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南油田萨Ⅱ、Ⅲ组油层三次采油注入体系研究
1
作者 霍迎冬 刘晓文 +2 位作者 张景远 田宇昕 施尚明 《甘肃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根据杏南油田纯油区三次采油层系组合及井网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考虑萨Ⅱ、Ⅲ组油层性质及开发形势,需开展杏南油田萨Ⅱ、Ⅲ组三次采油注入体系研究。对微观孔隙结构及多学科油藏成果进行了研究,确定萨Ⅱ、Ⅲ组油层微观剩余油主要以簇状... 根据杏南油田纯油区三次采油层系组合及井网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考虑萨Ⅱ、Ⅲ组油层性质及开发形势,需开展杏南油田萨Ⅱ、Ⅲ组三次采油注入体系研究。对微观孔隙结构及多学科油藏成果进行了研究,确定萨Ⅱ、Ⅲ组油层微观剩余油主要以簇状、粒内及粒间为主,砂体动用较好,进一步挖潜需考虑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提高驱油效率。结合室内实验研究成果,600×10^(4)~900×10^(4)分子量聚合物及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与油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并且驱油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段塞尺寸下,不论均质、非均质岩心,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的采收率增幅最高,其次为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油田 萨Ⅱ、Ⅲ组油层 三次采油 注入体系 驱油实验
下载PDF
大庆杏南地区葡Ⅰ组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雁 蔺景龙 +1 位作者 朱炎 郝兰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0-816,共7页
当油田主力油层进入高含水期时,非主力油层接替主力油层将成为必然趋势。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一直以来被作为非主力油层。为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储量动用程度,必须精细研究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 当油田主力油层进入高含水期时,非主力油层接替主力油层将成为必然趋势。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一直以来被作为非主力油层。为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储量动用程度,必须精细研究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有效指导油田开发的调整挖潜。利用密井网、岩矿鉴定等资料对杏南地区葡I油层组前缘亚相储层进行研究,将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枝状、朵状、席状3种类型,详细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下砂体的成因类型,描述了不同类型砂体在平面上、空间上的展布特征和组合关系,不同砂体内部性质的差异以及砂体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从平面、层间、层内以及微观特征等方面研究了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指出不同三角洲前缘储层中剩余油的富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储层非均质性 微观孔隙结构 杏南地区
下载PDF
杏南地区PⅠ组沉积演化及其砂体控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雁 柳成志 +2 位作者 祝秀华 高金琦 赵全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107,119,共4页
综合基准面旋回、湖平面升降情况,以小层为单位,从成因上分析了杏南地区沉积演化过程中砂体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基准面旋回、湖平面变化的综合影响下,不同位置,砂体的类型、形态、规模是有一定规律的.利用井资料统计了砂体的类型和规模.... 综合基准面旋回、湖平面升降情况,以小层为单位,从成因上分析了杏南地区沉积演化过程中砂体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基准面旋回、湖平面变化的综合影响下,不同位置,砂体的类型、形态、规模是有一定规律的.利用井资料统计了砂体的类型和规模.该研究可以准确揭示各时期地质体的特征,为油藏数值模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基准面旋回 湖平面升降 砂体 杏南地区
下载PDF
杏南油田基于石油磺酸盐的降压增注体系配方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广胜 李泽 +3 位作者 李乔 白玉杰 张先强 刘洋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杏南油田太北区块为典型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其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严重、储层敏感性强等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注水压力上升快、生产井压力和产量下降快等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进行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 杏南油田太北区块为典型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其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严重、储层敏感性强等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注水压力上升快、生产井压力和产量下降快等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进行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通过添加各种助剂,依据测定油水界面张力和岩心模拟降压实验,研究了降压增注表面活性剂体系配方,优化了注入参数,达到了降压增注的效果。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配方体系(质量分数)为0.7%XPS+0.9%椰子油二乙醇酰胺+1.2%Na_2CO_3+0.5%NBA,与太北区块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8.61×10^(-3)mN/m;在室内岩心驱替中,降压增注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最佳注入质量分数为0.5%,最佳注入量为0.5PV,降压率为1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油田 特低渗透油藏 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盐 降压增注
