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落信仰语境下客家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基于寒信“水府庙传说”的田野考察
1
作者 刘永发 黄清喜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水府庙传说”根植于寒信村的村落信仰,在村落信仰的变迁过程中不断丰富,并且反作用于村落信仰的传承与发展。传说与信仰互构共生,共同成为村落传统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民间传说生发机制。“水府庙传说”生发机制主要表现为:... “水府庙传说”根植于寒信村的村落信仰,在村落信仰的变迁过程中不断丰富,并且反作用于村落信仰的传承与发展。传说与信仰互构共生,共同成为村落传统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民间传说生发机制。“水府庙传说”生发机制主要表现为:以村庙、村落、记忆为主要生发空间;以祖先与神灵的双重叙事为主要特点,形成双向神化的格局;通过人格和神格的塑造,拉近与民众的距离的同时保持神灵的权威;传说与信仰在相互作用下共同扩布;灵验传说轶事不断进行现代流变,借助传说重塑信仰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民间传说 村落信仰 寒信水府庙 “水府庙传说”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忠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8期42-49,共8页
信仰空间是古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古村落信仰空间或被遗弃,或在延续,或被改造,或者重建,呈现出复杂的状态。对襄汾四个古村落的调查表明,古村落信仰空间与人生仪礼、历史传统、民间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当... 信仰空间是古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古村落信仰空间或被遗弃,或在延续,或被改造,或者重建,呈现出复杂的状态。对襄汾四个古村落的调查表明,古村落信仰空间与人生仪礼、历史传统、民间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当下在古村落建设中合理利用信仰空间可延续村落文脉,促进村落公益事业发展,加强村落地域认同,更好地保护地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学者的研究和先进理念的指导,探究古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重建和再利用对乡土社会治理、乡村文化传承的意义,可以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村落信仰空间 文化传承 乡土传统 社区认同
下载PDF
村落信仰文化体系的探析——基于内蒙古黑土村神明信仰与祖先崇拜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王红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135,共11页
对内蒙古黑土村神明“管一方”与祖先“联自家”的比较表明,神明信仰与祖先崇拜并存但并不相同。神明信仰将村落整合为观念中的地域共同体进而与国家共同体相联系,体现了神明信仰的社会性延伸。祖先崇拜通过不断强化村落中祖先与“自家... 对内蒙古黑土村神明“管一方”与祖先“联自家”的比较表明,神明信仰与祖先崇拜并存但并不相同。神明信仰将村落整合为观念中的地域共同体进而与国家共同体相联系,体现了神明信仰的社会性延伸。祖先崇拜通过不断强化村落中祖先与“自家”的联结进而实现村落中家族共同体的历史性建构,体现了祖先崇拜的时间性延续。神明信仰的社会性延伸与祖先崇拜的时间性延续共同建构了村落信仰文化体系,表明了村落共同体社会性延伸与历史性延续的文化逻辑,对于从村落信仰文化角度理解村落中家庭—村落—国家共同体建构以及推进村落精神家园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明信仰 祖先崇拜 村落信仰文化 村落共同体
下载PDF
地理环境与村落信仰——以福建省周宁县洋尾弄村关公庙为个案
4
作者 孙绍旭 许莲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5-57,共3页
洋尾弄,位于周宁县与政和县交界处,一个因为地处古道之交通要冲而形成的商业村落。在这个村落中有一处庙堂,其中的九尊神灵排序看似极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之"礼"序。通过对村落周围左近的调研,本文对此颇耐人寻味之排序作出尝... 洋尾弄,位于周宁县与政和县交界处,一个因为地处古道之交通要冲而形成的商业村落。在这个村落中有一处庙堂,其中的九尊神灵排序看似极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之"礼"序。通过对村落周围左近的调研,本文对此颇耐人寻味之排序作出尝试性解释,力求立论公允,言之有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尾弄 关公 观世音菩萨 村落信仰
下载PDF
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的互构——基于冀南两村白猫黑狗传说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生柱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3,98,共8页
新时期以来,学界关于传说的研究逐步从文献资料的梳理和类型学的分析转向在田野语境中进行考察,关注传说与民众生活、地方历史的关联,呈现出一种"民俗文化整体观"的研究范式。流传于冀南广宗县刘家庄、夏家庄的白猫黑狗传说,... 新时期以来,学界关于传说的研究逐步从文献资料的梳理和类型学的分析转向在田野语境中进行考察,关注传说与民众生活、地方历史的关联,呈现出一种"民俗文化整体观"的研究范式。流传于冀南广宗县刘家庄、夏家庄的白猫黑狗传说,便应置放于两村相邻但老死不相往来的特殊村际关系中加以理解。这一传说是以两村庙宇的兴修改建及相关阐释为工具,以村民对现实功利的考量为依据而不断建构而成,最终成为比较稳定的村落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叙事 村落信仰 白猫黑狗传说 村际关系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古代村落信仰的历史考察
6
