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村落过疏化与乡村认同重建
被引量:
6
1
作者
葛燕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6-62,共7页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村人口涌向城市;而乡村人口规模则日益减少,不少地区呈现出"过疏化现象"。村落的过疏化导致乡村人口的身份、文化和社区认同感下降,出现乡村认同危机。乡村认同的式微必然给乡村的社会建设与...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村人口涌向城市;而乡村人口规模则日益减少,不少地区呈现出"过疏化现象"。村落的过疏化导致乡村人口的身份、文化和社区认同感下降,出现乡村认同危机。乡村认同的式微必然给乡村的社会建设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乡村认同重建迫在眉睫。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挖掘乡村"公共空间",重塑乡村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过疏化
身份认同
文化认同
社区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振兴中非遗“双创”与传统村落过疏化耦合治理
被引量:
11
2
作者
蒲娇
刘明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倡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与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倡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与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所展开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模式,传统村落过疏化治理路径等领域面临的问题不谋而合。而非遗“双创”推动传统村落过疏化治理进程,传统村落过疏化治理促进非遗“双创”发展,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交互耦合的关系。因此,通过分析双方的耦合作用机理,揭示要素、结构及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耦合所存在的阻力,并在此基础上对非遗“双创”与传统村落过疏化治理的耦合路径探索,有利于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传统
村落过疏化
耦合治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被引量:
109
3
作者
田毅鹏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7,共10页
村落过疏化的发生既源于工业化、城市化对乡村人口的吸纳,同时也是农民强烈的脱离乡村,面向城市的观念作用下主动选择的结果。乡村人口的流失,导致村落共同体内部自生公共性、以政府为载体的"公助系统"同时发生危机,村落共同...
村落过疏化的发生既源于工业化、城市化对乡村人口的吸纳,同时也是农民强烈的脱离乡村,面向城市的观念作用下主动选择的结果。乡村人口的流失,导致村落共同体内部自生公共性、以政府为载体的"公助系统"同时发生危机,村落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也走向式微。由乡村过疏化带来的地域社会衰落为我们展示出一种特殊的社会衰落类型,提出了"过疏地域社会何以可能"的话题。我们应弄清过疏村落社会的生成背景、过程及演进趋向,既要发挥政府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存在。反思单一的经济开发策略,由重视物的开发转变为强调文化价值的利用,寻找新的地域振兴主体,以实现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过疏化
乡村衰落
公共性
过疏对策
原文传递
乡村过疏化背景下村落社会原子化及其对策——以日本为例
被引量:
31
4
作者
田毅鹏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1,共6页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社会原子化的研究多局限于一般性的原理探讨和理论概括,而未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样态下展开具体研究。事实上,社会原子化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通过特定的社会样态表现出来的。如果说都市的社会原子化主要是基于社...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社会原子化的研究多局限于一般性的原理探讨和理论概括,而未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样态下展开具体研究。事实上,社会原子化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通过特定的社会样态表现出来的。如果说都市的社会原子化主要是基于社会个体化而衍生出的一种现代社会关系的"畸形化",那么,乡村社会的原子化则从其发端之时起便与乡村社会衰败直接联系在一起。因过疏化村落人口严重外流,使得乡村不存在足以支撑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所必需的人口密度,而直接导致发自政府的公共服务无法下沉,而来自市场的服务也无法在村落中展开,加之老龄化和村落熟人社会的消解,使乡村过疏社会面临空前的危机和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过疏化
社会原子化
社会衰败
社会联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村落过疏化与乡村认同重建
被引量:
6
1
作者
葛燕林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6-62,共7页
文摘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村人口涌向城市;而乡村人口规模则日益减少,不少地区呈现出"过疏化现象"。村落的过疏化导致乡村人口的身份、文化和社区认同感下降,出现乡村认同危机。乡村认同的式微必然给乡村的社会建设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乡村认同重建迫在眉睫。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挖掘乡村"公共空间",重塑乡村认同感。
关键词
村落过疏化
身份认同
文化认同
社区认同
Keywords
scarce village
identity recognition
cultural recognition
community recognition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振兴中非遗“双创”与传统村落过疏化耦合治理
被引量:
11
2
作者
蒲娇
刘明明
机构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海南大学林学院
出处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8BH155)。
文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倡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与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所展开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模式,传统村落过疏化治理路径等领域面临的问题不谋而合。而非遗“双创”推动传统村落过疏化治理进程,传统村落过疏化治理促进非遗“双创”发展,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交互耦合的关系。因此,通过分析双方的耦合作用机理,揭示要素、结构及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耦合所存在的阻力,并在此基础上对非遗“双创”与传统村落过疏化治理的耦合路径探索,有利于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传统
村落过疏化
耦合治理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excessive alien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coupling governance
分类号
C91-03 [经济管理]
G124 [文化科学]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被引量:
109
3
作者
田毅鹏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4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A2D002)
文摘
村落过疏化的发生既源于工业化、城市化对乡村人口的吸纳,同时也是农民强烈的脱离乡村,面向城市的观念作用下主动选择的结果。乡村人口的流失,导致村落共同体内部自生公共性、以政府为载体的"公助系统"同时发生危机,村落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也走向式微。由乡村过疏化带来的地域社会衰落为我们展示出一种特殊的社会衰落类型,提出了"过疏地域社会何以可能"的话题。我们应弄清过疏村落社会的生成背景、过程及演进趋向,既要发挥政府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存在。反思单一的经济开发策略,由重视物的开发转变为强调文化价值的利用,寻找新的地域振兴主体,以实现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关键词
村落过疏化
乡村衰落
公共性
过疏对策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乡村过疏化背景下村落社会原子化及其对策——以日本为例
被引量:
31
4
作者
田毅鹏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单位制度形成及变迁研究"(11&ZD147)
文摘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社会原子化的研究多局限于一般性的原理探讨和理论概括,而未将其置于特定的社会样态下展开具体研究。事实上,社会原子化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通过特定的社会样态表现出来的。如果说都市的社会原子化主要是基于社会个体化而衍生出的一种现代社会关系的"畸形化",那么,乡村社会的原子化则从其发端之时起便与乡村社会衰败直接联系在一起。因过疏化村落人口严重外流,使得乡村不存在足以支撑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所必需的人口密度,而直接导致发自政府的公共服务无法下沉,而来自市场的服务也无法在村落中展开,加之老龄化和村落熟人社会的消解,使乡村过疏社会面临空前的危机和困局。
关键词
村落过疏化
社会原子化
社会衰败
社会联结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村落过疏化与乡村认同重建
葛燕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乡村振兴中非遗“双创”与传统村落过疏化耦合治理
蒲娇
刘明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村落过疏化与乡土公共性的重建
田毅鹏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09
原文传递
4
乡村过疏化背景下村落社会原子化及其对策——以日本为例
田毅鹏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