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摄影“多面手”李济山,扛着相机行走天下
1
作者 朱国伟 李济山(摄影) 《旅游世界》 2023年第6期94-107,共14页
Q:旅游世界A:李济山Q:您玩摄影多少年了?一开始是怎么走到摄影这条路上的?A:有30多年了,最早接触摄影大概十几岁。当时我还在山西朔州应县的农村生活,那时大家都叫照相,照相是一门手艺或者说是生意。记得有一天,我们村来了一个走街串巷... Q:旅游世界A:李济山Q:您玩摄影多少年了?一开始是怎么走到摄影这条路上的?A:有30多年了,最早接触摄影大概十几岁。当时我还在山西朔州应县的农村生活,那时大家都叫照相,照相是一门手艺或者说是生意。记得有一天,我们村来了一个走街串巷给老百姓拍纪念照、全家福的人,我当时感到很新奇。拍照人骑个自行车,带着一块布,上面印着有天安门等为背景的画布,找一面墙把那块儿布挂起来,前面摆两个小凳子,村里的男女老少愿意照相的,就坐下拍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山西朔州 多面手 摄影 全家福 天安门 照相 拍照
下载PDF
李济先生与周口店研究──纪念李济先生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2-370,共9页
李济先生是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家。他毕生从事考古学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安阳殷墟的发掘与研究上,考古学的其他方面亦建树甚丰.本文仅就李先生在中国旧石器考古草创时期,特别是在周口... 李济先生是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家。他毕生从事考古学研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安阳殷墟的发掘与研究上,考古学的其他方面亦建树甚丰.本文仅就李先生在中国旧石器考古草创时期,特别是在周口店本世纪30年代初发掘方法改革中的贡献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以此纪念李济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使读者了解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背景,对其生平亦作点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学 周口店 旧石器时代 李济
下载PDF
李济的中国民族史研究:“去民族化”与发展科学 被引量:3
3
作者 查晓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129,共11页
李济的中国民族史研究表明"民族主义"在中国学术领域内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态势。一方面,他认为应当利用人类学方法来研究中国民族历史,并注意去除其"欧洲中心主义"气味及摆脱研究者自身民族意识的限制,故他在讨论中... 李济的中国民族史研究表明"民族主义"在中国学术领域内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态势。一方面,他认为应当利用人类学方法来研究中国民族历史,并注意去除其"欧洲中心主义"气味及摆脱研究者自身民族意识的限制,故他在讨论中国民族的形成时,尝试结合体质测量与有关民族认同的历史记载,兼顾"中国人"在体质与文化两方面均表现出来的"同一"与"多元"并存现象;另一方面,当他逐渐感到人种史已经深陷"民族主义"泥淖中时,为推进中国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为改变中国人对待自身文化之观念,又强调考察中国民族的历史离不开这种基于人的形体测量的人种史研究。了解这一态度对深入理解20世纪中国学术成果的思想史意义甚为重要,它显示了在"文化特性"与"科学普适性"的双重影响下,人类学家李济为探寻中国民族发展史而建立起的独特方法论及其所处的矛盾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民族史 民族主义 体质人类学
下载PDF
科学与国史:李济先生民族考古的开创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新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共9页
民国年间,李济赴山西考古,对于近代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意义。李济民族考古的价值可谓严复之后、费孝通之前人类学在中国的时代象征。其成果标志是以人体数据和出土遗存为基础、从中国文明的立场出发,催生出一整套与以往汉语经典... 民国年间,李济赴山西考古,对于近代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意义。李济民族考古的价值可谓严复之后、费孝通之前人类学在中国的时代象征。其成果标志是以人体数据和出土遗存为基础、从中国文明的立场出发,催生出一整套与以往汉语经典截然不同的表述话语。正是在这套新式话语的支持推动下,人类学开启并领导了对古今"中国"的整体重写,并通过这些重写持续地形塑着有关"中国"的重新认知和追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国史 考古学 山西
下载PDF
追忆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 被引量:2
5
作者 韩俊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3-236,共4页
在中国人类学、考古学发展的历史中,李济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作者借助《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李济卷》对其中收录的三部著作及四篇论文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多篇回顾性文章,重新梳理了李济先生的学术人生。
关键词 李济 中国人类学 科学考古学
下载PDF
有心还是无意:李济汾河流域调查与夏文化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庆伟 《南方文物》 2013年第3期108-116,共9页
1925年李济在汾河流域的调查以及1926年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学者第一次自行组织的考古工作。以往研究大多指出探索夏文化是李济这次考古活动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李济当年所写的调查和发掘报告,证明李济此行的真实... 1925年李济在汾河流域的调查以及1926年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学者第一次自行组织的考古工作。以往研究大多指出探索夏文化是李济这次考古活动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李济当年所写的调查和发掘报告,证明李济此行的真实目的是要寻找一处适合发掘的史前遗址,并企图通过自己的工作以回应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而终李济一生,他认为在考古学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何种文化为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夏文化 仰韶文化 西阴村