下载PDF
杏南油田含聚污水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广胜 王哲 +2 位作者 王浩 白玉杰 朱芷萱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54-60,共7页
杏十三区含聚污水回注区块受残余聚合物影响,导致区块吸水效果下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因此,开展了含聚污水区块降压增注表面活性剂配方及配套工艺参数研究。首先对注入水进行了全水质分析;以石油磺酸盐为基础药剂,通过测量界面张力进... 杏十三区含聚污水回注区块受残余聚合物影响,导致区块吸水效果下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因此,开展了含聚污水区块降压增注表面活性剂配方及配套工艺参数研究。首先对注入水进行了全水质分析;以石油磺酸盐为基础药剂,通过测量界面张力进行复配药剂及添加剂的筛选;对体系进行性能评价后,开展了室内岩心驱替实验,从而优化了注入参数。结果表明,降压增注表面活性剂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0.7%石油磺酸盐+2.0%重烷基苯磺酸盐+0.5%无水乙醇+1.0%NaCl,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为6×10^-3mN/m;在岩心驱替实验中,最佳注入速度为0.15 mL/min,最佳注入量为1 PV,最优段塞组合为0.5 PV+0.3 PV+0.2 PV,在不同渗透率的条件下,降压率均超过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油田 降压增注 含聚污水 石油磺酸盐
下载PDF
杏南纯油区二次加密后断层再认识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端阳 于开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0,i005,共3页
阐述了杏南开发区二次加密调整后断层变化情况。根据新钻遇断点资料对断层进行重新组合,原井网条件下控制的部分断层的数量、延伸长度、走向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杏南开发区断层的再认识,对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注采关系的调整、注采井网... 阐述了杏南开发区二次加密调整后断层变化情况。根据新钻遇断点资料对断层进行重新组合,原井网条件下控制的部分断层的数量、延伸长度、走向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杏南开发区断层的再认识,对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注采关系的调整、注采井网的完善及生产过程中进行动态分析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杏南开发区 二次加密
下载PDF
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分析杏南开发区剩余油 被引量:11
7
作者 范传闻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77,共3页
应用各项动静态资料分相带区域进行精细历史拟合的办法,在时间上再现了油田开发的全过程,给出了单层及不同沉积微相剩余油分布的量化结果,使剩余油认识更加深入,潜力更加清楚。为此,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了杏南开发区不同沉... 应用各项动静态资料分相带区域进行精细历史拟合的办法,在时间上再现了油田开发的全过程,给出了单层及不同沉积微相剩余油分布的量化结果,使剩余油认识更加深入,潜力更加清楚。为此,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了杏南开发区不同沉积类型、不同微相砂体的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确定了剩余潜力的挖潜方向。研究分析表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有效厚度大于等于1.0 m的油层中,占总剩余地质储量的64.77%;剩余油仍主要分布在目前动用较好、含水较高的区域,占总剩余地质储量的60.06%;并且主要分布在注采不完善井区和油层发育差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油藏研究 杏南开发区 剩余油 沉积微相
下载PDF
杏南开发区分层段压力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开春 张世峰 张文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43,58,共3页
为深入了解注水过程中各类油层的压力分布状况,对杏南开发区各类油层的分层段压力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纵向上层间压力差异大,平面上不同微相间压力差异明显。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保持注采平衡或保持压力平衡,显然这种较... 为深入了解注水过程中各类油层的压力分布状况,对杏南开发区各类油层的分层段压力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纵向上层间压力差异大,平面上不同微相间压力差异明显。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保持注采平衡或保持压力平衡,显然这种较大的压力差异有悖于注水开发原则,同时也危及到了套管安全。分析认为,导致压力差异大的原因很多,但注水压力界限制定的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开发区 分层段压力 监测
下载PDF
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明国 宁忠超 周海菲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24期143-145,共3页
