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权社会下的“妖女”与“恶妇”——以李碧华《饺子》《吃卤水鹅的女人》为例
1
作者 陈雨茵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期50-52,共3页
李碧华是当代香港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常以女性作为主要人物,聚焦于女性的欲望与痴狂。在李碧华2013年出版的小说集《饺子》中,有两篇名为《饺子吃婴胎的女人》与《潮州巷吃卤水鹅的女人》的小说。这两篇小说分别塑造出了“妖女”与“恶... 李碧华是当代香港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常以女性作为主要人物,聚焦于女性的欲望与痴狂。在李碧华2013年出版的小说集《饺子》中,有两篇名为《饺子吃婴胎的女人》与《潮州巷吃卤水鹅的女人》的小说。这两篇小说分别塑造出了“妖女”与“恶妇”两类女性形象,此文意在对比两类女性形象的异同,探讨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三种不同形态,讨论文字背后表现出的作者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及对男性中心主义的颠覆。由于这两篇小说时常会让人想到清朝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因此文中将插入部分与《聊斋志异》的对比,从而表现出李碧华书写中透露出的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男性中心主义批判
下载PDF
李碧华小说的变异修辞艺术
2
作者 贾芹越 《焦作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8-32,共5页
香港地区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语言辛辣、怪诞、浪漫、疏放又新奇。其小说通过变异性语言的巧妙运用,使抽象的情感得以抒发,特殊的心理得以表现,独特的风格亦得以展现。李碧华小说的变异修辞在语音上主要体现在摹声变异的运用、停顿,词... 香港地区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语言辛辣、怪诞、浪漫、疏放又新奇。其小说通过变异性语言的巧妙运用,使抽象的情感得以抒发,特殊的心理得以表现,独特的风格亦得以展现。李碧华小说的变异修辞在语音上主要体现在摹声变异的运用、停顿,词汇上主要表现为拆词、文白夹杂等,语法上表现为超常搭配,语用上表现为简易线性表达、矛盾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小说 变异修辞 语言艺术
下载PDF
镜头下的情爱世界:论李碧华小说的电影改编
3
作者 房柔谕 《品位·经典》 2023年第10期38-40,共3页
李碧华在小说的电影改编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其改编后的作品不仅赢得业界好评,在文学领域也引发了不少学者的思考与探究。本文以李碧华作品改编成的八部电影为研究对象(《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古今大战秦俑情》《川岛芳子... 李碧华在小说的电影改编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其改编后的作品不仅赢得业界好评,在文学领域也引发了不少学者的思考与探究。本文以李碧华作品改编成的八部电影为研究对象(《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古今大战秦俑情》《川岛芳子》《霸王别姬》《诱僧》《青蛇》《三更2之饺子》),运用文本研读和对比归纳的方法,分别从主题改编、意象运用、结局改写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李碧华电影兼具通俗性与艺术性的原因,以此为当下的影视化改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主题 意象 结局 影视化改编
下载PDF
正典的命运——试论李碧华小说改写传统的方式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晓晖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38,共4页
本文以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和《青蛇》为个案,分析了作者擅长的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作品的改写,指出其中蕴含的香港文学的所谓观赏性和娱众倾向,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它的文化品格:对中国传统精神的零散承袭和对高速都市节奏的压力的... 本文以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和《青蛇》为个案,分析了作者擅长的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作品的改写,指出其中蕴含的香港文学的所谓观赏性和娱众倾向,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它的文化品格:对中国传统精神的零散承袭和对高速都市节奏的压力的执著反弹。而其改写正典的方式,也因为这种文化品格而显示出某种内在的规律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李碧华 香港文学 改写 既定价值 失重
下载PDF
魂归何处——论李碧华小说对女性命运的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贾颖妮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李碧华 小说 女性形象 生存命运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爱恨痴缠的前世今生——论李碧华小说中的宿命观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李碧华 小说 宿命观 民族文化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想象中国的吊诡:暴力再现与身份认同——以高行健、李碧华、张贵兴的小说书写为中心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崇科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2期87-92,共6页
毋庸讳言,在历史、文学与暴力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动联结,甚至在这个三角支点之间的联缀中,更是迷魅重重,如历史暴力与文学的复杂纠葛。"!而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史上。
关键词 李碧华 高行健 暴力 身份认同 张贵 批判 现代小说 再现 想象 历史
下载PDF
论李碧华《青蛇》主题的表现 被引量:5
8
作者 俞剑钊 宁惠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6-30,共5页
