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陈玉的遗民情结与骚愁表达
1
作者 刘泽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8-54,共7页
文化的脉搏连着民族的心脏,明代遗民的楚辞文化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持正义、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明亡之后,作为一个有气节的知识分子,李陈玉怀着对故国的留恋和思念,曾有过激烈的武力反抗,也有过遁迹山林的隐居生活,还有过借人之酒... 文化的脉搏连着民族的心脏,明代遗民的楚辞文化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持正义、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明亡之后,作为一个有气节的知识分子,李陈玉怀着对故国的留恋和思念,曾有过激烈的武力反抗,也有过遁迹山林的隐居生活,还有过借人之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注《骚》经历,是一位典型的遗民《楚辞》学者。李氏的遗民身份,李氏的资质禀赋,以及他在前明王朝的政绩、理政观念和青云路断的仕履经历,尤其是甲申之变带给他山崩地裂的刺激,使得他先是选择了暴力反抗,又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终而选择了笺注《楚词》进行遗民的骚愁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陈玉 《楚词笺注》 遗民身份 遗民情结 骚愁表达
下载PDF
嘉善县事:明末知县李陈玉的县政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范金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依据明末嘉善知县李陈玉文集《退思堂集》,透视李陈玉担任嘉善知县的县政理念,梳理其所作所为,并探讨其处理县政的成功之道。李陈玉抓住嘉善县政的关键,连续三年足额征解极为棘手的漕粮、严厉整肃吏胥、及时妥善处理诉讼、擒获横行地方... 依据明末嘉善知县李陈玉文集《退思堂集》,透视李陈玉担任嘉善知县的县政理念,梳理其所作所为,并探讨其处理县政的成功之道。李陈玉抓住嘉善县政的关键,连续三年足额征解极为棘手的漕粮、严厉整肃吏胥、及时妥善处理诉讼、擒获横行地方的大盗,嘉善社会较为安定。李陈玉的县政之所以成功,取决于其自身的卓异素质、交好地方士绅和行政时守常不生事端。李陈玉在明朝大厦倾覆前夕,仍然忠于职守,赤心报国,关注民生,竭力处理朝廷、地方和百姓之间的关系,尽力兼顾三者利益,源源为朝廷提供兵饷钱粮,恪尽守卫疆土职掌,孜孜维持地方安宁稳定,以延缓明朝大厦的倾倒。李陈玉所言所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末江南地方一个亲民官的为政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县政 嘉善 李陈玉
下载PDF
试论李陈玉《楚辞笺注》的体例、方式和标准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建荣 陈志云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4-31,共8页
李陈玉为《楚辞》作注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以往的注家不满,二是寄寓自己的家国之痛和终生未展抱负的感慨。李氏的训释原则虽为"笺注",但却是根据篇章的需要有所侧重。正文笺注除了沿用传统的训诂方法之外,其中较为重要的特点有... 李陈玉为《楚辞》作注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以往的注家不满,二是寄寓自己的家国之痛和终生未展抱负的感慨。李氏的训释原则虽为"笺注",但却是根据篇章的需要有所侧重。正文笺注除了沿用传统的训诂方法之外,其中较为重要的特点有两方面:结合多种方法,注重篇题章句文意的贯通;坚持了驳旧解误的标准,并将之贯穿于以《天问》为重点的字词、章句的阐释或疏通。《楚辞笺注》的不足,主要在于存在不少主观臆断或穿凿附会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陈玉 《楚辞笺注》 楚辞学 训诂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现代启示——以李陈玉的息讼实践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声敏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18,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乐礼善学、尚中贵和"思想的集中体现,"无讼"是古代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息讼是官员们实现这一理想境界的重要策略。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乐礼善学、尚中贵和"思想的集中体现,"无讼"是古代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息讼是官员们实现这一理想境界的重要策略。通过考察李陈玉在嘉善知县任上的息讼实践,分析古代地方官员息讼的基本方式及其背后原因,有益于深入认识中华民族特有的司法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以期为响应十九大号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结合时代条件,探索当代治国理政有效途径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文化 李陈玉 息讼