通过岩心流动等实验,分析了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的敏感性及产生敏感性的原因。结果表明,表外储层呈中等偏弱~中等偏强水敏;对HCI呈中等偏弱酸敏;中等偏弱速敏,临界流速大于11.95m/d;中等偏弱碱敏,临界pH值为7.5。储层泥质含... 通过岩心流动等实验,分析了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的敏感性及产生敏感性的原因。结果表明,表外储层呈中等偏弱~中等偏强水敏;对HCI呈中等偏弱酸敏;中等偏弱速敏,临界流速大于11.95m/d;中等偏弱碱敏,临界pH值为7.5。储层泥质含量高是造成敏感性的主要原因,建议注水开发及作业时进行工作液的筛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开发区 表外储层 敏感性 流动实验
下载PDF
杏南油田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雪晶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10期43-44,共2页
杏南油田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寻找和开发剩余油非常重要。杏南油田密集井网区的油气开发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影响剩余油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大型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砂体物性变差的部位,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中的剩余油... 杏南油田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寻找和开发剩余油非常重要。杏南油田密集井网区的油气开发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影响剩余油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大型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砂体物性变差的部位,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存在于薄砂层或孤立的小透镜体中;沉积韵律层渗透性的差异控制剩余油的纵向分布,厚油层顶部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段。另外,开发因素对剩余油的分布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成因的砂体中,剩余油分布不同。分流河道砂体、分流间砂体及水下分流砂体因非均质性严重,故易形成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沉积微相 砂体 分布 杏南油田
下载PDF
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压力敏感性研究
11
作者 赵明国 刘洋 周海菲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23期107-109,共3页
通过岩心流动等实验,分析了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压力敏感性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损失主要发生在净围压增大的初期阶段,净围压达到35MPa时,渗透率损失为25.09%~61.98%,属于弱一中等偏强压力敏感性。净围压减小... 通过岩心流动等实验,分析了杏南开发区表外储层压力敏感性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损失主要发生在净围压增大的初期阶段,净围压达到35MPa时,渗透率损失为25.09%~61.98%,属于弱一中等偏强压力敏感性。净围压减小,岩样渗透率增加,但渗透率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压敏所产生的伤害是永久性且不可逆的。因此,在采油时必须适当地控制生产压差,采取注水等措施,避免由于净围压的增大导致渗透率降低,影响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开发区 表外储层 压力敏感性 流动实验
下载PDF
者水调剖在杏南特低渗裂缝——孔隙储层的应用
12
作者 吕旭 李伶东 +1 位作者 王小平 李堪运 《低渗透油气田》 2016年第1期125-127,共3页
安塞油田杏南区块发育特低渗透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优选交联聚合物、钠土聚合物、预交联颗粒和固结型颗粒组成的调剖体系,分别处理深部地层、中部地层、近井地层。先对注水井泄压、检串和冲砂洗井,然后下笼统管柱实施堵水调剖.... 安塞油田杏南区块发育特低渗透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优选交联聚合物、钠土聚合物、预交联颗粒和固结型颗粒组成的调剖体系,分别处理深部地层、中部地层、近井地层。先对注水井泄压、检串和冲砂洗井,然后下笼统管柱实施堵水调剖.在注清水井和采出水回注井分别实施5口。实施效果表明:对于泄压量较大、裂缝渗流特征明显的清水注水井,增加固结型颗粒的封口段塞,可有效封堵近井地层裂缝,增产效果显著:对于泄压量小、裂缝渗流特征不明显的采出水回注井.取消固结型颗粒的封口段塞.可减少近井地层伤害.增产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区块 特低渗 裂缝——孔隙储层 堵水调剖 泄压 笼统管柱
下载PDF
基于IPR曲线拐点的杏南油田最小流压界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6,共3页
针对油井流压较低时油层内为油、气、水三相渗流的情况,考虑油、气、水三相渗流速度差别,建立了油、气、水三相流动能力系数的计算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修正了经典的Vogel方程,建立了新型油井流入动态模型。模型具有拐点特征,即当流... 针对油井流压较低时油层内为油、气、水三相渗流的情况,考虑油、气、水三相渗流速度差别,建立了油、气、水三相流动能力系数的计算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修正了经典的Vogel方程,建立了新型油井流入动态模型。模型具有拐点特征,即当流压较低时会出现油井产液量随流压降低而下降的现象。仿真结果表明,在油藏参数一定条件下,含水率是影响最小流压界限(最大产量点所对应的流压)的主要因素,最小流压界限随含水率的增加而下降。杏南油田最小流压界限为0.5~1.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油田 流入动态方程 流动能力系数 拐点特征 最大产量 最小流压界限
