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庄纠纷的运作逻辑及其社会基础 被引量:2
1
作者 林辉煌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8期61-65,共5页
学者们对村庄纠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纠纷解决,而对于纠纷本身的运作逻辑少有关注。纠纷的产生往往来源于认知事实的博弈,通过纠纷,村庄中的面子得到了重新的分配。纠纷的维持体现了其背后的表演逻辑,而使得纠纷必须表演下去的动力是村庄... 学者们对村庄纠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纠纷解决,而对于纠纷本身的运作逻辑少有关注。纠纷的产生往往来源于认知事实的博弈,通过纠纷,村庄中的面子得到了重新的分配。纠纷的维持体现了其背后的表演逻辑,而使得纠纷必须表演下去的动力是村庄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规则和人们的公平正义观念。这些交往规则和公平正义观念会随着村庄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纠纷的运作逻辑及其解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问题 村庄纠纷
下载PDF
村庄纠纷研究的经验立场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兴佐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98,309,共6页
村庄中的纠纷是村庄生活的一个侧面,需要在村庄的生活逻辑中去理解;不同类型的村庄对不同法律现象所作出的反应过程存在差异,通过区域比较研究便可能在村庄类型和法律现象之间建立逻辑关联。同时,既要在基层治理实践的过程中来认识纠纷... 村庄中的纠纷是村庄生活的一个侧面,需要在村庄的生活逻辑中去理解;不同类型的村庄对不同法律现象所作出的反应过程存在差异,通过区域比较研究便可能在村庄类型和法律现象之间建立逻辑关联。同时,既要在基层治理实践的过程中来认识纠纷,也要在研究纠纷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来更为深入地理解当下中国农村的基本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纠纷 区域比较 基层治理
下载PDF
农村纠纷研究:回顾与述评
3
作者 安治民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第9X期190-191,共2页
农村纠纷及其解决,作为一种常见的政治社会现象,为理解村庄社会关系、解释中国农村的非均衡提供了一种思路。纠纷研究诸如"程序"说明、"理论"阐述、"历史"反观、"经验"之谈等,因"延伸个案... 农村纠纷及其解决,作为一种常见的政治社会现象,为理解村庄社会关系、解释中国农村的非均衡提供了一种思路。纠纷研究诸如"程序"说明、"理论"阐述、"历史"反观、"经验"之谈等,因"延伸个案"而得到方法论的扩展,以便整体地理解特定农村和整体地了解中国农村。由此,纠纷的类型呈现出历史变迁的动态性以及区域分布的复杂性,进而又决定其解决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要拓展农村纠纷研究,需要进行纠纷的区域化比较,以便更细致地理解中国农村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纠纷 回顾 前瞻 区域比较
下载PDF
集体行动视角下的村落“龙脉”信仰——基于J省若干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国良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89,共7页
"龙脉"是中国农村传统文化之一,其对农民心理及集体行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龙脉"信仰的边缘性及其对农民集体行动的深刻影响,一方面表明乡村治理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国家在乡村社会的合法性危机... "龙脉"是中国农村传统文化之一,其对农民心理及集体行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龙脉"信仰的边缘性及其对农民集体行动的深刻影响,一方面表明乡村治理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国家在乡村社会的合法性危机。在国家主流文化与"龙脉"文化的冲突中,基层政府角色十分尴尬:既要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却又难以抵御包括"龙脉"信仰在内的各种亚文化的影响。故调整国家文化战略、构建包容性的文化标志,是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纠纷 “龙脉”信仰 集体行动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The Practice and Re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ommunal Ownership: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Disputes in China
5
作者 朱冬亮 Huang Deyu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4期46-64,共19页
As shown in the many disputes occurring in reforms to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s aimed at clarifying property rights that follow the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arable land are not wholly compatible with... As shown in the many disputes occurring in reforms to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s aimed at clarifying property rights that follow the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arable land are not wholly compatible with the informal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followed in village communities up to the present. This highlights the fact that the existing theory of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no longer provides a sufficient or eff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perty rights game in the practice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Further,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are conducive neither to the resolution of disputes over forest tenure nor to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orest l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more inclusive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rural property rights: village communal ownership. This highlights the village community as the main force in the practice of property fights and integrates the communal ownership values accumulated and inherited in the course of village trans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 rational mechanism developed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village communal ownership may be able to further improve and encourage the reform of rural property fights in China, lea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m system of rural property rights involving clear title to the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village communal ownership rights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disput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