作者 马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76,共10页
中国古代村落信仰的主体是前代传承与后世追加的各路神灵,包括佛教与道教神灵,是一种包容所有神灵的全神信仰体系。在这一信仰体系中,神灵的本质与正统宗教没有明显差异,但其存在方式大不相同。中国古代村落信仰是独特而完整的信仰体系... 中国古代村落信仰的主体是前代传承与后世追加的各路神灵,包括佛教与道教神灵,是一种包容所有神灵的全神信仰体系。在这一信仰体系中,神灵的本质与正统宗教没有明显差异,但其存在方式大不相同。中国古代村落信仰是独特而完整的信仰体系,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质;人神处于同一时空,“民神同位”,重现世、轻来世;缺少宗教组织与神职人员,基本的信仰活动都由村民自行与神灵沟通。这些特质使中国古代村落信仰中的人神关系相对平等,少了敬畏与依赖,多了交换与选择;可以有效地避免其他宗教体系中无法克服的“客体性相”内容与“客体性相”本身的背离,保证信仰发展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使人的自主与自在一直绵延在中国古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村落信仰 正统宗教 全神信仰体系
原文传递
论民间信仰的城镇化空间——一个异地城镇化村落传统信仰重建的考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祝平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7,共10页
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常常被称为"农民的信仰",沿袭着中国农耕文明的轨迹而在广大乡村生生不息。观照当下,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已成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由于城市的扩张或国家建设的需要,一大批村落被"征用"... 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常常被称为"农民的信仰",沿袭着中国农耕文明的轨迹而在广大乡村生生不息。观照当下,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已成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由于城市的扩张或国家建设的需要,一大批村落被"征用"而消逝,一大批世代附着于土地、靠天吃饭的农民也迅即结束了农耕生活转而成为城镇居民。在此过程中,"新城镇居民"内卷化所致重建传统信仰的行动与城镇化生活中国家的强势在场产生了巨大的张力,村落传统信仰的社会迁移往往陷于"水土不服"、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一个异地城镇化村落的传统信仰重建实践表明,信仰的迁移之于农民的迁移及其城镇化融入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传统信仰的恰当"征用",或可成为有序城镇化的一种有效"策略"。城镇化不应成为传统村落信仰的终结者,应当成为中国当代社会民间信仰调适转型的催化剂,要以文化之理性和政治之理性的结合,建构有利于更好聚合传统村落文化要素价值集成的制度空间,重建民间信仰的当代意义,从而创造出新型城镇文化力提高与释放的过程,彰显新型城镇的地域特质和"文化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信仰 城镇化迁移 生存空间 意义建构 文化理性
原文传递
五圣堂的前世与今生
8
作者 杜靖 崔倩倩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9-58,146,共11页
通过对山东郓城县五圣堂或五圣庙的历史与重建进行考察,就其历史变迁和重建的文化机制进行了人类学研究,这涉及"传统是如何来到当下""社会结构在信仰中的投射""地方人民的能动性在历史创造过程的作用"&qu... 通过对山东郓城县五圣堂或五圣庙的历史与重建进行考察,就其历史变迁和重建的文化机制进行了人类学研究,这涉及"传统是如何来到当下""社会结构在信仰中的投射""地方人民的能动性在历史创造过程的作用""民间神职人员的法力来源""祭祀圈在村落内的再划分"等诸多问题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圣堂 民间信仰 能动性 神婆法力 村落信仰共同体
下载PDF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民族地区村落民间信仰变迁——以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T村为例
9
作者 汤夺先 刘强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人口流动是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给民族地区村落民间信仰带来一定的影响。依托对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T村的田野调查资料,发现T村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祖先崇拜、门神崇拜、土地神崇拜及巴代崇拜。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使得村落... 人口流动是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给民族地区村落民间信仰带来一定的影响。依托对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T村的田野调查资料,发现T村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祖先崇拜、门神崇拜、土地神崇拜及巴代崇拜。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使得村落民间信仰主体观念改变、信仰主体变化、信仰场域缺失,表现为民族地区村落民众民间信仰情感与意识的冷漠化、信仰空间的地域化、基督教有限进入带来的传统信仰弱化。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导致的民族地区村落民间信仰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迁,民间信仰在村民生活中仍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 民族地区 村落民间信仰 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