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朝鲜族杖鼓舞道具的运用及活态传承方式
1
作者 周灿灿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3期103-105,共3页
朝鲜族杖鼓集乐器演奏、声乐演唱、舞蹈表演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民间艺术,不仅可以作为音乐的伴奏乐器,还可以作为舞蹈的表演道具。朝鲜族杖鼓实现了人、鼓、乐的高度协调,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然... 朝鲜族杖鼓集乐器演奏、声乐演唱、舞蹈表演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民间艺术,不仅可以作为音乐的伴奏乐器,还可以作为舞蹈的表演道具。朝鲜族杖鼓实现了人、鼓、乐的高度协调,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然而,随着世界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朝鲜族杖鼓舞在传承上陷入了瓶颈,亟待保护。通过对朝鲜族杖鼓在舞蹈中的运用和传承方式进行分析,希望能使朝鲜族杖鼓舞在新时代发展中,为普罗大众所认识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朝鲜族杖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下载PDF
杖鼓与宋词演唱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希平 郭兴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1-29,共9页
唐代细腰鼓中的魏鼓、震鼓,在宋代形成相对统一的击奏方式——右击以杖,左拍以手,宋人习称其为杖鼓,有时亦称拍鼓、腰鼓。它们有若干独特的形制特征:前者鼓面凸起呈球状,后者鼓面平整;前者两端鼓面相同,后者鼓面一大一小等等,形成了其... 唐代细腰鼓中的魏鼓、震鼓,在宋代形成相对统一的击奏方式——右击以杖,左拍以手,宋人习称其为杖鼓,有时亦称拍鼓、腰鼓。它们有若干独特的形制特征:前者鼓面凸起呈球状,后者鼓面平整;前者两端鼓面相同,后者鼓面一大一小等等,形成了其在歌舞表演中的优势:声音具有穿透力,强化歌舞声势,表现曲调清浊、高低、脆亮深沉等细微差别等等,在宋词演唱乃至歌舞表演中,增强了歌舞魅力,自身也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宋词演唱消歇,杖鼓在流行歌舞中的地位遂风流不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鼓 宋词演唱 形制
下载PDF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梅 石圣慧 《艺术科技》 2019年第5期11-13,共3页
杖鼓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打击乐器之一。杖鼓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能够准确、完整地演奏各种"长短"节奏的打击乐器,因此也被称为朝鲜族的"长短乐器"。本文通过对杖鼓历史源流的探寻与梳理,对杖鼓... 杖鼓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打击乐器之一。杖鼓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能够准确、完整地演奏各种"长短"节奏的打击乐器,因此也被称为朝鲜族的"长短乐器"。本文通过对杖鼓历史源流的探寻与梳理,对杖鼓形制、长短节奏、演奏方法等艺术特点的深入剖析,试图通过乐器变化的外在表象探讨其内在的文化意蕴,并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因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打击乐 杖鼓 艺术特点
下载PDF
朝鲜族杖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智渊 尹爱青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0-78,142,共10页
杖鼓是朝鲜族最重要的节奏乐器,在朝鲜族传统音乐中有着不可被忽视的地位。朝鲜族杖鼓的传承,主要依托专业艺术团体和学校音乐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历程中,主要以农乐、声乐和器乐伴奏、四物乐以及长鼓舞的表演形式传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 杖鼓是朝鲜族最重要的节奏乐器,在朝鲜族传统音乐中有着不可被忽视的地位。朝鲜族杖鼓的传承,主要依托专业艺术团体和学校音乐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历程中,主要以农乐、声乐和器乐伴奏、四物乐以及长鼓舞的表演形式传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目前,朝鲜族杖鼓的传承基本停留在其作为一种"打节奏的道具"这一乐器的传播上,存在杖鼓教育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专业教学体系、杖鼓艺术形式存在缺失、优秀民族器乐创作作品比较匮乏等问题,因此,要在普通学校教育中提高杖鼓的普及和传播度;要在专业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视培养朝鲜族杖鼓专业表演人才,建立系统规范的专业教学体系;专业创作人员要努力创作民族乐器的新作品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杖鼓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鲜族音乐文化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杖鼓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韩国的杖鼓和四物 被引量:1
