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重华的诗声观念
1
作者 李国新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
李重华意声关系上坚持"音居首"的观念,其与谢榛"诗三要"有较大关系。具体讨论诗声时,李重华强调诗歌的平仄、阴阳清浊、精细等作诗方法,这是对前人诗声构成要件的深入讨论。就音节的特点看,他提出哀乐两端、音节有... 李重华意声关系上坚持"音居首"的观念,其与谢榛"诗三要"有较大关系。具体讨论诗声时,李重华强调诗歌的平仄、阴阳清浊、精细等作诗方法,这是对前人诗声构成要件的深入讨论。就音节的特点看,他提出哀乐两端、音节有不同类型、音节与体制的关系,表现出其格调论的思想因子和独特的诗声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声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话》 音居首
下载PDF
李重华的唐诗宋诗论
2
作者 杨晖 张瑞钰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6-82,共7页
李重华是清前期著名的诗论家,他的《贞一斋诗说》在清代诗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清代前期“尊唐”与“趋宋”之争中,李重华能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总结了唐代古体诗古朴、厚重的风格特色,在肯定五言、七言古诗的... 李重华是清前期著名的诗论家,他的《贞一斋诗说》在清代诗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清代前期“尊唐”与“趋宋”之争中,李重华能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总结了唐代古体诗古朴、厚重的风格特色,在肯定五言、七言古诗的基础上,赞扬了唐代近体诗的辉煌;也看到了宋诗对于唐诗的吸收与突破,并认同宋诗多抒议论、重视义理、风格质朴的特色,同时对西昆、江西诗派提出批评。李重华对唐、宋诗的评价,为后世探究唐宋诗的理论价值提供了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重华 唐诗论 宋诗论
下载PDF
试论李重华“诗有三要”说
3
作者 郁薇薇 吴建民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李重华在清代诗坛别树一帜。他提出"诗有三要"的诗学观点,即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对诗歌音韵声律、设色构象和立意内蕴及其间相互关系有独到的见解。对于诗歌的音韵声律,他崇尚"天籁",主张初学者从悟音入... 李重华在清代诗坛别树一帜。他提出"诗有三要"的诗学观点,即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对诗歌音韵声律、设色构象和立意内蕴及其间相互关系有独到的见解。对于诗歌的音韵声律,他崇尚"天籁",主张初学者从悟音入手,而又不拘泥于音律的规律。对于诗歌的设色构象,他重视写景在赋比兴手法中的作用。对于诗歌的立意内蕴,他追求以"神"运意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 “诗有三要”说
下载PDF
论李重华的诗学意象观
4
作者 李根 《东吴学术》 CSSCI 2020年第5期40-46,共7页
作为清代美学意象论的重要人物,李重华在古音研究的学术背景下对诗歌意象的音声与乐感问题作了有益探讨。他的诗学意象观以“诗有三要”说为基础,将“音”置于意象本体结构的首位,取“象”以配“音”,并在“意”的主导下使诗歌意象成为... 作为清代美学意象论的重要人物,李重华在古音研究的学术背景下对诗歌意象的音声与乐感问题作了有益探讨。他的诗学意象观以“诗有三要”说为基础,将“音”置于意象本体结构的首位,取“象”以配“音”,并在“意”的主导下使诗歌意象成为有机的生命体。同时,他强调通过音声的和谐相奏而生成意象的乐感体验,并以音节、律调和韵律作为乐感的主要表现形态。此外,李重华认为乐感意象的创构以听觉审美为基础,体现为从立意到内听,以至吟咏成调的动态生成过程,其中,意象的乐感美不仅是发于胸臆和流于唇吻的情感体验,也是创作主体对温柔敦厚诗教观念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重华 意象 音节 乐感 运意
原文传递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总目录
5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3-166,共4页
关键词 重庆大学学报 实证研究 社会科学 张卫国 跨界水资源 傅强 邱均平 李重华 DEA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第21卷分类总目录
6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24-128,共5页
关键词 重庆三峡学院 三峡库区 家族小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小说类型 桂园 美学范畴体系 大学观 隋唐五代 李重华 西部地区 胡继明 对比研究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