下载PDF
评李陈玉之《楚词笺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秉高 《职大学报》 2013年第1期1-8,27,共9页
李陈玉《楚词笺注》"自叙"所表达的主要意图是褒"笺"贬"注"。此书褒"笺",重视对作品进行层次分析,值得肯定,但其理论上矫枉过正,实践也并非成功。李氏贬"注",且书中有些"注&qu... 李陈玉《楚词笺注》"自叙"所表达的主要意图是褒"笺"贬"注"。此书褒"笺",重视对作品进行层次分析,值得肯定,但其理论上矫枉过正,实践也并非成功。李氏贬"注",且书中有些"注"确也过于随意、偏激,但不少"注"独创一说,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李陈玉 《楚词笺注》 褒“笺” 贬“注”
下载PDF
招魂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河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7-60,共4页
屈原的作品《招魂》篇,以其瑰丽神秘的光彩,几千年来引起了无数学者的猜测与探讨。有的认为是屈原在招楚怀王之魂,有的认为是屈原自吊之作,还有认为是宋玉招屈原之魂者。众说纷纭,不知所从。前人对屈原作品之所以众说纷纭,恐怕与前人在... 屈原的作品《招魂》篇,以其瑰丽神秘的光彩,几千年来引起了无数学者的猜测与探讨。有的认为是屈原在招楚怀王之魂,有的认为是屈原自吊之作,还有认为是宋玉招屈原之魂者。众说纷纭,不知所从。前人对屈原作品之所以众说纷纭,恐怕与前人在研究屈原作品时,太着重于从“文以载道”这角度去研究了,考虑问题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作品 《招魂》 祭师 创世史诗 《九歌》 英雄史诗 摄提 帝服 李陈玉 载道
下载PDF
《怀沙》之“沙”与沙市之“沙”——《九章》单篇研究之五 被引量:1
7
作者 冀凡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45-48,共4页
《怀沙》之“沙”,意指为何?这是正确理解《怀沙》文意的关键。自古至今释此“沙”文者无非二说:一谓“沙石”,如米熹之承司马迁《传》文叙事,直言“怀沙”为“怀沙抱石,以自沉也”。二释地名,意指长沙,如蒋骥因汪瑷、李陈王、钱澄之之... 《怀沙》之“沙”,意指为何?这是正确理解《怀沙》文意的关键。自古至今释此“沙”文者无非二说:一谓“沙石”,如米熹之承司马迁《传》文叙事,直言“怀沙”为“怀沙抱石,以自沉也”。二释地名,意指长沙,如蒋骥因汪瑷、李陈王、钱澄之之言,卢王“怀念长沙”之说。是耶,非也?值得探讨,今人陈蔚松欲另辟新径,创为新说,谓为“寄怀故土”。(1)是则是矣,然仍未能探明“沙”义与“故土”之渊源。本文欲从其渊源上探明其究竟,以为《九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章》 怀沙 蒋骥 钱澄之 屈原研究 文叙 今释 陈王 陈蔚 李陈玉
下载PDF
屈原《怀沙》题旨新解
8
作者 路百占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3年第2期20-22,共3页
一太史公《屈原列传》云: “(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日:“……。於是怀石,遂自投(沈)汨罗以死。”揆史公之意,“怀沙”即怀石,《怀沙》乃屈原沈尸前之作,而“怀石”则为沈渊之术。所以有此说者,或史公游沅、湘时有所闻而云然。东... 一太史公《屈原列传》云: “(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日:“……。於是怀石,遂自投(沈)汨罗以死。”揆史公之意,“怀沙”即怀石,《怀沙》乃屈原沈尸前之作,而“怀石”则为沈渊之术。所以有此说者,或史公游沅、湘时有所闻而云然。东方朔《七谏、沈江》亦云: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壅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公 怀沙 七谏 怀王 沈江 方朔 惜往日 山带阁注楚辞 寓怀 李陈玉
下载PDF
答一位国际学者
9
作者 周秉高 《职大学报》 2013年第6期1-3,64,共4页
林庚先生在《天问论笺》一书中两次强调"《天问》中‘帝’字均指天帝",此语恐与《天问》内容不太吻合。先秦古人心目中之"帝"字,一为历史概念,二为神话概念,就是没有后来西方那种的宗教概念。李陈玉似乎对天主教有... 林庚先生在《天问论笺》一书中两次强调"《天问》中‘帝’字均指天帝",此语恐与《天问》内容不太吻合。先秦古人心目中之"帝"字,一为历史概念,二为神话概念,就是没有后来西方那种的宗教概念。李陈玉似乎对天主教有所了解,并试图用天主教的某些教义来诠释《天问》一诗。这种解读楚辞的方法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与屈原以及其他先秦古人的思维并不吻合;但将屈原作品与西洋文化相联系、作比较,明末李陈玉大概是中国第一人。李陈玉的这点功绩应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天问》 李陈玉 笺注 西化 林庚 论笺
下载PDF
“乱曰”辨
10
作者 李占德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40-44,共5页
我们阅读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等作品时,常常会在其篇末碰到”乱曰”二字。其中的“曰”字易明,但这个“乱”字却比较费解。它究竟是何意思,在文中又起什么样的利用?古往今来的训释虽多,但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键词 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作品 二字 李陈玉 《国语》 蒋骥 繁音促节 先秦两汉 正考甫 诗赋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