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协商共治的行动逻辑、价值取向与优化路径——基于浙江省小古城村的“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分析
1
作者 张国磊 陈佳莹 李如欣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浙江小古城村以“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所形成的基层协商共治的核心要义是:以协商民主消除多元利益纷争、以多...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浙江小古城村以“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所形成的基层协商共治的核心要义是:以协商民主消除多元利益纷争、以多元参与破解单一治理弊端、以合作共治打破各自为政秩序,同时强调增加平等对话、促进社会公正、增强参与感的价值取向。由于多元主体利益取向差异化而导致协商过程难以规避协调难、多分歧、弱参与等问题,地方政府应采取政社互动与及时回应相结合、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相结合、上下衔接与跨部门协作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提升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意识,使基层协商共治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协商共治 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 共建共治共享
下载PDF
“直接电影”《乡村里的中国》美学风格探析
2
作者 张立伟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直接电影”是罗伯特·德鲁、理查德·李考克等人提出的电影新观念,把真实作为美学命题,创作主题关注社会现实,纪录方式“不介入,不干预”,常用多线并置的时空结构为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乡村里的中国》的创作主... “直接电影”是罗伯特·德鲁、理查德·李考克等人提出的电影新观念,把真实作为美学命题,创作主题关注社会现实,纪录方式“不介入,不干预”,常用多线并置的时空结构为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乡村里的中国》的创作主题、纪录方式及时空结构体现了“直接电影”的美学风格,本文试图通过“直接电影”的美学观念来探析焦波乡村纪录电影的美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电影 美学风格 《乡村里的中国》
下载PDF
乡村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叙事策略研究
3
作者 朱佳文 陈欣钰 《科技传播》 2023年第21期92-95,共4页
乡村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通过视听的传达,以乡土为呈现对象,用不加任何修饰的方式向人们描绘了普通农村生活。其成功在于使用了不同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复线结构+多重关系”的独特结构,以及“内视角+四维视角”的独特... 乡村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通过视听的传达,以乡土为呈现对象,用不加任何修饰的方式向人们描绘了普通农村生活。其成功在于使用了不同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复线结构+多重关系”的独特结构,以及“内视角+四维视角”的独特视角和话语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乡村里的中国》 纪录片
下载PDF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的四重叙事机制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晓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2,共5页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采用四重叙事机制,透过农民视角,表达农民观点,思考农村问题,在破灭与反思里,展露着浓厚现代乡愁。通过多线穿插并行的锁链型叙事结构,记录三个线索人物一年的生活轨迹;通过“二十四节气”所创设的时空节奏,张弛...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采用四重叙事机制,透过农民视角,表达农民观点,思考农村问题,在破灭与反思里,展露着浓厚现代乡愁。通过多线穿插并行的锁链型叙事结构,记录三个线索人物一年的生活轨迹;通过“二十四节气”所创设的时空节奏,张弛有度地勾勒出蓬勃乡景;从平民视角出发,将乡村的真实发展面貌和农民的悲欢喜乐一一呈现于银幕;在矛盾和冲突中塑造着立体的乡民群像,呈现着当代乡村存在的社会现实问题,用细节敏锐捕捉情感,朴实无华的镜头之中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中国》 锁链型叙事 平民视角 乡村群像
下载PDF
解读电影《乡村里的中国》的农民生命观 被引量:3
5
作者 褚兴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7-39,共3页
《乡村里的中国》是一部纪录片,以第三方为观察视角,以普通乡村普通个体为形象载体,客观记录当代乡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展现民众对生命观的认知。生命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乡村以其上承下传的文化张力,谨慎而强韧地延续农民生命观。文章... 《乡村里的中国》是一部纪录片,以第三方为观察视角,以普通乡村普通个体为形象载体,客观记录当代乡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展现民众对生命观的认知。生命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乡村以其上承下传的文化张力,谨慎而强韧地延续农民生命观。文章从影片中农民对"生命"本原思考、金钱与"德"的博弈、存在感与"中庸"的平衡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认为对"天、地、人、神"的敬畏与和谐具有正向性;对"德"的坚持与金钱的诱惑存在纠结;存在感的寻找具有"中庸"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中国》 生命观 纪录片