李碧华的代表作《青蛇》,以《白蛇传》为蓝本进行故事新编,赋予了作品新的主题:展现了人、妖、佛在情爱面前“人”性内部最本质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外部就是作品中呈现出角色的生存状态的困境。作者运用了多方面的艺术手法来体现主题... 李碧华的代表作《青蛇》,以《白蛇传》为蓝本进行故事新编,赋予了作品新的主题:展现了人、妖、佛在情爱面前“人”性内部最本质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外部就是作品中呈现出角色的生存状态的困境。作者运用了多方面的艺术手法来体现主题(包括人物关系的设置和主人公的设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青蛇》 人物设置 主题表现
下载PDF
绣屏上的白鸟与蝴蝶标本——简析张爱玲、李碧华小说之不同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敏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0-54,共5页
张爱玲和李碧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也是文学研究者不断研究的"传奇",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侧重于两者共性的总结,而对其作品之间的差异却涉猎不足。有关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前者多写世俗生活中无奈地生,后者则写奇... 张爱玲和李碧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也是文学研究者不断研究的"传奇",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侧重于两者共性的总结,而对其作品之间的差异却涉猎不足。有关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前者多写世俗生活中无奈地生,后者则写奇幻世界里惨烈地死;作家创作情感层面,前者趋冷,而后者趋热,等等。她们作品之间的诸多不同,其根源正在于两者在女性意识和宗教意识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李碧华 女性意识 宗教意识
下载PDF
李碧华言情小说中的人性书写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颖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利用"言情"来表现人性,是李碧华最为擅长的方式。她的小说诉说着一个个有关亲情、爱情或是友情的故事,将笔触直抵人性深处,把人性中最为阴暗、丑陋、残暴的一面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她又流露出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赞美。她将人... 利用"言情"来表现人性,是李碧华最为擅长的方式。她的小说诉说着一个个有关亲情、爱情或是友情的故事,将笔触直抵人性深处,把人性中最为阴暗、丑陋、残暴的一面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她又流露出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赞美。她将人性之恶归结于社会生存环境的压抑和人的本能与欲望的无限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言情小说 人性
下载PDF
简评新浪漫派李碧华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良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107,共2页
本文对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创作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文章充分肯定了李碧华小说浪漫主义的新探索,对《胭脂扣》、《秦俑》、《凤诱》、《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等作品的今生来世错综交织,对《诱僧》、《破戒》等作品的英雄传... 本文对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创作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文章充分肯定了李碧华小说浪漫主义的新探索,对《胭脂扣》、《秦俑》、《凤诱》、《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等作品的今生来世错综交织,对《诱僧》、《破戒》等作品的英雄传奇以及《生死桥》、《霸王别姬》等写实作品的浓郁浪漫主义色彩,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文章对李碧华小说的尖锐批评有二:一是闹剧成分太多,特别是《凤诱》,通篇言不及义,生拉硬扯,让人反感;二是《青蛇》对《白蛇传》的改编太过“恶趣”化,破坏了《白蛇传》原有的神话传说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浪漫派 李碧华 魔幻主义
下载PDF
无止找寻的精神皈依——李碧华:从《胭脂扣》到《烟花三月》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祥宗意味,尤其是有关“寻找”的理念,15年来,渗透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寻找,找的是永恒的精神皈依;找的是灵魂的虚静之境;找的是心灵的彻底解脱。寻找,象征着她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无止找寻的创作轨迹。
关键词 李碧华 寻找 禅宗 精神皈依 《胭脂扣》《诱僧》 《烟花三月》
下载PDF
鱼对水的绝望:论李碧华小说的两性书写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英秀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7-19,共3页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在小说中,通过一系列美丽叛逆的女性的情感、生活和命运,对男权文化系统中的女性性别宿命做了深刻独到的描述。在关于两性关系的深度拷问中,李碧华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和反抗姿态。
关键词 李碧华 两性书写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徘徊在雅俗之间——香港作家李碧华小说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静 《华文文学》 2008年第6期65-70,共6页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距离正在进一步消失,文化作为消费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李碧华的小说作为大众文学的成功范例,其小说最重要的特征是徘徊在雅俗之间,具有"生产者式文本"的诸多特点,如熟悉的陌生...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距离正在进一步消失,文化作为消费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李碧华的小说作为大众文学的成功范例,其小说最重要的特征是徘徊在雅俗之间,具有"生产者式文本"的诸多特点,如熟悉的陌生化、文本的过度性、矛盾性、贫困性、相关性、互文性等。大众文学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除了文本的因素外,还包括接受者状况、流通媒介的因素。李碧华小说的流行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大众文化 "生产者式文本"