5
作者 洪周希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9,共4页
文章简论韩国杖鼓的历史、构造、演变形态及其在音乐演奏中的应用,同时论及“风物巫”中“四物”生成的意义。
关键词 韩国 杖鼓 演变形态 音乐演奏 “风物巫” “四物” 构造
下载PDF
辽代墓葬音乐类壁画所见杖鼓浅析
6
作者 郭雯 《戏剧之家》 2016年第6期62-62,64,共2页
在已发掘出土的辽代墓葬音乐类壁画中,"杖鼓"这类乐器在数量上以及外观形制上均格外引人注目。然而学界对于杖鼓的形制判别和界定还存在一些张冠李戴的问题,故笔者对辽代墓葬音乐类壁画中所见的杖鼓简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 辽代墓葬壁画 杖鼓
下载PDF
东亚陶瓷杖鼓的考察研究——以高丽、宋朝为中心
7
作者 赵仲勋 钟芳芳(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14,共14页
公元9世纪后半叶到10世纪前期,浙江省越州窑的青瓷技术传入朝鲜半岛,使得高丽得以自主生产青瓷。高丽时代的陶瓷杖鼓破片在莞岛海底,京畿、湖南、岭南地区的窑址以及一些祭祀遗址和建筑遗址大量出土,据此可推测,当时对陶瓷杖鼓的需求状... 公元9世纪后半叶到10世纪前期,浙江省越州窑的青瓷技术传入朝鲜半岛,使得高丽得以自主生产青瓷。高丽时代的陶瓷杖鼓破片在莞岛海底,京畿、湖南、岭南地区的窑址以及一些祭祀遗址和建筑遗址大量出土,据此可推测,当时对陶瓷杖鼓的需求状况。朝鲜半岛出土的高丽时代的陶瓷杖鼓大部分为青瓷铁画杖鼓,其上的铁画装饰技法应该和唐宋时期的长沙窑、越州窑以及西村窑的青瓷杖鼓装饰技法有关。高丽时代的青瓷杖鼓没有传承至朝鲜时代,而中国唐宋的陶瓷腰鼓却被传承且广泛分布于边疆,如广西永福的花腔腰鼓可予证明,其至今遗存于壮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 宋朝 陶瓷杖鼓
下载PDF
湖南本土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研究——白族杖鼓舞的调查研究
8
作者 黎恬恬 张曼 黄晓娟 《艺术品鉴》 2015年第12期287-287,293,共2页
近些年以来,我国学校的教育长期受着西方教育的影响,各地区本土民族舞蹈文化的观念一直未能在舞蹈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教材中得到系统的体现和具体点的实施。在学前教育舞蹈教育中也忽视了本土民族舞蹈教育。湖南省张家界市内的桑植白... 近些年以来,我国学校的教育长期受着西方教育的影响,各地区本土民族舞蹈文化的观念一直未能在舞蹈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教材中得到系统的体现和具体点的实施。在学前教育舞蹈教育中也忽视了本土民族舞蹈教育。湖南省张家界市内的桑植白族仗鼓舞于2008年6月被列为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2月被列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5月被列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见其重要性,但是它的传承已经后继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鼓 幼儿教师 物质文化遗产 指导思想 桑植 组合动作 家第 拜观音 苏公 组合选择
原文传递
杖鼓“变长短”之当代编舞技术思考
9
作者 谢飞 刘炼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6期100-104,共5页
关于杖鼓的流传与印度、中国、朝鲜半岛均有着颇深的渊源。发展至今,杖鼓已成为朝鲜民族传统音乐与舞蹈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贯穿于音乐演奏、伴奏、舞蹈之中。"长短"对朝鲜民族舞蹈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当代舞蹈的创作... 关于杖鼓的流传与印度、中国、朝鲜半岛均有着颇深的渊源。发展至今,杖鼓已成为朝鲜民族传统音乐与舞蹈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贯穿于音乐演奏、伴奏、舞蹈之中。"长短"对朝鲜民族舞蹈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当代舞蹈的创作探索也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乐 杖鼓 变长短 当代编舞技术
原文传递
金代大曲伎乐人物砖雕
10
作者 冯贺军 《紫禁城》 1993年第2期44-45,15,共3页
辽宋金元时期,是我国戏剧蓬勃发展时期,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内陈列着二件金代大曲伎乐人物砖雕,便是这一历史的物化形态。大鼓伎乐人物砖雕,高30.5,宽16厘米,伎乐人头裹朴头,身穿长袍... 辽宋金元时期,是我国戏剧蓬勃发展时期,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内陈列着二件金代大曲伎乐人物砖雕,便是这一历史的物化形态。大鼓伎乐人物砖雕,高30.5,宽16厘米,伎乐人头裹朴头,身穿长袍,两手持桴,用力击打鼓面,所击之大鼓,由先秦以来的军鼓,即鼓演变而来。宋陈暘《乐书》:“後世大鼓,古鼓也。其制长八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伎乐 宋金元时期 金代 陈暘 《乐书》 戏剧史 杖鼓 唱赚 物化形态
下载PDF
唐陶塑吹奏俑浅析
11
作者 焦芹春 《大舞台》 2003年第6期24-25,共2页
一件文物的价值在于它包含的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信息量.当我们面对它时,能够穿越时空,感知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生活及人的喜怒哀乐等诸多画面,使遥远的历史变得丰满而立体.
