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辉煌发展30年--李希凡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若飞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9,共6页
李希凡先生,1927年12月生于河北通县(现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1953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3年9月至1954年12月肄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中国艺术研究院首聘终身研究员。历任《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 李希凡先生,1927年12月生于河北通县(现北京通州),祖籍浙江绍兴,1953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53年9月至1954年12月肄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中国艺术研究院首聘终身研究员。历任《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等。当选第二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李希凡先生五十余年的学术研究涉及中国古典文学、红学研究、鲁迅研究、现代文艺评论等领域。受本刊编辑部的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李若飞博士对李希凡先生进行了专访,对李希凡院长担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和主持《中华艺术通史》国家重大项目期间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同时也对我国艺术科学的发展轨迹作了历史的梳理。本刊编辑部刊发本篇访谈,目的在于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当前国家艺术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深刻把握文化发展与艺术科学理论研究之间的历史规律,增强我们对于艺术基础理论科学研究驱动当代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对基础理论科研价值的认同,同时也是对学界特别是艺术理论建设中亟需的现实把握和深层积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以及进一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艺术学 访谈录 李希凡 国家社科基金 “九五”规划 科学规划 主持者
下载PDF
坚守成说、拓展新境:李希凡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五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淮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3,共13页
李希凡新时期的《红楼梦》研究,不仅体现在他对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那些基本观点的进一步阐发,更体现在他对《红楼梦》艺术世界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评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红楼梦艺术论》与《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 李希凡新时期的《红楼梦》研究,不仅体现在他对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那些基本观点的进一步阐发,更体现在他对《红楼梦》艺术世界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评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红楼梦艺术论》与《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李希凡力图于坚守以往成说的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并在艺境探微和人物论方面取得新的创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李希凡 艺术论 人物论 坚守成说 拓展新境
下载PDF
读俞平伯晚年自省和“李希凡自述”想到的——回应俞平伯晚年的《红楼梦》研究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兴德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而全盘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而全盘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些乱象正是当年批判过了的错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泛滥。这种泛滥同对当年的全盘否定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俞平伯自省 李希凡自述 批俞评红
下载PDF
从俞平伯晚年自省和“李希凡自述”想到的(之三)——回应俞平伯晚年的红学研究反思
4
作者 张兴德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8-44,共7页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全面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 俞平伯先生晚年的红学自省是真实可信的,应引起红学界高度重视,他的红学研究思想的重大变化同1954年那场对他的批评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当年那场"批俞评红"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只讲负面问题,全面否定其正确性和必要性。现在红学研究的一些乱象正是当年批判过了的错误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的泛滥。这种泛滥同对当年的全盘否定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俞平伯 李希凡自述 批俞评红
下载PDF
有关李希凡先生的“红学”观、批评及其他——兼及《红楼梦》研究视野、方法与红学史批评中存在的问题
5
作者 樊志斌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48,共19页
有关李希凡"红学"研究的批评往往存在着因细节不够清楚而将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学派所主张的精神及使用恰当与否相捆绑混淆的现象。仔细梳理、辨析这些问题,有助于客观看待李希凡红学研究、李希凡与当代红学的关系,并廓清当前... 有关李希凡"红学"研究的批评往往存在着因细节不够清楚而将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学派所主张的精神及使用恰当与否相捆绑混淆的现象。仔细梳理、辨析这些问题,有助于客观看待李希凡红学研究、李希凡与当代红学的关系,并廓清当前红学研究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希凡 红学 马克思主义红学
下载PDF
冯其庸、李希凡、王蒙谈《红楼梦》的思想
6
作者 薛海燕 冯其庸 +1 位作者 李希凡 王蒙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2004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邀请了冯其庸、李希凡、王蒙等著名红学家来校讲学,举办了“《红楼梦》活动周”。李希凡先生五十年前就曾提出《红楼梦》中有“初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王蒙先生著名的《红楼启示录》等论著也曾深入探... 2004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邀请了冯其庸、李希凡、王蒙等著名红学家来校讲学,举办了“《红楼梦》活动周”。李希凡先生五十年前就曾提出《红楼梦》中有“初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王蒙先生著名的《红楼启示录》等论著也曾深入探讨《红楼梦》思想艺术的启示意义,而冯其庸先生也很重视对《红楼梦》思想的研究,他的近作《论〈红楼梦〉思想》也已产生强烈反响。共同的兴趣和不尽相同的观点,促使三位名家就如何评价《红楼梦》的思想进行了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冯其庸 李希凡 王蒙 《红楼启示录》 中国海洋大学 民主思想 资产阶级 思想艺术 文学院
