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探讨——以江苏省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熊国平 潘嘉虹 汪成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6,共7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地存在于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态传承、可持续性保护的重要载体。通过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创造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实... 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地存在于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态传承、可持续性保护的重要载体。通过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创造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实践。研究归纳了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策略,并结合江苏省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实践,通过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分析,指出村俗文化是高淳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民间传承是高淳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从文化价值和特色价值两大属性对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估,划定"三个核心区、两条文化线路、四个文化节点"的保护格局;将保护方式分为抢救性保护、群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四类开展分类保护,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村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探索
2
作者 熊国平 汪成璇 《乡村规划建设》 2014年第1期73-84,共12页
本文通过分析高淳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现状,提出村俗文化是高淳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民间传承是高淳村俗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并从文化价值和特色价值这两大属性对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估,划定'三个核心区、两... 本文通过分析高淳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现状,提出村俗文化是高淳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民间传承是高淳村俗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并从文化价值和特色价值这两大属性对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估,划定'三个核心区、两条文化线路、四个文化节点'的保护格局,然后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和濒危状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保护方式分为抢救性保护、群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四类。根据当代价值,制定相应合理利用的方式,以期科学、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村俗文化
原文传递
论意识转变与新农村建设
3
作者 贺佳 《现代商贸工业》 2008年第11期58-59,共2页
我国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的国家,农民意识已经在广大农村根深蒂固的存在着。面对着不断加速的工业化进程,我们面临着如何看待农民意识,以及如何改变错误的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提出,如果转变农民意识,使之转变为新... 我国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的国家,农民意识已经在广大农村根深蒂固的存在着。面对着不断加速的工业化进程,我们面临着如何看待农民意识,以及如何改变错误的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提出,如果转变农民意识,使之转变为新型的农民,正是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意识 农民起义 村俗文化 新型农民
下载PDF
聚焦农村人文资源 探寻实践习作之路
4
作者 俞丹萍 《基础教育论坛》 2019年第16期60-62,共3页
实践性习作,就是把实践和习作结合起来的习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农村人文资源,追求多感官参与,强调开放、探究、合作的形式,把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设计人文化、生活化的实践性习作活动,让习作活起来,让学生... 实践性习作,就是把实践和习作结合起来的习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农村人文资源,追求多感官参与,强调开放、探究、合作的形式,把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设计人文化、生活化的实践性习作活动,让习作活起来,让学生在农村生活中体验,在生活实践中习作,在习作开放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文资源 实践性习作 村史文化 村风文化 村俗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