关键词 陶塑 民间音乐 排箫 杖鼓
下载PDF
张家界,我为你骄傲
12
作者 钟孟星 《中小学作文教学》 2006年第Z2期69-69,共1页
我出生在一个白族和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从小,我就听惯了村民们粗旷的山歌,体味了外公带着一帮人打围鼓的快乐。年年春节,我都要赏花灯、渔鼓,有时还跟着演过花灯的外公外婆自娱自乐。邻居家常常传来一种句尾用假声演唱的歌调,那是大庸... 我出生在一个白族和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从小,我就听惯了村民们粗旷的山歌,体味了外公带着一帮人打围鼓的快乐。年年春节,我都要赏花灯、渔鼓,有时还跟着演过花灯的外公外婆自娱自乐。邻居家常常传来一种句尾用假声演唱的歌调,那是大庸阳戏。左我家里,珍藏着一根祖传的九节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节鞭 外公外婆 阳戏 句尾 人间仙境 石板路 一线天 告诉我 小猴 杖鼓
下载PDF
民间说唱文学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
13
作者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89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六 三棒鼓 三棒鼓,是民间歌舞曲艺。考其历史,始见于唐代。宋人陈畅《乐书》载:“三棒鼓非前代之制,唐咸通中有王文举好弄三杖,打撩万不失一,今世民间犹上此乐。”并叙“其器有三等,与歌者句拍相和为节。”清人姚燮《今乐考证》引《事... 六 三棒鼓 三棒鼓,是民间歌舞曲艺。考其历史,始见于唐代。宋人陈畅《乐书》载:“三棒鼓非前代之制,唐咸通中有王文举好弄三杖,打撩万不失一,今世民间犹上此乐。”并叙“其器有三等,与歌者句拍相和为节。”清人姚燮《今乐考证》引《事物原始》云:“三杖鼓始于唐时,咸通中王文举好弄三杖鼓,今越人及江北凤阳之男妇,用杖上下击鼓,名日‘三棒鼓’。”李有《古杭杂记》:“杭州市肆有丧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说唱 三棒 杖鼓 凤阳花 采茶歌 今乐考证 万不失一 咸通 事物原始 唐时
下载PDF
唐玄宗与仁明天皇
14
作者 张可 《大舞台》 2002年第5期78-,共1页
浏览中日两国音乐史,唐玄宗和仁明天皇这两个名字往往会招来人们格外关注的目光:相近的生活年代,同样的帝王身份,超人的音乐天赋,以及对发展本国音乐事业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推动力,都使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 浏览中日两国音乐史,唐玄宗和仁明天皇这两个名字往往会招来人们格外关注的目光:相近的生活年代,同样的帝王身份,超人的音乐天赋,以及对发展本国音乐事业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推动力,都使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帝王之星.有的学者还戏称他们为中日乐坛上的孪生兄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仁明天皇 唐乐 杖鼓 中日两国
下载PDF
音乐常识辞典(六十四)
15
作者 蒲英 《音乐世界》 1994年第4期16-16,共1页
[渔鼓]也叫“道筒”、“竹琴”。以竹简为体,简底蒙皮,长约八十厘米左右,直径约九厘米左右,中空。奏时竖抱在左臂,右手拍击简底。是西北地区“道琴”的伴奏乐器。[羯鼓]也叫“两杖鼓”,古代打击乐器。盛行于唐代.外形如桶。
关键词 杖鼓 伴奏乐器 滚奏 西北地区 小军 记谱法 震音 调律 力度变化 大军
下载PDF
唐宋羯鼓、腰鼓考辨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东焕 王映珏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9,共5页
在中国古代,鼓的种类极多,名称亦极为繁杂。唐宋是鼓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尤以羯鼓、腰鼓最为盛行。近代以来,学界对羯鼓及腰鼓的起源、形制、流传等等问题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很多问题上分歧较大。本文谨就羯鼓与腰鼓及其同类型鼓... 在中国古代,鼓的种类极多,名称亦极为繁杂。唐宋是鼓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尤以羯鼓、腰鼓最为盛行。近代以来,学界对羯鼓及腰鼓的起源、形制、流传等等问题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很多问题上分歧较大。本文谨就羯鼓与腰鼓及其同类型鼓的名称与形制作一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鼓 形制