下载PDF
评《红楼梦》研究中李希凡蓝翎对俞平伯的批判
7
作者 程战芝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7-51,共5页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新红学”的权威作家。《红楼梦辨》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成果。解放后由此书修订而成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对高鄂续书问题的考证和评述,但他在《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新红学”的权威作家。《红楼梦辨》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成果。解放后由此书修订而成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对高鄂续书问题的考证和评述,但他在《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风格》等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却引起了后来人们极大的争议,并在解放初期引发了一场在《红楼梦》研究中对“新红学”派的批判。这场批判的领军人物即李希凡和蓝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红楼梦研究》 李希凡 蓝翎 批判
下载PDF
李希凡先生访谈录
8
作者 周丽侠(采访) 张帅楠(采访) +1 位作者 秦伟(采访) 毕凤萍(文字整理)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0,共8页
年初,曹雪芹《红楼梦》资料中心提出,应对年事已高的学界前辈进行有计划的采访,以留下历史影像记录。李希凡先生为当然首选,所以我们才幸运地留下了先生这份珍贵的访谈影像。在访谈中,先生自言心向西山、身不能至,但仍于10月16日欣然参... 年初,曹雪芹《红楼梦》资料中心提出,应对年事已高的学界前辈进行有计划的采访,以留下历史影像记录。李希凡先生为当然首选,所以我们才幸运地留下了先生这份珍贵的访谈影像。在访谈中,先生自言心向西山、身不能至,但仍于10月16日欣然参加了曹雪芹学会举办的"重阳雅集",与众多老友叙旧品茶。没想到仅数日后,先生驾鹤西去,阴阳两隔。为表达对先生的无限追思,我们特将此访谈整理成文。先生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在此原貌呈现,不做润饰,以彰学人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希凡 访谈录 影像记录 《红楼梦》 资料中心 曹雪芹 雅集 重阳
下载PDF
痛悼李希凡先生
9
作者 胡文彬 段启明 郑铁生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共1页
沉痛悼念李公希凡先生胡文彬铺路补天石头记来应致远,守真抱朴鲐背年去是希凡.
关键词 李希凡 石头记 胡文彬 补天
下载PDF
新时期初期的李希凡——李希凡与黄秋耘有关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的争论
10
作者 李玉新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32,共7页
在新时期初期的文坛,李希凡既不是“归来”的作家,也不是历次运动受过错误对待的老作家,((1))更不是一位普通人,他身上刻有20世纪50年代初“俞平伯批判”的独特印记。((2))1979年底,青年女作家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下简称... 在新时期初期的文坛,李希凡既不是“归来”的作家,也不是历次运动受过错误对待的老作家,((1))更不是一位普通人,他身上刻有20世纪50年代初“俞平伯批判”的独特印记。((2))1979年底,青年女作家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下简称为《爱》)在《北京文艺》第11期发表。这篇作品因触及“爱情题材禁区”,揭露无爱婚姻的悲剧,同时赞颂了主人公执着无果且充满“乌托邦”色彩的爱情理念,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 是不能忘记的》 俞平伯 《爱》 新时期初期 爱情题材 张洁 李希凡 爱情理念
原文传递
李希凡驳《“红楼梦研究”大批判缘起揭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希凡(口述) 李萌(执笔)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41,共19页
去年是我的本命年,然流年不利,老伴九月初因胃大出血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后又查出已患绝症,至今还在住院。全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竞忽略了家外的春秋风雨。正因我家的烦心事,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大批判 李希凡 重症监护室 本命年 注意力 流年
原文传递
冯其庸、李希凡、张庆善访谈录——关于刘心武“秦学”的谈话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晴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共21页
近期,刘心武的“秦学”和他在央视的系列讲座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很多读者写信、打电话询问红学专家的意见,要求红学家们出来说话,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记者走访了在红学界德高望重的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李希凡先生以及中... 近期,刘心武的“秦学”和他在央视的系列讲座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很多读者写信、打电话询问红学专家的意见,要求红学家们出来说话,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记者走访了在红学界德高望重的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李希凡先生以及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访谈 冯其庸 李希凡 张庆善 刘心武 “秦学” 曹雪芹 《红楼梦》 古典小说 古代文学研究 中国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红学的审美维度——从李希凡先生有关《红楼梦》的晚近论著谈起 被引量:3
13
作者 詹丹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50,共29页
李希凡先生是马克思主义红学的代表性人物,其在改革开放后发表的有关《红楼梦》的研究论文,收录于《李希凡文集》,是晚近红学研究的全面总结,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红学的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维度来评价他撰写的《〈红楼梦〉人物论... 李希凡先生是马克思主义红学的代表性人物,其在改革开放后发表的有关《红楼梦》的研究论文,收录于《李希凡文集》,是晚近红学研究的全面总结,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红学的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维度来评价他撰写的《〈红楼梦〉人物论》等重要红学论著,可发现他的研究一方面坚守着阶级论的基本立场,另一方面又超越了唯阶级成分论的局限,而把视野拓展至宽广的社会生活,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也更为全面。不过相对而言,其学术取向偏于内容而对文本形式关注不够,从而给相关研究留下了较大的推进余地。当我们对作品的研究深入到内部形式时,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红学的真正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红学 李希凡 评价