下载PDF
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李济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旭东 《文博》 2017年第2期97-99,共3页
19世纪末叶开始至20世纪初期,在中国成为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对象的同时,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学者纷纷组成探险队或考古队,在帝国主义势力的保护之下进入我国边疆地区,从事各种考察活动,发现大量古代遗迹,同时也将许多珍贵文... 19世纪末叶开始至20世纪初期,在中国成为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对象的同时,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学者纷纷组成探险队或考古队,在帝国主义势力的保护之下进入我国边疆地区,从事各种考察活动,发现大量古代遗迹,同时也将许多珍贵文物掠夺至海外,到今天仍未回到祖国。外国学者的这一类探险和考古活动,对当时尚处于封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中国 奠基人 帝国主义侵略 李济 外国学者 19世纪末 20世纪
下载PDF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创及其建构路向——论李济的考古学理论与实践
8
作者 胡逢祥 杨天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4-103,160,共10页
在20世纪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潮流中,考古学在国内的应运而生本是大势所趋,但能使它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为一门与国际接轨,且无论在规模还是成就上都足以跻身于世界学术之林的现代科学,则不能不首先归功于李济所领导的考古学团队。李... 在20世纪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潮流中,考古学在国内的应运而生本是大势所趋,但能使它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为一门与国际接轨,且无论在规模还是成就上都足以跻身于世界学术之林的现代科学,则不能不首先归功于李济所领导的考古学团队。李济在考古事业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发奋精神,对西方现代科学的追求和对传统学术的包容承继,以及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气度,不仅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早期建构路向树立了一支标杆,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值得尊重的学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现代考古学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李济考古学研究方法浅析
9
作者 毕德广 《文物春秋》 2015年第3期41-46,共6页
李济在中国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古史研究和中华文明起源等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贡献。他主持或参与了新中国建立前的历次殷墟发掘,并终生致力于殷墟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国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在他领导或参与的一系列考古... 李济在中国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古史研究和中华文明起源等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贡献。他主持或参与了新中国建立前的历次殷墟发掘,并终生致力于殷墟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国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在他领导或参与的一系列考古发掘与研究下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他积极倡导并参与了上古史的重建,他的实践为古史研究构建了一条新的可行之路。李济还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学术眼光的学者,能够从世界范围内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传播和交流。他的这种宽阔的学术视野使他走在了同时代学者的最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地层学 类型学 古史研究 传播论
下载PDF
李济的《中国民族的形成》对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特殊贡献
10
作者 施芳 段红云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李济是民国时期非常特殊的民族史学者,他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开辟了全新视角来研究中国民族史,采用古代城邑修建和废弃史料、谱牒中记载的姓氏资料和身高、头型等人体测量数据,从考古学、人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成果的来探析... 李济是民国时期非常特殊的民族史学者,他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开辟了全新视角来研究中国民族史,采用古代城邑修建和废弃史料、谱牒中记载的姓氏资料和身高、头型等人体测量数据,从考古学、人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成果的来探析民族源流、民族融合和民族迁徙等民族史重要课题,对推动中国民族史方法论的革新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的《中国民族的形成》 民族史研究 学术贡献
下载PDF
学者的一生——读岱峻《李济传》
11
作者 韩业斌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5期246-250,共5页