下载PDF
身为“领袖的孩子”——重读《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兼谈“角色型青年”马烽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芳坤 田瑾瑜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68-78,共11页
马烽曾经将自己的创作高产期调整为1957-1959年,虽然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1958年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却被他始终强调为代表作。这部在马烽"得意之作"序列中颇具特殊意义的文学作品,为我们解读马烽提供了一... 马烽曾经将自己的创作高产期调整为1957-1959年,虽然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1958年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却被他始终强调为代表作。这部在马烽"得意之作"序列中颇具特殊意义的文学作品,为我们解读马烽提供了一个与以往不大相同的素材和切入点。本文将从在剧本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青年"入手,结合文本内外的社会历史因素分析马烽的社会、文学角色身份。通过展示"大跃进"与"反右"背景,对《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及周边所隐含的文学史现象进行读解,以期展开文学史研究中的"角色型青年"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马烽 角色型青年
下载PDF
《乡村里的中国》展现的非物质景观美学
7
作者 褚兴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电影《乡村里的中国》是乡村写实纪录片,忠实地记录普通村庄普通村民的生活场景,真实地展现现代乡村景观全貌。乡村非物质文化景观由多个要素组成,影片主要展现了失却语言重构的方言叙事、随机事件发生的惯性处理、人物关系的生态伦理... 电影《乡村里的中国》是乡村写实纪录片,忠实地记录普通村庄普通村民的生活场景,真实地展现现代乡村景观全貌。乡村非物质文化景观由多个要素组成,影片主要展现了失却语言重构的方言叙事、随机事件发生的惯性处理、人物关系的生态伦理。通过对影片中三个非物质文化景观要素进行解读,认为其美学展现中乡村方言叙事智慧、处世惯性是维护非物质文化景观生态的重要手段;而生态伦理则依靠强大趋吉心态。阐释了非物质文化景观重构在微观上具有变数,而宏观导向上则具有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中国》 非物质文化 美学
下载PDF
朴实生动 深刻感人——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评析
8
作者 刘靖 《视听》 2016年第11期65-66,共2页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展现杓峪村"乡景"的变化,采用三线平行交叉叙事塑造了朴实、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影片折射出的农村社会公共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 纪录片 焦波 《乡村里的中国》 中国农村
下载PDF
《乡村里的中国》:真实与震撼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2期195-195,共1页
近几年,国内纪录片的创作数量不断增长,但褒贬程度不一。2013年,一部《乡村里的中国》闯入了万千观众的视野,并且获得了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这部作品沿袭了焦波作品的一贯风格,真实细腻地展现了中国最底层农民的生活现状。本文... 近几年,国内纪录片的创作数量不断增长,但褒贬程度不一。2013年,一部《乡村里的中国》闯入了万千观众的视野,并且获得了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这部作品沿袭了焦波作品的一贯风格,真实细腻地展现了中国最底层农民的生活现状。本文从这部纪录片的主题、叙事、细节展开分析,旨在分析这部作品的真实与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波 《乡村里的中国》 主题 叙事 细节
下载PDF
农村题材纪录片传播价值分析——以《乡村里的中国》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佩 《视听》 2016年第6期91-92,共2页
《乡村里的中国》将镜头对准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今中国农村所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农村的生活变迁、农民的物质生活困乏和精神追求无法保障等问题的思考。在传播的过程中,该片所承载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照表征着当下农村题... 《乡村里的中国》将镜头对准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今中国农村所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农村的生活变迁、农民的物质生活困乏和精神追求无法保障等问题的思考。在传播的过程中,该片所承载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照表征着当下农村题材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里的中国 农村 纪录片 人文关怀 传播价值