下载PDF
浅谈李碧华《霸王别姬》中的恶魔性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旭胜 《华文文学》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李碧华的《霸王别姬》中 ,恶魔性因素在世俗生活和京剧艺术表演中都有所表现 ,并且也出现了“恶魔性———魔鬼”的对应结构。如果我们从世界文学背景下进行考察和比较 ,便会发现李碧华在《霸》中所表现出的恶魔性 ,以自身的独特面貌... 在李碧华的《霸王别姬》中 ,恶魔性因素在世俗生活和京剧艺术表演中都有所表现 ,并且也出现了“恶魔性———魔鬼”的对应结构。如果我们从世界文学背景下进行考察和比较 ,便会发现李碧华在《霸》中所表现出的恶魔性 ,以自身的独特面貌加入世界文学行列 ,并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霸王别姬> 恶魔性 世界性
下载PDF
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渺渺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2期33-37,共5页
李碧华以她传奇性的书写,创造出了许多既痴情率性又叛逆怪异敢于抗争的另类女性形象,对传统认定的角色与形象进行颠覆,体现出其清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对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的大胆质疑和有力反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 李碧华以她传奇性的书写,创造出了许多既痴情率性又叛逆怪异敢于抗争的另类女性形象,对传统认定的角色与形象进行颠覆,体现出其清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对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的大胆质疑和有力反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小说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下载PDF
饮食男女别样情——评李碧华言情小说的新女性主义视角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颖妮 《华文文学》 2004年第1期36-38,48,共4页
李碧华的言情小说 ,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进行对比 ,挖掘出女性身上亘古不变的精神光华 ,亮出了“做一个好女人”的旗帜 ;构筑充满反抗和宿命的今昔传奇 ,达到对女性边缘生存模式的反思与抗衡 ;用爱情作为载体表达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处... 李碧华的言情小说 ,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进行对比 ,挖掘出女性身上亘古不变的精神光华 ,亮出了“做一个好女人”的旗帜 ;构筑充满反抗和宿命的今昔传奇 ,达到对女性边缘生存模式的反思与抗衡 ;用爱情作为载体表达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处境 ,摆脱了对女人的偏爱 ,开启了女性自我寻找与自我审视的序幕 ,并呼唤新型两性关系的建立 ,展现了新女性主义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言情小说 新女性主义视角
下载PDF
论香港作家李碧华言情小说的诡异之风 被引量:1
18
作者 古大勇 陈晓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4-57,共4页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言情小说具有独特的诡异风格,主要体现为小说中呈现的奇诡的意象、多维的时空、传奇性的框架、悲剧收场的结局;之所以能形成这种诡异风格,是源于作者对传统妖鬼文化的继承、对"文革"的批判、对佛家因果报应...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言情小说具有独特的诡异风格,主要体现为小说中呈现的奇诡的意象、多维的时空、传奇性的框架、悲剧收场的结局;之所以能形成这种诡异风格,是源于作者对传统妖鬼文化的继承、对"文革"的批判、对佛家因果报应和宿命观的信仰。诡异风格能给读者带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审美冲击,以及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诡异 艺术呈现 审美效果
下载PDF
李碧华小说研究综述(2000—2009)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芸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99-102,共4页
随着香港的回归和1999年研讨会的召开,李碧华的作品在内地一版再版。2000年后,大陆学者对李碧华的研究逐渐升温,李碧华成为继金庸、张爱玲之后,大陆对香港通俗作家研究的又一个热点。很多评论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李碧华及其作品进行了... 随着香港的回归和1999年研讨会的召开,李碧华的作品在内地一版再版。2000年后,大陆学者对李碧华的研究逐渐升温,李碧华成为继金庸、张爱玲之后,大陆对香港通俗作家研究的又一个热点。很多评论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李碧华及其作品进行了宏观的总体鸟瞰和微观的个案分析。文章从"文化层面"、"文本形式"等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并作归类分析,以展示研究的概况与成果,找寻研究中的得失,以期李碧华小说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研究 文化 文本
下载PDF
从历史怀旧到文化消费——再论李碧华小说《胭脂扣》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艳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5-29,共5页
李碧华小说《胭脂扣》发表有年,其所引发的关于香港历史、文化怀旧的讨论经久不休。离析其人物身份、物件象征以及历史时段发现,李碧华只是巧妙地借用一个传奇和诡异的故事外壳,以硕果仅存的香港旧物陈景来敷衍一段猎奇的历史,从而成功... 李碧华小说《胭脂扣》发表有年,其所引发的关于香港历史、文化怀旧的讨论经久不休。离析其人物身份、物件象征以及历史时段发现,李碧华只是巧妙地借用一个传奇和诡异的故事外壳,以硕果仅存的香港旧物陈景来敷衍一段猎奇的历史,从而成功地将《胭脂扣》变成了流行文化的卖点和消费文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胭脂扣》 历史怀旧 消费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