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庄研究的经验表述与理论关怀——以费孝通村庄研究史为引子
1
作者 张莉 刘小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14,共5页
"摆事实"与"讲道理"是村庄研究的核心要义所在。以费孝通村庄研究史为问题引子,村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进入"到"走出"再到"走进"的否定之否定的学术历程。当前村庄研究需要重新审视... "摆事实"与"讲道理"是村庄研究的核心要义所在。以费孝通村庄研究史为问题引子,村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进入"到"走出"再到"走进"的否定之否定的学术历程。当前村庄研究需要重新审视经验表述与理论关怀两大永恒主题。梳理以往的学术传统表明:中国村庄经验的时空表述可以有区域性村庄研究和广泛意义上的类型比较两种进路,前者偏重于集体学术,后者偏向于独立学者。在农村研究的三种理论关怀中,当前恪守"中层理论"的学术纲领既可以对话理论,又可以拓展经验,有利于中国农村研究理论水平的渐进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研究 摆事实 讲道理 类型比较 中层理论 费孝通
下载PDF
村庄权力结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2
作者 金太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0-162,共3页
关键词 村庄权力结构研究 综述 村庄权力 精英结构 村庄治理
下载PDF
费孝通和村庄生计研究:八十年的回顾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3,共6页
以费孝通先生的社区田野调查(尤其是江村调查和云南三村调查)为起点,费先生的村庄生计研究可以分为两个范式,即古典范式和当代范式。这两个研究范式各自隐含着种种结构性社会前提,对它们的剖析和阐述可以回答费孝通先生的两个研究范式... 以费孝通先生的社区田野调查(尤其是江村调查和云南三村调查)为起点,费先生的村庄生计研究可以分为两个范式,即古典范式和当代范式。这两个研究范式各自隐含着种种结构性社会前提,对它们的剖析和阐述可以回答费孝通先生的两个研究范式在关于中国村庄生计的整个研究脉络中所处的理论地位。如今,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文化和体验的商品化,以及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心智)在乡村地区的渗透和扩散有可能成为影响中国村庄生计模式的结构性力量,对这些结构力量的阐述,表明费孝通先生所开拓的村庄生计这一研究方向,至今仍然有其经验活力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村庄生计研究 古典范式 当代范式 结构性条件
下载PDF
论村庄政治社会现象 被引量:2
4
作者 贺雪峰 胡宜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3期13-20,共8页
当前的村庄研究不能解释自上而下农村政策为何会在不同农村地区产生不同后果的原因,也不能说明不同农村地区村庄内生秩序能力不同的原因。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比较,以理解在制成不同村庄政治社会现象时,村庄... 当前的村庄研究不能解释自上而下农村政策为何会在不同农村地区产生不同后果的原因,也不能说明不同农村地区村庄内生秩序能力不同的原因。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比较,以理解在制成不同村庄政治社会现象时,村庄自身因素是如何参与影响或决定了这些现象,并因此深入理解村庄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研究 农村政策基础研究 村庄政治社会现象
下载PDF
中国农村研究的主体回归与方法论创新——基于当前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反思
5
作者 孙敬良 陈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0,共6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治理研究陷入了本土化与主体性双重困境,中国农村社会基础的深度转型、研究方法的缺陷以及大规模村庄研究的局限,都要求中国农村研究必须回归深度的村庄研究,尊重农民主体性。在回归村庄研究的方法论上,则应突破国...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治理研究陷入了本土化与主体性双重困境,中国农村社会基础的深度转型、研究方法的缺陷以及大规模村庄研究的局限,都要求中国农村研究必须回归深度的村庄研究,尊重农民主体性。在回归村庄研究的方法论上,则应突破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等研究视角的局限,把市场化这一变量纳入分析视野中。村庄主位、农民主体、市场化过程同国家宏观治理体系的互动逻辑,应该构成后中国农村治理研究时代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研究 悖论 市场化 农村治理
下载PDF
Rediscovering a Forgotten City: The Case Study of Laranjeiras
6
作者 Adriana Dantas Nogueira Eder Donizeti da Silv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7期822-833,共12页
The term "forgotten city" was mentioned by researchers to denominate some colonial Brazilian settlements and cities which seem to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that demonstrate they were hidden along the years and t... The term "forgotten city" was mentioned by researchers to denominate some colonial Brazilian settlements and cities which seem to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that demonstrate they were hidden along the years and that have the same atmosphere as they used to in their past life, i.e., they have the same traditional type of urban configuration produced at the origin of the city. This paper brings into discussion this character of this city, using as an example the city of Laranjeiras, one of the oldest cities of the State of Sergipe, which had a great and rich trade of sugar, besides significant cultur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being known as "Brazilian Athens" in the 19th century. Then, Laranjeiras decayed and stopped growing along the 20th century. However, it has had a good perspective to develop again with insertion of new different activities recently. The initial Portuguese planning to villages in Brazil followed specific rules and had a systematic assistance, what discards the myth that many Brazilian cities were born and grown up as a spontaneous form without planning. Studying some factors deeply, as spatial configuration, settlement localization and urban grid, it can be possible to point some recognizable elements which demonstrate that some cities were built to be forgotten. The methodology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Laranjeiras presents many historic,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related to the spatial-syntactic studies (Space Syntax Theory), bringing to light some interesting thoughts about urban form and social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form space syntax urban configuration.
下载PDF
村落共同体的当代命运:四个观察维度 被引量:161
7
作者 毛丹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共33页
去社会学化、去社会理论化的村庄研究忽略了以下四个问题:(1)在批判社会学的视野里,村庄面临市场力量的持续冲击,后者要求土地和劳动力全部从共同体中分离,纳入作为价格形成体系的市场。故村庄转型的核心问题就是听任市场力量,还是保留... 去社会学化、去社会理论化的村庄研究忽略了以下四个问题:(1)在批判社会学的视野里,村庄面临市场力量的持续冲击,后者要求土地和劳动力全部从共同体中分离,纳入作为价格形成体系的市场。故村庄转型的核心问题就是听任市场力量,还是保留村落共同体。(2)在专业社会学的视野里,如果承认现代社会还需要小型、地方性共同体的存在,以满足非市场经济性质的互助与交换,并发挥情感和社会认知方面的功能,就意味着要承认村落共同体的农业经济支撑条件在现代可能松动剥离,但它作为社区共同体仍然是正常的现代社会的基本资源;它能否在空前复杂的推压力量下采取恰当的"过海策略",实现与社会的联结,首先取决于国家和社会把何种社会视为正常。(3)在公共社会学的视野里,地方性共同体是否被视为公民社会的敌人,首先取决于公民社会被视为应基于方法论个人主义之上还是方法论社群主义之上。从后一立场看,恰当的村落共同体不是公民社会的敌人。(4)在政策社会学的视野里,国家应该在允许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积极发展乡村社区,并且在解决城乡社区的经济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城乡社区衔接,避免加快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两大国家战略之间出现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研究 村落共同体 社区 城乡衔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