下载PDF
从女性失语到男性缺席——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和《杜拉拉升职记》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维虎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9期31-32,51,共3页
从十七年电影中女性身份的集体陷落到现在的女性地位被重视,女性一直是中国电影吸引观众的一个噱头。对比十七年电影时期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和最近热播的《杜拉拉升职记》,可见后者塑造的女性形象有一定的进步,但是过分的强调二元... 从十七年电影中女性身份的集体陷落到现在的女性地位被重视,女性一直是中国电影吸引观众的一个噱头。对比十七年电影时期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和最近热播的《杜拉拉升职记》,可见后者塑造的女性形象有一定的进步,但是过分的强调二元对立仍没有找到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女性生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杜拉拉升职记》 女性形象
下载PDF
纪录片创作的“真”——以《乡村里的中国》为个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嬿如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81,共4页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将镜头聚焦中国乡村的土地上,对准最典型的中国农民与家庭,以田野考察的人类学方式,在村庄里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农民最真切的生活现状,捕捉到了当下中国的一抹侧影。正是因为片中包含并饱含着一个"真"字...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将镜头聚焦中国乡村的土地上,对准最典型的中国农民与家庭,以田野考察的人类学方式,在村庄里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农民最真切的生活现状,捕捉到了当下中国的一抹侧影。正是因为片中包含并饱含着一个"真"字,创作中始终贯穿一个大写的"真"字,使得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魅力十足的纪录片,一幅生动多彩的农村生活画卷,更是具有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价值的珍贵影像资料。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在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创作态度及创作理念上所体现的"真",及其在艺术形式与风格上所彰显的"美",二者相互调和与平衡统一,对于当今中国纪录片,尤其是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有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乡村里的中国》 创作理念 个案分析
下载PDF
《乡村里的中国》反映的农村问题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凯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6期97-98,共2页
纪录片能够记录客观真实,而真实背后反映的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这也是纪录片创作的价值所在。本文以焦波导演的《乡村里的中国》为例,分析其特点,并且着重分析纪录片镜头下主要人物的行为... 纪录片能够记录客观真实,而真实背后反映的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这也是纪录片创作的价值所在。本文以焦波导演的《乡村里的中国》为例,分析其特点,并且着重分析纪录片镜头下主要人物的行为所反映的农村问题。最后,提出创作思辨,根据《乡村里的中国》所体现的创作思维,寻找纪录片表现农村现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里的中国 农村 杜深忠 焦波
下载PDF
纪录片的媒介语言运用——以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梓毅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焦波导演的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以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沂源县杓峪村为拍摄点,驻扎当地373天,记录了杓峪村自2012年立春到隔年新春的"鸡毛蒜皮":修路建广场、民告官、苹果丰收愁销路、婚嫁丧葬……他试图以该... 焦波导演的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以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沂源县杓峪村为拍摄点,驻扎当地373天,记录了杓峪村自2012年立春到隔年新春的"鸡毛蒜皮":修路建广场、民告官、苹果丰收愁销路、婚嫁丧葬……他试图以该村为切入口,真实展现中国农村的诸多社会现实问题。既生动有趣,又深刻感人。本文从符号学、叙事学角度分析并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中国》 纪录片 媒介语言 符号学 叙事分析
下载PDF
浅析《乡村里的中国》中的农民形象
15
作者 王文慧 《西部广播电视》 2017年第12期105-105,共1页