通过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知道了李济先生——这位当年护送国宝迁台的学者。近期在图书馆翻阅人物传记时候,被岱峻先生所著的新书《李济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吸引,利用闲暇时间,一口气读完。突然感觉这位以前不太了解... 通过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知道了李济先生——这位当年护送国宝迁台的学者。近期在图书馆翻阅人物传记时候,被岱峻先生所著的新书《李济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吸引,利用闲暇时间,一口气读完。突然感觉这位以前不太了解的学者,在中国学术史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学者 电视纪录片 2009年 文艺出版社 中国学术史 台北故宫 人物传记
下载PDF
李济先生与中国考古学
12
作者 梁白泉 《大众考古》 2015年第9期33-35,共3页
历史学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文献史学,即通过历史文献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二是田野考古学,通过人类活动实物遗存的研究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三是文化人类学.是对现存民族、社会进行考察,从而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文化人... 历史学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文献史学,即通过历史文献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二是田野考古学,通过人类活动实物遗存的研究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三是文化人类学.是对现存民族、社会进行考察,从而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义称“社会人类学”,属于广义人类学的一个部门,大体上相当于欧洲各国的民族学(Et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考古学 文化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历史学科 中国 李济 历史文献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走出孤芳自赏的老屋——读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
13
作者 张影舒 《丝绸之路》 2013年第4期108-109,共2页
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及其相关学术研究,旨在以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探寻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历史研究的新途径,并为中国考古学的学术范式与研究视野,开创了一代风气之先。本文拟就李济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研究背景,对其著略作评述。
关键词 李济 《中国文明的开始》 知识考古学
下载PDF
李济仁治疗胃系疾病方药规律数据挖掘系统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志超 范为民 李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主要目的]数据挖掘分析李济仁治疗胃系疾病方药规律。[资料来源]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国医大师工作室门诊。[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确诊或经胃镜确诊胃系疾病的病案处方。复诊次数≥2次,只... [主要目的]数据挖掘分析李济仁治疗胃系疾病方药规律。[资料来源]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国医大师工作室门诊。[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确诊或经胃镜确诊胃系疾病的病案处方。复诊次数≥2次,只选择一次复诊病案。排除信息不全、方药组成不完整及临床疗效不显著病案。[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筛选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2位助手审核。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药使用频次及药味关联规则。药味频次:方剂药味按出现频次排序;药症关联:症状按出现频次排序;组方规律(支持度20%,置信度0.9):药味组合按出现频次排序,关联分析所得药对;聚类分析新药味组合(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聚类分析前,选择合适相关度和惩罚度,"提取组合",发现新药味组合(基本算法示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网状结构图展示。[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纳入样本80例,处方120首,用药117种。使用频次>25的前10味:炒白术>茯苓>蒲公英>乌药>木香>佛手>瓦楞子>香附>金钱草>全蝎。药症关联前7位症状:嗳气>腹胀>胃脘胀痛>大便不成形>胃脘隐痛>泛酸>嘈杂。16味联系紧密核心用药:黄芪、炒白术、茯苓、木香、瓦楞子、姜半夏、竹茹、八月札、佛手、香附、蒲公英、金钱草、沉香、乌药、延胡索、全蝎。聚类新药味组合共6对。[未来展望]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调查研究,更好挖掘、传承名老中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病 慢性胃炎 李济 老中医经验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 关联规则 Apriori算法 复杂系统熵聚类 无监督数据挖掘 药味频次 药症关联 组方规律 支持度 置信度 网状结构 相关度 惩罚度 循证医学 系统综述
下载PDF
为了人类知识的增进和传播──考古学宗师李济传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光谟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1期8-20,共13页