原文传递
谛听历史当事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李希凡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启祥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共21页
从接触李希凡的不同阶段,认识他的学品和人品。李希凡对红学的贡献,1954的起点固然重要,晚年的封笔之作同样不可忽视。坚守信仰、爱惜人才、呵护晚辈,是笔者感知的他为人行事的风范。
关键词 谛听 李希凡 历史当事人
原文传递
红学反思与批评范式的转换——兼答李希凡同志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景华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54,共19页
“资本主义萌芽”实际上在二十世纪30-40年代已经被提了出来(并非54年才提出来),至50-60年代一时曾成为定论。它成为我国二十世纪史学界五朵金花之一,影响所及是可以想见的。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原来的观念都遇到了挑战,其中当... “资本主义萌芽”实际上在二十世纪30-40年代已经被提了出来(并非54年才提出来),至50-60年代一时曾成为定论。它成为我国二十世纪史学界五朵金花之一,影响所及是可以想见的。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原来的观念都遇到了挑战,其中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李伯重在《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一文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小说 曹雪芹 红学研究 文学批评范式 李希凡 “资本主义萌芽” 接受美学
原文传递
平生德义人间诵 身后何劳更立碑——深切悼念李希凡先生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庆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
李希凡先生逝世已一个多月了,我还是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在他离去前的十多天,我们俩还通电话,说《红楼梦大辞典》修订事、说《红楼梦》新校本修订事,他还问我10月16日去不去西山参加北京曹雪芹学会举办的重阳节雅集,老先生兴致很高,... 李希凡先生逝世已一个多月了,我还是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在他离去前的十多天,我们俩还通电话,说《红楼梦大辞典》修订事、说《红楼梦》新校本修订事,他还问我10月16日去不去西山参加北京曹雪芹学会举办的重阳节雅集,老先生兴致很高,要我一定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希凡 《红楼梦大辞典》 悼念 《红楼梦》 重阳节 曹雪芹 修订 雅集
原文传递
《红楼梦研究》批判与当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建立——兼论李希凡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燕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41,共16页
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无疑带着特定时代共同的思想症候,表现出政治批判介入文艺批评的典型运动形态。这场运动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更大的构型作用和指向意义,所谓批评观念的时代转型和批评模式的全新建立,正在此间有效... 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无疑带着特定时代共同的思想症候,表现出政治批判介入文艺批评的典型运动形态。这场运动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更大的构型作用和指向意义,所谓批评观念的时代转型和批评模式的全新建立,正在此间有效生成。因而将其作为当代文学批评建构过程中的特殊环节来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批评范式 李希凡
原文传递
学术基础与学术主体性精神——李希凡先生红学研究学理分析(上)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江丽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70,共22页
李希凡先生以其特殊的求学背景、知识结构、政治际遇、思想个性、学术旨趣书写了一个当代文化人的传奇,其红学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代《红楼梦》经典意义的一部分,成为红学史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的一页。通过梳理李希凡先生在成名之前的学... 李希凡先生以其特殊的求学背景、知识结构、政治际遇、思想个性、学术旨趣书写了一个当代文化人的传奇,其红学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代《红楼梦》经典意义的一部分,成为红学史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的一页。通过梳理李希凡先生在成名之前的学习经历、知识积累、专业旨趣、理论认识以及学术成果,还原其"一举成名"背后的学术基础;同时,综观其三个阶段的红学研究成果,辨析贯穿其中、或显或隐的学术主体性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希凡 红学家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野下的《红楼梦》文本阐释——李希凡先生红学研究学理分析(下)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江丽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76,共40页
20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通过三条不同途径传入中国,其理论内涵多有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泛马克思主义观'的现象。李希凡所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典型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 20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通过三条不同途径传入中国,其理论内涵多有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泛马克思主义观'的现象。李希凡所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典型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此前提下观照,李希凡早年红学观在深化了对《红楼梦》社会-历史内容的认识的同时,也将文学研究的政治化色彩和阶级斗争意识发挥到了比较极端的地步。新时期之后,李希凡红学研究在反思中有所坚持、有所修正,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整体来看,李希凡红学观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核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新中国文学批评领域的曲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希凡 红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李希凡再驳王学典:拿出1954年历史文献中的“证据”来
20
作者 李希凡(口述) 李萌(执笔)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74,共19页
王学典的新作叫《拿证据来》,我的驳文也就切题而作了。在《李希凡驳(“红楼梦研究”大批判缘起揭秘)》(以下简称“驳《揭秘》”)中,我已经对王学典《“红楼梦研究”大批判缘起揭秘——两个“小人物”致函〈文艺报〉的事是否存在?》
关键词 王学典 李希凡 1954年 历史文献 证据 红楼梦研究 “小人物” 大批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