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情理与农村养老秩序的生产——基于鄂东黄村的调查 被引量:22
1
作者 狄金华 钟涨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79-85,共7页
文章以鄂东黄村的家庭关系和养老实践的经验材料为基础,分析了社区养老情理的内涵,并探讨了社区情理得以实践的社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小传统"特性的社区养老情理对养老主体、养老时间及养老标准进行了界定,任何违背这... 文章以鄂东黄村的家庭关系和养老实践的经验材料为基础,分析了社区养老情理的内涵,并探讨了社区情理得以实践的社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小传统"特性的社区养老情理对养老主体、养老时间及养老标准进行了界定,任何违背这一情理的村民都被视为是对"集体情感"的挑战与践踏,整个村庄内的成员会对其进行"群体性惩罚",村庄舆论的存在保障了社区养老情理有效实践,同时亦促使村庄的养老秩序呈现出良好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情理 代际关系 养老 村庄舆论
下载PDF
维权背后的农民行动逻辑
2
作者 崔永辉 徐超 《社会工作》 2006年第10期56-58,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上访维权事件发起过程的解读,对农民行动的逻辑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发现,在维权行动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行动看似怪诞,却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在社会关联度较高的村庄,村庄舆论在集体行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上访维权 行动逻辑 村庄舆论
下载PDF
无为之孝:无为何以为孝?--基于江苏北部葛口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庞丹丹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13,共14页
基于在江苏北部葛口村为期半年的田野调查,调研发现,由于养老资源供给不足,葛口村不少老人处于养老困境,但同时,其既未提供资源也未提供照顾的儿孙依然被视为孝顺儿孙。无养的老人与孝顺的儿孙,这一矛盾现象何以并存?笔者认为存在以下... 基于在江苏北部葛口村为期半年的田野调查,调研发现,由于养老资源供给不足,葛口村不少老人处于养老困境,但同时,其既未提供资源也未提供照顾的儿孙依然被视为孝顺儿孙。无养的老人与孝顺的儿孙,这一矛盾现象何以并存?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村庄舆论在养老与孝道领域的退出,村庄舆论中对"孝"的评价标准由原来的命令性规范转为禁止性规范,标准不断降低;二是农村高龄老人实现自我养老,但这种自我养老背后不是依靠自养能力的提高而是通过不断压缩需求实现的;三是老人自身将养老困境归因于儿媳妇不孝,在亲代与子代关系中,儿媳妇起到了安全阀作用,发挥了替罪羊机制,而这解释了为何即使处于养老困境,老人依然对儿孙的不作为表示理解。一方面,葛口村的老人普遍面临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困境,老人自身虽然接受现状,理解儿孙的不易,但他们依然是抱怨和不满的,只是这种不满指向了不孝的儿媳妇;另一方面,只需一个体面的丧礼,没有打骂老人的污点,儿孙就可以成为孝顺儿孙。笔者把"儿孙行动上的未供养与声誉中的孝顺"这一矛盾现象概括为"无为之孝"。"无为之孝"这一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葛口村孝道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之孝 孝道衰落 村庄舆论 自我养老 替罪羊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