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析李维渤教授的声乐教学特点
- 1
-
-
作者
韩萍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3-65,共3页
-
文摘
我有幸于2000年9月开始跟李维渤教授学习声乐,我不敢称自己是李老师的学生,因为按自己的概念,系统、长期连续地跟他上声乐课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他的学生,但跟他上课多次听他阐述对声乐的独特见解,确实感受甚深,受益匪浅,所以在此斗胆将李先生的教学特点浅析如下.
-
关键词
李维渤
声乐教学
特点
-
分类号
J616-4
[艺术—音乐]
-
-
题名声乐教育家李维渤声乐贡献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璟
郭霏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5年第5X期104-107,共4页
-
基金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A类(项目编号:A2014100)研究成果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声乐留学生群体研究(1900-1959)"(项目编号:13YJA760007)的子课题研究成果
-
文摘
李维渤(1924-2007),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声乐理论翻译家、声乐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李维渤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美国。留学归国后参与了新中国排演的首部西洋歌剧《茶花女》,一举成名。随后,李维渤投身于声乐教育事业,是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所翻译的声乐理论著作为后来的声乐学生提供了声乐理论学习的基础,他所培养的学生正活跃于中国声乐教育领域及声乐演唱舞台,推动着中国声乐事业的发展。
-
关键词
李维渤
声乐教育
贡献
教学
演唱
-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
-
题名长哭当歌——纪念恩师李维渤
- 3
-
-
作者
孙禹
-
出处
《歌剧》
2007年第6期51-52,共2页
-
文摘
李维渤老师,您就这样默默地走了吗?李老师,我本想请您去美国,去欧洲最好的歌剧院,看我演歌剧,分享我的快乐,但是您再也不会给我机会了。李老师,怎么办?我唯有痛哭当歌!李老师,我知道您不会怪我,但我还是止不住那愧疚泪水,说到底我还是一个让您失望的学生啊……因为我无法让您复活!李老师,您真的走了吗?走的是那样平易和随和,像是怕打搅了别人,静静地一个人去了,走得像您那句影响我一生的话:“你们的李老师,永远不求人!”那样沉着。
-
关键词
恩师
纪念
歌剧院
老师
美国
欧洲
快乐
李维渤
-
分类号
J82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李维渤对中国声乐艺术的贡献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彭丹雄
徐起飞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
-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6-161,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中国声乐史研究"(立项批准文号09BD038)阶段成果之一
-
文摘
李维渤(1924.2.11-2007.5.3),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男中音歌唱家、翻译家、声乐教育家,他因出演新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排演的西洋歌剧《茶花女》而一举成名,成为20世纪五十年代深受欢迎的歌唱家。他因翻译了诸多西方经典声乐文献,开启了中国声乐实践者对声乐艺术科学性认识的新思路,并使其能及时学习到以汉语表述的世界声乐理论的研究成果,架起了中西声乐文化交流的桥梁。长期以来,这些成果不断影响着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声乐界在声乐艺术理论方面的探索。
-
关键词
李维渤
声乐艺术
贡献
-
分类号
J603
[艺术—音乐]
-
-
题名永远的歌者——缅怀敬爱的李维渤教授
- 5
-
-
作者
胡银波
-
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
-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6-249,共4页
-
文摘
李维渤教授从孩童时期就被声乐艺术痴迷着;在少年时期他用青春和热情歌唱着;在青年时期他为追求理想漂洋过海求学深造,把欧、美的歌唱技法和舞台表演方法带回了祖国;在中年时期遇到"文革",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在"文革"结束后,他珍惜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他甘愿默默地、无怨无悔、不为名利、不计报酬、静静地守候在书桌旁为声乐艺术辛勤地奉献着;在晚年他仍然保持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仍然延续着潜心钻研的习惯,每天仍然继续着他的翻译写作工作……
-
关键词
李维渤
缅怀
声乐教育家
-
分类号
J603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