李济,字济之(1896~1979年),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所从事的著名的西阴村遗址发掘,是中国人自己进行的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实践的第一个行动;他所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揭开了中国古史研究的新篇章。作为... 李济,字济之(1896~1979年),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所从事的著名的西阴村遗址发掘,是中国人自己进行的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实践的第一个行动;他所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揭开了中国古史研究的新篇章。作为一代宗师,他同时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作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而被世人公认为当代国际考古学界和人类学界具有相当影响的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考古 西阴村 殷墟
下载PDF
“两广事变”中的李济深--李济深信札解读
16
作者 李崴 郑蔼娴 《团结》 2017年第1期46-49,51,共5页
近期,笔者从有关拍卖会、文物展上收集到一些有关民革的主要创始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先生在“两广事变”期间与国共两党及社会知名人士往来的信札图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李济深等对蒋介石采取的... 近期,笔者从有关拍卖会、文物展上收集到一些有关民革的主要创始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先生在“两广事变”期间与国共两党及社会知名人士往来的信札图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李济深等对蒋介石采取的消极的不抵抗政策极为不满,主张武力抗击日本侵略者。1935年7月下旬,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香港成立“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简称“大同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两广事变 蒋光鼐 鄂公 李宗仁 白崇禧 爱国民主人士 日本侵略者 蔡廷锴 胡兰畦
下载PDF
徐志摩致李济信函九封 被引量:1
1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67-273,共7页
十一年前在台湾病故的考古学界元老李济先生,曾和著名诗人徐志摩先生在留美时同学。李济留在北京的遗物中,保存有1920年徐志摩给李济的信件(从纽约寄往沃斯特的)。现征得李济先生长子李光谟教授的同意,刊布如下。
关键词 徐志摩 李济 考古学界 我自己 十块钱 给你 中国哲学史大纲 鲍二 学史 志康
下载PDF
考古学家李济传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人 《晋阳学刊》 1981年第6期54-58,65,共6页
李济,号济之,湖北钟祥人。一八九六年六月二日生于故里,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因心肌梗死,逝世于台湾省台北市,亨年八十四岁。李济博士是我国现代考古学、人类学的奠基者之一,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享有盛誉。他一... 李济,号济之,湖北钟祥人。一八九六年六月二日生于故里,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因心肌梗死,逝世于台湾省台北市,亨年八十四岁。李济博士是我国现代考古学、人类学的奠基者之一,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享有盛誉。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一、学生时期(1903—1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语所 李济 古人类学 中国考古学 考古报告 台湾大学 中央研究院 心肌梗死 殷墟 发掘报告
下载PDF
李济深先生和“广西救侨运动”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启文 《八桂侨史》 1992年第2期24-27,共4页
已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先生,是广西苍梧县人。李济深先生生前与海外侨胞的交谊很深。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但与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有过直接的面... 已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先生,是广西苍梧县人。李济深先生生前与海外侨胞的交谊很深。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但与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有过直接的面晤,并且想方设法将陈嘉庚和南洋侨胞为八路军捐赠的大批药品、器械等转运至延安,而且还为广大华侨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由他倡导的“广西救侨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抗日战争时期 苍梧县 儿童教养院 救济区 对日作战 相持阶段 抗建 救济工作 党政军联席会
下载PDF
论李济深的抗日救国主张
20
作者 彭建新 《桂海论丛》 1993年第3期25-29,共5页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版图易色,日寇得陇望蜀,步步深入。要不要抗日和如何抗日,成为一切政治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抗战时期,李济深力主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拥护中共提出的持久抗战思想和全面抗战路线,为抗战胜利发挥...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版图易色,日寇得陇望蜀,步步深入。要不要抗日和如何抗日,成为一切政治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抗战时期,李济深力主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拥护中共提出的持久抗战思想和全面抗战路线,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力主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寇的侵略,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激起了李济深的不满,他强烈要求蒋介石发布'罪己诏'。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救国 李济 抗战到底 九·一八 蒋介石集团 易色 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同盟 不抵抗政策 中国抗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