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师江的福建书写——基于《福寿春》与《福州传奇》的探讨 |
曾丽琴
|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2 |
0 |
|
2
|
从欲望书写到人性审美——论李师江的小说创作 |
万孝献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1 |
0 |
|
3
|
“六个凶手”的杀人回忆,或世情镜像里的幽微天光——评李师江小说集《六个凶手》 |
赵振杰
远牵
|
《南腔北调》
|
2020 |
0 |
|
4
|
沧海有岸 人心无涯——读李师江长篇小说《黄金海岸》 |
危砖黄
|
《山东文学》
|
2022 |
0 |
|
5
|
总体性的重建及其难度——关于李师江的《黄金海岸》 |
徐勇
王雅萍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豪华落尽见真淳”——李师江小说论 |
张丽军
常思佳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7
|
敬惜和震惊中的写作 李师江·关于《三坊七巷》 |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8
|
李师江:我在等待死亡的同时也找点乐 |
李瑞强
|
《甲壳虫》
|
2005 |
0 |
|
9
|
李师江 “非比寻常”福建事 |
林梅琴
|
《福建人》
|
2016 |
0 |
|
10
|
惯性之外,往何处去?——读李师江《南昌记》 |
宫铭杉
|
《文学港》
|
2019 |
0 |
|
11
|
批评的自我批评 |
何平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2
|
70后作家:如何成为文学“中坚代” |
张丽军
常思佳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3
|
70后作家的五副面孔 |
马兵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4
|
“70后”作家的都市小说 |
翟文铖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5
|
隐约的历史与迷茫的现实——70后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方面 |
孟繁华
|
《西部(新文学)(上)》
|
2013 |
2
|
|
16
|
永远的新小说论坛 |
张楚
|
《西湖》
|
2017 |
1
|
|
17
|
关于“新小说论坛”的零碎记忆 |
斯继东
|
《西湖》
|
2017 |
1
|
|
18
|
找对象 |
李师江
|
《花城》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9
|
吴茂盛在北京的日子 |
李师江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20
|
《福寿春》 |
罗迪
|
《健康伴侣》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