下载PDF
杏南地区S23-P1油层组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金花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13期125-126,共2页
本文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原理,依据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开展杏南地区S23-P1油层组各层段砂体分布规律。本项研究的成果将为油田中后期的剩余油的勘探和开发,目的区块的优选,目的层位的确定,起到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杏南地区 沉积微相 砂体展布规律
下载PDF
大庆杏南油田主力油层粘土调剖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于宏宇 刘国红 《辽宁化工》 CAS 2016年第11期1408-1411,共4页
杏南开发区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主力油层平面上已基本水淹,储层动用程度高,但由于层内非均质的影响,采出程度较低,为挖掘主力油层层内剩余油,开展了室内注粘土可行性研究。根据粘土调剖的机理,研究了粘土颗粒粒径与杏南开发区地层孔径的... 杏南开发区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主力油层平面上已基本水淹,储层动用程度高,但由于层内非均质的影响,采出程度较低,为挖掘主力油层层内剩余油,开展了室内注粘土可行性研究。根据粘土调剖的机理,研究了粘土颗粒粒径与杏南开发区地层孔径的匹配关系,确定了适合杏南开发区调剖粘土注入浓度,优选了适合杏南开发区粘土调剖体系及合理用量,分析了非均质性对封堵量的影响,为杏南开发区挖潜主力油层层内剩余油,提高采收率将提供一种经济可行的调剖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 调剖 驱油 机理 可行性
下载PDF
杏南油田示范区精细挖潜及实施效果分析
16
作者 张剑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11期146-147,共2页
为有效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杏南油田从2009年3月起,选择油层发育条件和开发状况具有代表性的区块作为示范区实施精细挖潜,具体内容包括精细注采系统调整,实施油水井补孔,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加大细分调整力度,提高油层动用... 为有效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杏南油田从2009年3月起,选择油层发育条件和开发状况具有代表性的区块作为示范区实施精细挖潜,具体内容包括精细注采系统调整,实施油水井补孔,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加大细分调整力度,提高油层动用程度。采取上述措施后,该示范区产油量和产液量增加,含水率下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类似油田的后期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油田 精细挖潜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三个引领”释放党员构建和谐杏南的正能量
17
作者 马宁 《大庆社会科学》 2017年第4期59-60,共2页
杏南地处偏远,作为相对独立的工矿性企业,采油五厂是杏南建设的主体。五厂党委联合辖区物业单位始终坚持思想引领、骨干引领、平台引领,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和谐美丽杏南的新路。
关键词 三个引领 和谐杏南 正能量
下载PDF
杏南聚合物微球调剖效果评价
18
作者 郭利军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9年第4期232-233,共2页
杏南作业区油井主要产建为2000—2001年和2008—2009年,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明显上升,含水快速上升不利于油田长期稳产。自2008年实施堵水调剖以来,累计实施常规堵水调剖86井次(60口),实施堵水后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有所减... 杏南作业区油井主要产建为2000—2001年和2008—2009年,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明显上升,含水快速上升不利于油田长期稳产。自2008年实施堵水调剖以来,累计实施常规堵水调剖86井次(60口),实施堵水后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但措施有效期较短。后期实施的二次、三次堵水效果均不理想,自2017年开始实施聚合物微球调剖,目前完井6口,采取措施后井组整体表现为液量、油量小幅下降,含水整体保持平稳,油井见效比例为34.5%,由于完井井数较少,整体效果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 含水上升率 微球调剖 递减
下载PDF
向前 向前 杏南油田
19
作者 修顺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2年第4期73-73,共1页
(一) 灿烂的朝霞铺满大地, 我们走向绿色的油田, 绚丽的杏花生开在油田上,
关键词 《向前 向前 杏南油田》 诗歌 文学 修顺
下载PDF
大庆杏南油田节能配套技术研究
20
作者 吴长利 张文忠 《油田节能》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大庆杏南油田节能配套研究”是继“七五”《萨南油田低耗节能油气集输配套技术研究》和“八五”《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节能配套技术研究》之后,针对“九五”A第油田不断进行加密调整油田开发建设,能耗逐年增加的实际情况... “大庆杏南油田节能配套研究”是继“七五”《萨南油田低耗节能油气集输配套技术研究》和“八五”《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节能配套技术研究》之后,针对“九五”A第油田不断进行加密调整油田开发建设,能耗逐年增加的实际情况,围绕提高油田生产系统效率、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于1996年开始了科研攻关,析配套应用研究。经过近四年的努力,科研攻关12项和新技术应用七项指标全部达到了验收标准,并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南油田 油水系统 供电系统 节能 降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