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下“景村融合”的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基于山东村庄景区化建设实践
1
作者 庞晶 李斌 +2 位作者 陈杨 孔雪 苏若男 《山东宏观经济》 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经验,构建以人、文、地、产、景为核心要素,以村民、政府、企业、游客为多元主体,以产业化、景区化、社区化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经验,构建以人、文、地、产、景为核心要素,以村民、政府、企业、游客为多元主体,以产业化、景区化、社区化为发展路径的“景村融合”理论框架。实践中,山东省积极推动村庄景区化建设,践行以旅游激发活力、实现多元价值的“景村融合”乡村建设模式,探索以改善生态环境、塑造特色景观、激活文化活力、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基于“景村融合”理论及山东实践提出通过强化政策协同规划、拓展市场运营主体、发挥产业“造血”功能、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山东“景村融合”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村融合” 乡村振兴 模式构建 乡村旅游 村庄景区化
下载PDF
经营与脱嵌:全域村庄景区化建设的实践及风险——兼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路径
2
作者 高士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4-84,共11页
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村庄产业融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在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对全域村庄进行高标准、精品化的景区化建设是较为普遍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于对鄂西Y县案例研究,考察全域村庄景区化... 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村庄产业融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在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对全域村庄进行高标准、精品化的景区化建设是较为普遍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于对鄂西Y县案例研究,考察全域村庄景区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与潜在风险。研究发现,全域村庄景区化建设多是基层政府在乡村产业振兴绩效考核的强激励下,通过项目资源配套和土地政策优惠吸引企业下乡对村庄进行整体性经营的结果。在全域村庄景区化建设过程中,政府项目资源向景区的集中输入、下乡企业对景区的封闭经营、景区产业的精品化规划,会使乡村景区在空间改造、利益分配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很大程度上脱嵌于农业型村庄的社会经济基础,或导致村庄被卷入高风险的旅游市场,还可能影响农业型村庄的基本生产生活秩序。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从嵌入乡土出发,重新确立村庄本位的内生性发展模式、农户主导的灵活性经营模式、低成本的朴素性开发模式,实现乡村旅游从高质量向高性价比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村庄景区化 经营村庄 景村脱嵌 实践及风险
下载PDF
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3
作者 惠洪宽 宋伟凤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8-85,共8页
以山东省文化与旅游厅公布的568个景区化村庄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及测度平台,综合探究景区化村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上为“中聚周散,南多北少”的空间结构,集... 以山东省文化与旅游厅公布的568个景区化村庄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及测度平台,综合探究景区化村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上为“中聚周散,南多北少”的空间结构,集中分布在鲁中、胶东地区;2.从全省尺度上,景区化村庄的莫兰指数为0.278,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冷热点分布不均,热点区面积较小且集中;3.景区化村庄的分布与海拔高程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在海拔小于200 m的分布数量较多,所占比重达到68.3%,且多沿河分布。另外,从乡村旅游发展、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人文要素探索了影响景区化村庄分布的因素,以期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建设、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村庄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山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