《乡村里的中国》无疑是一部使艺术与生活高度融合的纪录片典范,所以才能一经问世便斩获多项国内外纪录片大奖,而它能够成为典范的关键则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笔者在这里按照身份把农民分为三个群体,作为家庭主要担当的男性劳力,絮叨的... 《乡村里的中国》无疑是一部使艺术与生活高度融合的纪录片典范,所以才能一经问世便斩获多项国内外纪录片大奖,而它能够成为典范的关键则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笔者在这里按照身份把农民分为三个群体,作为家庭主要担当的男性劳力,絮叨的农村妇女,以及肩负家庭希望的孩子,这部片子里的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里的中国 农村 农民形象
下载PDF
山村里的甜梦
16
作者 李佳伦 《快乐作文(中年级版)》 2009年第5期45-45,共1页
山村里的甜梦美极了, 迎着春风, 伴着细雨, 鸟儿鸣着响亮的歌喉, 小溪敲击出生动的水声, 它们合奏出山村甜美的乐曲。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山村里的甜梦》 李佳伦
下载PDF
试析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中的人类学底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梅 《视听》 2018年第7期64-65,共2页
在乡土题材纪录片创作视角相对单一化的今天,《乡村里的中国》以真实和深刻脱颖而出。它借助杜深忠、张自恩和杜滨才三条主线并结合二十四节气讲述了杓峪村一整年发生的事情。该纪录片以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和直接电影的形式聚焦... 在乡土题材纪录片创作视角相对单一化的今天,《乡村里的中国》以真实和深刻脱颖而出。它借助杜深忠、张自恩和杜滨才三条主线并结合二十四节气讲述了杓峪村一整年发生的事情。该纪录片以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和直接电影的形式聚焦农民的精神世界、农民和土地的纠葛以及农村基层官员的生存状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中国》 人类学底色 人文特质
下载PDF
瓢水中的弱水三千——致敬《乡村里的中国》
18
作者 李芳琴 《山东教育》 2020年第17期61-62,共2页
真实的力量,能透穿时间的壁垒,在任何一个抵达你的瞬间,卸去所有伪饰。乡村,一个缺少关注缺少代言的角落,被焦波的镜头缓缓托起,使之被看到。他用对乡村深刻的理解,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活的会呼吸的村庄。写此文,向《乡村里的中国》致敬。... 真实的力量,能透穿时间的壁垒,在任何一个抵达你的瞬间,卸去所有伪饰。乡村,一个缺少关注缺少代言的角落,被焦波的镜头缓缓托起,使之被看到。他用对乡村深刻的理解,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活的会呼吸的村庄。写此文,向《乡村里的中国》致敬。——题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中国》 弱水三千
下载PDF
《乡村里的中国》:全景式的乡村图谱
19
作者 陈佳慧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7-52,共6页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基于乡土景观,结合人物叙事和自然审美,通过平实、真切的时间流记事来突破性别、政治和空间等阈限,展现民风民俗、伦理秩序及乡土记忆等主题。纪录片观照民间社会和未来愿景,在美学表达和人文关怀等层面都折射出...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基于乡土景观,结合人物叙事和自然审美,通过平实、真切的时间流记事来突破性别、政治和空间等阈限,展现民风民俗、伦理秩序及乡土记忆等主题。纪录片观照民间社会和未来愿景,在美学表达和人文关怀等层面都折射出了理性的光芒,民间的日常生活和信仰世界在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介入下也焕发了别样的魅力,并由此引发了我们对于现实和未来的深沉思考。关注人的个体存在和底层人物的精神生态应当成为当今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一种内在路径,只有站在民生的立场重新发现和审视中国,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里的中国 民俗 乡村政治 离土中国 乡土记忆
下载PDF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的故事性分析
20
作者 张曦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6期100-101,共2页
《乡村里的中国》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反响,其强大而震撼的现实艺术效果,更多取决于该片朴实但又耐人寻味的故事性情节。首先在故事性情节设计方面,该片表达了农民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冲突、农村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以及情感问题... 《乡村里的中国》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反响,其强大而震撼的现实艺术效果,更多取决于该片朴实但又耐人寻味的故事性情节。首先在故事性情节设计方面,该片表达了农民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冲突、农村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以及情感问题,让农村人感同身受,更让大众深思。在故事化叙事因素与作用方面,作者采用平民化叙事,把原生的农民艺术特征反映得淋漓尽致,最后以三线平行交叉叙事的方式,使关注、关怀农民的主题得到升华。本文通过对《乡村里的中国》的故事性进行分析,旨在对我国纪录片故事性情节的构造提供一些参考,为我国纪录片的进步提供一些个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中国》 纪录片 故事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