突出的"返本开新"的特点。本文以这一特点为线索,对李大钊政治思想的演进变化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返本开新 政治思想
下载PDF
“第一”视角看李大钊“开天辟地”之贡献
15
作者 邓涛 《唐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0-23,82,共5页
1919年,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表明其既是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先驱。他在1924年出版的《史学要论》,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之作。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建... 1919年,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表明其既是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先驱。他在1924年出版的《史学要论》,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之作。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最早的思考者也是李大钊。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北京和北方地区建党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培养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批建党、建军、建国和社会主义建设英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第一“视角”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下载PDF
李大钊“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说考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顾烨青 郑锦怀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共15页
《美国图书馆协会世界图书馆与情报服务百科全书》收录了两位并非长期专门研究中国图书馆史的美国学者撰写的李大钊词条,将其誉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李大钊凭借其他中国图书馆人物无可比拟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优势得以入... 《美国图书馆协会世界图书馆与情报服务百科全书》收录了两位并非长期专门研究中国图书馆史的美国学者撰写的李大钊词条,将其誉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李大钊凭借其他中国图书馆人物无可比拟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优势得以入选。通过对该词条内容和之前相关论文及其参考文献的解读,文章认为这两位美国学者之所以将李大钊誉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是因为他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基地,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图书馆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引领民众树立了开创性典范。文章进一步梳理中国图书馆界对李大钊的评价和对"之父"誉称标准的探讨,分析李大钊所处的时代背景并对比同时期其他中国图书馆学人,认为李大钊属于第二层次的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距第一层次的真正的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尚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ALA百科 图书馆史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 革命
下载PDF
李大钊“活的历史”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晓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68,共3页
李大钊“活的历史”的思想 ,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正确地反映了历史和历史学的特性 ,并阐明了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方法 ,代表着一种进步的史学思想 ,闪烁着智慧之光 ,时至今日 ,仍对史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李大钊 活的历史 史学思想
下载PDF
李大钊“平民主义”思想探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梅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5,共2页
李大钊的"平民主义"源于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深刻理解,随着对中西方民主思想对比研究的加深,最终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思想理论。
关键词 李大钊 平民主义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梁启超与李大钊“新史学”思想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樑 《传承》 2012年第22期76-77,共2页
梁启超与李大钊都是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新史学"的倡导者。但是因为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梁启超和李大钊的"新史学"思想在基本史观和对历史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关键词 梁启超 李大钊 新史学 差别
下载PDF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李大钊“物心两面”的社会改造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学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2,共8页
李大钊是中共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主张"灵肉一致"和"物心两面"的社会改造观。早期他受托尔斯泰人道主义和泛劳动主义的影响,主张道德革命和精神改造,号召青年发扬劳动主义,到民间去与农民为伍。在接受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是中共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主张"灵肉一致"和"物心两面"的社会改造观。早期他受托尔斯泰人道主义和泛劳动主义的影响,主张道德革命和精神改造,号召青年发扬劳动主义,到民间去与农民为伍。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李大钊也主张物质改造运动,但他认为物质改造和阶级斗争仅是手段,最终还是要达到互助和人道主义的精神目标。李大钊后来虽也提出"工人政治"的表述,也领导了中共的工人运动,但随着都市工人运动的失败,他较早提出中国革命应依靠农民、应到农村开展农村革命。深入研究李大钊的思想,对我们理解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中共,从城市革命转向农村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道德革命 物质改造 社会改造 到农村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