原文传递
细腰鼓器名史源疏证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晓彤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101,共7页
唐宋文献中出现了复杂的细腰鼓名,除细腰鼓、腰鼓、杖鼓等以形制、演奏特征先后出现的器名外,又有多组两两相对的细腰型鼓,这些繁杂记载与唐代西腰鼓兴盛以及胡乐器的逐步华化密切相关,本文征引文献意在梳理细腰鼓的流变过程,厘清该乐... 唐宋文献中出现了复杂的细腰鼓名,除细腰鼓、腰鼓、杖鼓等以形制、演奏特征先后出现的器名外,又有多组两两相对的细腰型鼓,这些繁杂记载与唐代西腰鼓兴盛以及胡乐器的逐步华化密切相关,本文征引文献意在梳理细腰鼓的流变过程,厘清该乐器的异名同器问题,以此探讨由汉至宋胡乐器传入、兴盛、发展与分流的历史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腰 杖鼓 陈旸《乐书》 唐宋乐器
原文传递
永陵棺床鼓类石刻乐器刍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仕毅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96,共9页
前蜀王建墓永陵棺床伎乐石刻演奏的乐器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因这组乐伎石刻本身并无自铭,乐器定名主要依据文献。永陵棺床石刻东一、东二、东三、东十位置均为鼓类乐器。随着相关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结合文献记载与... 前蜀王建墓永陵棺床伎乐石刻演奏的乐器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因这组乐伎石刻本身并无自铭,乐器定名主要依据文献。永陵棺床石刻东一、东二、东三、东十位置均为鼓类乐器。随着相关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结合文献记载与相关图像的对比,可知永陵棺床石刻东一位置乐器为'杖鼓';东三位置乐器为正腰鼓,东十为和腰鼓;东二位置乐器因仅见于永陵,可暂定名为'鼓',似为杖鼓之一种,也可能是'札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陵 前蜀 王建墓 棺床石刻 杖鼓
原文传递
羯鼓琐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驹 《文史知识》 1987年第6期60-64,共5页
羯鼓,是我国乐坛上曾经风行一时却又早已亡伕了的一种鼓。羯鼓的形制图式,至今仍可见诸敦煌的唐代壁画、成都五代前蜀王建墓棺座乐伎石刻、宋代陈旸《乐书》所绘之羯鼓图等(图一)。邻邦日本在奈良时代(710—794)传入的唐乐中也有这种鼓... 羯鼓,是我国乐坛上曾经风行一时却又早已亡伕了的一种鼓。羯鼓的形制图式,至今仍可见诸敦煌的唐代壁画、成都五代前蜀王建墓棺座乐伎石刻、宋代陈旸《乐书》所绘之羯鼓图等(图一)。邻邦日本在奈良时代(710—794)传入的唐乐中也有这种鼓,后来一直被用于雅乐,《信西古乐图》有击羯鼓之象,而鼓之实物也至今尚有存留(图二、三)。关于这种鼓的形制,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唐代杜佑的《通典》:'羯故,正如漆桶,两头俱击。以出羯中,故号‘羯鼓’。亦谓之‘两杖鼓’。'记述得更具体些的是陈旸《乐书》,说到它乃'龟兹、高昌、疏勒、天竺部之乐也,状如漆桶,下承以牙床,用两杖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旸 信西古乐图 杖鼓 《乐书》 《通典》 奈良时代 乐伎 于雅乐 前蜀 二部伎
原文传递
东亚细腰型鼓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杨思佳 王州 《音乐生活》 2022年第8期16-20,共5页
“广首纤腹”的细腰型鼓历史悠久,广泛存在于东亚各民族音乐文化中。此类鼓有多种形制:中国宫廷音乐的腰鼓、都昙鼓、毛员鼓、正鼓、和鼓、杖鼓、第一鼓、第二鼓、第三鼓,福建的狼帐,瑶族的黄泥鼓、长鼓、短鼓、赛鼓,朝鲜族的杖鼓,日本... “广首纤腹”的细腰型鼓历史悠久,广泛存在于东亚各民族音乐文化中。此类鼓有多种形制:中国宫廷音乐的腰鼓、都昙鼓、毛员鼓、正鼓、和鼓、杖鼓、第一鼓、第二鼓、第三鼓,福建的狼帐,瑶族的黄泥鼓、长鼓、短鼓、赛鼓,朝鲜族的杖鼓,日本的腰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小鼓、大鼓。东亚细腰型鼓几乎没有独奏的情况,主要用于器乐合奏,或为歌舞、曲艺、戏曲等艺术伴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 宫廷音乐 黄泥 毛员 都昙 杖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